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3年9月20—26日在成都举行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情报网》成立大会。地理科学情报网是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和图书馆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而正式成立的。院内外14个地理学研究单位的2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所长吴积善同志到会讲话表示祝贺。会议包括以下几项议程:宣读论文,交流情报工作经验;通过情报网章程,选举情报网领导机构;协调网内情报工作的项目,确定年内情报网工作任务;总结《国外地理  相似文献   

2.
1978年12月17日至19日,中国地理学会在长沙召开了理事会。会议由黄秉维代理事长主持,到会同志以沉痛的心情悼念竺可桢理事长及其他受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理事。  相似文献   

3.
1978年12月17日至19日,中国地理学会在长沙召开了理事会。会议由黄秉维代理事长主持,到会同志以沉痛的心情悼念竺可桢理事长及其他受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理事。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1999,(1):15-17
1999年来临了。这也意味着21世纪正在走近我们!面对新世把,地理教学如何重振雄风.再现风采.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地理教育工作面前的一项任务。最近,围绕地理教学改革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刊记特邀浙江教育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举办的“地理学科都学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黄进行了座谈,下面刊登的是部分学员的发言纪要。我们也欢迎本刊的广大读撰写章。就地理教学改革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2011年10月于贵阳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现更名为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上,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就中学地理教育改革作了主题报告。与会者普遍认为。这个主题报告对理解与推进地理课程改革有重要意义。征得俞立中教授同意,本刊将该报告全文登载如下,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6.
地理研究所:在庆祝地理所建立50周年之际,谨向地理所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地理所自创建以来走过了50年光荣的历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已由创建初期的约40名职工、仅从事地理调查等少数几项工作发展到今天拥有640多人、几乎囊括地理学主要学科的综合性大所,为创建和发展祖国的地理科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时 《地理研究》1983,2(1):115-116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地理学科组于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在北京召开了扩大会议,对地理研究所进行了认其的评议。评议由地学部副主任兼地理学科组组长施雅风同志主持。参加评议的除地理学科组成员陈述彭、侯仁之、周立三、谭其骧、周廷儒、黄秉维、左大康、吴传钧、杨利普、唐邦兴等同志外,还邀请了谢家泽、王乃梁、刘培桐、叶永毅、喻沧、华士乾、屠清英、刘哲明、毛德华、钟功甫、王庭梧、袁文英、赵锋、童立中、李志远、王文颖等同志。地学部的孙玉科、杨生同志以及地理研究所的前领导李秉枢、于强同志也参加了评议。  相似文献   

8.
英明领袖华主席于1978年3月24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许多科学家,包括已故的李四光、竺可桢等同志,人民是怀着深深的敬意的”。前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付院长竺可桢同志,逝世已经  相似文献   

9.
英明领袖华主席于1978年3月24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许多科学家,包括已故的李四光、竺可桢等同志,人民是怀着深深的敬意的”。前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付院长竺可桢同志,逝世已经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沿革1957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正式成立。1959年创建新疆分院地质地理研究室,不久又分为地质室和地理室。1961年新疆分院所属地理室、土壤室、生物室联合组建新疆水土生物资源综合研究所。1965年地理室脱离综合所,与地质室合并,成立新疆地质地理所。1970年该所被改建为新疆地震大队,隶属于国家地震局。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197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恢复成立了新疆地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Ihthestudyofdistribution0fproduchon,wef0undasatoffaCtsthatproduCtonhadn0tbandistribUtedaccordingtDthenompllawsofthedistributionofproduCtion.'Forexamle,ashoemakerWhogotrickinSoutheaStAsiacamebaCktoNaning(inChina)anddistribUtedarestauranopsis,Ji…  相似文献   

12.
30年来我所在山区开发研究方面承担过国家级、院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30余项,发表论著200多种.研究领域有:山区综合开发,山区农业发展布局,山区资源条件评价及开发潜力,山区城镇和工业发展布局,山区人口的就业、移民和人口容量等.前两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地域系统研究的开拓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绍洪  尹云鹤  樊杰  郑度  杨勤业 《地理研究》2010,29(9):1538-1545
通过分析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域系统研究的开拓与发展历程,总结了"综合自然区划-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综合区划"重要发展阶段的创新成果,介绍了重要的格局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地域系统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密切相关。20世纪50年代,为了认识自然规律,为农业生产布局服务,开创了综合自然区划;20世纪90年代,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出发,将生态系统观点、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引入地域系统研究,开展了生态地理地域系统研究;随着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从20世纪末开始探索综合区划研究,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有机融合成为近期格局研究的鲜明特色。在此过程中,地域系统研究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不断创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值模型等的深入应用,极大地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的地域系统研究,始终与国家的重大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成为今后自然地理学乃至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郑度  傅小锋 《地理科学》1999,19(3):193-197
以地域单元作为重要层次,从区域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深入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必要途径。综合地理区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涉及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划分原则有:自然和人文地域分异规律相结合,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发生统一性原则,宏观区域框架与地域类型相结合等。综合地理区划的指标体系应涵盖环境、资源、经济、社会与人口等方面,须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要求简洁实用,避免繁杂。所选指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2,他引:29  
郑度 《地理研究》1998,17(1):4-9
地理学素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区域研究是地理学悠久而重要的传统,并已形成区域学派。根据综合地理学或统一地理学的观点,区域研究是体现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重要层次和有效途径。探讨区域单元的形成发展、分异组合、划分合并和相互联系,是地理学对过程和类型综合研究的概括和总结。从地理学角度看,可以认为抓住典型区域研究,深化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是与国际接轨、连接全球的桥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当包含地理学的区域性,其研究与实施也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可以相信,在理论深化和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区域研究仍将是地理学的核心领域,也有着开展相关专题综合研究工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唐登银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24-1026
黄秉维先生一生致力于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是卓越的自然地理学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 在成绩面前他总能看到地理学的弱点和自身工作的不足, 提出革新自然地理学的思想, 从而开启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的新方向, 对中国地理学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成为中国20世纪自然地理研究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是以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全国人文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和相似性,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空间层级、相对独立完整、并具有有机联系的特色人文地理单元。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重要工作。通过人文地理综合区划,将突出中国人文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地方特色性和复杂多样性,因地制宜地推动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为面向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营造重点地区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提供基础性的科学支撑。本文在吸纳已有的各类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划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性、主导性、自然环境相对一致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一致性、地域文化景观一致性、空间分布连续性与县级行政区划完整性等原则,以自然、经济、人口、文化、民族、农业、交通、城镇化、聚落景观和行政区划10大要素为基础划分依据,构建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指标体系,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划思路和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人文地理划分为东北人文地理大区Ⅰ、华北人文地理大区Ⅱ、华东人文地理大区Ⅲ、华中人文地理大区Ⅳ、华南人文地理大区Ⅴ、西北人文地理大区Ⅵ、西南人文地理大区Ⅶ和青藏人文地理大区Ⅷ共8个人文地理大区和66个人文地理区。该区划方案填补了中国人文地理没有综合区划的空白。各个人文地理大区和各个人文地理区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地形地貌属性、气候属性、生态属性、人口属性、城镇化属性、经济发展属性、聚落景观属性、地域文化属性和民族宗教属性。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方案与已经划出的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区划、中国经济区划、中国农业区划等有较大程度的吻合性,体现出在自然与人文要素双重作用下的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与SOFM网络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姣  高阳  赵志强  李双成 《地理研究》2011,30(9):1648-1659
综合自然区划一直是中国地理学界的研究核心和热点之一,已有大量的区划方案应用于指导社会生产实践或教学活动中。已有的区划工作主要是基于传统地域划分研究范式,大多采用专家经验集成方法和技术。专家经验与知识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会对区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产生影响。为了弥补传统区划范式的不足,丰富区划的方法与途径,本文探讨了自组...  相似文献   

19.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German geography on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in North America, surprisingly little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between German-speaking and English-speaking geographers today. This report is intended to provide readers of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with a review of recent events in the German-speaking countries of Europe, giv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ways in which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have influenced geographic research in the two parts of divided Germany. It also traces the emergence of theoretical-quantitative geography in German research, the rise of applied research, and recent trends in regional geography.  相似文献   

20.
I.MdjorAI)I)roacI1esThege0graPhyofenterprise,nane1ycorpOrategeograPhy,isabranchofecon0micgeographywhichdiscussesthespatialbehaviourofbusinesscooprationswithspecia1emphasis0nfirm-environl11e11ti11terdependc11cics,andare1ative1yl1e\vmicro-1evelanalytica1approachinecol1ol11icssu9up11}'.:f`col1.ldcl'ablel1ul1lbcI0rstudieswhichin0neWayoranotherincorporated"enterprise"asadimensioninindustrialandregi0nalec0nomicanalysisareintegra1tocontemp0raryempiric31industl-iallocati0l1researcll.Tl1el110sttyp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