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哌啶酸(P2C)是一种特殊的六元环席夫碱,是合成L-哌啶酸必需的前体分子。P2C和L-哌啶酸是赖氨酸在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产物,更是化学合成中重要的手性构建模块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的关键组成片段。特别是,P2C及其衍生物可通过与生物体内乙酰胆碱受体、FKBP12结合蛋白、NO合酶等多种底物相互作用而介导特定的生理过程,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一些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P2C片段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通常以L-赖氨酸为原料制备P2C,但是,赖氨酸难以氧化脱氨,以及P2C的固有不稳定性,一直是干扰P2C稳定获取的关键问题。目前,在赖氨酸氧化脱氨和酶催化合成P2C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尝试。本文首次对有关△~1-哌啶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1-哌啶酸这一特殊席夫碱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2,6-二氯嘌呤为原料,微波辐射法合成了"Reversine"[1,2-(4-吗啉苯胺基)-N6-环己基腺嘌呤]的重要中间体2-氯-6-环己胺基嘌呤及其衍生物3b~3f,再以2-氯-6-环己胺基嘌呤为原料,微波辐射下合成了2-苯胺基-6-环己胺基嘌呤及"Reversine"。探索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产物的结构通过1 H NMR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微波法可大幅提高合成嘌呤2,6位衍生物收率并缩短反应时间,为嘌呤衍生物及"Reversine"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绿色、简洁高效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壳寡糖氨基与γ-氨基丁酸羧基发生酰胺化反应合成新型壳寡糖-氨基丁酸衍生物,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NMR)等对合成的衍生物进行结构表征。以小麦种子为材料,各样品对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后干旱胁迫培养到两叶一心,测定小麦生理生化指标,评价新型衍生物的抗旱作用。结果表明,新型壳寡糖γ-氨基丁酸衍生物成功合成,并且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生理生化指标有明显的影响,衍生物明显降低了小麦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缓解了干旱胁迫对小麦细胞膜的损伤,增加可溶性糖含量进而增强小麦植物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少了干旱胁迫对生理代谢的影响。总之,成功合成了具有较强诱导小麦抗旱作用的新型壳寡糖γ-氨基丁酸衍生物,为新型植物抗逆诱导剂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开发利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采用异相法合成了壳聚糖季铵盐——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HACC),并分别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扫描电镜图对比分析了CS和HACC的粒度和外貌形态变化。在此基础上,测定了HACC的取代度(DQ),并对其溶液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壳聚糖分子结构中N上引入季铵盐侧链合成的HACC,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较高的稳定性,室温下水中溶解度达10%,1%醋酸水溶液粘度在12d内、水溶液粘度在pH=3~9范围内几乎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1种合成吲哚并喹啉羧酸化合物简便有效的方法。以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酰化、缩合、环和、氯代、水解、还原多步反应得到6个吲哚并喹啉类似物。所合成化合物结构均经核磁共振及质谱技术验证,并利用MTT法测定了这6个吲哚并喹啉类似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231的体外扩增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化合物1-烷基-3-取代-4-氨基吡唑-5-羧酸酯(1)和1-烷基-3-取代-5-氨基吡唑-4-羧酸酯(2),并对重要中间体3-取代-4-硝基吡唑-5-甲酸酯(6)的N-烷基化反应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运用HMBC,INEPT等核磁技术确证了1-环戊基-4-硝基-3-正丙基吡唑-5-甲酸乙酯(7-1A)和1-环戊基-4-硝基-5-正丙基吡唑-3-甲酸乙酯(7-1B)等异构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L抗坏血酸为基本原料合成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对两种合成方法直接酰化法和基团保护法作实验比较和改进。直接酰化法中,采用混合碱( 包括氧化镁) 可使磷酰化与成盐反应合并为一步进行,并能提高产率,而采用基团保护法能取得最佳的合成效果。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物体内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许多都具有抑菌活性,据此研制新型海洋生物源抑菌药物,是海洋生物产业中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新型抑菌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壳聚糖是来自海洋中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外壳的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壳寡糖是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具有比壳聚糖更好的水溶性和生物活性,在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壳寡糖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以壳寡糖和烟酸为原料、N, N-羰基二咪唑为催化剂合成了壳寡糖烟酸接枝衍生物,并与不同链长的溴代烷烃亲核反应得到其阳离子化衍生物。壳寡糖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进行分析表征,壳寡糖及其衍生物对2种海洋致病细菌和3种植物致病真菌的体外抑菌能力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与壳寡糖相比,合成的终产物对致病菌的抑制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其中含有己基的烟酰化壳寡糖季铵盐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海洋致病细菌活性(MIC=0.125mg/mL、MBC=0.25mg/mL),并且该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在1.0 mg/mL时,对灰葡萄孢菌和围小丛壳的抑制率分别为65.7%和51.5%。...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底栖动物体内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1年8月和11月在九龙江口红树林区采集了6种底栖动物,测定了它们体内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紫游螺(Neritina [Dostia] violacea)、黑口滨螺(Littoraria melanostoma)、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弹涂鱼(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查加拟蟹守螺(Cerithideadj adjariensis)、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对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弹涂鱼和黑口滨螺体内多环芳烃的含量有随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它们的富集系数却有随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弹涂鱼、黑口滨螺、查加拟蟹守螺和可口革囊星虫体内多环芳烃主要由二环多环芳烃组成,紫游螺和孔虾虎鱼体内分别是四环和五环多环芳烃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 1 5种 N-烷基 - O- (或 S) -烷基 - N′-取代 - N′-取代苯磺酰基磷酰二胺酯 ,并且通过质谱分析确定了其分子结构 ,其中 ( )和 ( )经文献检索均为新化合物。对部分化合物做了生物活性实验 ,发现化合物 ( )具有对小麦锈病和鲍鱼弧菌引起的菌病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化合物 ( )可有效阻断生物代谢中谷氨酸受体通道的传导 ,起到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甲壳质(chitin),又名甲壳素,几丁质,主要存在于虾、蟹、蛹及昆虫等动物外壳中。其衍生物壳聚糖(chitosan)又名甲壳胺或脱乙酰甲壳素,是甲壳质经脱乙酰化反应制得的产物,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甲壳质衍生物。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吸湿性、成膜性、气透性、降解性、生物相溶性、无毒副作用以及不污染环境的优良性质,广泛应用于环保、食品、化工、医药、纺织、造纸、卷烟、农业、化妆品、印染、生物医学、酶制剂、保健品、金属回收等许多行业中。因此甲壳质作为一种纯天然的自然资源,对其开发和应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但甲壳质及其壳聚糖的高度不溶性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化学深加工,或结构修饰,引入或改变其分子链上的某个基团,或者完全降解或部分降解其分子链,从而得到一些具有特殊性质、水溶性有所改善的衍生物产品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因此甲壳单糖随之问世。 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GAH)是甲壳质或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其结构为D-葡萄糖分子中C2-羟基被氨基所取代,因氨基显碱性,与盐酸结合成盐。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是重要的生化试剂和医药中间体,其用途十分广泛: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参与肝肾解毒,发挥抗炎护肝的作用;它能促进抗生素药剂的注射功能,也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补助剂,大剂量使用对宿主组织无害,但对体内恶性细胞却是一种细胞毒;它促进人体黏多糖的合成,改善关节软骨的代谢及修复;此外,它还可作为化妆品和饲料的添加剂。目前,国内、外对D-氨基葡萄糖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论述了甲壳质和壳聚糖的制备技术,并着重研究了单糖的最优化制备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了3因素6水平72(36×2)个实验;同时研究了抽滤工艺和脱色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为今后高质量的生产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及工业化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以1,2-苯并异噻唑-2(3H)-酮为原料合成了3-羰基苯并异噻唑-2(3H)-苯甲酸甲酯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和质谱确证.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5种海洋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对上述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从海洋天然产物中挖掘高细胞毒活性化合物成为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以2,5-二酮哌嗪海洋天然产物Piperafizine B为修饰骨架,在其哌嗪环6位的苄叉邻位引入位阻较大的四乙酰基葡萄糖或葡萄糖基团,共合成了14个2,5-二酮哌嗪衍生物(1a-i,2a-f)。溶解性实验结果初步表明,相较于PiperafizineB,衍生物的脂溶性(1.5~27.9mg·mL-1,溶剂为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与水溶性(0.1~0.9mg·mL-1,溶剂为磷酸缓冲液,pH7.4)均明显改善。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四乙酰基萄糖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较好,半抑制率浓度值(IC50)为1.0~9.1μmol·L-1,并对Huh-7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3.3~4.5μmol·L-1)。化合物1c的细胞毒活性最好,对癌细胞株K562、A549及Huh-7的IC50值分别为1.0、3.6与3.3μmol·L-1。而将乙酰基水...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相转移催化法或koenigsknorr’s 反应合成了11 种未见文献报道的2取代5氟尿嘧啶的βD木糖苷,结构经IR、HNMR、MS或元素分析证实,初步生物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癌性。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15种N-烷基-O-(或S)-烷基-N′-取代-N′-取代苯磺酰基磷酰二胺酯,并且通过质谱分析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其中(Ⅰ)和(Ⅱ)经文献检索均为新化合物,对部分化合物做了生物活性实验,发现化合物(Ⅰ)具有对小麦锈病和鲍鱼弧菌引起的菌病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Ⅱ)有效阻断生物代谢中谷氨酸受体通道的传导,起到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3种新型含辣素衍生结构的丙烯酰胺衍生物HMOBA、BMA和HMMBA,通过红外光谱(IR)和核磁波谱(1 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抑菌性实验证明了合成的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为BMA>HMOBA>HMMBA,其中BMA的对两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可达0.062 5mg/mL。以合成的化合物为防污剂制备了海洋防污涂料,186d的实海挂板几乎没有附着任何海洋污损生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精子的内部结构分为棘部、中间部和主体部。棘部由质膜、顶体囊膜和顶体物构成 ;中间部由质膜和顶体囊膜围绕顶体囊腔和顶体物构成 ;主体部则由细胞质带围绕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带中有线粒体衍生物、环状片层体、粗面内质网和一些泡状结构等 ,细胞核膜不完整 ,核物质絮状 ,核仁 1~ 2个。中国对虾雄虾体内与雌虾纳精器中的精子形态结构有明显的不同。雄虾体内精子外形似“梨形”,棘部短粗 ,中间部不明显 ,精子棘部基端物质呈螺旋状 ,主体部内质网发达 ,有线粒体衍生物。而雌虾纳精器中的精子外形似“葫芦”形 ,棘部细长 ,中间部明显 ,精子棘部上端物质呈螺旋状 ,内质网浓缩为团块状 ,未发现线粒体衍生物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酞酸酐与2-氯-5-甲基-1,4-苯醌反应,经过最长线性步骤6步和3步反应,分别以16%和47%的总产率合成了2个1,4-蒽醌衍生物12和14。其中,化合物14的合成为首次报道。所有合成的化合物均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确证,并对高酞酸酐与苯醌反应生成1,4-蒽醌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鲈鱼为实验材料,以鲈鱼体内的丙二醛含量为指标研究了在水样中16种多环芳烃组分和外加芘为实验试剂的条件下,鲈鱼体内不同器官、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在鲈鱼鳃、全血中的丙二醛浓度较高,而肝脏的丙二醛浓度较低。(2)水样中多环芳烃及外加芘的暴露能导致鲈鱼肝的丙二醛浓度升高,这表明多环芳烃以及芘的暴露能引起鲈鱼肝内脂质过氧化程度的提高。(3)水体中多环芳烃及外加芘浓度的变化对鲈鱼肝的丙二醛浓度的影响具有可逆性,且鲈鱼肝的丙二醛浓度与水环境的多环芳烃(包括芘)暴露浓度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鲈鱼肝的丙二醛浓度可作为指示水环境的多环芳烃污染程度的指标。由于生物体内的丙二醛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使用丙二醛浓度指标来指示海洋环境的多环芳烃污染时。最好与其他指标配合使用,以更准确地指示海洋环境多环芳烃污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发展了一种对薯蓣皂苷元官能团化的新型方法。在催化量的(PhO)3PAuCl和AgB(C6F5)4的协同作用下,薯蓣皂苷元邻炔基苯甲酸酯与亲核试剂反应,在薯蓣皂苷元的3位/6位形成碳氧键、碳氮键、碳硫键和碳碳键,得到多种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异甾体衍生物,为薯蓣皂苷元的结构改造提供了新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