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扩散与渗透对城市居民的休闲价值观、休闲方式及具体的休闲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以信息终端为工具的网络休闲活动的出现以及传统休闲活动的网络化组织是这种影响的主要表现。虚拟休闲空间的产生、传统实体空间的休闲化及城市休闲空间泛化则是这种影响的空间结果。主要从技术社会形态更替和行动者网络的理论视角分析了信息技术影响下城市休闲空间的生产机理:技术进步是物质动力,群体价值观念转变是思想动力,新价值观行动者网络是行为动力,技术社会形态更替是根本动力。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信息技术影响下城市休闲空间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虚拟化、移动化与破碎化、复合化。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影响下服务业区位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对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服务业区位研究主要领域及其进展,指出西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办公活动区位的区位演变及区位影响因素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较,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集中在信息产业、办公活动、商业等领域的区位研究。其次,概括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信息技术影响下服务业区位研究存在的问题,如研究范围较窄且不平衡,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最后,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服务业区位影响更加深刻,应加强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服务业区位系统研究,发展服务业地理学。 相似文献
3.
4.
城市居民休闲与主观幸福感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城市居民的休闲行为面临转型,探讨当代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与幸福感是新时代城市地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结合休闲的时间与空间要素,构建“休闲-幸福感”理论模型,以广州市为例,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城市居民休闲行为和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休闲时间和休闲空间均会对城市居民的休闲参与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休闲时间的影响更大;休闲时间、休闲参与和休闲满意度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休闲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而休闲满意度则受到休闲时间、休闲空间和休闲参与的影响;休闲参与和休闲满意度是建立休闲与幸福感内在联系的重要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5.
地理大数据及其提供的社会感知手段为信息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在“人—地”关系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价值。地理空间智能(GeoAI)作为地理空间科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方向,有力提升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球科学过程的动态感知、智能推理和知识发现的能力。该文系统综述了社会感知与地理空间智能研究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感知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职业女性休闲障碍因素分析及其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职业女性的休闲生活状况进行系统调查,深入分析了该群体休闲的障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自身障碍仍影响现代职业女性的休闲生活;结构障碍构成职业女性休闲活动的主要障碍,其中受时间制约程度最大;人际障碍未对职业女性休闲产生负面影响,广州市职业女性偏向物质休闲;职业女性休闲障碍因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类型等不同存在显著差异。高学历女性享有较多的休闲时间。 相似文献
7.
休闲旅游——国内外研究现状、差异与内涵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政府和业界都对休闲旅游的发展高度重视,国内学术界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迄今为止有关休闲旅游的内涵仍缺乏统一的认识,这不利于人们对休闲旅游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该文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阐释了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旅游发展的情境和特点,尝试性地对休闲旅游的内涵进行了解析,以期能够为休闲旅游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百度POI数据,运用Ripley’s K函数、最近邻层次聚类、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公共休闲设施空间布局进行研究,总结城市休闲空间的格局特征,进而探讨休闲空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休闲设施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向心集聚性。(2)各类休闲设施热点区分布表现出不同的集聚倾向,娱乐类、购物类、健身类三类休闲设施热点区主要布局在主城区以内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附近,餐饮类休闲设施热点区表现出明显的人口导向特征,旅游类休闲设施热点区均分布在热门旅游景区附近,文化类休闲设施热点区分布于科教文化基地或多民族混居区。(3)乌鲁木齐市休闲空间格局为“圈层+扇形+组团”模式,核心为面状综合型休闲中心,外围为扇形的休闲设施稀少区、组团式多功能休闲区和组团式餐饮休闲区,最外围是休闲设施极少的郊区和组团式旅游休闲区。(4)乌鲁木齐休闲空间与人口空间分布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外休闲制约协商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休闲制约研究的前沿领域。论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85—2018年共计136篇文献为样本数据,借助CiteSpace Ⅲ信息可视化软件的计量分析方法对英文文献进行全面回顾及展望。结果发现:国外休闲制约协商研究大致可分为萌芽(1993—1999年)、探索(2000—2010年)和快速发展(2011年至今) 3个阶段,早期以概念性、描述性研究为主,自21世纪起,以实证研究为主,且研究内容已从简单的描述性分类发展到多变量的检验性模型构建与验证;关注休闲制约协商研究的学者和机构主要来自北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研究方法以数理统计、模型构建与验证居多,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涉及的研究对象广泛,已从大众休闲者扩展到特殊疾病患者、残障人士、穆斯林妇女等社会特殊群体,且主要关注体育健身休闲、户外游憩和深度休闲等多种休闲活动类型。目前,非西方文化背景下休闲制约协商的跨文化研究是西方休闲研究的热点话题。国外休闲制约协商的研究成果及综合研究思路对中国休闲制约协商研究及实践探讨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区旅游与社区休闲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社区休闲相对于社区旅游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社区旅游和社区休闲两个重要的概念进行界定与辨析,探讨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最后得出两者互动发展结构模式图。 相似文献
11.
人为热是指由人类活动产生而释放到大气中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以感热和潜热的形式释放到城市冠层和城市边界层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在城市系统中,建筑物、交通运输和人类新陈代谢所释放的热量构成了总的人为热,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清晨和傍晚出现一天中的两大峰值,而冬季和夏季分别是全年中最显著的两个季节。人为热的计算方法通常分为仪器观测法和能源消费清单法,其中能源消费清单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人为热主要通过改变大气的热力学能量方程和水汽方程中的热量和水汽量来影响区域和全球气候。在城市中,人为热是冬季和夜间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会影响大气边界层的稳定度和增加边界层高度。在全球范围内,人为热会对大气环流产生扰动,但对全球增温效应不显著。随着全球能源消费和人口的增加,人为热将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人为因子之一,因此如何观测和估算出一套高精度的人为热数据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智能技术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城市的不同方面,空间要素的流动更快更复杂,城市功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居民活动的变化,城市空间的智能化发展与运营管理也成为新的挑战。论文从城市空间要素组织、居民活动与空间功能、空间运营管理3个方面梳理当前智能技术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并展望未来5~10 a的城市空间应具有瞬时异地、空间智能化、复杂流动性以及韧性能力更强的特点,最后从城市空间组织、功能形态、运营管理与规划方法4个方面探讨了未来的城市空间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以期为智能技术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研究与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构造运动对冲积河流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构造运动本身及其对冲积河流的影响,可以深化地貌学理论、沉积旋回复杂性假设等的认识,也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将活动构造作为新构造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回顾了新构造运动对冲积河流影响,并提及新构造运动本身的研究进展。控制流域水系格局及河流走向的研究,侧重地质学解释;新构造运动应力场的研究,深化了新构造运动机理及驱动力的探讨。三类基本缓慢新构造运动影响水系发育、河床演变、河型变化及河道冲淤,表现出复杂性、层次性、敏感性和先兆性;文章兼及河流侵蚀作用形成"新构造"的研究进展,回顾了物理模型实验研究成就及数学模拟研究端倪。进而指出:应注重该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研究与新构造快速运动方式对冲积河流影响的研究,定期进行新构造运动活跃区的升降速率、河床演变与泥沙输移的观测,进一步推进物理模型实验与数学模拟研究,并加强研究力量的协作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民族社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少数民族为居民主体的社区是一种特殊的社区类型。作为民族社会的重要构成单元,社区内独特的民族性、文化性和地域性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外民族社区研究的历史起源,总结了城市民族社区的研究重点,并对乡村民族社区的影响、类型、变迁、旅游和感知研究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国内民族社区研究则从内涵、演变、发展以及旅游影响研究4 个重点领域进行进展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5 个方面将国内外民族社区研究进行对比,并提出,国内民族社区研究亟需加强民族社区演化的影响因素、动态演化机制、居民生计方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经济结构协调、村落空间形态演变和整合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等7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杭州城区“最具出游力”人群休闲旅游障碍性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和休闲活动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杭州市“最具出游力”人群调查,运用旅游地理学分析方法发现,影响他们进行休闲旅游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时间因素、交通因素和学习因素,传统观点中的经济因素地位明显下降;同时分析了不同职业、性别和年龄人员中各因素作用的差异。这种实证性的调查分析方法和结论对于休闲旅游理论和杭州市休闲产业的发展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评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化过程的重要标志, 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又是城市空间扩展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 城市空间扩展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国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发端于20 世纪60 年代的计量地理革命, 中国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自80 年代中期开始;2000 年以来, 伴随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城市空间扩展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空间扩展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有关研究成果更是大量涌现。本文根据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内容的变化,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 从扩展形态、扩展模式、动力机制、模拟预测、效应与调控5 个方面对城市空间扩展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梳理。在国外与国内比较研究与综合分类基础上, 重点评析现阶段国内相关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并对中国未来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缘环境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崛起面临的地缘环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建立和完善地缘环境分析体系,预判预研地缘环境变化态势是学科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当前关于中国地缘环境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内容多以地缘环境内涵、地缘环境解析、地缘环境驱动机制、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环境研究方法的单项研究为主,而缺乏对地缘环境要素的系统研究,尚未提出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地缘环境驱动机制,更未搭建完整的地缘环境分析框架。论文认为地缘环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地理要素通过地缘环境影响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缘体、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地缘结构组成地缘环境系统,地缘距离和地缘流量是地缘环境的核心变量。为此,未来的地缘环境研究需更加关注地缘结构影响下的地缘关系,加强多维度、多尺度、长周期的地缘环境驱动机制和地缘环境要素相互作用机制探讨,拓展地缘环境研究方法和技术,深化面向“一带一路”的地缘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逐渐深入到乡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乡村社会关系及空间意义发生重构。信息化冲击下的乡村空间转变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其社会文化空间意义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构在内生逻辑上重塑乡村话语权力和主体身份。论文通过探讨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的多维关系及其对乡村产生的多重效应,关注数字技术带来的自由与异化、数字经济引发的话语与权力流变及乡村女性主体地位和身份的重构,解释了数字技术作为非人类行动者的主体性及其建构下的乡村日常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拟为乡村性的分析框架提供有益的补充,为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领域,开展区域研究需要选择既具全球意义又具区域特色,且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区域。作为“第三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南高原不仅是典型的地理过渡区与生态脆弱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与深度贫困区,因而成为中国地理学开展区域研究的最佳实验区之一。在阐述甘南高原地理学研究价值的基础上,从陆地地表过程与机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适应、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农户生计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资本与区域发展、城镇化与乡村聚落、旅游发展等领域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地理学中的甘南研究现状,提出新时期应以更综合的多维视角开展甘南研究,重点关注甘南高原地表格局-过程集成研究、人地耦合系统演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可持续生计、新型城镇化、乡村发展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