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12年6月13日和7月10日华东地区部分地磁台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出现双低点异常,首次异常出现后37天,于7月20日发生江苏扬州M 4.9地震,震中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分析认为,在强震前由于应力变化,引起孕震体环境中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发生改变,区域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曲线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说明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2013年7月22日,地处南北地震带的甘肃岷县发生M 6.6地震。研究发现在6月19日,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部分地磁台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出现过"双低点"异常。震中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孕震体环境在强震前由于应力变化引起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的改变,区域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曲线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说明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2005年7月25日林甸5.1级地震和2005年2月23日富裕3.7级地震前,林甸1井大地微电流、林甸04井的氦气和大庆地震台的地温异常变化。大地微电流在这2次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其异常幅度达正常背景值的10~20倍。氦气在林甸5.1级地震前具有明显前兆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连地震台地磁Z分量观测资料,对其日变幅度、低点时间和日变形态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由此初步总结地磁Z分量日变化的规律及特征,对识别地磁场异常变化或干扰变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05年7月25日林甸5.1级地震和2005年2月23日富裕3.7级地震前,林甸1井大地微电流、林甸04井的氦气和大庆地震台的地温异常变化。大地微电流在这2次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其异常幅度达正常背景值的10-20倍。氦气在林甸5.1级地震前具有明显前兆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格尔木钻孔应变可靠的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典型震例前的分量日均值、差应变、日分钟值曲线变化特征,发现M≥7地震前有中短期异常,M≥6地震前有短临异常。通过分析震时分钟值曲线变化特征,发现钻孔应变仪同震阶变明显,两次海西地震的阶变幅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地磁日变规律的破坏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地震前,震中距为400km的格尔木台地磁垂直分量Z的日变形态发生异常,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前,北京台和静海台Z的日变形态也有异常。但是,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Ms6.5地震和1月27日丘北Ms5.5地震前,通海台的Z分量无异常。这可能与地震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前库尔勒地震台出现的部分中短期变化进行了识别分析。水平摆震前主要表现为年变畸变异常,断层仪垂直分量位移累计量震前出现增大异常,水管仪震前的异常变化属加硅油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
陈伯舫 《华南地震》2006,26(2):16-19
用小波法分析了与1988年澜沧大震相关的通海台地磁Z分量资料。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地震前“日变幅差”ΔTg(24)存在可能的异常变化;异常为正异常,异常幅度很大,异常结束后立即发生了地震。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延寿地震台竖直摆倾斜仪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哈尔滨市延寿地震台竖直摆倾斜仪的工作状态,列举了该仪器记录到的多次同震应变阶。分析认为:这种阶跃变化反映了地震因释放应变能而改变了地壳的应变场;从阶变图象可以看出:中强远震的同震阶变幅度较小,中强近震同震阶变的相对幅度较大,同等震级震中距越小,阶变幅度也越大。证明了近震对观测点(台站)附近区域应力场改变大于远震。同时,展示了2005年7月25日黑龙江省林甸县M5.1级地震的短期异常及临震异常变化图象,发现短期异常和临震异常的形态非常类似,但同一方向(分量)仪器对两次异常的响应程度却截然不同,这可能与此次地震孕育过程不同阶段的地壳应力调整和应力场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2016年7月19日新疆乌什M4.5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克苏前兆观测资料,采用形态法分析此次地震前异常特征。分析表明:震前乌什台水管倾斜、伸缩仪、体应变和阿克苏台痕量氢均准同步出现了明显的震前异常,异常主要表现为数据的加速变化、年变畸变、幅值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强震前的地磁异常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武军  余素荣  丁鉴海 《地震》2006,26(4):52-58
震前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和相位上的变化, 文中利用我国50多个地磁台多年的资料, 重点研究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地震和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5.7级地震。 发现玛尼地震和九江地震以及大多数中强地震前, 全国地磁台站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的极小值出现时间(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异常特征, 即低点位移现象。 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 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27天或第41天的前后4天, 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 结果显示, 在玛尼7.5级地震和江西九江5.7级临震前, 震中周围出现区域性Z分量日变化幅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朱燕  巴克 《内陆地震》1997,11(2):178-181
地磁场包含有丰富的地球内部信息,探索地震孕育过程中地磁的前兆异常,对地震预报具有现实意义。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场及较大范围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可能伴随着地下电导率的某种变化,从而使变化磁场的感应场产生一定的异常而反映到地磁日变化上来。这种异常日变化一般在地磁垂直分量Z上反映最为明显。地震前Z分量日变化的异常可表现为幅度上的变化或是相位上的变化。一般垂直分量Z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即低点时间,只随经度变化。根据统计,各台低点时间的出现均在北京时间13点前后。若低点时间偏离了该台低点出现的正常规律就发…  相似文献   

14.
在2021年12月22日常州ML4.6地震前,江苏省南京、江宁、高邮地震台以及海安地震台的顾庄和桑周观测点NS向地电阻率傅里叶滑动去年变曲线均存在显著震前异常。为验证异常可靠性,统计江苏及周边地区地电阻率异常震例,拟合江苏地电阻率最大可探测距离Δmax和震级M的经验公式:lgΔmax=1.0861+0.2624M,获得可引起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显著地震的界定公式:M>(lgΔ-1.0861)/0.2624;对5个站点周边的显著地震和常州ML4.6地震前存在异常的NS向地电阻率去年变曲线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和显著地震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地震活动平静期,地电阻率曲线相对稳定,而在显著地震活动前则出现相对明显的异常变化,且下降变化居多,在较强地震活动前下降异常尤为显著,如2016年10月20日射阳ML4.8地震、2021年11月17日南黄海ML5.5和12月22日常州ML4.6地震。因此,南京、江宁、高邮地震台和...  相似文献   

15.
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解用明 《华北地震科学》1998,16(3):62-66,74
利用河北省及邻省、市共17个地磁台相对观测Z分量资料,总结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后的日变化。认为,一次较强地震前可能有多次异常出现,日变反向可作为中短期异常,而后出现的日变低点位移,当分界线连续在某区出现,地震可能进入短临阶段。日变反向的极值区附近和低点位移连续汇集地区可能是未来震中。对于震前出现的多次异常进行追踪预报,可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地磁总强度资料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地磁总强度资料,用两台差消除地磁场短周期变化,同时亦削弱了长期变影响,从而使年变呈线性变化。然后采用趋势面法求得剩余长期变地区性改正量。资料处理后,显示唐山大震前可能有一年半以上的异常,变化幅度约10伽马,对台网中其它几个6级左右地震亦有较好的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17.
应用小波分析空间差分法分析了泾阳台、乾陵台、周至台和郑州台的Z分量的地磁磁静日Rg值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各台的磁静日Rg值有较一致的年变规律。分析泾阳台与其它各台的磁静日R。差值分析和小波变换,发现1998年1月5日泾阳4.8级地震前4个月内存在较明显的异常变化。可能反映了泾阳地震的震磁效应。对远离泾阳台、乾陵台的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前也有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8.
李鸿宇  王维  袁桂平 《中国地震》2018,34(2):364-370
使用江苏地区9个地磁台站2009年1月~2016年10月的分钟值数据,计算得到各台站的地磁谐波振幅比时间序列变化曲线。分析发现,2012年7月20日高邮4.9级地震、2016年10月20日射阳4.4级地震前,高邮台和盐城台地磁谐波振幅比YZH_x和YZH_y分别出现了长短周期不同步的异常变化。其异常特征表现为:(1)异常的长期变化形态为"下降—转折—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不同步现象,异常持续时间近3年,异常幅度为0.02~0.17;(2)YZH_y向的异常幅度大于YZH_x向,同时,2次地震主震的主压应力方向为EW向,存在异常幅度较大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归一化速率变化方法(NVRM)分析处理了芦山MS 6.1地震震中距450 km范围内的成都地震基准台、冕宁地震台、红格地震台、甘孜地震台等4个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结果显示:红格地震台NS、EW测道及甘孜地震台NE测道原始数据震前出现年变趋势性下降,下降幅度为1%—3%;红格地震台NVRM曲线震前出现正异常,冕宁地震台、甘孜地震台出现负异常,曲线转折下降过程中发生芦山MS 6.1地震。虽然整体而言提取出的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在时间上与此次地震对应关系较好,但甘孜地震台、红格地震台与此次地震震中间距离均大于300 km,提取出的异常是否为此次地震异常,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利用乌什台和阿合奇台1992~2013年积累的地倾斜观测资料,采用形态法、矢量法对40个MS5.0以上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与对比。在模拟记录期间震前异常特征表现为葫芦串、错动、抖动、矢量打结转向、年变畸变,在数字记录期间震前异常特征表现为高频抖动、固体潮畸变、矢量打结转向、年变畸变。两个台站地倾斜异常特征相同点为都有年变畸变和矢量打结转向,而且震前都会出现一些临震异常;不同点表现为异常形态的幅度、形状不同,且出现在不同分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