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我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不少人都说是产于江苏吴县。不少报刊乃至书籍也如此说。其实,澄泥砚的产地应该是山西省新绛县。最近,见有一份报纸的“收藏”版里这样讲:“澄泥砚,出于山西新绛,现以江苏  相似文献   

2.
名人改名     
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因为崇拜马克思和伊里奇 (列宁 ),因而改名艾思奇。 音乐家聂耳原名聂守信。他幼年就能把听到的歌曲很快唱出来,别人因他耳朵好使,而他的姓又是三个“耳”字组成,便叫他“耳朵”。后来,他专业搞作曲,就索性改名为“聂耳”。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他的母亲叫鲁瑞。为怀念其慈母,取其“鲁”字。“迅”是急疾迅速之意,表示鲁迅先生改革社会刻不容缓的期望。 诗人兼书法家沈尹默,原名沈君默。一位客人跟他开玩笑说:“君既默不出声,何必又怎多口 ?”他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便将“君”字下半的“口…  相似文献   

3.
谷城县城南11公里处有座柜门山,山势陡峭,形似柜门,其正南约1公里处有个盛长竹子的山坡叫钥匙坡。说起它们的名称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很久以前,山坡下住着一位贫苦善良的江老汉和他的儿子好娃,老汉长年给地主扛长工,好娃每天上山拾柴,老汉勤劳、忠厚,好娃老实、孝顺,父子俩相依为命,过着艰辛淡泊的生活。一天,好娃到一个崖上去拾柴,爬到崖腰,突然发现崖中间有一块坪地,坪地边有一个小岩洞,洞内金光闪闪。他费力登上坪地,跑到洞口一看,原来是只金蛋儿在发亮。他高兴极了,拾起金蛋回了家。从此,这个崖就叫“捡蛋崖”一直叫到今天。…  相似文献   

4.
“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青州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中的气候条件,名胜荟萃,风光秀丽。西南峭峦峻峰,接天连地,如大海的万里波涛。东西两侧是弥、淄二水,弥河碧波荡漾,淄河飞流直下,如一对透明的玉龙,从翠谷中跃出,婉蜒北去,探首渤海,北部平原,沃野膏壤,广阔富庶。古文化遗址比比皆是,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青州的山山水水,无不具有诱人的魅力。本期特推出云门山风景。  相似文献   

5.
一次上课时,我问到西双版纳的民居有什么特点,能够反映当地气候的什么特点?有一位学生把手高高地举起说:我知道!当时考虑时间不够,我没有给孩子一个机会,而是按照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作了相关介绍。可事后我了解了相关情况,原来这个学生到过西双版纳,对那里的气候深有体会,在那里独特的民居里照了好多照片!我不禁深深自责,如果让这个学生“现身说法”,将会满足他多少自豪感,将会使知识和生活形成多么紧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黄炜 《中国地名》2014,(10):50-51
孙过庭(646—691),名虔礼,字过庭。唐朝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官右卫胄参军,一说官率府录事参军。工楷、行、草,师法二王。宋米芾以为唐草得二王法者,无出其右。然也有论者如窦巫讥其书为干纸一类、一字万同者。有的说他足岗阳(今浙江富阳)人,有的说他是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他在《书谱》中自称“吴郡孙过庭”,应该是苏州一带的人。  相似文献   

7.
说起内蒙古的黄河石,凡熟悉黄河石者,都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协会高级顾问李海负先生.黄河石早已有之.上世纪80年代初,在爱好者的视野里,它还不是观赏石,也未曾有人于黄河边采集黄河石.其主要品种“木纹石”,曾作为大理石的荒料和工艺石材被人开采.当时,李海负在内蒙古地质研究队从事地质工作.一次,他与同事在黄河沿岸的清水河县进行地质考察,被老乡砌墙用的一种石头所吸引.石头上分布的红色条带,极似木纹,当地人称之为“木纹石”.他顺藤摸瓜,沿黄河岸边一路寻找,在小缸房、窑沟、单台子等地,都见到了这种石头.返程时,汽车沿着黄河岸边行驶,他想,既然这一带到处有这种石头,黄河砾石中也应该有.就让司机在一个地方停车,他一个人走到河边,果然捡到一块拳头般大小的木纹石,证实了黄河砾石中有图纹清晰的木纹石.这种砾石,正是如今黄河石爱好者们寻找的对象,因为好的黄河石,就出自这种被河水冲刷的砾石之中.他拾起的这块石头,也是内蒙古境内黄河石第一次被人有意识采集的标本.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09,(7):74-80
清宫御砚始制于康熙年间,从1691年(康熙三十年)康熙皇帝亲自设计、监制第一方松花石砚开始,到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乾隆皇帝撤拼松花石砚作,限制雕制,松花石砚在宫内只生产了67年,共计产砚近二千方。仅作为皇帝御用、供奉先祖、赏赐重臣之用。  相似文献   

9.
林正义的诗情诗作尤为出众,尤其是近体诗,才思敏捷有如晚唐“温八叉”。有一次参加“行吟抚顺”笔会,到萨尔浒山城考察,转了一圈,下山上船落座,有人提议当为此地赋诗,不出五分钟,他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斩棘披荆上浒山,密林荒草旧营盘。当年一战开新纪,拓展清朝三百年。”令在场人击掌叫绝。他的书法更不必多说,到沈阳世博园辽阳园—进门就能见到,他书写的康熙皇帝《巡幸辽阳》诗碑,既充满苍劲阳刚之势,又不乏文人书卷之气。因为这些,因为他的名士匍不和名士风范,率真、慷慨、义气、温纯,凡有些书卷之气的人,不管是民间还是官场人都喜与他交往。  相似文献   

10.
正"左有山河之固,右有富海之饶"的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积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经过历代王朝的更迭,成为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由于各民族间的文化背景不同,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各有传统,因而形成了青州花样独特的传统风味小吃——汉族的风味小吃青州煎饼:青州煎饼薄如纸张,色如蛋黄,味道甜丝丝,香喷喷,是青州人一日三餐的主食品。上等人家用80%的小米,20%的大豆煎制,称米煎饼。呈金黄色,柔软、劲道、香馥,不散口。青州煎  相似文献   

11.
知道老城隍庙有家绿波廊酒楼,是因为当年克林顿在那里吃饭,吃光了小吃还想吃,媒体作了详细介绍。这次APEC上海会议,有许多领导人也到绿波廊用餐,说那里的东西好吃是意料中的事,说“秘鲁总统托莱多一顿饭吃了两天”,很有点出人意料。 细看报纸,知道托莱多是晚上到上海的,于22点10分才到绿波廊用餐。说到托莱多吃干烧明虾,是“举箸品尝”,想来他吃中国饭还真内行,居然不是举刀举叉。那干烧明虾据说是经典的四川名菜,甜中带辣、滋味独特。托莱多吃完虾肉,把虾壳放在嘴里慢慢吮吸,并不住点头微笑。想来那虾必定是十分好…  相似文献   

12.
因为一地多名房产无法过户,信件收不到,出租开店也很麻烦。想想看,如果有朋友想寄信给你,却不清楚你家的地址,那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很显然,地名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都很重要。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常常有一些街巷,因为一地多名而  相似文献   

13.
清代乾隆皇帝曾将日常居住的养心殿前殿的西暖阁再隔出两间小阁,面积约8平方米,旨意装修,因为他要在这里收藏3件稀世之珍,即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中秋贴》和王珣的《伯远贴》。 乾隆皇帝为此还特意御书匾额“三希堂”,并书写了《三希堂己》,至今墨迹余香仍存留在堂内墙上。他得到这几件稀世之珍后爱不释手,也最珍爱王羲之的《快雪时睛贴》墨迹,在这仅有20多字残简的前前后后,竟写满了亲笔题跋73处之多,可见其推崇  相似文献   

14.
大海大洋中有“凶猛如虎”的虎 鲸,河湖中的“霸王”则是貌不惊人 的虎鱼。 虎鱼是它们的本名,可现在却很 少有人喊它们虎鱼。原来早在88年 前,亚马孙某橡胶园里的一群工人, 说说笑笑顺着一条河流走路。突然, 其中一位失足落水,岸上的同伴还未 来得及抢救,他就已被虎鱼啃吃得只  相似文献   

15.
有一年,乾隆皇帝回盛京,去沈阳祭祖。他路过新民县时,听说于家店的于老板很有文才,工于诗词联对儿,而且乐善好施,人称“于善人”。心想:怎么没人说我皇上怎么怎么好呢。乾隆越想越不服气,哼,我何不  相似文献   

16.
记得在中学读书时,西汉初期霍去病将军“匈奴来灭,何以家为!”的名言,使我难以忘记。千百年来,这句名言也鼓舞着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抗击侵略者,维护民族的尊严。二十多年后的夏季,正是八百里秦川麦收时节,我终于有机会到西安,特地去拜谒了仰慕已久的霍去病墓。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21日,全国著名书法家王庆云先生陪夫人来武汉看牙医,消息普传,湖北省老领导,省书法家协会负责人,武汉市书法界名流及武汉市中青年书法家到王先生下榻的宾馆看望。有的叙旧,有的问安,更多的是与王先生一起切磋书法艺术,向先生讨教书法创作。看到王先生即席为客人留下的一幅幅墨宝,惊叹他这几年书法日臻妙境,不愧深得其父遗风。王庆云先生的父亲王遐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书画大师。王遐举是湖北监利县人,年少酷爱书法,楷书学颜、柳、欧、黄,行草学王羲之、颜鲁公,20岁后写汉碑、魏碑,并学习大小篆。王遐举还是4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  相似文献   

18.
幽默     
《西部资源》2011,(4):46-46
鹦鹉的反应某饭店养了一只鹅鹅挂在门口,有客到就说:"你好,欢迎光临!"一常客想,我快点进看你有何反应。一天他"噌"就跑进去了。鹦鹉说:"他奶奶的!吓我一跳!"太太换新装一位太太有天突发奇想,想给丈夫个意外惊喜,于是戴上假发,换上一套全新的衣服,并化了一个与平日不同  相似文献   

19.
记得在高一刚进行完第一个单元教学时,有一个单元活动是“如何阅读地图”,如何在地图上判读方向,本来觉得这是一节很普通,自己很熟悉的内容,大学里都做过的,并且平日熟知的东西,感觉很有把握:所以在备课时简简单单地写了一下教案,就进了课堂。没想到,前面还很顺利,到中间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旅游图(导游图)的判读来了,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把每一个步骤都分析的透彻淋漓,最后一步不明白了,向我抛来了第一个“球”:  相似文献   

20.
我军第一支仪仗队为迎接马歇尔组建,战士们本来想“到现场消灭了美国鬼子”!1945年10月,美国五星级上将马歇尔以美国总统杜鲁门特使身份来华“调解国共军事冲突”。为在延安迎接来访的马歇尔,党中央特地指示我军驻南泥湾某团组织一支仪仗队,从全团精选500名年轻、精干、姿态好的战士,编成3个连,组成我军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在延安进行紧张训练。组队伊始,战士们听说要去欢迎一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美国人,抵触情绪很大。许多战士很不高兴,暗暗发誓,“到现场消灭了美国鬼子。”队领导向大家传达了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我们以这样的形式欢迎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