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海域经过30余年的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实践,相继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和台湾海峡等海域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一方面对各海域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促使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工作在理论、技术方法方面不断进步和完善。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将纳入海洋油气勘探的技术系列,走向规范化,成为海洋油气勘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域海相中生代油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近海沉积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大部分产于陆相第三系。随着勘探工作尤其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逐步深入,在我国东海南部和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区,包括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的地震调查对可能存在的海相中生代地层的了解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调查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定海相中生代沉积主要来自由西而东的特提斯入侵。而寻找海相油气将会成为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3.
海域地球化学勘查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海域地球化学样品采集、保存条件和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等方面,介绍了海域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地球化学勘查的现状,分析了海域地球化学勘查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南海西部海域新生代地质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海西部海域地质构造复杂,以北东、北西和近南北向断裂构成区域性格架,重力异常和磁力异常具有明显方向性,地震剖面反映新生代地层可划分出上、中、下三套构造层,深部地壳结构变化较大,地壳强烈减薄,甚至出现了洋壳。此外,南海西部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南海地区一个重要的油气聚集带。本文通过收集多年来的地质一地球物理调查成果,从宏观上综合研究了这一地区的地球物理场和地质构造特征及地壳结构,为评价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提供基础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5.
南海海域布格重力异常图及莫霍面等深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地质构造复杂,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油气远景区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地质工作者先后在南海开展了多次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我们利用重力测量资料编制了南海海域布格重力异常图和莫霍面等深图;它不仅可估算地壳厚度,推断某些地质构造,了解海区重力场对大地测量座标原点的垂线偏差的影响,还可提出如何进行详细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的意见,对岩石圈的研究及油气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近年来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 ,对南黄海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应用海洋“863”高科技成果软件——《海上油气资源综合快速评价系统》进行了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 ,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进展。( 1 )广泛应用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及邻区的重磁资料和地震资料 (包括新采集的多道地震资料 )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 ,首次编制了全盆地 1∶ 50万的基底构造图、深度构造图、厚度图及沉积相图 ,对盆地的构造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 ,为南黄海油气勘查部署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在南黄海北…  相似文献   

7.
最近,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820”主题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由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担的“海上油气资源区域快速综合评价技术”(820-03-03)课题进行了项目验收。认为这项技术可使我国海上无钻孔或钻孔和地球物理资料很少的含油气盆地资源获得早期快速综合评价。该技术系统也为海洋国土资源调查和海域划界提供了高技术支撑,并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南黄海构造体系与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了海区地质力学研究工作.为了解决海区问题,对陆地部分,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进行了以山东为主的野外观察工作;海域部分以地震资料为主,综合分析研究了历年来各种地球物理成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50万南黄海构造体系图、含油气远景评价图,对海区构造体系与控油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域油气化探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海域油气化探的发展概况、测试技术方法,提出了我国今后研究和发展海域化探技术的基本思路,认为综合油气勘查是今后海域油气勘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5月,地质部提出并组织实现在中国海域内进行以油气为主的海洋地质工作,迄今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当时,我们对于在辽阔的中国海域内开展海洋地质工作选取了这样的途径:1.任务与方法(1)以地球物理方法为主要手段,结合进行表层取样和钻探,坚持进行地质一地球物理综合研究.(2)以油气资源勘查为主要目标,在区域普查的基础上,发现沉积盆地,并探索其含油气性.(3)以现代地球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入认识中国海域的地质特征,演化历史及其成因机制,发展海洋地质科学.在这三十年中,海洋地球物理装备和技术方法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最近十年内已经广泛使用.2.装备与技术(1)综合卫星导航(Mx—200B)与无线电定位系统(Argo和Maxiran),来实现对数据采集的位置测定与控制.(2)质子旋进磁力仪,进行海洋与航空磁测的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大陆坡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和研究的重点海域,目前已发现了多处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海底地貌特征等证据。冷泉碳酸盐的析出是天然气水合物冷泉存在的重要明显标志之一,已成为南海北部继地球物理BSR标志后发现的与水合物存在相关的另一重要证据。中国科  相似文献   

12.
南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南沙海域水深为200∽2500m,其中大于500m的水域约50万km^2,该区大部分区域发育沉积盆地,构造类型多样,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温度及压力条件。根据地质及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分析了南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地质条件及地球物理标志特征,认为南沙海域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条件,南沙海槽和南沙中部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域油气勘探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海域的油气地质工作开始于1959年,目前已发现和圈定的主要沉积盆地有六个.1979年开始执行了对外合作勘探的方针,其合作面积有15万平方公里,钻井190余口,获油气井83口,已有两个油田投入生产.发现井及高产井不断出现,显示了我国海域的油气远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东部油田中高程度的油气勘探而兴起的强调油气运移通道的勘探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于油气运移通道研究中各要素的相互配置及其联合起来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所起的关键作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综合应用地质、钻井、测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在系统研究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的类型、组合样式、运移方向、运移动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宝库,也是地球环境中最大的调节器。我国既是陆地国家,又是海洋大国,沿海地带资源丰富,交通方便,有利于工农业的发展,被称为“黄金海岸”。我国近海和管辖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油气资源、矿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资源和海洋...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地球物理调查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南黄海地区开展的地球物理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状况,对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深部地球结构、前新生代盆地形成与演化、沉积盆地范围与含油气构造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工作,早日实现南黄海油气突破的思路和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前新生代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黄海前新生代地层为中-古生代大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由于该领域地质、地球物理的复杂性,勘探难度较大。论述了南黄海前新生代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难点和重点,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球物理勘探的技术方法及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8.
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球海域深水区已成为油气增长的新领域。根据国内外深水油气勘探概况和我国深水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认为,我国海域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潮汕坳陷及台西南盆地深水区、南海西南海域深水区和冲绳海槽盆地是我国海域深水盆地油气勘探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深水海域油气及相关资源勘探开发进展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水油气及相关资源的开发是我国解决能源紧缺问题的关键,我国南海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赋存也有着良好的前景.本文探讨了深水油气及相关资源开发勘探技术的进展和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东海位于太平洋西侧,南起广东的南澳岛至台湾的鹅銮鼻一线,北至长江口到济州岛一线,东邻日本九州—琉球群岛和我国的钓鱼岛,西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浙、闽密切相联,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其海域辽阔、陆架宽广,加上有数条大河注入其间,带来了丰富的有机质。它是目前尚未开发的一块油气处女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兴趣。 自七十年代以来,地质矿产部、石油工业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及有关高等院校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先后对东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地球物理勘探和其它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