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类进入空间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各国已向空间发射了5000余颗卫星或空间飞行器,其中相当大部分为对地观测卫星。从1960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从空间观测地球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用。高分七号卫星的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我国高分辨率遥感立体观测能力,将有效服务于我国1∶1万立体测图生产及更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更新,服务于自然资源三维立体调查监测。高分七号卫星于2015年批复立项,是我国首颗亚米级分辨率光学立体测图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1月3日,高分七号在太原成功发射。2019年11月~2020年7月,各用户部门、卫星测控和研制单位密切配合,全面测试了卫星系统、测控系统、地面系统、应用系统。在轨测试结果表明,卫星工作稳定,星地系统工作正常、匹配良好,实现了1∶1万比例尺立体测图工程目标;与国外高水平遥感卫星相比,高分七号影像的定位精度相当,激光测高精度优异,三维立体数据获取效率更高,应用更广。高分七号卫星的投入使用,将有效改善我国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不足的局面。同时,高分七号将与在轨运行的资源三号01、02星及今年7月发射的资源三号03星组网,实现4颗卫星组网运行,全球立体数据获取能力和水平将大幅提升。高分七号每天可获取25万平方公里的立体影像数据。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3月30日21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  相似文献   

4.
国家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近日透露,2009年前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再发射12颗卫星上天.力争2010年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的结构与GPS相近,是一种基于无线电导航的卫星系统。它可为全球各地或近地球空间提供全天候三维位置、速度测量和时间信息。但由于俄罗斯持续金融危机,经济恶化,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GLONASS的维持,使这一耗资30亿美元、历时10年发展起来的系统几经濒临瓦解。普京执政后,GLONASS的境况大有好转。一方面,普京执行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政策,强调要加强与美国在太空中抗衡,并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航天部队第一系列强硬政策和措施,从而将GLONASS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发展。另一方面,俄罗斯继续积极寻求国外对GLONASS投资,与中国和印度签署了共同发展GLONASS的协议。此外,为了满足系统运作的要求,加强了GLONASS的补网工作。2000年10月13日发射了三颗卫星,使在轨卫星达到13颗,接近该系统正常作业的要求。俄罗斯还决定在2001年再发射6颗卫星,2004年前至少发射15颗卫星以补充GLONASS系统的完整性。GLONASS将有可能进入自运营以来状态最好、发射卫星最多的时期。本文将GLONASS的卫星状态和最新政策作一介绍,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了几点预测。  相似文献   

6.
《全球定位系统》2008,33(5):69-69
据新华社记者熊润频报道,在28日举行的2008中国(合肥)北斗卫星导航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家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透露,2009年前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再发射12颗卫星上天,力争2010年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卫星遥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立自主可控的对地观测系统。同时,各国商业卫星不断发展壮大,遥感卫星的观测形式越来越多元化、观测对象越来越丰富。本文简要阐述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商用卫星遥感发展计划,谨供读者参考。美国(一)LANDSAT计划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1975年前称为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计划从1972年7月23日以来,已发射  相似文献   

8.
未来10年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使得遥感影像的获取将走向多种传感器、多分辨率、多谱段和多时相。各国计划发射的对地观测卫星将使我们能够同时获取大量的、不同分辨率的、多谱段的可见光、红外、微波辐射和侧视雷达的数据。从而构成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防治的多层次遥感影像金字塔。为了能够及时地、充分地利用这些对地观测数据来回答地学研究和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时的问题,更好地发挥遥感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巨大潜力,必须从技术上建立一个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处理系统。鉴于目前应用滞后于发射,软件落后于硬件的现实情况,本文简要叙述建立自动化和智能化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建立该系统的主要目标和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希望国家集中各有关方面的人力和财力来共同攻关,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地球科学信息系统,提高综合研究与深入分析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我国第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即将发射。它是我国第一个多星多载荷民用对地观测系统,由可见光、红外与微波遥感等观测手段的光学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2 1星座)组成  相似文献   

10.
北斗成长记     
正启动全球系统建设,目标精度为2.5米。2014年公布北斗系统ICD文件2.0版与服务性能规范1.0版。该年被业界称为"北斗应用元年",北斗系统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2013年12月27日我国正式发布北斗卫星系统提供区域服务能力,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成功发射了第16颗卫星,完成卫星组网。2012年10月26日北斗系统已发射10颗卫星,建成了基本系统,开始对中国和周边地区提供测试服务。2011年12月27日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正>北斗三号组成全球卫星系统2018发射第26—43颗卫星,当前在轨工作卫星共有33颗,全球组网基本系统空间星座部署任务圆满完成。2017 11月,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24、25颗北斗导航卫星(正常运行),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近日美国发表声明,分别增加与日本和俄罗斯在GNSS领域的合作努力。2004年11月18日会议上,美国与日本官方声明要继续推进1998年美日关系GPS联合声明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日本代表团简述了不久将发射基于多功能运输卫星(MTSAT)的星基增强系统(MSAS)卫星,由于2003年11月笫一颗卫星发射失败,期盼2005年早期发射笫二颗卫星。  相似文献   

13.
用SLR资料精密确定GPS35卫星轨道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GPS35卫星是全球定位系统卫星星座中的一颗卫星,它的对地一侧安装了激光后向反射器,可实施激光测距观测。用全球SLR资料精密确定了GPS35卫星1995年10月22日——26日和1999年8月1日——6日共2个5天的轨道,求得观测值与计算值的RMS小于3cm。  相似文献   

14.
【据每日GPS网站2020年3月31日报道】欧洲计划于2020年12月15日在法属圭那亚库鲁发射场发射2颗伽利略卫星。运载火箭采用俄罗斯的“联盟号”,并非“阿里安-6”。“阿里安”运载火箭将用于执行2021年中的伽利略卫星发射任务。伽利略计划于1999开始实施,2013年发射首颗卫星。  相似文献   

15.
《全球定位系统》2011,36(5):5-5
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2011年10月21日携带这两颗分别以比利时和保加利亚儿童名字命名的卫星Thijs和Natalia,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欧盟希望在2019年完成全部30颗卫星的发射。这两颗卫星,与此前发射的两颗试验卫星类似,也是属于在轨验证卫星,但它们已非常接近具有完全功能的导航卫星,有开放服务、公共管理服务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进展及建设CORS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GPS和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新进展,对GPS现代化的三个步骤作了简要介绍,对它和GLONASS的技术差异作了简评,对Galileo和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前景作了讨论。指出导航卫星系统将进入一个多系统近百颗卫星同时并存的新局面,用户将面临多系统导航卫星信号使用方面的组合、选用和最优化问题。讨论了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站网及其服务系统的构成和作用,及其在国内各地区各系统建设的概况。指出当前缺乏在国家级层面对全球导航卫星地面连续运行站系统的统一规划、设计、规范和标准。建议明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全球导航卫星的国家级地面连续运行站系统,制定全球导航卫星地面连续运行站系统的国家级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它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的军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志 《中国测绘》2004,(3):32-34
自从欧洲宣布要建立独立自主的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以来,美国政府曾多次在公开和私下的场合表达了他们对Galileo系统的不满,认为该系统不仅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功能重复,而且将会对GPS的完好性带来不利影响。由30颗卫星组成的伽利略系统建成后,将是迄今为止技术最复杂、耗资最多的具有创新性的欧洲航天系统。从它的导航定位精度、发射信号的强度,以及具有COSPAS-SARSAT全球搜索一救援的能力来看,该系统的某些技术指标可能会超过GPS。  相似文献   

18.
欧洲ACE+掩星观测计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欧洲制定了一个新的ACE^ 掩星观测计划。它由4颗小卫星组成,分布在2个轨道面上。星载接收机可以分别接收GPS和Galileo(伽利略)导航星座信号,进行掩星观测。此外,4颗小卫星中的两颗卫星,携带X和K波段的发射机,另外两颗携带接收机,他们之间也进行掩星观测,测量电波振幅变化,独立反演对流层大气温度和水汽。计划创新之处在于,它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和测量精度获得全球大量的电离层和中性大气的气象场资料。本文介绍ACE^ 计划观测内容、卫星载荷、地面观测设备的数据处理技术,也给出该计划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全球定位系统及其测量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正在建立的一种全球范围的卫星导航系统。现有5颗卫星在周期为12小时,高度约为20,000km的轨道上工作。到1989年,共有18颗卫星的整个星座(外加3颗备用的)将提供每天24小时的全球跟踪能力。每颗卫星携带原子钟为导航信号产生精确的时间。卫星不断地发射两种频率:L_1为1575.42MHz,L_2为1227.6MHz。信号包括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的实施,我国计划未来几年研制发射一系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将大大提高遥感卫星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信息保障服务的能力。但落后的影像处理手段导致海量卫星影像快速处理与影像及时应用发生阻塞,不能实现遥感技术价值最大化。利用GXL软件开展了效率对比、生产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该软件在海量遥感数据正射影像制作时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