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市售黄鳍鲷(体重96—225g,体长150—250mm)的肾细胞为材料,注射入PHA,用空气干燥法制片,姬姆萨染色,对其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环境光强与黄鳍鲷(Sparus latus)和普通鲻鱼(Mugil cephalus)两种幼鱼视网膜运动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光强分别低于10~(-3)1x和10~(-2)1x时,对黄鳍鲷和普通鲻鱼幼鱼视网膜运动反应无明显影响;当光强分别高于10~(-3)1x和10~(-2)1x时,光强越高,两种幼鱼视网膜从暗适应状态过渡到明适应状态的时程越短。黄鳍鲷幼鱼从暗视向明视过渡的照度界限为10~(-3)—10~(-1)1x;普通鲻鱼幼鱼的相应过渡照度界限为10~(-2)—10~01x。  相似文献   

3.
为开展黄鳍东方鲀(Fugu xanthopterus)批量全人工育苗、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特征研究, 作者使用地欧酮(DOM)、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性成熟黄鳍东方鲀进行人工催产。结果表明黄鳍东方鲀亲鱼效应时间为39~60h, 获产率为55.0%~92.5%; 卵受精率为35.5%~84.7%, 3 年产卵7 400 g; 受精卵在海水水温17.0~23.2℃、盐度21~30、pH8.0~8.2 人工条件下孵化, 孵化率为33.6%~91.7%, 孵出仔鱼499 万尾; 2005 年、2006 年经前期培育, 共培育出黄鳍东方鲀后期仔鱼394.5 万尾, 成活率为68.2%~94.3%; 室内水泥池后期培育出平均全长2.6 cm±0.2 cm 幼鱼3100 尾, 成活率为15.5%; 池塘生态培育出平均全长3.7 cm±0.5 cm 幼鱼53.3 万尾, 成活率为11.2%~13.8%。黄鳍东方鲀受精卵为沉性黏性卵, 近椭球形, 乳白色, 卵膜厚且不透明, 卵径0.9~1.0mm,在海水水温18.2~22.2℃条件下, 3 h 分裂为2 细胞; 3 h 20 min 4 细胞; 3 h 45 min 8 细胞; 10 h 10 min 多细胞; 17 h 30 min 囊胚出现; 28 h 原肠期; 57 h 15 min 胚体形成期; 69 h 20 min 心跳出现; 130 h 50 min出膜期; 144 h 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2~2.4 mm, 体圆而粗短, 尾部细长、透明; 孵出后第20 天, 胸鳍、臀鳍、背鳍基本形成, 进入稚鱼期; 孵出后第45 天, 上下颌门齿发达, 各鳍发育完整, 小刺基本形成, 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4.
黄鳍鲷结节病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嘉 《海洋与湖沼》1991,22(6):561-565
于1989年,以鲜活组织压片和组织切片镜检的方法对采自海水网箱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 Houttuyn)所患的结节病作出了确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黄鳍鲷结节病是由分枝杆菌(Mycobacteriuta sp.)感染引起的。病原体系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型的抗酸杆菌,其长短悬殊,约为4—12μm,平均9.4μm;直径则较一致,约为0.4—0.5μm。2.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产生由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构成的局灶性肉芽肿结节;根据结节的结构特点,可将这些结节区分为四个类型,即无包膜的Ⅰ型、有包膜的Ⅱ型、有干酩样坏死中心和包膜的Ⅲ型和有空洞和包膜的Ⅳ型。3.四类型结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巨噬细胞杀灭和局限病菌,而病菌要求增殖、播散的炎症过程。4.黄鳍鲷结节病的巨细胞与哺乳类动物结核病的巨细胞差别在于其核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巨细胞内黑素颗粒的形态与结节上皮样细胞的坏死有关。结节的结缔组织包膜的形态变化与病原菌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抵抗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红鳍东方鲀幼鱼消化道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鲫鱼(Carassius auratus)视觉运动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鲫鱼成鱼在不同屏幕角速度和环境光颜色下的视觉运动反应特性作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屏幕角速度对反应率、时间跟随率和角位移跟随率均有极显著影响;光颜色及其和屏幕角速度交互作用,对反应率、时间跟随率和角位移跟随率均无显著影响。本文还就成鱼视觉运功反应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出了某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对 1997年 5月莱州湾潍河口采集的黄鳍刺虎鱼前期幼鱼进行消化道内含物分析。结果表明黄鳍刺虎鱼前期幼鱼为浮游动物食性 ,主要摄食镖蚤类、短尾类幼体、猛蚤类和甲壳类的六肢幼体。摄食有明显的节律 ,清晨消化道内含物最多 ,傍晚最少。摄食的种类随昼夜不同时间有一定的变化。摄食率 :C=9.2 52 8g/ (10 0 g· BW· d) ;日摄食量 :FD=0 .0 0 4 7g/ d。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春、夏季对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以驯化的2~4龄野生绿鳍马面鲍作为亲鱼,人工采卵、半干法授精获得发育同步的受精卵.受精卵孵化条件:水温为(21.O士0.5)℃,S为32~33,pH为7.8~8.2,微充气.对绿鳍马面鲀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拍照,分析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绿鳍马面鲍受精卵为...  相似文献   

9.
低温条件下促生长剂对真鲷幼鱼促生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港养黄鳍鲷性腺发育和性转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洪万树  黄振池 《台湾海峡》1991,10(3):221-228,T002
本文利用光镜和电镜显微技术研究了福建东山县西埔湾黄鳍鲷性腺发育过程和性转变规律。结果表明,港养黄鳍鲷雌性性腺不能向产卵状态过渡,因而不能自然产卵,其卵细胞发育可分为5个时相,卵巢发育也可相应地分为5期。雄性性腺在港养条件下能够发育成熟,其精巢发育可分为6期。Ⅰ龄组雄性个体和雌雄同体并存;Ⅱ龄组大多数个体为雌雄同体,少数个体已转变为雌性鱼;Ⅲ龄组和Ⅳ龄组的个体均为雌性鱼。本文还对卵黄的形成、卵母细胞的退化吸收以及排卵的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碎肉中4种不同蛋白酶酶解物的3k Da超滤组分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活性。以RAW264.7细胞为实验模型,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吞噬能力, Griess试剂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 并分析酶解物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分布。实验结果表明, 胰蛋白酶酶解物在12.5~200μg·mL-1范围内无明显细胞毒性, 能增强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 浓度为400μg·mL-1时达到最大值132.50%(P<0.01), 浓度在50~200μg·mL-1范围内能促进巨噬细胞NO释放(P<0.01), 且NO释放量与酶解液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胰蛋白酶酶解物中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EAA)含量最高, 为51.09%, 其碱性氨基酸组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别为11.59%、11.00%和6.90%, 均高于其他蛋白酶酶解物, 并且分子量小于1k Da的小肽含量高达97.48%。研究结果表明, 4种蛋白酶酶解物中, 黄鳍金枪鱼碎肉胰蛋白酶酶解物的3k Da组分具有较明显的免疫活性, 这为其作为免疫活性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贝叶斯分类器的南海黄鳍金枪鱼渔场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来自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黄鳍金枪鱼延绳钓2000-2011年的历史渔获数据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气候预报中心提供的海表温度最优插值数据和法国空间局(CNES)卫星海洋数据中心提供的多卫星融合高度计月合成海面高度资料,基于贝叶斯分类器,根据模型中环境因子的选取以及渔区分类策略的不同预拟了8种构建方案对2011年南海外海黄鳍金枪鱼的渔场进行分类预报,并将预报结果与实际渔场进行对比检验,比较分析不同方案对最终分类结果和精度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方案1-8总体精度分别为71.4%、75%、70.8%、74.4%、66.7%、68.5%、57.7%和63.7%。方案1-6在65%以上,均能够满足实际渔场预报业务化需求。采用SST和SSH双环境因子的方案均比采用单SST环境因子的方案总体精度稍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报精度,其中采用去除SST和SSH相关性的第一主分量作为预报因子的方案2达到了75%最高精度。采用CPUE平均值正负标准差作为节点比以33.3%与66.7%作为节点来区分高、中、低CPUE渔区的预报结果要更加准确。因此在模型筛选的基础上,选用模型方案2完成南海金枪鱼渔场渔情预报服务系统的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鳇杂交种幼鱼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鳇(Huso dauricus)杂交种(达氏鳇♂×天然杂交种♀(达氏鳇♀×史氏鲟♂) )的生长特性,在水温11~22 ℃时,对达氏鳇杂交种体长和体重的生长进行实验研究.应用计算机软件Excel和SPSS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全长为33.32 cm、平均体重为145.83 g的139日龄幼鱼经75 d的人工饲养长成平均全长为48.79 cm、平均体重为437.36 g的个体,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L=3.292 7t 30.517,R2=0.959 4,其全长日均增长量为2.06 mm、平均瞬时增长率为 0.076 3,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gc=119.74e0.234 6t,R2=0.956;体重日均增长量为3.887 1 g、平均瞬时生长率为0.219 7;体重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为WwL=0.005 6L2.892 9,R2=0.998 2,幂指数接近于3,表明该鱼体重与全长的立方呈正相关系,属于等比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10、12、……、30℃)条件下褐菖鼬(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10~30℃,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30mg/(g·h)和2.64~10.01ug/(g·h),温度26、16℃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上升至峰值,分别为最小值10℃组的15.00、3.79倍;温度(F)对幼鱼耗氧率R0[mg/(g·h)]和排氨率RN[ug/(g·h)]的影响可分别用多项式表示:R0=-2.00×10^-5 T4+1.50×10^-3 T3-3.69×10^-2 T2+0.3978T-1.5376,R2=0.988和RN=3.00×10^-5 T6 -4.00×10^-3 T5+0.1996 T4-5.1111T3+70.817T2-501.10T+1415.80,R2=0.964;幼鱼的氨熵变化范围为0.02~0.19,其蛋白质供能比变化范围为5.64%~56.65%,平均蛋白质供能比为22.56%;各温度跨度代谢率Q10值均值为4.02,18~28℃代谢率Q10值为2.81±0.09与鱼类平均Q10值较接近;各温度跨度组排泄率Q10均值为0.93,对比同一温度跨度组代谢率和排泄率Q10值,代谢率Q10值均大于排泄率Q10值两倍以上,最大组间相差达7倍.因此,幼鱼能量消耗的供能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为辅.此外,温度变化对幼鱼代谢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排泄的影响,且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10、12、……、30℃)条件下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10~30℃,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30 mg/(g·h)和2.64~10.01μg/(g·h),温度26、16℃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上升至峰值,分别为最小值10℃组的15.00、3.79倍;温度(T)对幼鱼耗氧率R O[mg/(g·h)]和排氨率R N[μg/(g·h)]的影响可分别用多项式表示:R O=-2.00×10-5T4+1.50×10-3T3-3.69×10-2T2+0.397 8T-1.537 6,R2=0.988和R N=3.00×10-5T6-4.00×10-3T5+0.199 6T4-5.111 1T3+70.817T2-501.10T+141 5.80,R2=0.964;幼鱼的氨熵变化范围为0.02~0.19,其蛋白质供能比变化范围为5.64%~56.65%,平均蛋白质供能比为22.56%;各温度跨度代谢率Q10值均值为4.02,18~28℃代谢率Q10值为2.81±0.09与鱼类平均Q10值较接近;各温度跨度组排泄率Q10均值为0.93,对比同一温度跨度组代谢率和排泄率Q10值,代谢率Q10值均大于排泄率Q10值两倍以上,最大组间相差达7倍.因此,幼鱼能量消耗的供能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为辅.此外,温度变化对幼鱼代谢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排泄的影响,且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为25~31℃、p H 7.70~8.17、溶解氧≥5.0mg/L、自然光照的条件下,作者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亚硝酸态氮与非离子氨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50.33 g±4.35 g)的急性毒性、半致死量浓度、安全质量浓度及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胁迫对花鲈幼鱼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鲈幼鱼在盐度0、10、20时,亚硝酸盐安全浓度分别为16.357、52.540、58.622 mg/L,总氨氮安全浓度分别为0.794、4.625、5.163 mg/L,非离子氨安全浓度分别为0.584、2.313、1.951 mg/L。实验结果说明,盐度和氨氮联合胁迫对花鲈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盐度1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  相似文献   

17.
海洋环境是影响印度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资源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根据1960-2002年印度洋黄鳍金枪鱼亲体-补充量数据,基于以0~40m海水垂直平均温度(Verticalaverage sea temperature,VAST)为代表的环境因子对Ricker式亲体补充量模型进行了优化。分析表明,印度洋4月0~5°N、80°E~85°E,5月、6月0~5°N、45°E~50°E,7月、8月5°N-10°N、90°E-95°E,12月5°N-10°N、70°E-75°E等海域的VAST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补充量影响最为显著,加入这些VAST环境因子的Ricker模型,其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值明显降低,拟合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这表明水温等环境因子对黄鳍金枪鱼的种群补偿过程产生了干扰。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试验对象,设计两种饲料:鱼粉组和无鱼粉组,在池塘网箱中投喂70 d,研究其生长性能和肝胰脏转录组表达的差异。同鱼粉组相比,无鱼粉组黄颡鱼特定生长率下降了30.25%(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加了83.94%(P0.05),全鱼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转氨酶活力显著增加(P0.05)。肝胰脏转录组结果显示,总计有12 020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有5 020个、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有7 000个。同鱼粉组相比,无鱼粉组分别有1 013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2749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将组间具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 Term、KEGG pathway分类,结果显示:无鱼粉组的肝胰脏细胞组成、细胞生物过程、细胞分子功能等绝大多数基因差异表达下调,提示肝胰脏的细胞组织结构和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KEGG通路富集到15个显著差异代谢通路。本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鱼粉可能含有某些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以神经分泌、激素调控、代谢信号通路等为作用靶点,通过对这些代谢信号通路的调节,对鱼的整体生理代谢强度、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健康状态等产生明显积极促进影响。缺乏这些物质则会造成黄颡鱼生长性能下降、部分器官组织细胞(肝细胞、神经轴突)受到损伤、鱼体抗应激能力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运动坐标系中的海浪谱为靶谱应用静止坐标系中随机波面的模拟方法─—线性叠加法和线性过滤法模拟匀速运动坐标系中的随机波面,给出了两种方法的原理及模拟手续。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在高速运动的坐标系中线性叠加法优于线性过滤法,在低速情形,线性过滤法好于线性叠加法,并在模拟技术上给出了各参数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由起源于太平洋的东—西正常大气环流和大洋条件改变所致 ,对现代气候产生的急剧影响已为人所熟知。然而 ,人们对于其在古气候环境中的作用及其长期影响还知之甚少。2 0 0 2年 7月 1 2日《Science》刊出的两篇文章提供了远至更新世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证据。与早期观点不同 ,作者认为厄尔尼诺实际上出现在冰期和全球气温下降时期 ,而不是在间冰期。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LowellStott领导的研究小组负责西太平洋的研究 ,LamontDoherty地球观测站的AthanasiosKoutav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