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20,27(2):1-12
矿床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以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地质属性+经济属性+环境属性)而著称,也因此而有它特定的研究思维方法。笔者根据研究矿床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将矿床学研究思维方法概括为8个观点,即:(1)实践思维——实践出真知,实际调查矿床特征;(2)系统思维——成矿系统分析,把握全盘;(3)历史思维——矿床的形成、变化和保存;(4)经济思维——矿产资源、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5)环境思维——发展绿色矿业,改善生态环境;(6)全球思维——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查系统三结合;(7)战略思维——矿产资源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8)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是指导矿床研究的基本哲学思想。运用上述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矿床研究水平,为指导找矿发现和创新成矿理论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地球系统科学与成矿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4,11(1):1-10
在简述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上 ,文中提出了由地球系统科学引发的成矿学研究 3个观点 :(1 )成矿系统是一个特色的地质系统 ;(2 )成矿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联 ;(3)地质突发事件具有灾害和资源的两重性。针对地球系统科学要求和矿床学学科发展进程 ,提出了 5个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或课题 :(1 )深部过程、浅表环境与成矿系统 ;(2 )重大事件与成矿 ;(3)生命活动与成矿 ;(4 )物理成矿作用和(5 )海洋成矿作用。在结语中 ,作者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的大背景来研究成矿环境、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 ,也即将传统的矿床成因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层次 ,为矿床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广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到勘查系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7,14(1):172-181
面对21世纪,矿床学和矿业发展有两大趋势(1)全球化;(2)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矿床研究要扩展到全球背景。在简述地球系统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突发事件具有灾害和资源的两重性的观点。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的大背景来研究成矿环境和成矿过程,也即将矿床成因和成矿系统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层次,这是新世纪中矿床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成矿系统是一个有特色的地质系统,文中提出成矿系统论的5个要点(1)根据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2)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基本成矿机制;(3)矿床系列和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异常系列共同构成的矿化网络;(4)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全过程;(5)成矿系统的资源-环境双重效应。成矿系统论对于指导矿产勘查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成矿系统研究向勘查系统转化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成矿系统的整体分析、空间分析、时间分析和历史分析,有助于明确找矿方向和目标。西藏朱诺斑岩铜矿的实践表明,勘查选区的核心问题是对找矿信息的分析、理解和把握。要将筛选关键找矿信息与分析成矿地质环境、控矿因素二者有机结合,赋予各种信息以客观、准确的地质内涵,是勘查选区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后,用“三环图”表示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和勘查系统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区域成矿学与找矿新思路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成矿背景、成矿系统和成矿演化以阐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指导找矿的综合性分支学科。文章阐述了区域成矿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在概述区域成矿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提出了区域成矿系统及演化观点是当今区域成矿研究的重要趋势。以区域成矿系统分析为主线 ,提出 4点找矿思路 :( 1 )区域找矿目标——由单个矿床到矿床系列 ;( 2 )建立矿化网络观念 ,逐步缩小靶区 ;( 3)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与保存条件 ;( 4)找矿信息与矿床模型的有机结合。最后提出了科学的找矿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5.
矿床的成矿系列(简称成矿系列)是矿床学领域的一个理论性概念,由五级序次组成。矿床成矿系列组属第一序次,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在一定的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组相互关联的矿床成矿系列。理想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矿床成矿系列组(G),可包括与岩浆作用有关的(I)、与沉积作用有关的(S)、与变质作用有关的(M)、与区域性构造事件-流体作用有关的(F)及与表生作用有关的(H)5类矿床成矿系列。从地球构造演化角度来看,矿床成矿系列组的形成与大陆成矿体系形成的阶段性与旋回性存在内在成因联系,是地壳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的客观记录和必然产物,可与地壳尺度构造运动相对应。深入研究矿床成矿系列组,对于探索地球演化规律,深化理解不同尺度、不同时期成矿构造环境及其成矿过程,揭示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用成矿系列组内矿床成矿系列"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的理念和"成矿序列"(有序性)的原则,不仅可以解释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还可以有效指导区域成矿预测。因涉及面广,矿床成矿系列组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初论造山带成矿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山带成矿学是研究造山带矿床形成环境、条件、机理及分布规律的科学,是地球物质科学新的生长点。造山带具有矿床类型多、矿产种类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发育、成矿地间跨度大、成矿多期次和多旋回发育等特点,区域成矿的多样性、继承性、新生性和叠加性明显,成矿具分带性和不均匀性,大规模成矿与重大构造热事件相关。造山带成矿学的研究内容应主要包括:造山带类型及其构造演化,主要矿床类型、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成矿环境与控矿要素,成矿物质、流体与成矿机制,构造、成岩、成矿年代学,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造山带中成矿规律以及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造册带成矿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技术的融合,以揭示造山带矿床形成和分布规律。造山带成矿学概念与框架的提出,将有助于造山带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指导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取得新突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区域成矿学研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裕生 《矿床地质》1998,17(Z1):253-258
现代矿床学认为矿床尤其是大矿和矿集区都是区域尺度地质作用的产物,并重视对区域成矿学的系统研究。区域成矿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成矿的宏观时空背景,包括壳幔相互作用和区域构造格局、多种控矿因素的耦合、含矿建造的形成和分布、区域地球化学与成矿、矿床成矿系列、区域成矿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编制区域成矿的综合图件、建立区域成矿信息库,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思路是以唯物辩证法、系统论和历史观为指导,以构造-成岩-成矿为主线,以成矿背景、成矿系统和成矿演化为核心内容,以边界成矿、转换成矿、耦合成矿和叠加成矿为理论基础,综合研究区域成矿的时空结构和矿床的分布规律,为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服务。  相似文献   

8.
矿物共生和矿物共生组合研究与成矿年代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裴荣富  吴良士 《矿床地质》1995,14(2):185-188
矿物共生和矿物共生组合研究与成矿年代学裴荣富,吴良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成矿年代是成矿学研究的时间域,是从地质历史分析矿床生成、发展和演化规律的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据。因而,30届国际地质大会将其作为21世纪能源矿产和矿产资源专题讨论会...  相似文献   

9.
矿床的成矿系列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本文论述了矿床成矿系列的主要学术思想及研究趋势。文中强调指出,矿床成矿系列概念视成矿是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质环境中的组成部分,其本身是四维空间中的成矿整体,它们在地史演化过程中从空间的分布、成矿物质的组成都经历着演化,并有一定规律。笔者着重阐明了成矿系列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研究基础、命名及分类系统,以及不同地质作用对成矿系列所占的份额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工作历经十载,截至2021年底,完成了180余部志书的评审,正式出版发行了50部。研编内容涵盖了省级志书、全国性矿种组志书、区带志书和专题研究4个方面。通过志书研编,基本查明了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对稀土、稀散、钨矿等矿种组取得了新的成矿理论认识,丰富了典型矿床研究内容; 多层次总结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区域成矿规律,编制了新一代的“五位一体”成矿规律图,突出反映了地层、构造、岩浆和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规律; 深化了对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的研究,提出了6个序次组成的成矿系列序次,即在原有5个序次基础上增加了最高层次——成矿体系,并提出了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对矿床成矿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更好探索矿床成矿系列的时空分布、相互关系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关于矿床学创新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保证矿产资源的持续供应和国家资源安全,需要加强矿床研究以指导矿产勘查的重大突破。在简要回顾矿床学百年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初步概括了矿床学开拓创新的基本条件,包括:①矿业发展是推动矿床学发展的原动力;②地学的整体发展为矿床研究提供了基础;③新技术装备提高了发现和创新的能力;④科学的思维方法;⑤个人创造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针对国家需求、学科发展前缘和中国矿床特色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重大地质事件与大规模成矿,深部过程、浅表环境与成矿作用等需要深入研究的10个矿床学科学问题。最后提出了改进矿床学研究的6点意见和建议,强调矿床研究要主动服务于矿产勘查,要深入野外一线并将继承与开创很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12.
成矿系统及其演化——初步实践到理论思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地球科学》2000,25(4):333-339
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空域中, 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过程, 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 它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依据多年矿床研究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 考虑当前矿床学研究的总体趋势, 提出成矿系统研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以系统观与历史观相结合, 提出“成矿系统演化论”, 认为它是成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又从中国大地构造与地质成矿特征出发, 指出成矿系统演化研究对认识中国成矿规律的重要性.建立了成矿系统的框架结构, 突出表现了边界成矿、转换成矿、耦合成矿的普遍意义; 提出成矿产物包括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两个方面, 以及重视矿床形成后的变化和保存.这些都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加强矿床地质研究,提高找矿工作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急需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矿产资源。矿床学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当前矿床研究工作的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科内部各部分发展不平衡。为此,笔者提出了矿床学研究中的几个重点:①由浅部向深部开拓——深浅结合;②矿床解剖与区域展开——点面结合;③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组成的矿化网络;④研究与发现新型矿产资源。对如何加强矿床研究,提出: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②宽厚基础与重点深入相结合;③国内矿床研究与国外矿床研究相结合;④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预计今后10~15年期间,中国的矿床研究将处在一个很有利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我们要加倍努力,为实现从地质资源大国到地质资源强国的转变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走向21世纪的矿床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翟裕生 《矿床地质》2001,20(1):10-14
文章简要回顾了百年来矿床学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1)矿床成因分类的建立;(2)层控矿床研究与矿床多成因理论的兴起;(3)板块构造与区域成矿规律;(4)矿床模型;(5)型矿床研究;(6)海洋现代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7)成矿演化的不可逆性与节律性等。针对21世纪中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矿床学研究出现了两个新趋势;(1)全球化;(2)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面临着三个主要研究领域;(1)成矿理论的推陈出新;(2)研究开发新型矿产资源,建立广义的矿产资源地质学;(3)建立绿色矿业体制所需的矿床学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关于矿床学研究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翟裕生 《矿床地质》1999,18(2):146-152
20世纪矿床地质学蓬勃发展,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作出了历史贡献。已经成为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文章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矿床学研究取得的若干成熟。在21世纪中,矿床学将能推陈出新。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有三方面的研究领域:深入研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勘查提供新的成矿理论基础;拓宽研究领域,发掘地质体的有用性,加强对新型矿产资源的研究,在矿产资源的更新换代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矿床学的百年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文章简要回顾了百年来矿床学取得的重要进取,包括:①矿床成因分类的建立;②层控矿床研究;③板块构造与区域成矿;④矿床模型研究;⑤区域成矿学研究;⑥超大型矿床研究;⑦海洋现代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⑧恩矿年代研究等。针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矿床学研究出现了两个新趋势:①全球化;②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面临着三个主要研究领域;①成矿理论的推陈出新;②研究开发新型矿产资源,建立广义的矿产资源地质学;③为加强矿山环保所做的矿床学基础研究。最后作者还提出发展成矿学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矿床的环境质量———一个新的地学研究领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翟裕生 《现代地质》1998,12(4):462-466
摘 要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矿床的环 境质量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正在形成的边缘研究领域‚它的目的是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矿床 学研究。主要任务是:① 研究矿床的环境质量‚包括矿床类型、物质成分 (主要是有害组 分)、矿体产状、矿床构造及矿床的表生变化过程;② 按环境影响程度对矿床作分类‚建立 矿床的地质 环境模型;③ 进行矿床的地质 环境评价;④ 研究和找寻经济 环境综合效益好 的矿床新类型。面向21世纪‚矿床地质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将矿床学研 究单纯为找矿、采选冶服务转变为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对冀北17个银矿床地质调查和5个大一中型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剖析研究基础上,从银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控制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机理、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演化上,确定了冀北银矿床有3个成矿系列,8种矿床类型。提出牛圈子为火山喷气-热泉型银矿床;蔡家营为古喷气-热水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银冶岭为层控-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的新认识,建立了冀北银矿床成矿模式和地史演化的区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