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科基地班办学的主要目标,旨在培养国家急需的地理专业基础科学研究人才。本文针对这一特点,认为《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内容应注重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定量发展的趋势,及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启发式及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注重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地理学专业课程的教与学。本文以“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为例,按照组建课程思政改革团队、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改革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总体思路,探索课程思政实践,强调从课程思政元素提炼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进行地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地理学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课程基于专业重要知识点,润物无声地融入区域发展观、家国情怀、团队合作与求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同时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相结合,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掌握。  相似文献   

3.
伍世代 《福建地理》2002,17(2):29-30
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把创新思维教育和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本文就《城市地理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教材知识内容结构、特征,采用创新思维方法,对基地班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激进地理学的形成和演变——以《异端的传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内对激进地理学的研究相当有限。从方法论角度,通过选取激进地理学的代表作《异端的传统》为案例,在分析其背景的基础上,从激进地理学的理论、实践以及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方面总结和提炼了激进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要点,评价了该文的方法论涵义,并总结了它对中国地理学方法论研究的启示。该案例剖析表明,激进地理学是资本主义危机和实证主义地理学存在内在缺陷的背景下产生;其理论前提在于地理学家固有的种族-阶级属性使地理学成为科学实证和文化属性相结合的产物;激进地理学家主要通过创办刊物、建立团体、开展运动树立了激进主义学派,使它由"异端"成为传统;马克思主义是多数激进地理学家的理论选择;批判和自我批判基础上的重构可能是当今和未来地理学方法论创新的主要途径。中国应该积极开展激进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武旭同  傅伯杰  王帅 《地理学报》2016,71(10):1849-1855
本文介绍了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的会议概况和主要议题,从会议论题中总结当前国际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与发展态势。当前国际地理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主要有:未来地球研究,陆地表层过程作用的综合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与环境、健康问题,自然灾害形成过程与风险分析,大数据、地理信息科学与决策制定,地理学与多元文化等。地理学的发展需要更加关注人地系统的综合研究、自然—社会系统的耦合研究及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与突破。中国地理学应关注当前国际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实现系统的综合和耦合,引领地理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鄢凯 《地理教学》2021,(2):27-28,9
STEM教育理念和核心素养是当今国内外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和发展方向。本文在“新疆的绿洲农业”教学内容中选取“坎儿井”这一知识点,运用STEM模式展开教学,将STEM素养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相融合,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QGIS软件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适用性,并基于QGIS软件设计了以“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为主题的地理综合实践课程,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8.
以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点为例,通过对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学术贡献有限、研究空洞、缺乏一手数据、重复型明显等相关问题的分析,从学术贡献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有效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对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波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地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例,探讨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设计,融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价值观目标,深挖地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探讨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方案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梁璐 《热带地理》2020,40(5):786-794
近年来,女性主义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转向身体、身份认同和象征空间等微观地理,消费空间的性别研究成为关注热点。文章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借助对典型消费空间的实证调查,考察空间性别化特征以及性别因素决定下的空间之权力隐喻关系,总结了人—地互动模式中的性别建构特征。研究发现,消费空间为女性提供了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场所,见证了女性空间权的觉醒与实践,但女性仍受男性规训与控制;现代女性在消费空间中的行为延续了传统的角色定位,公共空间参与度并未显著改变她们的性别角色和在家务上的性别化分工;消费空间再现和建构的性别关系、性别地位是一种典型的隐形歧视,女性处于实际上的不平等地位。因此,空间和性别不可分割且互为构成,两性在消费空间中的表现实质上是性别权力关系的投射,折射出这一地理空间中两性的宰控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回顾法、资料归纳法,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HipHop的起源、扩散及其向流行文化的转变过程:HipHop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黑人社区,折射出了美国少数民族受失业、教育不公等社会问题困扰的现实。由于受青年亚文化的认同等因素的影响,HipHop在美国的大城市得到了迅速的扩散。在全球化、大众媒体以及商业促销手段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作为民间文化的HipHop完成了向流行文化转变,并最终演变成一种时尚文化和一股政治势力,对全球的消费市场和美国的选举制度等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尹梁明  殷清眉  徐建华  叶超 《地理研究》2018,37(10):2087-2095
地理学思想史研究和教学对学科发展意义重大。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既有寻求一般性理论的传统,也有对地方特性的强调,二者间的紧张关系是地理学思想史的一个主调。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实证主义、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后结构、后人文、关系地理学等众多学派涌现,其核心争论正是追求一般性还是特殊性。聚焦该问题,以《地理学思想:批判性导论》一书为典型案例,通过梳理地理学思想流派更迭的简史,总结一般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并指出未来中国地理学思想研究和教育的核心在于批判性。只有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实践,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科性质及其演变历程,才能更好地进行学术普及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疫情的不断扩散给中国乃至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旨在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应对挑战的能力,发展地理核心素养,最终达到地理学科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地理实践是地理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应结合乡土地理资源,充分挖掘当地可供考察的自然、人文素材,形成丰富的乡土地理实践案例。本文以“女山古火山地质公园实践活动为案例”,探究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文主义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种认识论,其特点是我向性、诉诸情感和感悟性。以往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分析案例多关注地方感的主体性,而对认识与被认识的循环过程中的人文主义特点关注不够。本文以《北京文脉》一书的三幅插图为例,对比插图者自述和读者(本文作者)的读后感,分析北京城市空间认识过程中的人性提升。主要结论有二,一是在三幅插图的作者和读者的空间认识过程中,感悟性更重要;二是插图作者和读者均经历了“文本—基于文本的感悟—超越文本的提升”的认识循环,这个过程是人性提升的必然途径。因此,在每次修改城市规划时,人们一定要回答人性有何提升。  相似文献   

16.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新课程不仅建立了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还倡导教师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发出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7.
朱晓华  高春东 《地理科学》2019,39(8):1351-1360
深入解读中国科研评价中存在的3个现象,即过度重视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唯高影响因子”和“唯发表成果为王”。其中,过度重视SCI/SSCI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唯高影响因子”和“唯发表成果为王”现象的出现,成为中国学术界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科研评价和学术地位认定政策”“学术成果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评价”是影响中文权威核心期刊学术论文价值认可度的3大公因子。结合对中国地理学领域为主的近千位科研人员的感知调查,构建了包括期刊影响因子、论文被引频次、论文下载量、论文社会价值以及论文创新性5个指标的新的学术论文价值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从国家、部委、学会、期刊和学者层面分别提出改革过度推崇SCI/SSCI的学术评定政策、树立科研成果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导向;强化政策执行力与构建服务于学术本质的考核标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制定和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文化自信、凸显特色化和差异化、强化市场化和增值多元化;增强母语成果自信和提升在中文权威核心期刊建立学术地位的动力等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落实实践育人的理念,探索初中地理、生物、劳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本文以“智慧农业基地作物种植”为教学主题,以“智慧农业基地适合种什么作物以及怎么种”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流程和问题链,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高阶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铮  翟石艳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444-1453
本文探讨了正在发展中的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建构,并提出将其作为地理学的一种方法论进行发展。首先对实验人文地理学的概念范畴、实验原则、技术路线进行界定,其中实验原则包括价值诱导原则、响应博弈原则、实验可控原则、结论统计原则、地理逼近原则、实验封装原则等。然后基于实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以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其初步结论为:① 在居住区位选择过程中,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差异并未对被试者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② 在两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下,被试者均表现出对居住区周边交通和学校因素最为关注;③ 房价因素对被试者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并没有引发被试者向某一特定区域集聚的现象。案例研究证实了在GIS 和计算机技术构建的地理结构环境中,以实验内容为前制度框架,通过可控制的实验环境,可以有效地模拟人类决策行为,进而研究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艳  孙阳  姚士谋 《地理科学》2022,42(5):800-809
以中国长城平台为例,探索中国媒体全球网络建构格局、过程与机制,以城市为网络建构的地点、国际电视媒体为纽带、19个中国城市及30个GaWC(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全球化与世界城市)为研究对象,集成联系强度、城市媒体影响力指数、媒体传播方向异质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国际电视媒体输出至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电视媒体输入至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双向互动过程进行地理学空间可视化分析,探讨长城平台全球网络建构机制。结果表明:① 长城平台中国境内媒体来源整体呈一核三区多节点格局;② 长城平台海外输出网络反映了中国城市与世界城市间的媒体网络联系,以北京、香港与GaWC中Alpha级(世界一线城市)纽约、吉隆坡、曼谷及Beta级(世界二线城市)河内、内罗毕等世界城市形成逐级扩散网络;③ 中国港澳台地区作为境外媒体输入的重要节点,主要与北美、东南亚、西欧形成空间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