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1978年美国成功地将世界上第1颗海洋卫星SEASAT-1送到空间以来,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陆续发射了多颗肩负不同使命的海洋卫星。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卫星发射进入高潮。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美国、日本、欧空局、加拿大、法国、德国将陆续发射海洋卫星。其中较引人注目的是欧空局于1991年7月发射的ERS-1地球观测卫星。ERS-1卫星是一颗以海洋应用为主,海陆兼用的多功能综合性遥感卫星。其先进的微波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可以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而进行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观测。其主  相似文献   

2.
韦小琴 《海洋预报》2008,25(2):74-79
北京地面站卫星遥感信息管理系统所汇集的信息是在2002年我国海洋卫星(HY-1A)发射后,北京地面站建站以来所接收的所有卫星资料的信息.随着后续海洋卫星的发射,该系统的信息量将不断的增加.本文是一个独立开发、研制的北京地面站信息管理系统.它是在WINDOWS平台下利用ACCESS关系数据库开发完成的.该系统除了完整的记录了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发射以来的所有信息资料外,还包括EOS-MODIS (TERRA、 AQUA)、 NOAA (12、14、15、16、17、18)、 FY-1等卫星资料信息.海洋科技工作者及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可获得任意时间段北京地面接收站接收卫星下行数据的接收状况、任何时间段卫星接收轨数的统计等信息,提供了与现行各种接收状况分析对比的第一手资料.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可随时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为海洋预报、海洋监测、渔场快速报及后续海洋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询服务.  相似文献   

3.
日本海洋卫星技术、海洋仪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海洋卫星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减灾防灾以及国防军事方面的广泛应用,它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巨大关注。1980年至2002年美国、欧盟、法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相继发射与海洋有关的卫星达16颗。其中,日本的海洋卫星技术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本文还介绍了日本近年来开发研制的几种海洋观测仪器、它们的技术性能及用途。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HY-1A的应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继美国1997年发射专用的海洋水色卫星"海星"号(SeaStar)后,2002年5月15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专门海洋水色卫星HY-1A.首先概要地介绍了HY-1A卫星的性能和特点;其次运用辐射模拟仿真得到的综合信噪比这一概念从理论上评价了HY-1A卫星资料的利用率,同时利用接收到的HY-1A卫星资料,通过与美国海洋水色卫星资料的比较,评价了测量精度;最后从海洋水色、水温等海洋要素的反演结果讨论了HY-1A卫星资料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第一颗海洋卫星将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开发以及国家权益等方面将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莫杰 《海洋信息》2000,(4):28-29
21世纪,人类将利用海洋卫星遥感技术、设备先进的现代化调查船和水声技术,对海洋从高空-海面-海底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观测和监测。90年代以来,世界发射海洋卫星已达10多颗。一项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合作攻关计划——“了解我们的星球”,预计在2000年~2001年还将发射10来颗与海洋有关的卫星。  相似文献   

6.
海洋遥感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20世纪70年代始至今,海洋遥感经历了从探索实验、实验研究到应用研究和业务使用的过程。1970~1978年主要利用载人飞船搭载实验和利用气象卫星、陆地卫星探测海洋;1978~1985年主要是对美国发射的海洋卫星(Seasat)和搭载海岸带水色扫描仪(CZCS)的雨云卫星7号(Nimbus-7)进行实验研究;1985年至今为应用研究和业务使用,期间世界上相继发射了多颗海洋卫星,特别是20世纪最后5年出现了各国竞相发射海洋水色卫星的热潮,已发射和计划发射的卫星见表l。我国也计划在2001年发射我国…  相似文献   

7.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68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宇宙空间奏响《东方红》乐曲的情景。30年来,我国已成功发射多种卫星,有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可迄今还未有一颗海洋卫星。在国外,已发射或即将发射的海洋卫星已多达12颗,其发展之快,技术之尖端,令世人叹为观止。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刚刚走步,与我们这个海洋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对于提高我国海洋开发与管理的科技水平极其不利。可喜的是,根据有关方  相似文献   

8.
回顾国内外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欧美等国的卫星海洋遥感技术起步较早,目前的技术也较为成熟。总结我国海洋卫星的发展现状,我国已发射3颗自主海洋遥感卫星,HY-1A、HY-1B和HY-2A,HY-2A卫星数据达到了定量化和精细化,和国外同类卫星的测量精度相当。基于国内外卫星海洋遥感技术发展趋势,给出了我国海洋卫星发展规划及自主卫星海洋遥感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海洋科学是一门依赖于观测的学科, 而卫星是海洋研究的重要观测平台之一, 海洋卫星数据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初以来, 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专门用于海洋观测的卫星, 初步拥有自主海洋卫星全球观测网络。本文针对国内外海洋卫星资源基本情况, 总结了我国海洋卫星数据应用发展现状, 特别是海洋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管理、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并分析、探讨了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对卫星数据的需求, 以及我国海洋卫星数据科学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02年5月15日上午9时50分,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在太原发射基地发射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被命名为HY-1卫星,这颗卫星将有效实时探测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区和西北太平洋海域和海岸水色、水温,为我国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的管理提供所需的空间探测卫星图像资料。HY-1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海洋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71%的表面积被海洋所覆盖。海洋是地球上富饶而远未得到开发的资源宝库。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海洋在我国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战略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海洋业务卫星技术也随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满足海洋界的需求,美国和欧洲空间局开展了一系列海洋业务卫星的技术工作,发射了不同用途的海洋卫星,建立了各种相应的卫星地面站系统。现将近期这方面主要的技术发展状况,予以简单介绍,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在海洋卫星遥感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制定了长远的自主海洋卫星发展规划,构建了海洋水色、海洋动力环境和海洋监视监测三大系列的海洋卫星,逐步形成了以中国自主卫星为主导的海洋空间监测网,在中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中国在海洋水色、海洋微波(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中国在海洋卫星遥感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并对中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海洋1号”卫星在海冰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海洋1号A”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海洋卫星.2002~2003年冬季,该卫星首次应用于我国渤海海冰监测和预报.建立了从卫星1B级数据开始的海冰反演系统,提供海冰遥感图像和海冰密集度、冰厚与冰外缘线数值产品,作为渤海海冰监测和海冰数值预报初始场的重要信息来源,以及海冰预报质量检验的参考依据之一.介绍所发展的“海洋1号A”卫星海冰反演系统的流程、算法和反演参数,海冰反演结果,及其在渤海海冰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全面收集1988—2025年中国地球观测卫星(和飞船)计划,包括历史的、运行中的和列入未来计划的。详细介绍风云卫星系列(FY-n)、海洋卫星系列(HY-n)、资源卫星系列(ZY-n)、环境卫星系列(HJ-n)、中国遥感卫星系列(CRS-n)、灾害监测星座/北京小卫星(DMC/BJ-1)、神舟飞船系列(SZ-n)和天宫空间站系列(TG-n)等8个卫星(和飞船、空间站)系列。这些卫星(和飞船、空间站)系列都提供对海洋的观测,从而构成中国卫星海洋观测系统。按装载的传感器分类,进而给出中国的海色、海表温度、海面高度、海面风场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观测系统。对中国海洋观测卫星与国际海洋观测卫星装载的传感器性能作了比较和讨论,指出差距。列出目前在轨运行的中国海洋卫星观测系统38个传感器及其类似的国外卫星传感器。  相似文献   

15.
HY-1卫星成功发射,为利用我国自己的海洋卫星数据,进行海岸调查、海洋环境进行监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本文选取了HY-1卫星CCD成像仪数据,针对天津海岸利用情况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初步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MODIS,即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是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中重要的传感器之一。1999年12月发射的Terra卫星及2002年5月发射的Aqua卫星都搭载有MODIS传感器。以HDF格式存储的MODIS LIB数据提供了多达36个波段的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陆地、海洋、大气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海面风场与3.2厘米微波散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面风场遥感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微波散射特性的研究。美国于一九七八年发射了一颗海洋卫星Seasat-A[3],卫星上载有微波散射计,它被用来遥感全球风场,其测量风速范围为3—25m/s,测风速的精度为±2m/s或±10%,海面上分辨率达50公里。在海洋卫星发射以前,他们对海面风速与海面微波散射特性之间的关系已作了充分的研究,这样才能判读星载或机载上所得到的遥感数据。国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例如,美国学者格兰特和易普利将雷达散射计架在桥上俯视河水,找出了3.2厘米、1.25厘米、8.6毫米海面回波与风速的函数关系[1]。  相似文献   

18.
正"十二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期间,卫星中心在国家海洋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事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开拓创新、奋勇拼搏,在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实现海洋卫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是绘就海洋卫星事业发展蓝图。"十二五"期间,《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为了庆祝国际空间年,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NASA)与法国空间局(CNES)联合于1992年8月10日发射了海神号测高卫星Topex/Poseidon,其目的是精确测量全球海面的形状。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负责Topex卫星项目的具体管理,发射Topex卫星所采用的运载火箭为法国的Ariane42P,发射场位于南  相似文献   

20.
1993年6月23~24日,欧洲空间局理事会在法国巴黎召开的109次会议上决定,1998年发射欧洲第一颗环境卫星——Envisat-1,反映了欧空局成员国对地球及其环境的关切,也反映了欧洲遥感技术的新进展,将实现从欧洲遥感卫星(ERS)向环境卫星(Envisat)的飞跃。 1 环境卫星Envisa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