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荣 《海洋科学》1986,10(5):71-71
流漏的石油严重地污染海面。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剂,它能清除海面上的石油。该制剂由一种能溶解石油的化学物和粘性物质组成。借助于喷嘴将这种制剂喷撒在已受石油污染的海面上,制剂同石油混合后,能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海上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运输业的发展,在我国北方相继建成了几个比较大的油田和油码头。在石油开采和运输中不断有溢油、漏油事故发生,这些事故所泄漏的石油,少则几吨,多则十几吨,几十吨,甚至上百吨,不仅污染了港口海面水域,而且给鱼业和海产养殖业带来损失。这些漂浮在港口海面上的溢油,在春、秋、冬三季多呈现不同的固体块状。为了回收这  相似文献   

3.
郑兰娜 《海洋与湖沼》1982,13(4):346-349
海黾属(Halobates)是半翅类水黾科(Gerridae)的海洋昆虫。海黾是一种无翅的海面漂浮动物(Pleuston)。海面常见的漂浮动物还有呈蓝紫色的僧帽水母(Physalia)、帆水母(Velella)、海神鳃(Glaucus)及紫茗荷(Lepas Dosima fasicularis)等。它们彼此依存而形成了海面生物的食物网。 虽然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但在海洋里却只有少数几种海黾。海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各地的港口、海湾和沿岸,在油船和其他船舶的主要航线,以及在海上油田的周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漂浮的油块和油膜。进入海洋的石油,在氧化和溶解过程中,会对海水的某些化学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石油的溶解能导致海洋水中二氧化碳和有机质含量的增高,溶解氧的含量则急剧下降。另外,在细菌分解石油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一起较大规模的石油污染事件,往往会引起大面积海区的严重缺氧,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体悬浮物对溶解在水中的油及乳化油有吸附作用,这种作用会叠加在颗粒物上,对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产生影响,而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是水色遥感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建立遥感反演石油类污染浓度半分析模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2008年5月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境内双台子河和绕阳河现场测定的水样,对水体组分进行浓度分析,并分别利用分光光度计及后向散射系数测量仪测定水色三要素的吸收系数和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根据获取的数据,对石油类污染水体后向散射特性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1)石油类污染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光谱模型;(2)石油类污染水体和非石油类污染水体后向散射系数与无机悬浮物浓度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在建立的后向散射系数光谱模型中,幂函数指数平均值为0.87;(2)从相关系数分析来看,对后向散射系数起主要作用的是无机悬浮物浓度,其次是石油类物质浓度,而有机悬浮物浓度几乎没有影响;(3)对于无石油类污染水体,后向散射系数与无机悬浮物浓度为对数关系模型,而与有石油类污染水体更接近线性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6.
黄海浒苔绿潮自2007年以来连年暴发,但对漂浮绿藻在其源地—苏北浅滩的分布、发生和发展过程仍缺乏精细刻画。本文主要采用哨兵2号卫星遥感影像,对2018年苏北浅滩的漂浮绿藻信息进行提取,结合地形、微波+红外融合海表温度和CCMP海面风场数据,分析了影响漂浮绿藻时空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漂浮绿藻于5月23日在苏北浅滩南部首次通过遥感影像被探测到,在6月逐渐向北发展扩大,在7月中旬消失。漂浮绿藻最早可追溯至浅滩中心紫菜养殖筏架区边缘,而后沿潮沟形成宽度为10~200 m、断续绵延数十千米的条带。在黄海绿潮发展过程中,浅滩持续向北及外海输送漂浮绿藻。在浅滩以北,漂浮绿藻的分布和漂移与海面风向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海绿潮的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苏北浅滩紫菜养殖筏架上附生的定生绿藻及海面上的漂浮绿藻在3月底和5月初的群落组成及其演替变化。分别通过设置滩涂围隔实验和船基围隔实验,研究附着态和漂浮态绿藻和浒苔(Ulvaprolifera)的相对生长率,分析浒苔在苏北浅滩的实际生长状况以及滩涂潮水涨落对于浒苔成为优势种的影响,以期了解其暴发绿潮的原因。结果显示3月底定生绿藻群落主要以曲浒苔(U. flexuosa)和盘苔(Blidingia minima)为主要优势种,未见浒苔出现。5月初定生绿藻群落中主要以盘苔和扁浒苔(U.compressa)为优势种,其中浒苔只占15%。而在5月初海面漂浮的绿藻中,浒苔成为主要优势种,比例达到76%。在设置的船基围隔和滩涂围隔的生长实验中,均以5月初定生绿藻为初始生物量,其中附着态浒苔在转变为漂浮态浒苔过程中都获得了较高生长率,其平均相对生长率分别为53.0和64.2%/d,而漂浮态浒苔在船基围隔中获得相对生长率则较低,为19.1%/d。实验结果表明,定生绿藻中定生浒苔更快适应漂浮状态,可以通过高生长率迅速成为漂浮绿藻中的绝对优势种,为其暴发绿潮奠定生物量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考虑到(1)产生海流的大气作用;(2)湍流粘滞系量值是计算的而不是假设的;(3)海洋具有实际可变的而非常量的深度等情况下,较易地计算出特别是铅直坐标函数的海流速度,本文提出一种大气-海洋三层模式。近似中性层结状态的大气被考虑是两个层的组合,第一层是紧贴海面的湍流边界层,第二层是位于第一层之上的Ekman层。仅考虑铅直湍流的海洋,被看成是从海面到海底的一整层。海面风应力分布和海洋中海水密  相似文献   

9.
挖沟机是铺设海底管线的必备设备。论文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挖沟机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根据整体稳定分析计算了挖沟机在不同工作形态所需要的牵引力。详细计算了(1)海流运动产生的作用力,包括拖曳力和举升力,海流的流动方向包括顺流、逆流和横流;(2)海底对挖沟机滑靴的阻力;(3)高压空气和高压水流对挖沟机机体的作用力;(4)牵引力;(5)海底土壤对机体的阻力(在挖沟机牵引速度大于挖泥速度时,引起的泥土对喷射管的阻力);(6)挖沟机的自重以及浮力。计算结果为挖沟机强度的校核及操作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海域沉船后油类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和庆 《海洋学报》1989,11(6):730-736
本文以1984年4月珠江口东侧发生的一起沉船溢油事故为例,分析了珠江口海区发生海难事故后油类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认为:(1)海面油类的漂流方向和速度取决于风和表层海流的方向和速度;(2)海面油膜的扩散及其影响范围与溢出油类的理化特征、数量和水文气象因素等有关;(3)水体中油类浓度的分布具有沉船附近高,沿油带漂流方向逐渐降低的特点;(4)水体中油类的扩散和迁移的方向主要受水体运动的影响,因此与海水中的温、盐等要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部近海沿岸平均海面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克俊 《海洋与湖沼》1985,16(2):127-137
本文利用渤海、黄海、东海中国沿岸22个验潮站的月平均水位资料,着重分析了周期在两个月以上的振动和月平均海平面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18.61年周期的潮汐振动的振幅在2.5cm左右,位相比较一致(约120°左右);(2)月平均海面的季节变化明显,年变幅度北部大,南部小。最高值和最低值北部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南部出现在秋季和春季;(3)月平均海面以年周期振动为主,其次是半年周期。北部5年周期和南部4个月周期的振动也比较明显;(4)由于静压效应,使北部海平均年变幅度增加13—20cm,而在台湾海峡西岸反而减小11cm;(5)El Nino现象使平均海面出现程度不等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个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氮和磷、溶解态与悬浮有机物及溶解氧七状态变量的浅海水体生态动力学箱式模型,并且考虑了海面太阳辐照度变化、海水与底泥温度变化以及营养盐海底溶出和陆源流入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在胶州湾北部浮游生态系统演变的几个特征时期动力学方程中的物流动态特征。结果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石油污染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与海水是物理属性不相同的两种液体,石油所形成的薄膜漂干海面上,使反射的阳光比海水大2~4倍,通过海气面向大气输送的水汽减少,接近于零,海面风传递给海面的动力通量大为减少,大大阻碍了海水的蒸发和盐颗粒向大气中飞溅,阻碍海水对大气中O2和CO2气体的吸收,使上层海水吸收的太阳热量减少10%,从而影响到海气相互作用的每个过程,石油污染对气候变异的影响令人十分担忧,如何减少海上石油开发业带来的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45 a涠洲岛气象站近地面测风资料统计北部湾海面夏季西南大风的气候特征,并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下旬出现的一次持续性西南大风进行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湾海面西南大风是一种低压(或低涡)大风,造成此次持续性西南大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南半岛-南海西南季风持续增强;(2)西南季风增强起源于南半球澳大利亚北岸冷空气活动;与90°~110°E越赤道气流、南亚高压的加强东扩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伸有密切关系;(3)北部湾海面不断有南海热带低压、西南低涡和北部湾低涡等低值系统生成发展或移近或移入。  相似文献   

15.
石油污染是当前海洋污染中最为严重和急待解决的问题。有关海面上石油的净化和海底沉积层中石油分解研究的报道较多。特别是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作用,在国外四十年代以来就从各方面进行较系统的研究[1]。  相似文献   

1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海面溢油物理化学性质(蒸发率、溶解率、表面张力、黏度和密度)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研究,建立了溢油物理化学性质在风化过程中的预测模式GM(1,1)和GM(0,m).结果表明,在风化过程中,溢油物理化学性质的GM(1,1)和GM(0,m)模式预测精度令人满意,皆符合统计学检验的要求;在风化过程中,溢油物理化学性质所具有的灰色相关性可用GM(0,m)模式的灰色辨识参数来表征;在风化过程中,溢油的蒸发率和溶解率可分别用表面张力、黏度和密度作为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7.
区系是海藻生物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以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全部海藻为对象划分的生物地理单元,具有相对稳定的温度性质、物种组成和边界范围,且区系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然而,长期以来,海藻的区系研究仅以定生的底栖海藻为研究对象,对于漂浮海藻则没有明确的定位。近年来,世界各地漂浮海藻造成的藻华频发,在一些海域漂浮海藻已周期性存在,同时分子技术的发展为海藻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追溯、比较漂浮海藻及其与定生海藻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漂浮海藻对于认识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藻分布、适应与进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结合漂浮海藻的特点和海藻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探讨漂浮海藻与海藻区系的关系,认为:(1)以海藻区系的标准尚难以对漂浮海藻进行明确定位;(2)漂浮海藻具有作为海藻区系之间联系途径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海獭厄运     
海洋生物学家詹姆斯·伊斯特斯划着一条小船,漂荡在加利福尼亚蒙特雷湾的海面上。他正注视着他的目标:一只在一大片海草中戏水的海獭。这个小家伙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儿又浮出水面,还不时地肚皮朝上,悠闲地在波涛荡漾的海面上漂浮着。  相似文献   

19.
海上溢油溶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海上溢油的溶解过程.某石油烃成分在海水中的溶解量不仅取决于它的溶解度,也取决于该成分在石油中的百分含量,海水中浓度的垂直分布呈指数函数下降.海上实验中以0#烃轻柴油为例计算了C12~C21的每种正烷烃、总异构烷烃、总环烷烃和总芳烃主海水中的垂直扩散系数和溶解量,并建立了预报海水中油浓度和溶解量的方法.在平静海况下,溢油48h内油溶解量约为总油量的0.52%.  相似文献   

20.
浒苔(Ulva prolifera)引起的大规模绿潮起源于黄海南部,在向北迁移过程中生物量迅速扩增,在海州湾附近(35°N左右)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在绿潮漂浮迁移过程中,海水表层温度、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和磷酸盐(PO43--P)变化显著.本文以迁移过程中的浒苔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