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地质填图和剖面实测过程中,在原划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中采到了大量孢粉和珊蝴、菊石类等化石,经鉴定其时代主体为二叠纪;经区域地层对比,将其改归二叠系黄羊岭群。生物化石的发现,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为进一步详细研究西昆仑微陆块及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边缘裂陷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县达布太尔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结合部的西昆仑造山带,是研究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质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由于西昆仑地区处于中亚腹地的高寒缺氧地带,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十分困难,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达布太尔地区沉积地层中一直没有获得可靠微体化石证据。经笔者的室内、外地质调查与研究,在达布太尔地区发现了内点囊三缝孢Endosporites punctatus Gao,雅致韦氏粉 Wilsonites delicatus (Kosanke) Kosanke,多孔柯达粉 Cordaitina spongiosa (Luber ) Samolovich,马什阿里粉 Alisporites mathalensis Clarke,卵形侧囊粉 Sulcatisporites ovatus (Balme and Hennelly) Balme,以及光面和点状孢子Leiotriletes 和Punctatisporites 等二叠纪孢子花粉化石。从上述化石组合特征看,这些孢子花粉化石基本属于华夏植物地理区类型。结合前人对该区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笔者认为塔什库尔干县达布太尔地区原划为二叠纪的碎屑岩沉积地层可能为包含了志留纪、二叠纪及其它时代岩层的混杂地层体。  相似文献   

3.
在1∶25万岔路口幅区调红山湖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中,于西昆仑北羌塘陆块岔路口地区原划上石炭统恰提尔群中采到了大量珊瑚、蜓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填补了西昆仑北羌塘陆块岔路口地区缺失早—中二叠世地层的空白,为进一步详细研究西昆仑北羌塘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西昆仑叶城南部麻扎地区志留纪几丁虫动物群新发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西昆仑地区处于中亚腹地的高寒缺氧地带,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早志留世轻变质碎屑岩地层时代的确定主要依据三叶虫、头足类和珊瑚等大化石,一直没有微体化石方面的证据。最近,在西昆仑地区进行的地质调查中,在温泉沟地区新发现了较丰富的志留纪Desmochitina,Sphaerochitina,Rhabdochitina,Conochitina等属几丁虫化石,为早志留世碎屑岩地层时代的确定、西昆仑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志留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西昆仑地区地质演化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微体化石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叶城县南部赛力亚克达坂一带位于西昆仑造山带。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野外地质调查与研究十分困难。对赛力亚克达坂群的时代确定主要是依据新芦木Neocalamitessp.和双壳类Eumorphotissp.、Claraiasp.等大化石,一直没有微体古生物方面的证据。最近,笔者在该套地层中采集到Limatulasporites,Alisporites等孢粉化石,为该套地层时代的确定、西昆仑地层的对比、麻扎-康西瓦构造带演化研究提供了微体古生物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东昆仑西端布喀达坂峰地区二叠纪地层中首次发现陆相孢粉与海相疑源类化石一起保存的孢粉—疑源类化石组合。经对两个样品较为丰富的孢粉型化石研究后发现,上部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双囊无肋花粉最多,可与塔里木盆地的卡伦达尔组的孢粉组合做粗略的比较,但组合中出现了时代偏晚的Ephedripites及Taeniae-sporites,因此,研究区马尔争组中段复理石地层的时代当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7.
概述玉门鱼儿红盆地煤窑沟和金沟石炭二叠纪地层剖面,指出该区石炭纪岩石地层单元为羊虎沟组,二叠纪岩石地层单元为窑沟群,区内缺失大黄沟组。根据生物化石和地层层序,讨论了羊虎沟组和窑沟群的地质时代。Bohlin(1971)公布的少许有疑问的安加拉植物分子可能采自邻区的上二叠统上部。  相似文献   

8.
秦岭造山带主要疑难地层时代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区域与剖面地质调查, 结合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法研究, 在秦岭主要疑难地层中发现了众多化石, 并获得一批同位素年代数据, 重新厘定了地层时代。在变质哑地层: 1)宽坪群中发现了奥陶纪化石; 2)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发现石炭纪化石, 并测得相应同位素年龄; 3)三花石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在有争议地层碧口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 厘定其主体时代为泥盆纪; 在原划寒武-奥陶系洞河群中发现晚古生代化石, 更正了北大巴山腹地没有上古生界的普遍认识; 将南秦岭原志留系及相伴的下古生界厘定为于二叠纪末或三叠纪最终形成的增生杂岩带, 否定其为被动陆缘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9.
新疆伊宁盆地尼勒克地区二叠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尼勒克地区二叠纪地层分布面积最广,地层出露齐全,接触关系清楚,包括5个组的全部层型剖面在内,是在西天山研究二叠纪地层的经典地区.通过对5条层型剖面全部进行重测,系统采集样品,取得了成果.主要体现在火山喷发旋回研究、生物化石及岩相分析研究,并进行较详细的地层划分,为西天山二叠纪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志留纪笔石动物群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结合部的西昆仑造山带,是研究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质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由于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该地区沉积地层中一直没有获得可靠化石证据。笔者经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在达布达尔地区发现了近似安吉正常笔石Cf.Climacograptus anjiensis(Yang),小型栅笔石相似种Climacograptus cf.minutus Carruthers,类似畸形双笔石Cf.Diplograptus deformis Huang et Lu等志留纪兰多弗里世的笔石化石和海百合茎化石,为西昆仑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和志留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WEST KUNLUN FOLD-THRUST-BELT AND THE TARIM SOUTHWEST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对东昆仑南坡早二叠世灰岩块体的成因的新认识。(1)在前人所称的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了中薄层生物或生物碎屑灰岩,其中产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早二叠苞类化石,所以该区早二叠世灰岩块体与其周围砂板岩及中薄层灰岩之间应属于同期上沉积。(2)该区早二叠世礁灰岩之下常伴生有砾岩及乐岩,而非礁相灰岩周转则常常缺乏砂砾岩,这种分布特征是礁上体系沉积的必然结果,但很难用推覆体来加以解释。(3)通过对砂砾岩与灰岩块体之间的地层序列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属于一种沉积接触关系,而非推覆体的关系,由于该地区早二叠世灰炭块体的成因对于该区大地构造的解释至关重要,因此这些新发发现将引起人们对该区大地构造的演化历史进行了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首次报道青海东昆仑中段早寒武世小壳动物化石,计有Anabaritestrisulcatus,Hylithelustenuis,Hylithelussp.,Conothecasp.,Palaeacmaeasp.以及Latouchelasp.。这些化石的发现丰富了该区早古生代古生物资料,对于万宝沟群和纳赤台群的定义、层序和时代归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扎鲁特旗北色日巴彦敖包组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日巴彦敖包组为2006~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在扎鲁特旗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新识别出来的地层单位.在该组下部灰黑色凝灰质粉砂质硅泥质板岩中发现早石炭世古植物化石Archaeocalamites sp.(古芦木).根据岩石地层对比及生物化石特征,将其时代由早二叠世归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并重新厘定为色日巴彦敖包组.  相似文献   

15.
昆仑造山带晚泥盆世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奠基于古生代,晚泥盆世是加里东造山旋回和华力西造山旋回转换的关键阶段,加里东碰撞造山和其后的伸展裂陷等记录均存在于晚泥盆世沉积地层中。西昆仑晚泥盆世奇自拉夫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沉积,属典型的碰撞造山型磨拉石建造,为加里东碰撞造山的产物;东昆仑晚泥盆世黑山沟组和哈尔扎组岩性组合特征与牦牛山组极为相似,均为一套陆相、滨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为典型的裂陷伸展型磨拉石建造,是晚古生代裂陷伸展盆地演化开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王约  王训练  王野 《地球科学》2016,41(7):1099-1109
新疆叶城南部西昆仑山区的赛力亚克达坂一带,发育于麻扎-康西瓦构造带内的一套含煤碎屑岩系被命名为“赛力亚克达坂群”,并被认为是早-中三叠世沉积的地层.作为西昆仑和喀喇昆仑两板块分界,也是欧亚板块与“古特提斯域”分界的麻扎-康西瓦构造带,该陆相含煤碎屑岩系的时代对于西昆仑地区的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套地层从岩性上大体可分为3个部分:下部以砾岩为主,中部以含煤及煤线为特征,上部以含砾砂岩为主.其中部产有以苏铁类(25%)、真蕨类(20%)、银杏类(20%)和松柏类(15%)占优势的植物群,共17属20种的植物化石.该植物群与西昆仑山及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叶尔羌群植物群相似,为兼有北方Coniopteris-Phoenicopsis和南方Ptilophyllum-Conioptersis植物群特征的早-中侏罗世植物群.另外,在岩性和地层序列上,麻扎-康西瓦构造带内的含煤碎屑岩系可与叶尔羌群进行对比,也适合叶尔羌群的定义.因而,建议废弃“赛力亚克达坂群”这一岩石地层单位,而沿用叶尔羌群,其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扎兰屯地区前人划分的“大石寨组”中,新发现了一套走向北东向的地层,岩石组合为安山质熔岩、中性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碎屑岩,并含有动植物化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本文将其厘定为格根敖包组,时代为晚石炭-早二叠世.该套地层在扎兰屯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大地构造及地层划分等基础地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