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国鲎血液质量的监测方法,实验选择9只中国鲎检测其血液中铜含量、血细胞数量、血浆蛋白含量、血淋巴蛋白含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鲎血液中铜含量与血细胞数相关性r=0.917,与血浆蛋白含量相关性r=0.995,与血淋巴蛋白含量相关性r=0.983,均呈现极显著相关性。中国鲎血液中铜含量与血细胞数的相关关系为Y1=6.14+0.86X(R2=0.840),与血浆蛋白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2=2.08+0.78X(R2=0.989),与血淋巴蛋白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3=1.87+0.62X(R2=0.966)。中国鲎血液中铜含量不但能够直接反映血蓝蛋白的含量,而且可以反映血细胞数、血浆蛋白含量、血淋巴蛋白含量。因此,以中国鲎血液中铜含量作为监测血液质量的指标,可以推动中国鲎可持续采血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对中国鲎的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实验室前期研制的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蓝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特性分析,并以该单抗为第一抗体,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血蓝蛋白在中国明对虾鳃、心、胃、中肠、淋巴器官、卵巢和肝胰脏等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血蓝蛋白在鳃丝小叶边缘的微血腔、心肌束间隙、淋巴器官的淋巴腔中以及肝小管中阳性信号较强;在卵巢卵母细胞之间的血窦、胃内壁环肌层结缔组织的血窦和中肠结缔组织血窦中有阳性信号.结论认为,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阳性信号大多来自血淋巴而非实质组织,且在血淋巴含量多、血流量大的部位含量丰富,在某些血淋巴无法到达的部位(肝小管内壁)也有血蓝蛋白分布,血蓝蛋白含量的这种组织特异性与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血蓝蛋白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蓝蛋白是位于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血淋巴中的含铜呼吸蛋白,脱氧状态为无色,结合氧状态为蓝色。业已证明,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血蓝蛋白在分布、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上均存在较大差异[1]。节肢动物门血蓝蛋白主要存在于螯肢类、甲壳类、多足类和蜘蛛类中[2],一般由3~8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注射病原菌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哈维氏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血蓝蛋白含量、肝胰脏内血蓝蛋白mRNA和p75、p77亚基表达以及血淋巴、血细胞、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血蓝蛋白含量和p75、p77亚基表达在0~24 h内呈峰值变化,其中血蓝蛋白含量在6 h内逐渐下降、且6 h时达到最低值,而p75、p77亚基表达在3 h内无明显变化,然后均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各指标在12 h时达到最大值,而且亚基表达与注射哈维氏弧菌浓度呈正相关,24 h后各指标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注射哈维氏弧菌短时间内血蓝蛋白mRNA表达呈迅速上升趋势,其中注射6×106cells/mL处理组mRNA表达在6h内呈峰值变化,3 h时达到最大值,6~48 h内保持稳定,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注射6×105cells/mL处理组mRNA表达量虽然增加,但只在6 h达到最大值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时间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血淋巴、血细胞和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力分别在12 h,24 h内呈峰值变化,其中血淋巴、血蓝蛋...  相似文献   

5.
以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为研究对象,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方法纯化得到高纯度血蓝蛋白,以其作为抗原皮下注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从而获得高效价的兔源多克隆抗血清。进一步通过Protein A抗原亲和纯化的方法对该抗血清纯化,最终获得效价更高、检测特异性更好的血蓝蛋白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Western检测发现,鲍血淋巴中存在着多样的血蓝蛋白衍生产物;进一步结合质谱技术对其中35 kDa条带进行鉴定发现,其来源于血蓝蛋白I型亚基的H结构域。  相似文献   

6.
《海洋科学》2012,36(3)
以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为研究对象,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方法纯化得到高纯度血蓝蛋白,以其作为抗原皮下注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从而获得高效价的兔源多克隆抗血清。进一步通过ProteinA抗原亲和纯化的方法对该抗血清纯化,最终获得效价更高、检测特异性更好的血蓝蛋白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Western检测发现,鲍血淋巴中存在着多样的血蓝蛋白衍生产物;进一步结合质谱技术对其中35kDa条带进行鉴定发现,其来源于血蓝蛋白I型亚基的H结构域。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曼氏无针乌贼血蓝蛋白及相关功能单元(FUs)的酚氧化酶活性进行研究,并获得该功能单元的序列信息.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血蓝蛋白能氧化左旋多巴和邻苯二酚而不能氧化酪氨酸单酚,说明该血蓝蛋白可能具有酚氧化酶活性,并属于儿茶酚酶类;进一步研究显示,曼氏无针乌贼血蓝蛋白酶解片段FUg的酶活特性显著区别于其它功能...  相似文献   

8.
血蓝蛋白是对虾体内的氧运输蛋白,占血浆中蛋白含量的95%以上.研究表明,它参与了许多生理功能,包括蛋白储运,渗透压调节,蜕皮过程以及骨架形成等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蓝蛋白还参与了对虾的先天性免疫反应,具有酚氧化酶,抗菌肽、抗病毒等相关生物活性.本研究从凡纳滨对虾中克隆获得了血蓝蛋白L亚基LvHcL,并对其基因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含有多个SNP位点.研究中发现该基因亚基至少存在4种亚型,其中一种亚型缺失第二个外显子,仅含有2个外显子.对各个亚型的转录水平分析表明,抗病对虾在病毒感染刺激下,各个亚型的转录水平均会被诱导提高.而普通对虾在病毒感染刺激下,各个亚型的转录水平则被抑制.研究结果表明,血蓝蛋白参与了对虾的抗病毒免疫反应.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对虾血蓝蛋白的免疫学特点,也有助于促进对无脊椎动物抗病毒免疫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韩焘  姜敬哲  王江勇 《海洋科学》2013,37(3):102-108
以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血淋巴为材料进行了双向电泳研究。首先,确定了以丙酮沉淀法和RC DC 蛋白定量试剂盒为基础的蛋白制备与定量方法;其次,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摸索,通过500 r/min的低速离心方法分离了血细胞和血浆组分,通过35000 r/min超速离心2 h除掉了部分高丰度的血蓝蛋白,降低了高分子量区域的血蓝蛋白背景;进一步使用18 cm pH 3-10非线性胶条和标准化的电泳程序,对不同上样量的电泳银染结果进行了比较,获得了良好的双向电泳图谱;最终选取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胶原蛋白和血蓝蛋白4个蛋白点成功进行了质谱鉴定。  相似文献   

10.
方昱  蔡生力  刘红 《海洋通报》2015,34(2):209-214
卵黄蛋白原和血蓝蛋白是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卵巢和/或肝胰腺合成的重要蛋白。利用半定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了亲虾卵巢不同发育期卵黄蛋白原和血蓝蛋白mRNA在卵巢和肝胰腺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卵黄蛋白原mRNA在卵巢和肝胰腺中均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随着卵巢发育持续增加,在第五期达到最高,在恢复期迅速下降。根据卵巢和肝胰腺质量的综合计算,凡纳滨对虾的卵黄蛋白中,卵巢的贡献率占主导地位,约占80%,而肝胰腺仅为卵巢的四分之一。血蓝蛋白mRNA主要在肝胰腺中表达,随着卵巢的发育,表达量呈增加趋势,至第三期达到高峰,其后稍有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第六期恢复到初始水平。血蓝蛋白是否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卵黄发生和卵巢发育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虾免疫防御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抗菌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对虾免疫防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几种抗菌肽的研究进展。人们首先从对虾中分离到阳离子抗菌肽,即对虾肽(penaeidin),对其性质、抗菌谱和分布与合成部位等进行了研究。并克隆到了该类抗菌肽的基因。最近又在两种对虾的血淋巴中分离到了3种独特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肽类。与已发现的抗菌肽不同的是这3种肽带负电荷,与血蓝蛋白C-端序列的一致性达95%-100%,由此表明它来自对虾呼吸作用蛋白-血蓝蛋白的裂解片断。免疫检测表明,这种由血蓝蛋白限制性水解产生的抗菌肽与对虾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于2003年7~11月实验研究了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在注射脂多糖(LPS)和弧菌刺激后一定时间内血清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蓝蛋白的变化情况。在实验期内,注射弧菌后,中国对虾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显著上升。LPS和弧菌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血蓝蛋白的含量,在注射弧菌后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碱性磷酸酶在中国对虾血清中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蓝蛋白C末端(FcHC-C)的抗菌功能,将血蓝蛋白基因FcHC的2个C末端基因片段连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PIC9K/FcHC-C。该载体经SalI酶切后,采用PEG法转化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转化子经过PCR鉴定后,阳性克隆通过含有G418的YPD平板筛选,获得高拷贝重组子。重组毕赤酵母利用甲醇诱导表达目的基因。经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酵母工程菌成功表达了血蓝蛋白C末端片段(rFcHC-C1和rFcHC-C2)。抑菌活性鉴定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FcHC-C1和rFcHC-C2作为阴离子抗菌肽具有抗真菌和抗细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溶解氧变化下血蓝蛋白、自由氨基酸含量和体内Cu2+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含量、血浆和肝胰脏中Cu2+含量、血淋巴中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含量在溶解氧变化36h内呈峰值变化,在12h时达最高值,在36~48h时低于对照组水平,且变化平稳,至72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血浆中Cu2+含量先升后降,分别于6h、48h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而肝胰脏中Cu2+含量于6h后开始明显降低,12h时达到最小值,之后逐渐上升,于48h达到最大值并趋于稳定,稳定后Cu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mg/L溶解氧处理组血淋巴中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均在48h内呈峰值变化,在24h时达到最大值,于48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1.5mg/L溶解氧处理组血淋巴中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在72h内呈峰值变化,均于24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至72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低氧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通过改变组织中自由氨基酸及Cu2+含量,迅速启动血蓝蛋白合成机制,调节血蓝蛋白含量以适应低溶解氧环境,在对虾体内环境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锯缘青蟹肌肉中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分离,以过敏患者阳性血清和正常人阴性血清作对照,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出分子量为14.3kDa的蛋白为锯缘青蟹的特异性过敏原.然后用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和DEAE-52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出该过敏原,再经MALDI-TOF/TOF-MS检测,利用Blastz在线分析.结果表明,锯缘青蟹特异性过敏原为血蓝蛋白亚基,经Clustal W分析该蛋白的多肽片段序列与可口美青蟹、邓杰内斯蟹、加州龙虾、艾氏真蟹的血蓝蛋白亚基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经Prosite数据库检索后发现肽段1和肽段2有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是过敏原参与机体反应的重要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环境溶解氧含量(D.O.=3.0,1.5mg/L)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血蓝蛋白、总自由氨基酸含量、渗透压和鳃丝离子转运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血蓝蛋白、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和渗透压、鳃丝Na+-K+-ATPase活力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D.O.=5.5mg/L)无明显变化。低溶解氧实验组血蓝蛋白含量在36h内呈峰值变化,在12h时达最高值,在36~48h时低于对照组水平,且变化平稳,至72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同时,实验组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在24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在48h后和72h时与对照组水平无明显差异;血淋巴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在0~48h内呈峰值变化,分别于6,12h时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48h后恢复至对照水平,且与溶解氧变化值无关,而鳃丝V-ATPase活力在试验时间内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D.O=5.5±0.25mg/L)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构建了长期低渗胁迫诱导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盐度处理时反向文库5个基因(血蓝蛋白、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几丁质酶、胰凝乳蛋白酶1和胰蛋白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以期从分子机理上了解,在长期低盐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生理状态的关系。长期低盐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降低,凡纳滨对虾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地降低(P<0.05);盐度2处理组成活率显著低于盐度10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盐度2处理组血蓝蛋白、几丁质酶、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1mRNA表达量显著性下调,分别下降了50%、31%、91%、25%和35%;盐度10处理组血蓝蛋白、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mRNA表达量显著性下调,分别下降了31%、72%和15%;短期低盐胁迫组几丁质酶和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mRNA表达量上调3.07和2.47倍。结果表明,盐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可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成活率;5个基因表达量在胁迫24h和56d后表达量变化明显不同,说明凡纳滨对虾对长期和短期盐度胁迫采取不同的应答策略。以上结果丰富了甲壳动物环境胁迫研究的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18.
从海洋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和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分别纯化了R-藻红蛋白和C-藻蓝蛋白,然后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将二共价连接。交联反应液经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纯化共价交联物。光谱分析表明,共价交联体内部存在着从R-藻红蛋白到C-藻蓝蛋白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9.
海水钝顶螺旋藻富硒及其含硒藻蓝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亚硒酸钠梯度浓度对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生长及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对含硒藻蓝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含硒藻蓝蛋白纯品。结果表明,硒添加浓度小于100mg.L-1时,对藻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生物量、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有增加,藻体硒含量及富硒系数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相似条件下的淡水螺旋藻;纯化的含硒藻蓝蛋白溶液在弱光照、低温、pH4—8的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含硒藻蓝蛋白的光谱特性与藻蓝蛋白相比几乎没有差异,紫外与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吸收峰在280nm和620nm,荧光激发峰在558nm,室温条件下最大荧光发射峰在655nm,说明海水钝顶螺旋藻富集硒后及海水的胁迫对其藻蓝蛋白的光谱特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光合器官通常含有叶绿素、类胡罗卜素和藻胆蛋白三类色素。藻胆蛋白主要包括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变藻蓝蛋白。藻胆蛋白是水溶性的,这些蛋白质以共价键与发色团相连。R代表红藻纲,C代表蓝藻纲。 藻胆蛋白主要分布在蓝藻、红藻和隐藻中,是光合作用的辅助色素,当藻红蛋白吸收了光能后,将能量传递给藻蓝蛋白,然后经过变藻蓝蛋白传递给叶绿素a以进行光合作用。因而,藻胆蛋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光接受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