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利用各种媒体持续地与其目标市场沟通,以期说服他们对目的地的态度,为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电子游戏无疑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增添了新的手段。本研究基于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SOR)模型,构建了以游戏要素为自变量、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中介变量、旅游意愿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并以《刺客信条:大革命》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电子游戏中的旅游目的地元素对玩家的目的地形象感知以及玩家旅游意愿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得出了游戏体验和角色依恋对玩家的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中介变量正向显著影响游戏玩家的旅游意愿。本研究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和电子游戏的结合提供了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香港居民本地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家庭群体是本地旅游市场的消费主力,因此,本地居民虽然在单次旅游消费上表现为中低水平,但旅游活动的频率次数、人数规模都相当可观,同样成为了旅游目的地消费群体的主力构成。同时,居民本地旅游活动表现出自助活动为主、意愿偏好明显等消费行为特征,由此对旅游产品开发、公共交通设施、市场宣传营销以及旅游发展的社会公平都提出了不同于外地游客的要求,目的地的旅游发展必须在上述方面进行针对性地组织安排,才能实现对本地旅游消费市场的开拓发展,从而促成目的地旅游发展经济性和公平性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3.
旅游节庆品牌认知是衡量游客认识和理解节庆品牌内涵及价值的标准,城市旅游节庆的主题也体现了城市意象的相关元素。在分析台北市地理区位、社会文化和城市功能等属性后,明确了台北具有"生态、创意、旅游"三大城市意象。以台北101跨年晚会为例,研究旅游节庆品牌认知对游客支持意愿的影响,分析旅游节庆对推广城市意象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品牌信任、品牌忠诚度是影响游客支持意愿的六大驱动因素;节庆品牌认知对支持意愿的影响存在年龄、学历和居住地三方面的群体差异性;基于城市意象特征塑造旅游节庆品牌有利于推广城市意象,并延长节庆品牌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丁焕峰  陈烈 《山地学报》2002,20(3):307-312
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对大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系统的提出是为了增强山地旅游的竞争优势,实现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索旅华外国游客的旅游消费偏好规律,利用国家基金项目组2004年7-8月在全国6个旅游热点城市的旅游市场调查资料,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得出旅华外国游客的旅游决策可控 因素和旅游消费偏好行为;提出旅游偏好既和外国游客本身特质有关,又与目的地国的国度 形象、旅游宣传促销密切相关;形象导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游客的选择偏好. 研究表明旅华外国游客具有明显旅游消费偏好行为.  相似文献   

6.
城市意象与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中的趋同与分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凯  赵安周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312-1320
“意象”是近年来多学科研究追踪的热点命题之一。本文在重点文献回顾基础上,就城市意象和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研究发展脉络及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者的产生、发展与国际、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人类的社会性需求存在密切联系,而这种社会性需求也决定了其研究的基本发展方向。就城市意象和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本身来看,二者在研究的核心聚焦内容、研究的基本指向、研究方法与研究发展的外生动力上都基本趋于一致;在研究涉及群体与研究学科视角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同时,为了推进城市意象与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的深化,提出了应关注“意象”的地方感研究与提升研究技术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意象(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TDI)研究中对旅游目的地意象内涵的争论仍未休止.造成当前研究中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旅游目的地意象这一抽象概念的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方法不尽合理.现有研究普遍采纳的一维连续体理论虽有助于对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的理解,但在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的操作化使用方面仍显不足.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基本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文脉属性、地脉属性及功能属性的旅游目的地意象结构,这一耦合结构更加清晰地界定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属性维度,从而为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应用提供更合理的操作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群体中最基本的单元,家庭旅游市场已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在详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单身家庭、夫妻二人家庭、核心家庭和延续式家庭4种不同家庭结构旅游者的出游方式、出游动机、出游时间和频率等出游总体特征以及出游信息获取偏好、停留天数与旅游消费偏好、旅游住宿偏好、旅游目的地类型偏好、旅游活动项目偏好等出游认知偏好,从中发现不同类型家庭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特征及规律,为家庭旅游市场开拓和营销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查瑞波  伍世代  孙根年 《地理科学》2018,38(10):1661-1669
借鉴区域交通网络建构中的O-D(Origin-Destination)模型提出一个能够从3个维度揭示入境旅游目的地内外部市场变化过程的旅游O-D对接模型,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为案例,分析了两地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与规模的变化。通过内外部多指标对比研究,辨析入境旅游市场集中化与多样性的利弊,比较小型城市型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内外部市场结构变化差异。利用2005~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构建了市场重要度-市场偏好和市场偏好-市场占有率2个组合矩阵,取2005和2006年的平均值与2015和2016年的平均值,对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的入境市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从旅游目的地内部客源结构来看,10 a间香港入境旅游市场集中度高并呈现进一步集中化趋势,而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多样性高且相对稳定,这与香港2003年开放内地“自由行”而内地入港旅游持续增长有关;从目的地外部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市场,出境游规模远超过印度尼西亚,导致香港旅游市场吨位指数也远大于新加坡。最后,结合已有研究进行文献对话讨论了市场集中化与多样化策略选择对不同规模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利弊,分析认为多样性的入境旅游市场策略有利于大型入境旅游目的地实现其全球政经战略需求等的目的。而对于小型城市入境目的地而言,集中性的入境旅游市场策略更有利于节约营销成本、获得稳定客源和实现入境旅游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林玉虾  林璧属 《热带地理》2019,39(2):278-287
采用Q方法,通过收集并分析受访者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偏好排序,发现其形象间存在兼容性和不相容性,且存在5种典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偏好结构,分别是:自然生态旅游偏好型、城市旅游偏好型、自然文化旅游偏好型、漫游体验旅游偏好型和探索冒险旅游偏好型。相似性分析表明:5种偏好类型均不喜欢厚重的文化体验,而偏爱轻松及互动式的文化体验。5种旅游目的地形象偏好结构对应特征明显、区分度高,对于旅游营销及旅游线路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居民出境旅游需求的收入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出境旅游消费,分析不同收入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需求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抽样调查方法获得基础数据,将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出境旅游出游方式和意愿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得出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需求出游方式差异不大,出境旅游意愿存在较大的差异。将收入水平与出境旅游目的地、决策影响因素、停留时间等变量进行对应分析得出:不同收入城市居民在出境旅游目的地,决策影响因素的选择差异不大,在出境花费意向、停留时间、出境旅游目的等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卞显红  王慧  施琳霞 《地理科学》2016,36(1):99-106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农村居民旅游动机,然后通过构建对数回归方程研究旅游动机对“现代化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旅游城镇”、“山区”和“乡村旅游地”等六大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外出旅游动机主要停留在观光游览层次。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对探亲访友旅游动机的赞同感知度较低,但探亲访友对于不同目的地选择具有一定影响。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外出旅游非常重视通过旅游能提升其在家人、亲戚、朋友中的地位与声望的功能。 旅游安全问题对提升农村居民出游力非常重要,同时农村居民非常注重旅游目的地住宿设施能营造家外之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怀旧旅游热潮背景下,以知青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揭示出知青怀旧旅游的基本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得到怀旧情感、地方依恋和活动偏好3个变量的构成因素,探讨了知青的怀旧情感、地方依恋、活动偏好和旅游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知青在下乡地的怀旧旅游具有组团特征明显、重游率高、住宿方式较为特殊且与当地居民联系紧密等特征。知青对下乡地的怀旧情感显著且正向影响地方依恋、活动偏好和旅游意愿,而地方依恋对活动偏好和旅游意愿仅有微弱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匹配程度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与宣传效果的重要评价,景观尺度下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以有效评估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的感知偏差,以此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景观偏好,更好地提升旅游地形象建设。本研究以五大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为例,以Flickr网站的地理标记照片数据和政府旅游网站宣传的旅游信息为数据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要素构成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差异既体现在要素构成的偏差上,也体现在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方面。除东京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要素结构基本一致以外,其他城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局部空间聚集异常值可视化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布偏差,相比城市旅游投射意象的空间集聚,城市旅游感知意象的范围更为离散。同时,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结果验证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是相关程度和依赖度并不高,说明了从感知与投射视角进行旅游意象空间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城市旅游景观规划与宣传。结合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普适性的方法,以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现有研究表明,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会影响他们对旅游的态度;但鲜有研究去分析旅游地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期望对居民旅游态度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几寨沟和英国New Forest国家公园为例,运用SPSS统计分析技术,分析了两地居民旅游发展期望与旅游影响感知特点及其对居民旅游态度的影响路径及可能原因.研究结论表明:(1)居民的旅游获益感知直接影响居民的旅游支持度;(2)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发展期望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尤其是旅游获益感知;并通过旅游影响感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居民的旅游态度;(3)自然旅游地居民的旅游发展期望都很积极正面,并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尽管两地居民的旅游获益感知均显著逊于其旅游发展期望,但两地居民并没有因为期望落差而对当地旅游开发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6.
张希月  陈田 《地理研究》2016,35(3):590-604
旅游产品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开拓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目前非遗旅游产品市场存在诸多问题.非遗传统手工艺旅游开发更是陷入了一种旅游购物单一开发模式的困境.以苏绣为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从游客感知的视角实证研究影响非遗传统手工艺旅游产品开发的系统机理.研究发现:① 遗产吸引力感知,市场问题感知和展示内容偏好对旅游者的遗产保护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② 展示内容偏好,展示方式偏好对旅游者的旅游产品开发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③ 旅游者对遗产保护的态度越强烈,其支持旅游产品开发的态度越明显.④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开发的支持度越高,其对参与遗产旅游的支付意愿越高.⑤ "对旅游产品开发态度"是"对遗产保护态度"和"对遗产旅游的支付意愿"两者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群体游客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色彩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影响着人们的情感状态和选择意向.当旅游目的地意象被色彩化并赋予一定的涵义,它就成为目的地品牌定位、意象设计和营销战略制定的有力工具.本文以到访两安的跨文化游客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我国旅游意象色彩认知为研究内容,在调研数据对应分析和深度访谈资料挖掘补充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跨文化群体游客对我国目的地意象色彩认知的特点及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南海三沙海岛旅游开发意义重大.以内陆客源市场开发为对象,通过对郑州市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对三沙海岛旅游开发的意义、居民旅游意愿、旅游时间与经济花费意愿、旅游吸引物、旅游方式、旅游产品偏好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等视角系统分析内陆客源市场对三沙旅游的市场偏好,并从海岛旅游产品开发、拓展旅游市场、增加旅游客流等方面对南海三沙岛屿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匹配程度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与宣传效果的重要评价,景观尺度下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以有效评估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的感知偏差,以此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景观偏好,更好地提升旅游地形象建设。本研究以五大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为例,以Flickr网站的地理标记照片数据和政府旅游网站宣传的旅游信息为数据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要素构成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差异既体现在要素构成的偏差上,也体现在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方面。除东京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要素结构基本一致以外,其他城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局部空间聚集异常值可视化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布偏差,相比城市旅游投射意象的空间集聚,城市旅游感知意象的范围更为离散。同时,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结果验证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是相关程度和依赖度并不高,说明了从感知与投射视角进行旅游意象空间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城市旅游景观规划与宣传。结合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普适性的方法,以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1年10月到2002年1月对广州市702名市民进行的抽样调查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市居民对广州市、广东省、国内其它省份以及境外等不同空间尺度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到访率,据此总结出广州出游市场在空间上的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