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国最长的一条110千伏海底电缆,1995年11月11日在粤东南澳长山尾海域敷设成功。这条海底电缆长达9公里,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条110千伏海底电缆,它从澄海莱芜跨海,直通南澳岛,为广东省海岛开发试验区提供跨世纪的能源保障。 南澳岛雄踞台湾海峡南端,濒临西太平洋  相似文献   

2.
海洋技术研究所设计的长基线水声定位系统成功地用于渤海BZ-34油田海底管技的敷设工程,本文介绍该系统的基本组成,数据处理,水温的变化对定位工作的影响,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该系统达到的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3.
HiPAP 100水下定位系统在海底摄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HiPAP100高精度声学定位系统及其水下定位原理,阐述了影响水声传播的因素及HiPAP100的解决办法,介绍了水下定位系统在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底摄像测站作业中的应用,分析比较海底摄像常规定位与HiPAP100超短基线的定位精度,说明水下定位在海底摄像等水下拖曳和定点作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海底管道敷设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会对工程海域的水质和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建立了2D悬浮泥沙输移模型,结合水动力模型,对舟山市临城至虾峙岛、六横岛输配水工程中海底管线敷设引起的悬浮泥沙的输移规律进行模拟研究,预测悬浮泥沙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1号工段管道敷设对海水水质影响最大,2号工段...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深海有中继海底光缆项目技术难题,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开发了海底光缆敷设施工控制软件,填补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文章介绍海底光缆敷设施工余量控制的原理和控制软件的操作流程:海底光缆余量包括区域余量、底部余量和释放余量,余量控制是海底光缆敷设施工中最关键的核心技术环节,应用控制软件可极大地降低计算量和提高计算精确度,并可通过在施工中不断调整计划,从而极大地提高施工质量,具有传统人工计算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海底热流测量对于海洋地热学基础研究与天然气水合物等新兴海洋矿产资源勘测具有重要意义。海底热流原位测量是现代海底热流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目前在该项技术的落后局面,通过对现存几种热流原位测量技术的原理与技术特点的对比与分析,指出了我国未来发展海底热流测量技术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7.
8.
声学测量是调查海底沉积物的重要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地震、测深都是利用回波到达时间差来探测目的物-几何声学。即使是反映90年代世界水平的Seabeam、Chirp也只给不同波速振幅、掠射角或不同频率声波的反射率,而未提供对这些属动力学范畴参数的处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磁法探测是海底管道检测的重要手段,为了根据磁测数据准确地判断管道的位置,从海底管道的磁场模型出发,研究了海底管道的磁异常特征,并提出了一种根据磁测数据准确识别管道的方法:对于对称状的磁异常曲线,其极值即为管道的位置;对于非对称状的磁异常曲线,对其求一阶梯度,位于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的梯度极值点即为管道的位置。海底管道实际磁法测量应用实践表明,所提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和总结近些年来在数字海底地形模型构建及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生产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对数字海底地形产品生产技术流程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论述了数字海底地形产品生产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从作业工序上给出了不同技术处理阶段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鉴于海底光缆路由探测成果可为已有光缆维护与新增光缆铺设提供数据服务和决策支持,以我国东部海域某地区的海底光缆为例,对泥沙掩埋海底光缆进行探测与定位研究。针对上覆泥沙介质强波阻抗界面与海底光缆管径较小的特点,采用具有孔径合成、低频穿透、高分辨率特点的合成孔径声纳技术,对海底光缆的路由情况进行研究。实践证明,合成孔径声纳技术在泥沙掩埋海底光缆探测和识别方面取得良好的探测效果,可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一、引言海底管道固有的、或在加工及铺设过程中形成的潜在缺陷,在海洋环境的外载作用下,有可能酿成破损事故;即使无此隐患,诸如地震、海啸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使用过程中的腐蚀、材料疲劳,以及锚钩、渔网等人为侵害也会造成损坏。这种损坏多具随机性,且常伴有油气喷发或漏泄。 1980年,欧洲北海海域Thistle至Dunlin为一段管线,被锚钩拉断而损失了几千吨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大规模海底地形的绘制效率,LOD(细节层次,Levels of Details)技术必不可少。在ROAM(Real-time Optimally Adapting Meshes,实时优化自适应网格)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加载、视域剪裁、建立评价方法等技术手段,根据视点位置实时更新可视区域,避免了多余三角面片的生成和绘制。同时,采用对不共斜边节点强制分割的方法处理裂缝问题,通过索引坐标与实际坐标转换以及无效值处理实现任意范围海底地形对ROAM算法的应用,消除了传统ROAM算法对数据网格大小的限制,保证了绘制的效果和正确性。最后,通过GPU实时计算和绘制各顶点的法线和颜色,实现了大规模海底地形的实时建模和高效绘制,满足了高精度、海量海底地形漫游浏览的需求,特别是针对起伏比较大的地形漫游浏览。  相似文献   

16.
海底沉积物的声学声速特性是沉积物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正确提取声学原位测量的声速对海底沉积物声学反演至关重要。分析了海底声学原位测试系统的输出子波特性,提出了基于子波提取的互相关双向极值声速提取法。在声速提取过程中,发现某些通道实测声波到达时会出现超出正常范围的异常。分析后认为异常通道的到达波相位出现180°反至现象。通过互相关数值的负极小值提取的声波到达时对互相关正极大值所获得的到达时曲线进行校正后提取声速,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说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底质测量方式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构建海底底质测量数据处理技术体系,从梳理海底底质测量现状、方式和特点、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海底底质测量数据处理技术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建设策略,为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数据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底质测量数据处理的全面开展提供前瞻性、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研究现场采样、声学测量等...  相似文献   

18.
海底沉积物碎屑矿物数据是海洋地质领域的重要基础资料,它在海洋沉积作用、环境演变研究以及海底砂矿资源勘 探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在系统分析了碎屑矿物特征和不同时期碎屑矿物鉴定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碎屑矿物数据整合的 主要因素,构建了海底沉积物碎屑矿物数据整合的技术体系,包括碎屑矿物数据格式制定、规范性处理、数据质量控制以及 数据重复性检查等方面,提出了 3级数据排重模式,并对数据整合的深入开展进行了探讨。该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海洋地质 工作规范化以及历史调查数据的充分利用,同时也为海底沉积物其他类型资料的整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海底底质声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介绍了海底底质声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提出了新的原位测量方法,并根据这一测量方法,初步设计制作了相应的海底原位测量仪器。利用初步制作的测量仪器在实验室内对砂质沉积物进行了模拟测量试验,仪器测量得到的沉积物声速与直接透射法测量获得的声速基本一致。在宁波近海海域进行了海上实际测量试验,获得了该测量区域海底底质的声速,验证了此测量技术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发先进的海底原位测量仪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孙东昌  田海庆 《海洋工程》2006,24(4):56-61,67
简要介绍了国内浅海油田的发展现状和胜利浅海油田采用“卫星平台—海底管线—中心平台—海底管线—陆上联合站”的生产运行开发模式,以及国外管道维修技术和装备的手段。重点介绍了一种能潜入海底自动探测跟踪和准确定位坐底、对管线进行维修的水下装置,它在结构型式、操作控制定位方式、管线探测跟踪、维修手段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