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FWG2递减开发模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冯文光 《矿物岩石》2000,20(4):51-54
本文提出了FWG2递减开发模型,提出了开发速度,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参数对FWG2递减开发模型的影响,提出了开发初期FWG2递减开发模型的确定方法,便于开发初期决策,制作了FWG2递减开发模型的logVd-logRp图版,logVD~log(at)图版,logRp-log(at)图版,提出了开发中晚期FWG2递减开发模型的判断方法,三点抛物线法和三种图牌区配的拟合方法,为开发中晚期预测奠定了基础,FWG2递减开发模型是一种高精度直线递减模型。  相似文献   

2.
修正GOMPERTZ峰型开发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文光  龚久和 《矿物岩石》2003,23(3):97-100
修正Gompertz峰型开发模型,包括开发速度、采出程度等油气开发指标。利用修正Gompertz峰型开发模型进行开发早期决策。修正Gompertz峰型开发模型亦可用于中晚期的匹配拟合的三种典型图版,即logVD-logRP典型图版,logVD-log(at)典型图版和10gRP-log(at)典型图版。  相似文献   

3.
Logistic递减开发模型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冯文光 《矿物岩石》2000,20(1):70-73
本文提出了Logistic 递减开发模型,提出了开发速度,采用程度等开发指标的数 学关系式。分析了参数对Logistic递减开发模型的影响。提出了开发初期Logisic递减开发模型的确定方法,便于开发初期决策。制作了Logistic递减开发模型的logVD-logRp图版,logVD-logat图版,logRp-logat图版。提出了开发中晚期Logistic递减开发模型的判断方法,三点抛物线法和三  相似文献   

4.
Arps递减开发模型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本文在Arps递减产能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Arps递减开发模型,提出了开发速度,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参数Arps递减开发模型的影响,提出了开发初期Arps递减开发模型的确定方法,便于开发初期决策,制作了Arps递减开发模型的logVd-logRp图版,logVd-log(Dt)图版,logRp-log(Dt)图版,提出了开发中晚期Arps递减开发模型的判断方法,三点抛物线法和三  相似文献   

5.
КОПЫТОВ递减开发模型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西方提出了Копытов递减开发模型,提出了开发速度,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参数对Копытов递减开发模型的影响,提出了开发初期Копытов递减开发模型的确定方法,便于开发初期决策。制作了Копытов递减开发模型的logVD-logRp图版,logVD-log(t/c)图版,logRp-log(t/c)图版。  相似文献   

6.
原油可采储量是制定油田开发规划的基础,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编制调整方案的依据.原油可采储量预测方法主要有静态法、童宪章图版法、水驱特征曲线法、递减曲线法和增长曲线法.作提出了原油可采储量预测的新方法,改进流管法和随机模型法.它们是作多年研究的体会,其适用性正在大港油田原油可采储量预测工作中进行检验,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Weibull模型在油气田早期开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久和  冯文光 《矿物岩石》2003,23(1):98-100
油气田开发早期勘探程度低,已知储层参数少,正确确定油气田开发方案是世界难题。制作Weibull开发模型的Qc/Qmax-ER图版的根据是探明储量、峰值产量及经济极限产量,假定采收率、生产年限,采用该图版油气田(藏)早期全局最优开发方案设计的方法,可以对整个开发期的各种开发指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由于缺乏早期资料,设计早期油气田(藏)开发方案是非常困难的。在制作翁氏模型的Qctm/No-ER图版和ER-ctR图版过程提出根据探明储量No、经济极限产量Qc、假定达到峰值产量的时间tm、最终采收率ER,由翁氏模型的Qctm/No-ER图版求取增长指数b,由翁氏模型ER-ctR图版求取ctR,再求出其他参数及所有的油气田(藏)开发指标,完成早期油气田(藏)开发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9.
气田开发早期勘探程度低,已知储层参数少,正确确定气田开发方案是世界难题.这里制作了修正Gompertz峰型开发模型在气田早期开发方案设计应用中的三种典型图版,即Qmaxtm/N0-log(c/a)图版, Qc/Qmax-ER图版和ER-atR图版,并给出了二种设计方法.二种设计方法都是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通过图版求得模型中的参数a、c、d值,从而确定出早期的开发方案,并对第一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实例应用:在气田开发早期,在产量没达到最大产量之前,可以估算一个最大产量,以及最大产量所对应的时间,给出不同估算值所对应的开发指标;当产量达到最大值后,就可以唯一确定修正Gompertz峰型开发模型的参数a、c、d,从而得到唯一确定的开发指标,以对开发动态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FWG1幂指数递减开发模型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冯文光 《矿物岩石》1999,19(4):66-69
本文提出了FWG1幂指数递减开发模型,提出了开发速度,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参数对FWG1幂指数递减开发模型的影响。当c^1/2t=1时,VD=e^-1为不动点。提出了开发初期FWG1幂指数递减开发模型的确定方法,便于开发初期决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岩性—构造—事件法论述了夹皮沟金矿田地质演化历史,并建立了夹皮沟金矿田成矿模式,对金矿田成矿理论和金矿预测提出了新的见解。研究认为,该矿田金的物质来源具多源性,金矿形成具多期多阶段性。区内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是金的主要控矿构造。总结出该矿田具有“一型三式”的特点,即花岗—绿岩型,包括板庙子式、大线沟式和三道岔式。  相似文献   

12.
水平井开发特殊类型油气藏有其独到优势,针对双重孔隙介质水平井复杂渗流,以Warren-Root双重介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水平井三维不稳定渗流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有限Fourier余弦变换及叠加积分等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定产条件下无量纲井底压力解,再利用Duhamel褶积原理将定产条件压力解变换为井底定压条件下的产量解;通过重新定义无量纲量建立McCray型产量积分平均递减方程,结合Stehfest数值反演,获得无量纲产量积分平均递减曲线及其导数曲线图版。计算结果表明,产量积分平均导数曲线上出现双重介质特有的“凹子”, 应用该类图版拟合生产数据可方便进行产量预测及储层动态参数求取。  相似文献   

13.
张华  胡文龙  陈善雄 《岩土力学》2014,35(Z2):129-134
探索了一种由土壤基本物性指标、气象数据预测非饱和土表层蒸发过程的方法。通过土壤基本物理性质(颗粒分布、土粒相对密度、干密度)预测出土-水特征曲线(SWCC),进而得到土壤气相对湿度与含水率的关系,采用Penman-Wilson模型预测出了非饱和土表面的蒸发曲线。通过该方法,只需实地采取土样,获取其基本物理性质,由任意时刻土壤的含水率及气象数据就能预测出该时刻土表的蒸发速率。采用自制的自动蒸发测量系统进行浅层土蒸发试验,得到了蒸发曲线,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预测蒸发过程与实测结果一样皆由临界含水率和风干含水率将其分为3个阶段:稳定阶段、减速阶段和残余阶段,且蒸发量吻合,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对工程界估计土表蒸发量,确定水流量边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浅层及中深层稠油油藏,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稠油油藏的蒸汽驱开发规律和蒸汽驱中后期的剩余油分布特征,明确了稠油油藏蒸汽驱中后期的提高采收率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浅层稠油油藏与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开发规律基本一致。驱替阶段生产效果好、产量高且稳定、油汽比高、含水率低;蒸汽突破后的开发阶段也是蒸汽驱开发的重要阶段,但是该阶段油汽比明显低于驱替阶段,表明该阶段蒸汽热效率明显降低。不同稠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类似,均表现出明显的垂向动用差异特征,即油层上部动用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油层下部动用程度低,剩余油饱和度高,下部油层是剩余油挖潜的主要对象。从下到上逐层上返开发和多介质辅助是提高蒸汽驱中后期采收率的有效方式。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颜杜民 《地质与勘探》2020,56(2):438-444
基于不同开挖阶段围岩阶段变形曲线几何特征,提出一种基于"S"型函数的隧道开挖全过程变形预测模型,实现隧道开挖全过程中的围岩变形预测。对比分析了常用"S"型函数适应性,建立了基于Logistic模型的隧道围岩变形分析模型,模型精度控制在2%以内,并提出了模型参数辨识过程。利用Logistic隧道围岩变形模型,讨论了隧道开挖瞬时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求解隧道瞬时开挖变形值的方法,计算出不同工程条件下瞬时变形值处于2. 192~43. 288 mm,瞬时位移占最终位移的6. 61%~18. 33%。以马尾山隧道为工程实例,建立了具体的工程隧道围岩变形模型,得到隧道开挖瞬时位移值处于1. 041~9. 475 mm,瞬时位移占总位移比值处于5. 52%~36. 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