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地震勘探中,潮汐对地震资料的质量影响较大,潮汐严重时会严重影响地震资料成像效果。获取海洋地震勘探的准确潮汐值并进行潮汐校正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潮汐值的获取上,以前利用水深求取潮汐值或者利用水文站的历史潮汐数据预测潮汐值,但这两种方法取得的潮汐值精度较低。在中国南海某工区进行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中,通过对StarFix XP定位系统提供的实时测量高程数据,进行高程转换、信号处理求出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实时的潮汐值,并利用该潮汐数据在Echo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下,开发了潮汐处理模块对地震资料进行潮汐校正处理,经过实时潮汐校正处理后,地震资料的质量改善明显,地震资料的浅层分辨率和信噪比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减轻了"采集脚印"的影响,提高了资料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2.
傅征祥  刘杰  王晓青  郝平  吕梅梅 《地学前缘》2003,10(Z1):112-117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是全球 8级大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 180 0年以来该区板内 8级大地震共发生了 16次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1级大地震 (36 .1°N ,90 .9°E)是在 195 7年蒙古 8.3级大地震之后 4 4a发生的。研究表明该区 8级大地震的活动过程可能存在相对平静 (1812— 190 2年 )和相对活跃 (190 3— 195 7年 )交替的幕式或轮回过程的性质。 195 7年蒙古地震之后可能是一次新的轮回开始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是新轮回的第二次地震 ,按照轮回过程中事件发生频度是时间的指数函数关系的假定 ,该区下一次 8级大地震可能约在 2 0 2 6年发生。如果假定该过程相当接近泊松过程。那么 ,在 2 0 0 5 ,2 0 10年和 2 0 15年前至少发生一次 8级大地震的泊松概率 ,分别是 0 .2 9,0 .5 3和 0 .70。  相似文献   

3.
在海洋三维地震作业中,潮汐运动对地震作业影响很大,有时甚至因为潮汐对地震电缆的侧向影响需要中断作业。本文根据作业工区附近港口的潮汐数据计算推断出作业区潮汐的运行规律,遵循其规律避开潮汐的高潮期进行地震作业,以取得更好的地震采集资料和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辽宁地质》2011,(3):64-64,F0003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问13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发生9.0级特大地震。据路透社报道,这次地震超过了1923年东大地震,其能量相当于芮氏7.3级的阪神大地震的178倍,从而成为日本140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由于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地震同时引发了巨大的海啸灾难,使整个日本东北部海岸遭遇到不同程度的袭击,仙台港口观测到的巨浪有10米之高。截至27日,日本地震已经造成了10804人死亡和16244人失踪。  相似文献   

5.
海水因为受月亮引力的作用会产生潮汐现象,在海上地震资料中表现为假断层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导致错误层位解释及储层预测,因此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需要进行潮汐静校正处理。这里讨论了如何应用海上采集的高程值计算出地震波来回通过基准海平面与放炮时海平面之间的薄层水体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全部地震数据都校置在同一观察平面,从而实现潮汐静校正处理的方法,并应用于海上某工区中,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世界地质》2004,23(4):407-410
潮汐—均衡模式球面模型的计算表明,对于圆心角>90°的海洋地壳板块,潮汐变化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累加力矩数值巨大,等效应力为108 N,足以形成板块相对运动,诱发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本文收集了大量证据,表明强潮汐与地震的相关关系,并据此预测2005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汶川大地震的成因出发,根据地震序列的类型、发生大地震的时间尺度和都江堰-江油断裂带对地震波的消减,以及成都平原特殊的地壳结构,认为发生大地震或大余震对成都平原的影响有限。在大地震后,随着地壳应力场的改变,可能在成都平原引发小地震,应加强对熊坡活动断裂等的监测,以及附近房地产等工程建设的管理,提高民众的防震意识。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并不是都很明显。单一动物的异常行为,如蟾蜍或青蛙迁徙,不能构成预测地震的依据。大地震诱因是很复杂的,现阶段的科学技术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8.
陈志明 《江苏地质》2008,32(2):81-85
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里氏8.0级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面对汶川大地震千百万受灾群众的苦难,以及未来亚洲地震灾害的研究和防治,作者通过多年研制的亚洲与邻海有关地学基础图件的基本信息,就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成因及其大陆地震动力源等问题作出客观解释。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对地质环境影响很大,由于大地震的影响,其震前震后的地质灾害类型、数量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搜集前人资料,现场调查,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的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泥石流为主,地震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其次为泥石流和滑坡。地震使汶川县地质灾害数量极大增加,同时,也使得其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赵剑畏 《江苏地质》2009,33(1):108-110
0引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震级高达8级的大地震。对于这次地震,笔者从地质学领域来思考,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区典型公路隧道衬砌震害类型统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汶川地震对震区公路隧道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严重影响了灾区震后救援和灾后重建。为了保留汶川地震灾区公路隧道震害的珍贵资料,对震区公路隧道震害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统计和分析。首先按照隧道结构拱部、边墙、仰拱及附属结构进行统计和分析,再对影响隧道震害的六个因素(震中距、地质条件、断层、竖向地震、支护结构及施工质量)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抗震设防启示及建议。研究成果一方面为研究汶川地震震区公路隧道震害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对于进一步研究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抗震及减震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作者因邢台地震而于1966年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从事地震工作至今 的经历。本文是“福建省防震减灾三十年暨福建省地震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征文。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high amplification of the 1985 Mexico City earthquake is explained by the large number of strong and nearly continuous cycles of 2 s period motion lasting for more than 30 s. The type of damage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particularly to engineered multi-storey buildings of high flexibility is described, and methods of adding damping and stiffness elements to reduce and resist earthquake demand for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2003年青海德令哈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和发震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交切法对2003年4月17日德令哈地震序列的ML=6.7主震和截止至2003年10月25日的ML小于1.0级的余震,共117次地震事件进行了初始定位,并以双差地震定位法对这些地震重新进行精确定位。认为德令哈地震序列的主震震中位置为37.566°N,96.509°E,震源深度为13km,余震震源空间位置分布与哈佛大学震源机制解给出的走向为294°的节面一致。德令哈地震序列重新精确定位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了穿过震区的走向NWW—SEE、倾向NE的大柴旦—宗务隆山现代活动断裂带是这次德令哈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同时表明该区域应力场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范围大致在N24°E—N34°E。  相似文献   

15.
岩石磁学能揭示岩石的磁性矿物组合,通过断裂岩不同的磁性矿物组合可揭示地震过程中磁性矿物变化、地震摩擦温度及地震滑移机制等基础地震地质问题。2008年Mw 7.9级汶川地震使两条断裂带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包括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上地震断裂岩为岩石磁学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上两个探槽内断裂岩为对象,包括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上的八角庙探槽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上的九龙探槽,结合目前已发表的地表及WFSD-1孔的研究成果,从岩石磁学角度探讨汶川地震断裂带经历的地震滑移机制:1综合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上八角庙探槽和其它位置的断裂岩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地震断裂带附近断层泥的高磁化率源于新生的亚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等,故映秀-北川地震断裂曾经历高温快速热增压地震滑移机制;2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上九龙探槽内断层泥略低的平均磁化率源于其铁的硫化物含量比断层角砾及侏罗纪砂岩多,铁的硫化物可能源于地震过程或断裂岩抬升到地表后的地表作用,如果断层泥中铁的硫化物多含量源于地震过程,则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曾经历低温慢速机械润滑地震滑移机制;3两条断裂经历的不同地震滑移机制可能受控于断裂深部结构,如断层产状,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的陡倾角易产生高温快速地震滑移,而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的缓倾角更易产生低温慢速地震滑移。  相似文献   

16.
汶川5月12日8.0级地震在构造上起因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以每年约5 cm的速度聚敛,并因此而引起青藏高原的地壳物质向四川盆地及中国东南大陆运移.主震震源及余震活动集中于以龙门山为中轴的一条长约350 km、宽约100 km的地震活动带.震源深度一般分布丁地壳脆性-韧性转换边界以上约10~20 km区间的地壳震源层之中,属浅源构造地震.主要震源机制与龙门山构造运动方式密切相关,以其地壳厚度向西急剧加厚、重力梯度带、高波速比(Vp/Vs~2.2)等深部异常及逆冲断层兼具走滑性质的地质构造为特征.在震源辐射、路径传播和场地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并比较了岩石和土壤条件下的地震响应谱,特别强调了土壤条件下的场地放大效应;同时对与地震安全性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地质灾害、地震频谱设计、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及中、长期至短期地震预报等进行了探讨;特别提供了一个由加权平均计算、以岩石条件下震波衰减模式为基础的地震频谱设计参考实例.地震构造与动力学研究可融人工程地质与环境工程等学科发展.经历汶川地震考验的一些新近设计和建设的工程项目可为今后改进工程建筑规范与标准提供重要而有益的参考.地震预报是当今一大难题,但需探索研究,不可懈怠.地震减灾与预防足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安全举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考察,对2014年5月30日9时20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生的6.1级地震中的房屋震害特点及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初步总结了各类房屋建筑及主要地质灾害的震害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西南山区类似盈江的地震多发区带,城镇建设过程中在尽量选择高强度建筑材料且保证建筑材料合格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科学选址,应尽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震地质灾害易发地带;对稳定性较差的场地应通过必要的地基处理工程进行加固,以尽可能减小地震造成的破坏;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道路周边还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以避免地震来临时造成交通瘫痪,进而引发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8.
青海玉树M_S7.1地震发震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玉树地区的地应力场、速度场和断层展布,对青海玉树2010年4月14日MS7.1级地震发震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将围岩看成弹性体,断层看成具有应变软化的弹塑性体,断层和围岩组成统一的地质介质系统。在地应力、孔隙压力及边界位移的作用下,应力逐渐积累,当达到断层摩擦破坏强度时,断层产生应变软化,断层突然滑动,能量突然释放,应力突然下降,形成地震。模拟结果表明:玉树7.1级地震是在印度板块向北推挤,青藏高原向东南侧向挤压,在玉树地区形成主压应力为北东80°方向的水平应力场,使甘孜-玉树断裂带产生左旋走滑错动形成的。计算结果给出了应力降、能量释放量、断层走滑错动量、地震复发周期、应力积累速度等重要参数,模拟结果与野外调查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2015尼泊尔大地震及喜马拉雅造山带未来地震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 8.1级大地震是发生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的低角度逆冲断层运动, 特点是震源很浅, 震中烈度达Ⅺ度, 震害严重。破裂带走向北西西—南东东, 穿越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 使首都建筑遭受严重破坏。该震是1934年以来尼泊尔最大地震, 标志着喜马拉雅带自1950年以来半个世纪的平静期已经结束。自2005年进入新活动期, 至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发生已达到活动高潮。预计将持续十到几十年。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分析, 今后可能沿喜马拉雅带走向发生纵向迁移, 将在喜马拉雅带东段发生更大的地震, 从而使地震高潮达到顶峰而结束, 可能对我国西藏东南、不丹和印度边界产生破坏。另外还可能沿着与喜马拉雅带走向垂直方向向北迁移(即横向迁移), 在几年之内即可在西藏、青海引起破坏性地震, 需要相关省市做好监测预报和防灾工作。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许志琴  李海兵  吴忠良 《地质学报》2008,82(12):1613-1622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震撼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及其余震尚在继续的特殊时期,快速实施汶川地震断裂带的科学钻探(WFSD),是认识地震发生的机制、继续对余震进行有效监控以及提高地震监视和预警的能力的极佳机遇。2008年11月6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开工典礼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举行,标志着地震机制的研究跨上了新的台阶。通过对科学钻孔的直接取样,多学科观测和测试,揭示地震断裂带的深部组分、结构和构造属性,重塑地震断裂带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为提高未来地震的监测、预报或预警能力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