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中国震例》(1970—2013年), 系统清理了246次M≥5.0震例前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 并结合区域差异进行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的统计特征研究。 结果显示: ① 在246次震例中, 震前出现地震空区、 地震条带的震例数分别为105次、 51次, 占震例总数的42.7%和20.7%; ② 随着主震震级的增大, 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出现的比例逐渐增大, 尤其是7级以上地震, 震前出现地震空区的震例数占同类震例总数的83.3%, 出现地震条带的震例数占同类震例总数的66.7%, 可见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可能是7级以上强震的重要异常判据; ③ 针对整个中国大陆及近海, 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的持续时间、 展布尺度、 起始震级与主震震级存在一定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能够通过95%置信水平的阈值检验; ④ 各主要构造分区的统计结果差异较大, 青藏高原北部除地震空区持续时间外, 其余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参数与主震震级之间的线性关系均通过阈值检验, 南北带中南段和华北地区有个别参数通过检验, 天山地区所有参数均未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2.
王霞  宋美琴  陈慧 《地震》2019,39(3):187-195
对华北地区1970—2017年出现的地震空区采用统一的识别标准进行全时空清理研究, 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M≥5地震前出现空区的比例为36.7%, 且华北地区ML≥3.0地震空区的持续时间与主震震级存在一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但长轴尺度、 起始震级与主震震级的线性关系不明显; 报准率为0.76, 虚报率为0.24, 漏报率为0.60, R值为0.32, 高于具有97.5%置信水平的R0值, 表明地震空区这种预测方法在华北地区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调制地震方法对华北地区1973年以来发生的24个ML≥5.5地震前地震调制比、地震调制比异常面积、调制地震条带和调制地震频度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对异常类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认为,华北地区ML≥5.5地震前地震调制比和异常面积随时间进程的起伏、调制地震频度震前数月的突然增大以及调制地震条带异常图象是显著的异常变化,可以用于对中、强地震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判别每年可能发生的地震的最大震级范围的16项指标,对大华北地区1960年至1986年M_1≥4.0级的地震(余震除外)序列进行了处理,给出了判别三种震级范围即M_(?)≤6.0、6.0相似文献   

5.
对赣北及邻区2014年以来的地震条带及视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丰城—安徽蒙城2014年10月—2015年6月快速形成M_L≥3.0地震条带,地震条带及周边地区的视应力均值为0.49 MPa,条带上的地震视应力高于条带以西地区,低于条带以东的江苏北部地区。2009年4月以来江西瑞昌—南黄海出现M_L≥4.0地震条带,条带及周边地区的视应力均值为1.72 MPa,条带上的视应力水平高于条带外。视应力总体呈现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震情     
1997年12月份华北地区ML≥3.0地震动态根据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7年12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0.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10次,无4级以上地震发生,其中震级最大的是12月20日高密...  相似文献   

7.
溧阳-介休-五原北西地震带强震的破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溧阳——介休——五原北西向地震条带,是唐山地震后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带。通过研究发生在这条带上强震的震源机制,破裂过程,震源参数及迁移特点,发现这条带上的较强地震具有以下特点: 1.ML5.0级地震的破裂面走向均为北西向,与条带的总体走向基本一致。反映这些地震具有沿破裂面方向迁移的特点。 2.强震是从中间向北西及南东两个条带的延伸方向交替扩展迁移的,并且强度有逐个增大的趋势。而1980年3月9日在条带上平遥地区发生ML=5.7级地震后,再不具备上述迁移,震级增大的特点。 3.截止现在,均以中强震释放能量。其中多数的主压应力P轴与华北地区统一的主压应力方位基本一致,但仍有几个强震与华北地区总体走向明显不同,说明局部条件的影响在这个带上有时可以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汤兰荣  吕坚  曾新福 《地震》2017,37(4):134-143
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地震条带进行了预报效能评估。 结果表明: ML≥3.0地震条带的报准率为0.33, 虚报率为0.67, 漏报率为0.71, R值为0.20; ML≥3.5地震条带的报准率为0.40, 虚报率为0.60, 漏报率为0.81, R值为0.12; ML≥4.0地震条带的报准率为0.71, 虚报率为0.29, 漏报率为0.76, R值为0.18; 各震级档条带的R值等于或高于具有97.5%置信水平的R0值, 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主震一般发生在条带结束后1年时间内, 多数发生在条带内部和边缘, 条带以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居多; 对于条带的平均持续时间, 震级下限越大的条带平均持续时间越长; 多数条带分布在江苏及附近海域和赣北及邻区。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震情     
1998年9月份华北地区ML≥3.0地震动态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8年9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15次,其中震级大于4.0的地震1次,即9月6日21时建昌ML4...  相似文献   

10.
1997年8月份华北地区M_L≥3.0地震动态根据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7年8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10次(见附表),其中震级最大的是8月9日12时14分发生在黄?..  相似文献   

11.
Blade算法的产生是根据地震点的分布寻找地震断层,其优势在于能从较稀疏的点分布中找出线型条带模式,但不足的是完全不考虑地震的震级屑性。针对Blade算法的几个不足之处逐步改进,提出了震级加权四指标Blade算法。算法主要的改进体现在:①引入以震级为变量的权重函数,体现了高震级地震的控制作用,通过模拟与实例比较了三种权重函数的效果;②改进原方法中所挑出的Blade中心必须有地震点,引入四指标评价体系代替原方法的二指标评价体系,同时还根据指标值将挑选出的线型条带修正到更淮确的位置。将原算法与改进算法应用于华北地区4级以上的地震数据集以按寻地震带,结果表明,震级加权四指标Blade算法较Blade算法有显改进,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震情     
20 0 0年 1 0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动态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0年 10月华北地区 (33.0°~ 42 .0°N,111.0°~12 5 .0°E)共发生 ML≥ 3.0地震 4次 (见表 1) ,无 ML≥ 4.0地震发生。 10月 13日 15时 48分黄海ML 3 .4地震和 10月 2 6日 11时 2 6分新绛 ML≥ 3.4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9月持平 ,震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部和东部。其他地区相对较为平静。表 1  2 0 0 0年 10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 /ML 震 中0 12 0 0 …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地震条带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大陆具备相对完整资料的327次M≥5.0地震,分5个工作区进行了统一要求的地震条带图像扫描,发现96次中强震前存在条带图像,约占研究地震总数的29%.其中震前有条带地震与研究地震的比例分别为:华北地区30%,华东南区29%,川滇地区41%,青藏高原西北缘24%,新疆地区16 %.中强震前出现条带比例最低的是新疆,...  相似文献   

14.
黄耘  赵谊 《地震学刊》1998,(4):19-25
系统研究了江苏及邻区1970年以来较有影响的9次中强震前地震空区、中小地震条带分布等地震活动图象异常变化特征,认为江苏及邻区地震前出现地震条带、地震空区等异常现象较普遍。在本地区研究条带异常所选取的震级下限为ML3.0为宜,在黄海地区研究地震空区震级下限取为ML3.0,而陆地地震空区可取ML2.0为震级下限。  相似文献   

15.
统计物理学中,熵是表征系统微观分布的混乱程度,是系统无序度的量度,熵高则系统无序度高,比较均匀,熵低则系统有序度高,不均匀性强。地震的孕震过程就是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震级熵在孕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变化特征不同,利用地震前震级熵的变化特征来提取孕震信息,从而可以估计未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时段。本文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了连续型随机变量震级熵的表达式,计算了华北地区十一次中强震前后M_L≥2.0级地震的震级熵,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前10个月到34个月前,震级熵开始出现低值异常,随后震级熵回升,在回升途中发震,因此震级熵的低值异常是地震前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磁暴与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了白家疃地磁台地磁月报和7日报中的K指数资料,将大于5的K指数全都折合成5的K指数。对磁暴扰动数N(K=5的个数)和华北地区1973~1992年的ML≥5.0地震之间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磁暴具有大约10年左右的活跃-平静-活跃的周期变化。在半周期中,从上升年到高值年或从下降年到低值年中最大震级有同量级成对出现的特征;取月磁暴扰动数N≥40时为异常,异常后4个月内发生的地震占总地震数的68%,有震异常占总异常的61%;震级越大,异常越明显。分别对ML≥5.0,ML≥5.5,ML≥6.0和ML≥6.3(MS6.0)的地震进行统计,有异常的地震占相应震级地震数各为61%、75%、89%和100%。  相似文献   

17.
结合1900~2013年的历史地震目录,对青藏块体及其邻区不同震级段地震的发生频率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900年以来,青藏块体及邻区仅5年未发生M≥5.5地震,有16年未发生M≥6.0地震,有36年未发生M≥6.5地震,即M≥5.5、M≥6.0及M≥6.5地震年发生概率分别为0.956、0.86及0.68。对该区域历史有记载的地震进行分震级段的b值计算,得出5.5≤M≤7.0震级段地震的b最低为0.59,最高为0.899,M≥7.1震级段的b值均大于1.0,M≥7.5震级段的b值明显低于相邻震级段,表明未来存在发生7.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最后对2000年以来研究区M≥6.5地震的空间迁移规律进行分析,得出青藏块体内部地震存在顺时针迁移的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强震前的信号震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MS≥6地震以前中小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变化特征的分析, 研究了“信号震”发生的时空特征及其地震活动背景, 由“场-源”关系特征对一般地震进行严格的筛选识别, 从而得出信号震的有关预测指标。 信号震一般发生在强震前的2年之内, 多数发生在15个月内; 信号震与强震的距离不超过200 km, 多数在100 km之内; 震级强度一般为ML4.0~5.3。 信号震一般发生在局部的ML≥4.0地震平静区内, 一般发生在中小地震条带上或条带附近, 在其周围或附近存在中小地震空区。 检验结果表明, 信号震发生后的9个月之内, 其预测概率Pt即超过0.5, Rt值达到0.27; 预测区域半径在距信号震震中100 km之内时, 其发生概率Pd可以达到0.73; 预测强震震级一般为MS≥6.0。 研究表明, 信号震的环境应力值τ0明显高于其他地震, 显示了高应力背景的异常显著性, 它所辐射的地震波中很可能含有未来强震孕震区的大量的本质性信息。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38°—42°N,111°—125°E)于1993年4月份共发生 M_L≥3.0地震9次,其中8次地震集中分布在华北的东北部,即辽东湾—渤海地区,两次最大的地震均发生在辽东半岛一带,震级均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8年9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15次,其中震级大于4.0的地震1次,即9月6日21时建昌ML4.1地震(见表1).本月地震频度明显高于上月.震中主要分布在邢台、营口、渤海、黄海及山西南部和北部等各主要地震带上.整个华北地区3级以上地震较为活跃,震中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