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塔南凹陷东部构造带南屯组地层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局部发育三角洲沉积。复杂的沉积充填样式塑造了本区复杂的岩性油藏。在细分地层单元内对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多种储层非均质性分类方案,结合砂体成因、叠置样式、平面展布特征以及渗透率韵律性等方面的分析,按照层间、平面、层内3个层次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进行了解剖分析。结果表明:层序旋回对储层垂向岩性、物性的变化具有控制作用;凝灰质的发育对南屯组储层具有破坏作用,影响油气的运聚;水下分流沟道及河道砂是油气聚集的主要砂体类型;水下扇中扇是油气主要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2.
早白垩世铜钵庙-南屯组的火山岩和砂岩是中国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和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的主要油气储层.其中:铜钵庙组储层主要由火山碎屑岩组成;南屯组储层以砂岩为主,其次为火山碎屑岩.在铜钵庙组的火山碎屑岩中,贝尔凹陷主要为凝灰岩,塔南凹陷主要为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镜质体反射率和最高热解温度数据表明,成岩阶段主要为中成岩阶段A期.铜钵庙组-南屯组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其次为原生孔,属中低孔、特低渗型储层.贝尔凹陷和塔南凹陷均发育2个异常高孔隙带,储层孔隙度主要受储层岩石类型、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基于Wheeler变换的数据驱动倾角导向体生成的非线性年代地层切片,研究蒙古国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水下扇的沉积演化特征。基于沉积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单井相、连井相标定,结合地震反演、地震属性等技术,进行等时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分析;基于相控应用年代地层切片技术研究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塔南凹陷南屯组SQ21时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及远岸水下扇,水下扇的沉积演化规模随着水体的加深先扩张后萎缩,到最大湖泛时期基本消失;切片中水道显示远岸水下扇是近岸水下扇二次搬运至同生断裂再次滑塌而成。  相似文献   

4.
蒙古国塔南凹陷南屯组中发育大量远岸水下扇沉积,综合岩石学特征、重矿物组合及地震资料分析,确定其为盆地陡坡物源供给形成,属于罕见的陡坡远岸水下扇.在总结陡坡远岸水下扇地震、测井及岩心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供给水道、内扇、中扇、外扇4种亚相及若干微相,不同相带特征差异显著.陡坡远岸水下扇主要沿中央断层呈串珠状展布,并在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中均有发育,其形成和演化受物源供给、古地形及构造运动3方面因素共同控制.其储集物性整体较差,但在周围高压暗色泥岩的配合下,往往可以形成大量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受非连续沉积及层内非均质性影响,陡坡远岸水下扇油藏通常具有含油层数多、单一油层厚度薄、不同油层之间含油性差异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潜江凹陷潜江组隐蔽性油藏分布规律与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潜江凹陷潜江组隐蔽油藏形成的地质条件、油藏类型及隐蔽油藏的分布规律研究。根据江汉盐湖盆地特殊的地质地震特点,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建立盐湖储集层地质模型;以高分辨率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和伽玛反演预测储层;采用MDI多元油气预测方法预测圈闭的含油气性;结合构造背景、油气水关系进行综合预测评价,提供可靠的钻探井位。  相似文献   

6.
塔南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勘探的主要区域,随着海塔石油会战进程不断深入、勘探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塔南凹陷开始将勘探重心转向岩性油藏勘探。先后在塔南凹陷东部次凹南洼槽和西部次凹发现一批岩性油藏储量,总结出了适合塔南凹陷的生烃潜力分析定凹; 构造、沉积分析选区带; 垂向细分层序定层位; 平面储层预测定目标; 整体部署、分布实施,精细评价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对于整个海塔盆地及类似塔南凹陷的断陷盆地岩性油藏勘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研究区下白垩统南屯组沉积时期重矿物组合、砂岩组合和地震反射特征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了沉积物的物源方向和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发现同生断裂组合对砂体起到了分散及阻挡的作用,根据同生断裂的组合以及与砂体的制约关系,划分出掀斜型阶梯状、未掀斜型阶梯状和极性3种类型的控砂断裂组合。并根据物源特征和砂体展布特征,将控砂断裂组合分为"横向砂体"和"纵向砂体"2种砂体展布类型;综合各类断裂组合对砂体的控制作用,总结出"诱导型"和"遏制型"两种控砂机制模式。本次研究对在断陷湖盆开展构造对沉积控制作用及分散机制研究提供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8.
为精确揭示高精度层序内沉积体系的三维几何形态及沉积演化特征,采用小波能谱分析手段,建立准层序组的三种叠加模式,以小波能谱的准层序叠加样式、振幅谱尺度突变点以及能谱聚类规律划分高频等时层序; 结合地震反演、属性分析等手段,应用地层切片技术,对塔南凹陷南屯组SQ21 时期进行沉积发育史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及水下扇沉积,随着沉积物供给能量的减弱,沉积体系表现为一种沉积规模由老到新逐渐向后( 逆物源方向) 萎缩、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的时空配置关系,到最大湖泛时期湖相全区发育,扇三角洲和水下扇沉积规模萎缩至全区最小,水下扇是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二次搬运后再次滑塌而成。  相似文献   

9.
塔南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4种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塔南凹陷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开阔的复式箕状断陷结构使塔南凹陷形成了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为岩性油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空间;南屯组多沉积中心发育的优质烃源岩为岩性油藏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沉积断裂及其配置关系决定了塔南凹陷具有沟谷控源、转换带控扇、断坡控砂的成盆特点,水下扇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远...  相似文献   

10.
塔南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勘探的主要区域,随着海塔石油会战进程不断深入、勘探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塔南凹陷开始将勘探重心转向岩性油藏勘探.先后在塔南凹陷东部次凹南洼槽和西部次凹发现一批岩性油藏储量,总结出了适合塔南凹陷的生烃潜力分析定凹;构造、沉积分析选区带;垂向细分层序定层位;平面储层预测定目标;整体部署、分布实施,精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南屯组火山碎屑岩为例,结合岩石学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综合研究认为: 火山碎屑岩岩石类型主要包括凝灰岩( 熔结凝灰岩) 、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 砾) 岩; 发育有原生孔隙、原生裂缝、次生孔隙、次生裂缝等4 类10 种储集空间,且以次生溶孔为主; 属于中低孔--特低渗型储层,横向上靠近洼陷边缘、接近构造高部位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纵向上在1 900 ~ 2 100 m、2 600 ~ 2 900 m 处存在两个明显的异常高孔隙带; 储集性能受岩性岩相、构造运动、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等因素影响,其中岩性岩相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塔南凹陷为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的次级凹陷,盆地内发育三角洲沉积,且钻遇大规模油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展布、演化及储层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三角洲可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种亚相及6种微相,且集中发育于盆地的西北部;三角洲砂体的规模从南屯组初期到末期整体表现为逐渐扩张的趋势,加积和前积作用使得沉积范围迅速扩大。三角洲砂岩孔渗研究发现,塔南凹陷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类型整体属于中孔超低渗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7%~20%,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10-3~10×10-3μm2,储集物性好;席状砂的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5%~16%和19%~2l%,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10-3~5×10-3μm2,储集物性次之;河口坝砂体的储集物性最差,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3%~17%,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10-3~5×10-3μm2。  相似文献   

13.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的油藏形成在抬升型盆地内相对继承性发育的深断陷中。充足的油源,丰富多样的储集类型和构造类型,三者良好的匹配关系,形成了油气富集的优越环境。油田由多种类型的油气藏组成,包括背斜类砂岩油气藏,背斜类熔岩台地油气藏,砾岩体油气藏,古潜山凝灰岩油气藏和断鼻层状油气藏五类。这五类油气藏形成了中央断裂潜山复式油气聚集带和斜坡鼻状构造、地层-岩性型复式油气聚集带两种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杨勉  孙文峰  陈艳丽 《地质科学》2011,46(4):973-982
本文在塔南凹陷地层重新划分对比和统一层位的基础上,利用塔南凹陷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并综合考虑构造运动演化特征、古生物资料及地球化学资料,将下白垩统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各级层序中可识别出冲积扇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体系、浊积扇及湖泊等几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冲积扇体...  相似文献   

15.
铜钵庙组是塔南凹陷的重要含油气层位,精细研究其层序地层,有助于进一步对油气藏进行勘探和开发。主要利用地震反射特征,结合单井资料,对铜钵庙组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并首次在本区对层序内部体系域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铜钵庙组顶、底界面( T3、T5) 为区域不整合面,分别表现为高角度不整合和“上超下剥”的反射特征; 内部以T3--1 为界分为2 个三级层级( SQ1、 SQ2) 。T3--1 为局部不整合面,主要表现为上超。体系域在本区东次凹上部层序SQ2 中发育完整,被首次上超面、末次上超面和顶部的下超面分为LST、TST、HST 和RST。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铜钵庙组的内部反射结构,认为本区存在5 种主要反射结构,其中,杂乱反射、楔状反射、前积反射地震相出现在山( 陆架) 前地区,代表扇三角洲沉积; 亚平行反射、波状反射代表滨浅湖沉积或三角洲平原沉积; 平行反射位于盆地地堑中心,代表半深湖、深湖沉积。  相似文献   

16.
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编制相关构造图件揭示了海塔盆地塔南凹陷的断裂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分析了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的控制以及对烃源岩发育、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条件的影响。塔南凹陷白垩纪经历了叠合断陷期(铜钵庙组—南屯组沉积时期)、叠合断拗期(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和反转拗陷期(伊敏组—青元岗组沉积时期)共3期演化,发育伸展和走滑—伸展两套断裂系统。受断裂活动影响,不同时期各次凹的沉降中心发生了明显的分异与迁移。断陷期沉降中心沿断陷边界断层上盘分布,断拗期沉降中心向凹陷中心迁移。断陷期结构样式及主干断裂活动强度控制着沉积相的分布,也影响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玛湖凹陷勘探研究多集中在深层,浅层油气藏勘探尚属空白。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薄,分布面积广,物性好,在实施探井恢复试油过程中,三工河组获得重大突破。据地震、钻井、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等测试资料,对油藏特征分析认为:凹陷发育NE向、NW向两大物源体系,有利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层主要为灰色细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为主;油源为玛湖生烃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该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及成熟度高,排烃期为三叠纪和中晚侏罗纪—白垩纪,该区三工河组成藏属于后者。区内大侏罗沟走滑断裂及伴生断裂有助于油气的纵向疏导及调整,渗透性薄砂体与断裂配置形成整个三工河组油气运聚的立体网络。因此,区内三工河组为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8.
新疆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地表及井下油气烃类及甲烷碳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天然气成因类型属高成熟阶段、腐殖型母质来源的凝析气,其油气均与上二叠统红雁池组及芦草沟组生油岩具有亲缘关系,指出了该凹陷下一步的找油气方向。  相似文献   

19.
塔南凹陷早白垩世经历了断陷初期冲积-滨浅湖盆层序、强烈断陷期半深湖-深湖湖盆层序及断坳期三角洲-湖泊盆型层序的沉积演化序列。受盆地整体格架的控制,凹陷内可划分出5个次级构造单元,各次级构造单元古构造格架决定了沉积相带展布、砂体的发育和分布。  相似文献   

20.
歧口凹陷新生界发育了两类与火成岩相关的油藏:基性火山岩油藏和浅成侵入相辉绿岩蚀变带油藏,两者都为构造-岩性油藏。这两类油藏区域上受岩浆活动带控制,主要集中于NE向和EW向断裂转换带,并受烃源岩分布范围的影响而紧邻烃源岩分布;垂向上受区域盖层控制,集中于沙一中亚段和东三段。在转换带沙一中亚段和东三段内,火成岩能否富集成藏主要取决于储集系统的类型。开放式储集系统一方面利于流体替换使火成岩储集空间中的矿化水被及时排出减少次生矿物的形成,从而保护储集空间;另一方面利于富含有机酸流体进入火成岩储集体,通过溶蚀先期形成的杏仁体、裂缝充填物及火成岩中不稳定的矿物组分,使其储集空间扩大、容积增加,使火成岩的储集性能得以改善;另外,火成岩中的断裂通过与烃源岩的沟通为烃类注入富集成藏提供了必要的输导通道,致使这类储集系统能够富集烃类成藏。封闭式储集系统缺少这些条件,岩浆期后热液流体与成岩流体被包裹在火成岩储集空间内不能被排出,易形成次生矿物充填并堵塞这些空间,丧失其储集性能。部分未被充填的空间往往相互之间难以连通,并与生排烃地层隔绝而成为烃类难以注入的死孔隙,从而使这类储集系统难以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