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吐鲁番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具有叠加性质的吐鲁番中,新生代断隐盆 地中,新构造运动的形迹与地貌显示。指出晚第三纪以来周边山地与盆地底部巨大的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乃是深隐盆地形成的关键;盆地中新构造运动形迹十分明显,地貌表现普遍而突出。  相似文献   

2.
3.
吐鲁番盆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永兴 《中国沙漠》2000,20(2):207-212
目前全球和大尺度区域的气候变化研究成果较多,而中小尺度区域的研究,由于资料的缺乏及模拟模型精度不够等原因,进展较慢。吐鲁番盆地是极端干旱的山间盆地,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本文收集了有关新疆东部气候变化的历史、树轮、仪器测量等资料,对吐鲁番盆地气候变化的历史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可能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由汶川地震诱发的地面塌陷研究尚少的现状,以北川县安昌镇开茂村水没河流域地面塌陷坑群为研究对象,根据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通过现场调查、工程勘察及钻孔岩土试验,探讨了地震诱发的地面塌陷成因及机制。认为塌陷区第四系松散层上部含细颗粒的饱和粉土、粉质粘土和下部粗颗粒的饱和砂层、砂砾层等的存在是产生地面塌陷的前提,强烈的地震诱发了砂土液化是产生地面塌陷的内因,而塌陷坑的陆续出现说明了地面塌陷一般都有个时间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质的破坏;且地下水动力条件的改变、真空吸蚀作用、余震作用以及强降雨加剧了潜蚀作用,最终导致地面塌陷的产生与发展。结果表明:这些塌陷坑群的出现主要是由地震砂土液化和潜蚀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丰富的调研资料,论述我国北方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产生条件及形成机制,探讨有关防治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盆地水资源利用与绿洲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傅小锋 《地理研究》1996,15(4):74-81
吐鲁番盆地为我国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其地形封闭,气候极为干旱,有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制约着绿洲的生存与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盆地水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过程及盆地经济发展进程,阐述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盆地今后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吐哈盆地2011-2015年逐时FY-2E静止气象卫星红外云图资料,吐鲁番市1976-2015年5个国家气象站和2013-2015年26个区域气象站降水资料,采用卫星资料反演和统计分析方法,首次定义TK(地面气温与云顶亮温的差值)来规避地面辐射对卫星接收辐射的影响,分析吐鲁番盆地各级别TBB(-10~-20℃、-20~-30℃、-30~-40℃、-40~-50℃)云的分布状况及其与降水的关系、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吐鲁番盆地TBB各级别云覆盖度与海拔高度显著正相关,云量从盆地平原区向山区递增;TK的月变化同月降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TK正值时段4~8月与盆地汛期相对应,TK极大值对应月降水量最大的6月;降水与海拔高度显著正相关,降水先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多,1 400~1 900 m区域是降水量和降水垂直变率最大的区域,之后降水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与秋季,6月降水最多(占3~4成);降水集中出现在白天,平原地区集中在早晨至中午,山区集中在下午至傍晚。综合分析得出吐鲁番盆地人工增水作业区域、作业月份、作业"时间窗"选择的参考依据,其中最佳作业区域在1 400~1 900 m,最佳作业月份为6月,最佳作业"时间窗"为上午的06~10时与下午的14~18时。  相似文献   

8.
9.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九万大山南麓,东与融水、罗城两县相邻,南接宜州(县级市)、河池两市,西与贵州省的荔波、从江两县毗连,距首府南宁市334km,面积4553km2。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1′~108°43′,北纬24°44′~25°33′。  相似文献   

10.
宣城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南部,地质灾害频发,是安徽省的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地区之一。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地方经济发展,针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治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宣城市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以及对灾害发生地区提出合理科学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