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宣化老汉山裂缝塌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学员孙忠厚在1986年5月1日登山时偶然发现的。上报有关单位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国家地震局领导为此做过批示,中央电视台12月17日播出了此条新闻。我们于12月中旬到现场进行了考察,现提出一些初步看法。老汉山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城北偏西3公里处,张—宣盆地东北边缘,距怀安—宣化活动断裂北2公里,由侏罗系、震旦亚界地层组成—倒转背斜,山体走向和构造线方向一致均为北西西向。老汉山高程海拔853.6米,相对高差100多米。北坡较陡,见有悬崖峭壁,坡角大于40度,南坡较缓,坡角20度左右。北坡山脚出露岭沟组地层,本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根据地面沉降调查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概括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对其诱发因素及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主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日本的地基液化灾害与对策1.前言日本是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地壳不稳定而且活动频繁的多地震国家。迄今为止,日本曾多次蒙受地震灾害。仅1993年就有3次大地震袭击了日本,它们是1月15日的铡路近海地震(M7.8)、2月7日的能登半... 相似文献
11.
12.
13.
需求调研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以弥渡防震减灾主题花灯表演为案例,创新提出以灾害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开展防震减灾知识需求调研工作的对策建议:(1)争取学科融合,以灾害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探讨防震减灾知识需求;(2)寻求资源整合,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人类学专业团队及相关力量开展防震减灾知识需求调研;(3)分步骤、分区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需求调研。 相似文献
14.
15.
与地震有关的潜在灾害主要包括砂土液化、斜坡不稳定性、地基沉降和地面塌陷4个方面。在核工程选址中,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阶段应分别结合厂址烈度值和厂址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山东朱崖黄土裂缝的成因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朱崖一带Q_22—Q_32黄土中发育了许多构造裂缝。有封闭的张性裂缝、快速张裂的裂缝、缓慢持续张裂的裂缝及有摩擦面的压扭性裂缝,后两种裂缝形成时间晚。裂缝的的产状、力学特征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有较好的相关性。 朱崖黄土裂缝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构造部位有关。朱崖位于NW向的无棣—青州(益都)活动构造带内,历史上NW向断裂与NE向断裂的交叉点上发生了六次中、强地震,朱崖位于NE向淄河断裂与活动的NW向淄博—朱崖断裂交叉点上,是应力易于集中、构造活动明显的部位 相似文献
17.
18.
19.
核电厂址的选址和核电设施运行过程中的火山安全问题是难以避免的重要议题。在过去的核电选址和安全运行评价的过程中,对火山灾害的考虑仅局限于已知10ka内喷发过的全新世火山。201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颁布了IAEA/SSG-21号火山安全标准专用安全导则,基于板块俯冲带火山岛弧系统火山活动的特点,提出在过去10Ma内发生过火山活动的地区在未来也可能发生火山活动,是评估一座火山在未来是否将发生任何火山活动的合理依据。同时,IAEA/SSG-21也针对火山熔岩流、碎屑流和火山灰空降等火山灾害可能影响的范围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不同火山灾害现象的安全评估范围。文中以IAEA/SSG-21号《核设施厂址火山灾害评估》为技术依据,针对中国火山活动的特点,改进了中国大陆核电厂选址的火山灾害评估技术方法,并以海南琼北火山区为例,编制了适应IAEA/SSG-21导则的火山灰灾害概率图。文中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大陆核电厂选址和核设施安全运行过程中的潜在火山灾害评估提供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地质与地球物理观测数据表明青藏高原、安第斯山、以及帕米尔等典型造山高原之下均有明显的岩石圈地幔小尺度/分段式减薄现象.这些小尺度岩石圈减薄难以用经典的拆沉或对流减薄理论来解释,一方面,拆沉预示大尺度岩石圈地幔的剥离过程,而对流减薄则在黏度相对低的地幔岩石圈中发生,其主要以小尺度的局部增厚触发并仅减薄地幔岩石圈的底部区域.另一方面,拆沉或对流减薄模型都预测造山带尺度的地幔岩石圈拆离,都假设造山带岩石圈横向均一,然而实际的造山带岩石圈往往由多个不同的地块构成,块体之间岩性、物性、流变结构可能大有差别,即横向不均一性.这些造山带岩石圈地幔的横向不均一性,能否有效解释观测到的局部小尺度减薄现象?为此,我们构建了一系列高精度动力学数值模型,系统模拟了碰撞造山过程中岩石圈地幔的形变和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塑性屈服强度很低的情况下,横向不均一的造山带岩石圈有发生分段式/小尺度减薄的可能性;其主要机理是由位错蠕变与强塑性作用所导致的应变集中使得地块间及壳幔间耦合弱化,从而使得较弱地块的岩石圈地幔在增厚时由于重力不稳定性而产生局部剥离,进而诱发小尺度软流圈上涌.模拟结果可以良好地解释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安第斯中部高原、以及帕米尔高原之下岩石圈的局部小尺度/分段式减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