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南郑国家一般站的一次通讯传输故障为例,讨论了最新的集成版ISOS(台站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中使用无线传输备份时出现的特殊情况,提出了将光电通讯模块和计算机直连的方式,避免了无线网卡和计算机网卡同时使用出现的冲突问题,解决了新版ISOS集成版在实际工作中无法以常规方式使用无线网卡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自动气象观测数据采集、业务处理、数据传输等功能集于一体,监控管理台站自动站观测设备运行状态,对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集成版ISOS软件报警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根据软件报警信息开展相应工作,找出故障发生和数据异常的原因,并进行及时的排查,并据此提出自动气象站故障处理的工作任务要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集成版ISOS软件使用过程中在数据采集、数据文件传输、正点观测编报、地面月报表(A文件)、日数据等方面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有效的处理对策。以帮助测报人员更好地掌握软件应用,正确处理问题,保证观测数据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现用V3.10版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把与高空气象探测规范不相符以及业务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以便更加规范业务软件和高空质量考核办法,加快高空探测业务进一步完善,供业务软件开发者和高空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自动气象站是根据当前国际先进的CAN总线技术进行设计,解决了当前自动气象站系统无法扩展新要素的问题。与之配套的新型站地面观测业务软件OSSMO 2010基于原2004版软件,具有运行稳定、配置灵活、功能扩展、界面清晰等特点,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针对两个版本的软件功能差异,做了比对测试和分析,OSSMO2010在参数设置、数据文件、辐射和蒸发数据维护等方面做了较大改动,同时又沿用2004数据处理方式,实现现行业务无缝隙接轨。文章分析了两者的具体差异及处理方法,为台站业务人员快速掌握该软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基层气象台站主要使用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简称ISOS软件)作为业务测报软件,有效存储、保护测报数据是台站的重要工作之一,使用计算机技术备份测报数据成为有效保护手段。因此,针对ISOS测报数据特点,本文利用Python语言和Tkinter等工具包设计不同备份策略,开发人机交互页面的系统对不同的测报数据进行备份。经实验,本文设计的系统可对ISOS测报数据实现自动化备份,有效保护数据安全,系统可用作基层台站的备份工具。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自动站在业务工作中的正式运行,为了及时监控新型自动站ISOS业务软件的运行情况,利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和Access数据库技术,设计了新型自动站ISOS业务软件的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及时监控新型自动站ISOS业务软件的运行情况,对新型自动站和ISOS软件故障造成的观测数据缺测、上传观测数据文件未能正常生成或数据文件传输失败等状况进行字幕、响铃、手机短信的形式报警,提醒气象业务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自动站故障,提高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地面测报业务管理工作中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2004版)的相关功能,完成地面气象测报质量统计、上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业务软件验收时,需要对其引用的各类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而不仅仅是观察其功能性体验.验收组需要知道其底层的设计,以保证业务软件的健壮性,从而降低气象业务系统应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象局要求所有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从2005年1月1日起,使用2004版软件(即OSSMO 2004)。在使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1安装中易出现的问题根据OSSMO 2004使用说明,该软件可安装在任一逻辑盘上,但不要安装在系统盘上,以防止系统被破坏造成数据丢失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实现地面观测自动化的决策部署,全面实现地面气象要素自动化、智能化观测。该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目前台站最新使用的Ver3.0.2.615版地面综合观测业务ISOS软件在架构核心、业务应用、应急处理和日常使用等方面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为从事气象业务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气象GIS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WebGIS在气象业务应用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象GIS网络平台。该文介绍了平台开发的背景、目标、功能结构,结合气象数据特点和业务需求分析,对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探讨,包括智能缓存技术,基于RIA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 富互联网应用程序) 的渲染绘制技术,气象数据监视机制以及地图服务聚合技术。基于气象GIS网络平台搭建了国家级和省级气象应用业务系统,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海量气象数据的网络高效发布、快速渲染绘制、数据自动监视更新以及地图服务定制等功能,对气象信息网络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传统的以中心控制和大集成模式单体架构为主要形式研发的数据服务系统,因其新增功能困难、版本更新周期长而导致服务体验不佳。本文介绍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气象服务支撑系统的建设工作,其主要特点是在研发过程中把系统的各功能逐一细分、原子化并逐一进行服务封装,同时根据不同的服务特点,对不同的业务板块采用不同的成熟技术,并最终进行有机组装,从而使系统在完美实现各种设计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具备了敏捷开发、功能持续更新发布以及服务热更新等特点,有效满足了气象服务业务对数据支撑系统的性能要求和服务功能持续更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气象业务领域进一步深入拓展,嘉兴市气象局从2006年起,增加了紫外线、下垫面温度等特种要素观测,并与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合作研发了地面自动气象观测集成系统。该系统基于CAN总线,由中心站计算机,综合观测系统业务软件及各种分采集器组成,具备积木式扩充特点,能根据需求扩充气象要素,系统采用Microsoft VB 60作为开发工具,后台数据支持MS SQL Server2000专业版,采用C/S架构,适合多点多要素方式监测。该自动气象观测集成系统集数据查询、统计计算、报警监控等一体,具有可扩性好、稳定性高、信号衰减小、功能完备、运行稳定、界面友好等特点,能满足气象业务日益拓展的需要,适合在全国气象业务部门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综合气象服务系统软件的开发思想、总体结构及程序设计难点的解决方案,以中文Windows95为操作平台,采用Foxpro、Vb等语言开发。该系统内容丰富,专业化程度高,服务方式多样,手段先进,是一个综合性、集约型服务系统。1998年业务运行稳定,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管理方便和较强的实时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公共气象服务"同构"出公众、决策、专业气象服务。然而,同构尚未得到重视,带来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一些缺欠:难以满足多时空、多内容、多表现Web服务需求;省际间系统对接困难;区、县局部系统难以集成到省、市乃至全国系统。该文以范畴论为指导,设计气象服务同构模型,以"全面覆盖","统一平台"和"易于推广"为理想,构建基于软件重用的气象服务系统。以国家公共气象服务分类规范为依据,将规范蕴含的时间、空间、内容和表现特征进行尺度量化得到四维气象服务空间;进而引入数据库邻接表模型、图形种子填充算法、气象地理信息系统、本体知识管理系统、气象内容管理系统、Google在线地图服务、面向服务架构等多个软件平台,并作用于维度内各个对象,从而完成模型设计。目前,模型已应用于中国天气网四川站,四川省市县三级气象服务网等203个不同行政级别的网站,同时提供各自公众、决策、专业气象Web在线服务。  相似文献   

17.
利用FORTRAN和BASIC语言开发在WINDOWS.XX环境下运行的城市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制作程序,包括报文采集、报文处理与翻译、报文检索与纠错、产品制作、产品输出与分发等内容,实现了大数量和多类型城市天气预报产品的自动制作。在保证准确、高效的专业预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国萍  石宝灵  马学文 《气象科技》2013,41(6):1053-1056
“区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应用系统”应用软件主要任务是把本地的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根据不同需要处理成不同的显示产品,方便分析和应用观测资料,用于日常业务。该软件提供完善的实时显示、历史资料查询与统计功能、数据质量监控。系统采用C/S结构,服务器端以SQL server作存储观测资料数据库,客户端用Visual Basic与MapX开发组件构建应用显示平台。系统具有要素空间分布等值线绘制等功能、天气雷达回波显示功能。该软件可以动态、及时地了解当地的雨情、气温、地面风大小。与雷达回波相结合,可以辅助预测未来短时间内降水影响的区域和影响程度、还可以辅助判断区域气象站地面降水数据的真实性;借助要素等值线功能观察某个气象要素分布梯度,辅助判断观测设备是否异常;可以设定报警阈值,用声音或动画图像报警;可以制作站点观测数据报表。该软件充分考虑因气象观测设备来自不同的生产企业而产生的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郑伟才  邓闯  魏晨  李建 《气象科技》2017,45(6):1129-113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气象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民众对气象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气象服务产品的种类、品质也需要与时俱进。本文从用户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基于雷达反演降水实况融合数据的0~1h短临降水预报,设计0~1h短临降水预报的算法,不同降水趋势下服务短语生成,开发了0~1h短临降水预报服务短语应用系统,并集成到智慧气象APP和浙江降水发布系统手机客户端软件开展服务,有助于提升气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