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育  张良  孙思辰  綦鹏  吴胜刚  高磊 《岩石学报》2017,33(7):2273-2284
杨山庄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矿体严格受NW-NWW向断裂控制,赋存于新元古代浅变质的绢云母板岩和粉砂质板岩中,成矿期分为三个阶段:石英-毒砂-黄铁矿(少量)-自然金-白钨矿-白云石-白云母(阶段Ⅰ)、石英-毒砂-黄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绢云母(阶段Ⅱ)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Ⅲ)。成矿Ⅰ、Ⅱ阶段流体包裹体以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含有少量的气相包裹体和含CO_2的三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成分为CH_4-N_2-CO_2、N_2-CO_2和N_2。成矿温度集中在240~320℃,盐度集中在7%~9%Na Cleqv,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H_2O-Na Cl-CO_2体系。在成矿Ⅰ、Ⅱ阶段,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流体发生相分离,使液相CO_2含量降低,引起Au(HS)~(2-)溶解度降低,导致金发生沉淀。  相似文献   

2.
陆文  孙骥  周超  郭爱民  彭薇 《地球学报》2020,41(3):384-394
雁林寺金矿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东段,是湘东北地区一个较为典型的金矿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矿区不同地质体Au元素含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了矿区含金石英的H-O同位素、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流体组成特征.提出赋矿围岩冷家溪群浊积岩在沉积阶段就具有明显的金富集.矿区矿石、(矿化)蚀变围岩、未蚀变围岩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呈现出高度相似性.含金石英的H-O同位素地球化学、Sr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流体成分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综合矿区地质特征、不同地质体金含量、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H-O同位素、Sr同位素及成矿流体成分特征,认为地层中的金元素为雁林寺金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3.
牛角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 是近年来赣东北地区钨多金属矿产勘查取得重要进展的矿区, 钨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元古界板桥组变质砂岩内外接触带, 目前探获钨资源量已达到中型规模(WO3平均品位为0.26%), 且其深部资源潜力巨大。该矿床以浅部石英脉型钨矿和深部细脉浸染型钨矿分带共生为特色, 区别于典型的石英脉型"五层楼"模式, 故对其赋矿岩体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不同类型白钨矿进行矿物学工作和构建成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矿床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的基础上, 首先厘定了牛角坞矿床矿物组合及其矿化分带特征; 获得了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49.1±0.6Ma, 判断其为华南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 赋矿花岗质岩浆岩表现为明显的过铝质钙碱性特征, 其稀土元素则为明显的右倾型配分模式, 具有弱负Eu异常, 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Nb、Ti等高场强元素特征; 锆石εHf(t)集中在-15.2~-3.2, 指示其成矿岩浆来源于古元古代壳源物质重熔; 白钨矿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两类含矿热液均主体源自深部花岗质岩浆。综合年代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建立了牛角坞石英脉型与细脉浸染型共生钨矿床成矿模式, 为华南地区大规模钨成矿作用研究和深部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是一座位于佳木斯地块中北部的大型岩金矿床,矿体与矽卡岩关系密切,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与麻山群的接触构造带以及北西向、北西西向张性断裂等控矿构造内。矿床地质、岩相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老柞山金矿床发育华力西期中二叠世晚期矽卡岩型矿化+燕山期热液型矿化两期叠加成矿,与主成矿期矽卡岩型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浆热事件为花岗闪长岩,成岩时代为(262.6±3.9) Ma;矿区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较高的w(SiO2),低Mg#值,贫Mg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表现出I型花岗岩特征,岩浆源区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认为,老柞山金矿床矽卡岩型矿化和岩浆作用发生于由洋陆俯冲消减向陆陆碰撞的构造体制转换期,花岗闪长岩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江南造山带东段桃岭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赣东北地区的桃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强过铝质,高Mg#值。桃岭岩体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弱的Eu负异常(δEu=0.62~0.81)(样品TL-1除外δEu=0.47)。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桃岭岩体的成岩年龄为早白垩世(140±1)Ma。岩体初始~(87)Sr/~(86)Sr为0.7131~0.7141,ε_(Nd)(t)值为-7.43~-6.71。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早白垩世(约140 Ma)交代的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幔源岩浆底侵,使地壳深处(至少40 km)的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并且与少量的幔源岩浆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桃岭岩体。  相似文献   

6.
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湘东北中生代多期陆内花岗岩浆活动中,燕山晚期花岗岩占有重要地位,燕山晚期大规模花岗岩侵入代表一种特殊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湘东北主要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来判别成岩构造环境,认为该期花岗岩属于富碱质的钙碱性花岗岩,为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产物,进一步进行构造环境分类,判别其属于后造山PA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作用后期的拉张环境,与陆内裂谷长期拉张的构造环境明显不同。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形成于印支-燕山早期陆内挤压-走滑剪切造山作用后期的构造松弛阶段拉张环境,燕山晚期PA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陆内活化由挤压向拉张的构造转折,同时也反映湘东北的陆内活化至少经历了陆内挤压和陆内拉张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闫候贝  王志强  孙克克  袁峰  陶耐  张军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07-2024030007
暗色微粒包体(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 MME)广泛存在于花岗质岩石中,其成因对于理解岩浆深部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燕山期旌德岩体位于江南造山段东段,内部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本文对旌德岩体中MME开展详细的岩相学,重点选择花岗闪长岩和MME中黑云母进行矿物化学分析,并结合前人已有的工作,通过建立花岗闪长岩与MME之间的成因联系,限定MME成因。花岗闪长岩和MME中黑云母演化程度均较低,二者具有相似的形成温度分别为(824~864 ℃、802~828 ℃)、压力(0.354~0.787 GPa、0.279~0.358 GPa)和氧逸度(-13.4~-12.7、-12.8~-11.2)。花岗闪长岩和MME在物理化学条件和地球化学成分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反映二者很可能来源于同源母岩浆。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具有富集特征的扬子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并在下地壳发生分异作用,岩浆房内早期低演化岩浆由于较低黏度先上侵冷却,后高演化的花岗闪长质岩浆大规模上侵,并将岩浆通道中早期半塑性的中基性岩石拖拽裹挟至浅部地壳,形成旌德岩体及包裹的MME。  相似文献   

8.
建一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岩石中的锆石呈自形,发育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1),均暗示其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所测锆石206Pb/238U年龄集中于138~145 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40 Ma,说明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主量元素特征显示,该岩体为铝不饱和的I型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显示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中稀土和重稀土元素(MREE和HREE)相对亏损,具有轻微的负Eu异常,暗示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分离结晶明显而斜长石分离结晶较弱.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贫高场强元素(HFSE)Nb、Ta,其Nb/Ta、La/Nb和Th/Nb比值介于地壳和地幔平均值之间,显示建一岩体岩浆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结合建一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和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引起的类似于弧后盆地的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柴北缘牛鼻子梁地区的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393.2~395.6Ma,对应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94.4±2.4)Ma,表明该岩石形成于中泥盆世。岩石主量元素具有较高的SiO_2(65.70%~69.22%)和Al_2O_3(14.96%~16.03%)、较低的MgO(1.37%~1.89%)含量,A/CNK值为0.95~0.98,属于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表明其岩浆起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岩石稀土总量较高,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95~1.30),富集轻稀土元素和K、Rb、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Ti、Th、Zr等高场强元素。综上可知,岩石具有碰撞后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属性,结合区内晚泥盆世牦牛山组陆相火山岩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牛鼻子梁地区的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柴达木地块与南祁连地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湘东北长三背花岗岩体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背花岗岩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等特征表明其源岩属壳源型;其侵位构造环境属于大陆碰撞亚型,是陆陆碰撞造山作用造就的陆壳改造系列花岗岩类。岩浆的演变机制主要是残余体分离作用;其侵位方式是沿右行剪切带强烈楔入式侵位。  相似文献   

11.
青海东昆仑西段阿克楚克赛地区基础地质研究较薄弱,为了厘定该区花岗片麻岩侵入体的形成时代及岩石成因,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岩石岩性为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SiO2质量分数为74.44%~76.36%,Na2O与K2O质量分数分别为0.06%~0.07%和3.89%~4.35%,Al2O3质量分数为9.76%~10.95%,过铝指数(A/CNK)为0.92~1.09,TiO2与MnO质量分数分别为0.32%~0.38%和0.10%~0.13%;CaO质量分数为2.70%~3.46%,Mg#值为25.42~29.69;样品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高, w(ΣREE)为200.04×10-6~215.30×10-6,LREE/HREE为6.94~7.88,Rb、U、Th、K明显富集,Nb、Ta、P、Ti、Sr明显呈“V”型亏损。岩石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966±3)Ma,MSWD=4.1),锆石εHf(t)为-3.38~3.14,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 033~1 625 Ma。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阿克楚克赛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以新生玄武质地壳为主,有古元古代硅铝质地壳物质的加入,可能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斜长角闪岩、片麻岩部分熔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克楚克赛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俯冲向碰撞转换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综合分析认为东昆仑地区普遍存在新元古代岩浆-构造活动,时间上响应全球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事件,本次研究样品是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在青海东昆仑西段碰撞形成的具体体现,说明本地区在约966 Ma时正在由俯冲向碰撞造山阶段转换。  相似文献   

12.
新疆萨热阔布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萨热阔布金矿床位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克兰火山-沉积盆地内,矿体呈脉状产于康布铁堡组上亚组地层中(D1k2)。不同成矿阶段石英脉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H2O-CO2包裹体(C型)、纯CO2包裹体(P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四类。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主要发育C型和PC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71~446℃,流体盐度介于5.9%~8.4%NaCleqv之间;中阶段主要发育C、PC、W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低于早阶段,为236~374℃,流体盐度介于4.8%~15.0%NaCleqv之间;晚阶段主要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39~264℃,流体盐度介于1.1%~6.9%NaCleqv之间。对成矿压力和深度的估算表明,成矿压力为90~330MPa,成矿深度为9~12km。综上所述,萨热阔布金矿成矿流体具有富CO2、中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流体沸腾导致了成矿物质的沉淀。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萨热阔布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冀东下营坊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滔 《地质与勘探》2016,52(1):84-97
冀东下营坊金矿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燕山造山带东段,是该区一个重要的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该金矿产于大铜山杂岩体及外接触带中,有三种矿化类型,即斑岩型、角砾岩型、矽卡岩型,构成了典型的斑岩型金矿成矿系统。为精确厘定下营坊金矿的成矿年代,更好的理解该矿与区内其他金矿的关系,本文采用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赋矿斑岩(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为163.32±0.90Ma,切穿矿体的煌斑岩脉结晶年龄为159.0±1.5Ma,由此限定成矿年龄可能在163.32Ma~159.0Ma之间;而由辉钼矿获得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64.2±2.3Ma。在误差范围内,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与U-Pb同位素年龄是一致的,表明下营坊金矿成矿年龄为164.2±2.3Ma,属于中侏罗世岩浆热液事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下营坊金矿以及冀东中侏罗世金矿的成岩成矿构造背景与区内该时期的岩浆事件一样,可能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而处于挤压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甘肃礼县李坝大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通过Ar—Ar年龄测定、稳定同位素测试和地层含金性分析等,研究了李坝金矿床的成因。研究表明,李坝金矿床与中川花岗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关系密切。含金石英脉Ar—Ar法、Rb-Sr法和Pb—Pb法年龄为210~171.6Ma,与中川岩体年龄(177~229Ma)吻合。包裹体水的δD-74‰~-83‰,δ^18O水9.51‰~11.72‰,成矿流体水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花岗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来源,含矿热液通过F1导矿构造进入F3、F12等容矿断裂破碎带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5.
湖南桃林铅锌矿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林铅锌矿位于钦杭成矿带,矿区出露幕阜山花岗岩体,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研究,得出该岩石符合中国东部埃达克岩(C型埃达克岩)特征,其具有高的SiO2(>70%)和Al2O(314.61%-14.73%)含量,中等高K2O/Na2O比值(﹥1),高的Sr含量,低的Yb和Y含量,高的Sr/Y和La/Yb比值,富轻稀土元素(LREE),贫重稀土元素(HREE),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配分模式为右倾斜、HREE平坦配分模式,此外花岗岩体还富集成矿元素。桃林铅锌矿为桃林大断裂控制的多源热液充填矿床,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是其一种成矿物质来源,其形成时间晚于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16.
湖南石门砷(金)矿床中雄黄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石门砷(金)矿床内的雄黄富S亏As,含Sb和微量的Hg、Se、Te、Bi、Au;晶胞参数a0=9.309~9.511A,b0=13.52~13.61A,c0=6.572~6.593A;晶体化学式为(As0.9997Sb0.0013)1.0010S;红外吸收343、375cm-1;δCe<1,具明显负异常。本文还列出了雄黄的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化学成分和稀土元素含量等资料。这些可作为该区雄黄的标型特征,对其它雄黄矿(床)点的研究、预测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这几年利用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法及其他新的定年方法已获得的定年结果表明,扬子与华夏板块的拼合发生在870~820Ma之间,形成格林威尔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发生在1190~980Ma期间,江南造山带的碰撞事件要滞后320~160Ma。江南造山带形成过程中普遍发生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未找到格林威尔造山带中广泛存在的麻粒岩相的高级变质记录。根据这两点,目前无法确认江南造山带是格林威尔期造山带。江南造山带可能是Rodinia向Gondwana超级大陆过渡过程中两相邻陆块拼合的产物。在江南造山带西段,作为基底出露的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等曾被认为是中元古代地层,这些地层中砂岩的碎屑锆石定年表明,这些基底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为870~860Ma,属于新元古代。沿着江南造山带分布的S-型花岗岩可作为板块间碰撞、造山事件的岩石学记录,并非地幔柱岩浆作用的产物。江南造山带西段~760Ma的部分基性火山-侵入岩、扬子地块周边及华夏地块某些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803~818Ma)中的基性火山岩具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的规模很小,是造山后伸展阶段、软流圈局部上侵形成的,不能作为Rodinia裂解的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思茅-南坪盆地边缘造山带金(铜)成矿流体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云南思茅-南坪盆地边缘造山带金(铜) 成矿流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物理化学条件入手, 通过氢-氧、碳-氧、氦-氩同位素组成示踪和矿物流体包裹体温度-压力、流体成分测试及物理化学参数计算, 认为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并且成矿物质具有壳源的特点, 不能排除构造/岩浆活动中其他壳源流体加入的可能性, 其性状为浅成(低压)、低温、高盐度、弱碱性和弱还原性, 流体组分别具有Na+ > K+和Ca2+ +Mg2+、Cl- > F-的特点, 还原形式存在的硫占绝对优势, 它对金的迁移和沉淀起着关键的作用; 运用古水文地质学方法模拟成矿流体的水动力场与排泄条件, 强调多成因含矿流体受古水文动力场运移、分布形式制约, 高能量、高矿化度成矿流体经历漫长的地下反复溶滤、渗透、岩浆和构造驱动双重作用下, 在水动力低压区排泄、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