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排除了乌鸦嘴泉水氡测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结合该泉氟离子和华安汰内井、泉州四至井水氡先后出现的异常,论证了2004年秋至2006年冬福州乌鸦嘴泉水氡存在的年动态畸变异常的可靠性,认为该异常可能是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域M 7.2地震的中长期前兆异常,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恒春海域强震前福州乌鸦嘴泉水氡的变化特点.从几个测点的水氡先后出现长达1~2年的年动态畸变异常,认为在关注水氡的短期或短临异常的同时不能忽略其中长期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
3.
4.
5.
地下水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的合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大量观测事实并参考前人所做的工作,对地下水中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合理设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观测井口装置中主支管空间位置的合理设计、逸出气“集气腔”的大小以及气体(包括自由气体和逸出气体)与液体的分离程度等。根据上述几点并结合井孔自身的不同条件,本文设计出了两种比较合理的井口装置模型,该模型的设计对今后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的改造和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中逸出氡和溶解氡微动态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大量的实际观测资料及多次震例资料出发,深入研究了逸出氡和溶解氡的微动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逸出氡对地壳岩石应力应变的反应程度比溶解氡更为灵敏。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逸出氡和溶解氡和同动态变化均能反映地壳固体潮的变化特征;(2)逸出氡的潮汐变化更具有普遍性,并且其变化形态清晰完整;(3)逸出氡的前兆异常形态比溶解氡明显,异常幅度大,易于识别和辩认;(4)临震前逸出氡和溶解 相似文献
7.
在一条正好位地东北日本的活动大断层上的一个灵敏测点测到了地震有关的地下水氡变化。成功地应用基于贝叶期统计方法的时间序列分析,消除了水氡观测资料中的背景变化,使我们能够详尽地检验与地震有关的变化。对水氡资料中测到的氡值异常,我们建立了变化幅度和续的着据;并氢氡值变化保持在大于2δ(δ是整人观测期间的标准偏差)水平,而且特续在1天以上的定义为异常。其中的大多数异常被证明与日本东部及其周围地区发生的大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982年磁扰期间琼中、北京两站地磁X分量变化的分析,证实了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对中纬电离层电流的影响.分析发现:磁静、磁扰条件下的平均日变化中,两站X分量变化在白天有反向的趋势.这表明它们分处于与动力效应对应的电离层发电机电流圈中心之南北两侧.在磁暴主相期间,X分量变化形态与之明显不同,两站地磁南北分量有同向变化,且变幅相近,甚至有时北京站△X更大.对环电流能量增长指数R小于—25nT/h的21次事件所作的时序叠加分析(以R最负时为零时)进一步证明,这种同向变化是普遍存在的.两站零时之△X大小相近,相关系数高达0.98.该同向变化与R指数突然变负密切相关. 以上对比表明,与发电机电流造成两站X分量反向变化不同,同向变化是磁层源高纬扰动电流向中低纬直接穿透的结果.本文对动力和电动耦合两种过程的不同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定襄泉水氡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系统地分析了山西省定襄泉的地震水文地球化学条件、水氡的主要干扰因素和年动态变化特征以及趋势异常的判定与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关系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水氡观测的主要干扰是降雨的淡化,水氡的年动态变化规律为春低秋高型;该泉自1979年投入观测以来,共出现3次趋势性高值变化,每次变化均与山西地震带及华北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的增强过程有对应关系,表明水氡异常变化与华北地区应力场的增强、调整过程是有关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行星际和地面磁场以及电离层资料,讨论了三次磁暴期间高、中纬电离层电场对太阳风和磁层内变化的响应。 分析表明,当IMF的Bx分量由北向转为南向时,太阳风驱动的磁层对流变化能直接反映出高纬电离层电位的变化。但持续南向的Bx再次增强时,太阳风输入的主要能量耗损于内磁层过程;电离层的响应表现为一个弛豫过程。当Bx由南转北时,环电流的消失对电离层的作用同样有弛豫的特点。此时,驱动电位已撤消,环电流是维持电离层电位的唯一外源。 本文用电路类比及简单模式法结论对上述几种实测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山东区域地震数字台网提供的数据,通过三维层析成像方法结合山东地质构造实际情况,对山东区域进行联合走时反演地壳速度结构,获得该区分辨率较高的三维速度结构图像。结果表明:不同深度上的速度分布反映出山东地区深部构造的某些重要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的活动构造及地震参数计算提供科学依据。在地壳速度结构与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上,再次显示出中强震多发生在速度结构高速单元与低速单元的过渡带附近,说明中强震的孕育与震源区周围介质的不均匀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论述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和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的关系,介绍1970年以来中国大陆其他14例M≥7.0地震震例.研究发现,在强震前几年时间内,震中附近地区的中小地震有偏向发生于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加速或者减速某一阶段的现象.该结果对深入认识地震与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对地震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通过对汰内井水氡多年年变动态的分析 ,发现台湾地区强震前后汰内井水氡值表现出持续高值、年变规律畸变等异常 ,这些异常多为中期与中短期异常 ,有时也有短临异常和震后效应 ;利用中国地震局“八五”攻关软件《SHEP》对汰内井 1987~ 1999年氡测值进行层次跟踪中期预测分析 ,发现其预测结果与台湾 1987年以来发生的 4次强震在时间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西藏测震台网记录的2008年1月—2018年12月谢通门区域定位地震,系统分析该区ML1.5以上地震频度变化及与附近强震的对应关系,发现地震台站建设密度对谢通门地震窗监控能力影响较大,故从2008—2011年和2012年7月—2018年12月2个时段予以分析。分析发现,2012年7月开始,谢通门地震窗小震活动水平在每月20次范围内随机波动,当超过20次以上(含20次)即异常高值出现或结束后1.5年内,在半径100 km以内具有发生MS 5.0以上地震的可能,在半径1 000 km以内具有发生MS 6.5以上强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市与西昌市会理县交界处发生了6.1级地震,在这次地震前,攀枝花川-05井的数字气氡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综合分析认为,气氡观测存在短期、临震异常的同时,还存在中期趋势异常。本文主要对8月30日地震前,气氡观测资料的异常、机理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综合介绍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GPS观测得到的国内外10多次6—9级,不同构造、不同类型的大地震前兆地壳形变震例:2008年汶川8级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9级巨震、2013年芦山7级,直至2020年6月墨西哥7.4级地震和7月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级地震等。利用GPS连续观测站区域参考框架水平位移时间序列和水平位移场,特别是水平位移向量时间序列的研究证明,同震水平位移是研究地震前兆形变存在的关键;利用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向量时间序列、同震垂直位移及同震水平位移向量的分解,揭示地震弹性回跳真实方式;提出了符合GPS观测和岩石破裂试验结果的地震压-剪弹性回跳模型;根据已有震例,提出预报不同震级地震的可能性和监测临震前兆形变的GNSS站布设设想。 相似文献
19.
湖北西部地区小震活动与台湾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阐述了湖北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和台湾地区强震活动特征, 研究了1981年以来湖北西部地区弱震和台湾地区6级以上强震发生的关系。 结果表明, 二个地区地震活动有较好的相关性。 根据这种相关性实现对台湾强震的临震预测, 对应率较高, 预报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20.
地形变强震前兆指标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多年形变前兆研究基础上,对形变应变前兆的复杂性进行了讨论,并对典型的形变应变短临前兆实例进行了总结,找出其共性。以描述其共性特征为目标,给出了异常指标K的计算模型,似可用该指标结合资料背景和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对某些6级以上强震作出中短或短临阶段的预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