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铁矿及毒砂中负氧化数金的发现及判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在突破金的氧化态(价态)的先导的研究中,使用光电子能谱对9个金矿区的黄铁矿与毒砂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中广泛出现有结合能为83(82.8-83.2)eV的峰,经分析对比后,指认它为Au峰(4f7/2)。但它的结合能小于Au°(约84eV),更小于Au^1+及Au^3+。根据结合能与氧化态的关系,判定83eV峰为负氧化数金(负价金)所引起。即黄铁矿与毒砂中存在有负氧化数金。  相似文献   

2.
金矿床中金与黄铁矿和毒砂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卡林型金矿中的金,以肉眼,甚至在显微镜下都看不到,因而称之为“不可见金”.经过金的物相分析,发现Au与毒砂、黄铁矿有关.进一步的问题是:Au在毒砂、黄铁矿中呈何状态分布,是呈微细的独立矿物?还是类质同象?是以化学键进入毒砂、黄铁矿的晶格?还是吸附在其表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其他类型金矿,如浊积岩型金矿、造山带内太古代绿岩带金矿、变质金矿、与火成岩有关的金矿,甚至含金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其中的金除了以自然金(可见金)产出外,在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等硫化物中还含有不可见金.从不可见金到可见金,需经过热液蚀变作用,在高As条件下,温度和硫逸度的升高,可溶出不可见金,在温度下降和还原条件下,Au以可见金形式存在于蚀变环带中.这种从不可见金到可见金的转换过程,反映了Au、As、S以及Fe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金矿中的黄铁矿和毒砂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在其原始生长的晶体中含有不可见金,并且在稍后的成矿阶段内形成赋存有可见金的蚀变环带.蚀变环带以As含量高为特征,并且,后期的可见金是沿裂隙或毒砂与黄铁矿的粒间分布.可见金是热液活化了矿物内的不可见金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次显微金在黄铁矿的毒砂中的赋存状态新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新认识了含金风黄铁矿,含金毒砂中次显微金的电子顺磁共振实验和溶解实验的结果,指出它们均不能作为存在在类质同象金的证据,含金黄铁矿和含金毒砂中的顺磁中心可能由As,S之间的类质同象取代引起;硝酸溶解金的载体矿特后溶液中出现的Au^3+离子可能来自金的碲化物的微包裹体金,进而认为含金黄铁矿和含金毒砂中不可能存在类质象金。  相似文献   

4.
次显微金在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中富集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探讨了次显微金在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中富集的成因机制,指出这些矿物生长时生长面附近出现的氧化还原电位局部降低和(或)(AsS)3-,S2-等组分的局部负异常会导致金的络合物变得不稳定和易于分解,从而引起次显微金在这些矿物中富集。由此笔者解释了次显微金龙富集于小颗粒的毒砂、黄铁矿中及特别富集于这些矿物边缘的原因。同时笔者认为普遍呈小圆球形态出现于载金矿物中的金颗粒可能是金胶体沉聚下来形成的。文中还对黄铁矿含Au量与含As量之间具正相关关系以及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含Au量在不同矿床中互有高低的原因予以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常见硫化物矿物晶格中的金及粒径小于1000埃的分散金均称为不可见金,它们无法用矿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测到。离子探针微量分析(次级离子质谱法)表明,12个矿床硫化物矿物颗粒中不可见金的含量为0.5至1000ppm之间。不同矿床,或一个矿床中不同矿石相间不可见金含量变化很大。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为毒砂和富砷黄铁矿。黄铁矿中金与砷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种促进了金进入黄铁矿晶格。当两种或差别大的毒砂共生时,细粒毒砂更富含不可见金。磁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方铅矿和黝铜矿中不可见金的含量通常较低。  相似文献   

6.
湖南金矿床中黄铁矿和毒砂的含金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振襄 《矿产与地质》1991,5(5):368-374
(?)南的共生与(?)生金矿庆中的金,大部分为次显微金和(?)显微金.(?)中的黄铁矿和毒砂是金的主要载(?)矿物.金主要以机械混合物或微包体形式赋存,主要形成于硫(?)化物矿化(?)或晚期.矿石合金量的高低与载金矿物的晶形,(?)度,生成期及碎裂程度等有关.(?)黄铁矿、毒砂是金矿床的主要标型矿物.As是标型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7.
硫化物中不可见金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德荫 《贵金属地质》1993,2(3):242-247
  相似文献   

8.
湖南及类似地区的金矿床,金高度富集在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中.这些载金的硫(砷)化物具有各自特征性的标型.由于黄铁矿、尤其是毒砂中的金大多属于质点小于0.1 μm的不可见金,不仅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找到,即使利用电子探针和在高倍电镜下进行金的特征X射线扫描亦未发现金矿物富集区.由此引起了这类矿物中的金是呈超微细粒形式存在,还是以类质同像存在于其矿物晶格中的不同看法.所以,研究黄铁矿和毒砂的标型特征,查明金的赋存状态,对金的利用十分重要.经有关矿床多项实验研究及选矿试验结果,认为黄铁矿与毒砂中的不可见金,除次显微金外主要应为“纳米金”(矿物金),而非晶格金(结构金).  相似文献   

9.
10.
金矿床中毒砂标型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几乎所有金矿床中的毒砂都含Au,而和黄铁矿一样都是"不可见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不可见Au通常优先富集于毒砂中。毒砂中的Au含量比共生的黄铁矿Au含量高2~5倍,甚至高1个数量级以上,Au的分布率亦相当高。含Au毒砂一般为自形晶、半自形晶,长柱状、板柱状以及菱柱状等。化学成分为富硫贫砷型,并以富含微量元素Sb和Ni、Se以及显微硬度偏低,晶胞参数α0值增大为特征。大多数含Au毒砂的光片没有显微Au存在,即使利用电子探针也难以发现。初步认为毒砂中的"不可见金"大多数是以纳米级微细粒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黄铁矿特征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通过对广西龙头山金矿床黄铁矿的显微镜下特征、化学成分特征和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与金矿化关系进行的研究发现,黄铁矿与金矿化密切相关;黄铁矿的颜色、晶粒受力破碎程度和被后期矿物交代、氧化程度均与金矿化有较大的关系;金矿化还与铋的关系密切,说明金矿化的多期次、多阶段性;黄铁矿的Co/Ni比值均大于1;As的含量较高,平均为863×10-6;Fe/S质量分数比值均小于0.871,表现为铁亏损;随着Fe/S比值的增大,金品位有增加的趋势;且S、Fe原子比不是严格的2∶1,而是略微偏大,并随S/Fe原子比的减小,金品位有所增加。光片统计结果表明,单体金矿物占73.57%,包裹于黄铁矿中的金矿物占26.43%,这种嵌布关系有利于金矿物的回收。  相似文献   

12.
金在硫化物矿物中呈负价态存在及其形成机理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九玲  冯大明 《地质学报》1995,69(1):67-77,T001
通过对中国广西卡林型金矿的含金毒沙、黄铁矿及用热液实验方法合成的含黄铁矿、白铁矿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电子结合能低于自然金(Au^0)的“不可见金”。因而提出金在上述硫化物矿物中由于取代部分硫并与硫呈共价键结合而负价态点。本文料从金的化学及地球化学性质,毒砂,黄铁矿及白铁矿的晶体化学特征和产出的地球化学环境等三方面初步探讨了其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湖南含砷金矿资源储量大,分布广,类型多.矿床中的砷矿物主要为毒砂,几乎所有金矿床中的毒砂都含Au(一般120×10-6~250×10-6),且比共生的黄铁矿含Au量高2~5倍,甚至1个数量级以上.毒砂中金的分布率高达64.3%~94.05%.毒砂的生成期有早、晚2期.化学成分为富S亏As型,并以富含微量元素Sb(Se)、Ni、Co而贫Mn及晶胞参数a0值增大等为标型特征.大多数含Au毒砂均含有相当数量的“不可见金”,即使利用电子探针也难以发现.初步认为毒砂中的“不可见金”多呈纳米级微细粒状存在.  相似文献   

14.
阴翠珍 《矿物学报》2003,23(2):153-157
研究了撰山子金矿床中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黄铁矿的形成世代、黄铁矿热电性的一般特征及黄铁矿的热电性与晶体形态、化学成分及金成矿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导电类型既有n型、p型,又有n—p中间型,并以p型为主;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其热电性特征不同;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在矿体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新疆齐求Ⅰ金矿床毒砂及其在金的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义兴  胡大干 《矿物学报》1993,13(3):277-281
所研究的毒砂形成两个成矿阶段。成矿前阶段的毒砂具有颗粒粒大、裂隙发育和明显的成分环带等特征。成矿前的裂隙为金的迁移和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成矿期阶段的毒砂颗粒细小,无成分环带。根据形态、分布规律和成分特点,成矿期毒砂可划分为两个世代:早期的,自形程度高,无明显成分异常;晚期的,他形晶,含砷低。毒砂的特性反映了金的成矿作用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疆齐求Ⅰ金矿床毒砂找矿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大干 《矿物学报》1991,11(1):70-77
所研究的毒砂有两个成矿阶段。早期成矿阶段结晶的毒砂不含金,晶体形态为菱形短柱状以及由此组成的双晶;晚期成矿 毒砂富含, 长柱状,毒砂成分中Fe/(S As)>0.5,As/Sb>1000,显微硬度值低于1000kg/mm^2是其含金的标型特征之一。毒砂皆属电子心型半导体,其热电系数与金矿化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是在同一粒级中,存在着热电系数愈大,含矿性愈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早子沟金矿位于西秦岭同仁—夏河—岷县金成矿带,矿区赋矿地层为三叠纪中统古浪堤组一段细碎屑岩,中性岩脉大量发育。矿体产于地层、脉岩及其接触带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通过对不同期次、不同矿石类型的黄铁矿进行分布、形态、矿物组合、元素组成以及硫同位素的研究,发现不同矿石类型的黄铁矿形成于不同的深度和地质环境;主成矿期黄铁矿以五角十二面体为主,常具碎裂结构;严重亏铁亏硫,ω(Au)/ω(Ag)=5.54,ω(Co)/ω(Ni)=4.2,类似于卡林型金矿特征,又兼有岩浆型矿床的特征;矿体中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变化范围-7.43‰~-8.62‰,与围岩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接近,说明硫主要来源于沉积地层,同时由于构造活动和岩浆侵入作用对硫同位素分馏产生了一定影响,使重硫有所富集。  相似文献   

18.
辽宁白云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铁矿为白云金矿床主要矿石矿物,又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其结晶习性、颜色、比重等物理性质、主要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均显示特有的标型特征,尤其热电性与含金性及标高的关系显示了与众不同的规律。黄铁矿这些独特的特征和规律揭示了白云金矿床形成条件、成矿作用及方式的特殊性,并可作为该类型金矿找矿和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