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CT成像技术研究岩心孔隙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楚地识别岩心内部孔隙度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定量描述,有助于深入研究岩心的渗流特性。应用CT成像技术,通过对干岩心和饱和地层水岩心扫描,重建了岩心不同扫描层面、沿某正交切面以及三维孔隙度分布图。应用孔隙度频率分布和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得到了岩心孔隙度分布的统计特征。将岩心孔隙度划分为“层面级”和“岩心级”两个级别,选用7种参数对岩心孔隙度分布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进行表征。研究实例表明,同一岩心不同扫描层面孔隙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均有所不同。采用这7种表征参数可精细刻画岩心孔隙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3.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骨盆骨折17例,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17例检查均取得清晰立体图像,且可消除某一骨性结构,单独观察骨盆某一组成骨的骨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的诊断、手术方案的设计及教学等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铸件的工业CT三维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工业CT扫描得到的连续二维图片进行三维重建,得到试件的三维重建图像,从而可用于复杂构件的三维结构分析、缺陷硷测,并可与快速成型系统相结合,实现对复杂零件的快速复制,在产品开发及制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CT扫描技术不仅可以重建不同驱替液在不同驱替时刻的微观剩余油分布图像,而且通过X射线衰减系数换算成CT值,还可以计算岩心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参数,从而对实验岩心的非均质性和每一驱替过程不同驱替时刻的微观剩余油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认为实验岩心在不同驱替阶段微观剩余油类型之间存在量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腰椎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76例,经CT轴位平扫(2DCT)后进行三维重建(3-DCT)即表面遮盖(SSD)及多平面重建(MPR),将其图像资料进行比较。结果:3-DCT能立体、直观显示腰椎创伤性骨折的部位、类型、三柱结构、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等情况。结论:3-DCT作为2DCT的重要补充,对腰椎创伤性骨折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SSD及MPR既有良好形态学又有密度层次的图像,可协助三维显示椎间盘碎裂、突出和膨出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箱包CT检测中, 当放射源活度很低的情况时, 对CT成像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多次累加的方法降低统计涨落和噪声的影响, 使CT图像质量得到提高。实验证明对于弱信号情况下, 利用多次累加的方法, CT成像具有比较高的质量, 能够实现物性判别的要求。另外对于A/D量化误差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三维CT成像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CT成像广泛应用于放疗模拟定位等临床实践。当扫描运动物体时三维图像存在的位移和形变,与扫描参数设置和被扫描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理论分析CT扫描过程,建立三维成像的数学模型,计算三维图像的时间分辨率、位移和形变等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为将来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方法及其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36例腕关节进行CT容积扫描,层厚1~3mm,层距1~3mm。将所有原始图像进行低对比及高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分别导入CT3D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MPR、MIP及SSD分别对腕关节进行成像,由两位CT诊断医生一起对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 全组病例的薄层重建及三维重建显示腕舟骨骨折35例,合并舟骨月骨周围脱位8例;三角骨骨折3例;大多角骨骨折1例。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 结论: 螺旋CT薄层MPR是一种无创伤性显示腕关节形态的最佳方法,其相关CT表现可为临床诊断腕关节损伤、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CT淋巴管造影成像(CTL)是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和MSCT相结合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方法,是目前诊断淋巴回流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技术。为了更好地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和提高此技术的使用率及成功率,本文通过CTL的成像技术和扫描参数、适应症或优缺点以及在诊断淋巴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让相关临床和影像科医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并能实现该技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开展和精准诊断。   相似文献   

11.
运用工业cT实验系统(简称为DT-3)对煤样完成单轴加载实验,并对煤样进行一系列断层扫描,获取到不同截面处的破坏cT图像。基于图像分割技术,对图像的灰度级别设定不同的二值化阀值,得出不同阀值下的孔隙面积变化曲线图;并提出以拐点处对应的阀值作为裂隙图像二值化阀值时效果最佳。由上述研究结果结合灰度线性加权平均插值方法,编程实现了煤岩CT图像的三维重构,为后续研究煤岩裂隙三维表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二维和三维CT图象重建理论方法的研究工作及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近几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粒子技术与辐射成象”国家专业实验室在二维和三维CT图象重建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基本上代表了我国在核领域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3.
磁异常△T三维相关成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重力和重力梯度数据三维相关成像方法推广到磁力勘探领域,推导并建立了磁异常△T的三维相关成像方法,同时提出了基于熵滤波分离异常的三维相关成像算法来提高成像分辨率.组合模型磁异常△T数据和实际磁测资料试验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能成像出地下地质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和等效磁性分布,具有良好的横向和纵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应用和工业应用对X射线剂量、三维物体的成像速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三维CT成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有必要对三维CT系统性能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建立三维CT图像噪声的理论估计方法,接着提出了基于FDK算法的三维CT系统性能评估的4种解析计算方法,使用高斯差模型作为通道函数。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三维CT系统性能评估的理论和解析计算方法在某些方面可有效替代使用大量样本和人力受试者工作特性分析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大幅度降低CT系统性能评估时间和人力成本,尤其是为系统性能预测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很大程度的便利。该方法很容易被扩展到使用其他线性重建算法的三维CT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基于C型臂的有限角锥形束三维重建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型臂的有限角锥形束三维重建迭代算法,针对C型臂的几何结构给出了相应的FDK算法的表达,在迭代外推的过程中恰当地加入了非负、有界、投影数据质量守恒等先验知识以及相邻角度的投影数据保持一定的光滑性这一正则化准则。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能较好地消除条状伪影,并能显著提高重建图像的对比度。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骨与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在骨与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骨与关节创伤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MPR及3D重建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对各种MPR及3D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螺旋CTMPR及3D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骨折线、关节脱位、关节内及椎管内骨碎片移位情况,术后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内固定物的形态、位置及骨折复位情况,螺旋CT3D图像与手术中骨科医生所见一致。结论:螺旋CTMPR及3D重建作为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能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情况,是一种快速无创伤性显示骨与关节创伤的最佳方法,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放射治疗已经发展到3D适形和调强阶段,使得剂量不但具有3D空间分布而且随时间变化,传统的3D水箱的静态测量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剂量验证的要求。本论文提出了用组织等效性好的辐射敏感材料制成模体,模体辐照后产生辐射效应并存储空间剂量分布信息,然后采用OCT读出剂量分布,从而完成测量任务,发展成3D凝胶剂量学。本课题设计研制了用于聚合物凝胶模体3D剂量检测的光学CT系统,采用锥束投照扫描,帧投影采集方式,对约580nm波长可见光的衰减系数进行图像重建,并在此基础上描绘等剂量图等放疗临床需要的剂量学资料。OCT的扫描重建时间,分辨能力,剂量响应等都得到满意的结果。采用自制的MAGIC测量模体,用6MV医用加速器的X射线进行照射,空间剂量分布信息存储稳定,并得到满意的剂量图。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X射线DR,普通断层CT技术,扫描声学显微镜的功能特点,分析了X射线三维CT技术的优势。通过对焊接空洞、微动开关失效案例以及不同封装形式器件的分析,研究了X射线三维CT技术在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领域的应用。同时根据X射线三维CT成像的特点,分析了该技术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Pore structure heterogeneity is a critical parameter controlling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flow transport behaviour of rock. Multi-fractal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for a heterogeneity comparison of three-dimensional rock samples with different lithology. Six real digital samples, containing three sandstones and three carbonates, were used. Based on the mercury injection capillary pressure test on these samples, we found that the carbonate samples are more heterogeneous than sandstones, but primary results of multi-fractal behaviours for all samples were similar. We show that if multi-fractal is used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heterogeneity of different samples, one needs to follow some considerations such as (1) all samples must have the same size in pixel, (2) samples volume must be bigger than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3) multi-fractal dimensions should be firstly normalized to a determined porosity value and (4) multi-fractal results should be interpreted based on resolution of the imaging tool (effects of fine scale sub-resolution pores are miss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using normalized fractal dimensions, the real samples were divided to less and high heterogeneous groups. Moreover, the study of scale effect also showed that porous structures of these samples are scale invariant in a wide range of scales (from one to eight times bigg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