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随时间呈波浪式起伏,形成了小震条带,出现了小震群;地下水异常非常强烈;地形变异常也观测到了。分析发现:前兆不是沿断裂带分布,而主要是于近震中的破裂面法线方向;可用IPE模式解释一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2.
张北Ms6.2地震前重力异常及异常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晶  孙柏成 《地震》2001,21(2):75-78
根据晋北和辽西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及力学机制,分析了1998年张北Ms6.2地震前后出现在震中外围地区的重力异常变化,对沿深部断裂附近出现的重力异常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沿深部断裂出现的重力异常可作为地震前兆场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强震发生地点与中短期前兆空间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苏乃秦 《内陆地震》1997,11(4):289-294
通过分析1980年以来发生在新疆境内的地震,发现大多数,Ms≥5.0地震发生在前兆异常密集区(专家系统高信度区和各类前兆异常叠合集中区)的边缘和外围邻区,而不是发生在通常认为的前兆空间分布密集区的中心及附近地区,为了缩小强震地点预报的尺度,必须考虑上述事实,用材料合成模式和板内复杂地震断裂裂带模式可以探讨其机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1年3月10日盈江5.8级地震近场区水位、气汞等前兆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地震前震中附近区域的前兆观测异常较为显著,2010年初异常开始出现,7月后异常数量显著增加,盈江5.8级地震前1个月前兆异常出现转折、异常数量开始减少;怒江断裂以西的震中附近地区异常以水位升高和气汞浓度增加为主,显示震区附近地区受到挤压,孔隙压力增加的应力状态;短临阶段异常由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特征可作为地点预测的参考依据.最后对近场异常从机理上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兆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异常的清理,发现64项前兆异常,9项测震学异常,前兆异常主要在距震中100km ̄300km范围内,异常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期趋势异常和临震异常均出现在震中附近地区、异常的空间展布不对称性等。分析了前兆场的时空强特征、前兆异常机理、孕震过程及场源关系。指出,大同--阳高地震是受华北区域应力场控制,在NE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NNE向断层发生右旋走滑错动,N  相似文献   

6.
1990年4月26日共和7.0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前,共和震中周围及附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其中地震频次、条带、空区、地下水(水流量和氡值)异常十分显著。在分析这些典型异常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孕震的阶段性与前兆阶段性的关系,同时对地震震源机制和可能的孕震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苍山5.2级地震异常群体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 1 995年山东省苍山 5 2级地震异常筛选的基础上 ,分析了异常群体阶段性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震前 1 0a左右震中周围出现小震小区域综合断层面解主压应力P轴偏转 (约 3 0°) ,震前 7a左右震中附近 3~ 4级地震增强集中及应变释放加速 ;震前 4a左右转为异常平静 ;震前 1a左右震中外围开始出现形变类前兆异常 ,前兆异常台站比和异常台项比约达 6%及 4%左右 ,异常比例偏少 ;震前约半年起 ,以震中附近地震波速比异常出现为起点 ,相继出现各类前兆异常 6条 ,短期前兆异常台站比和异常台项比分别约达 2 5 %和 1 7%左右 ,显示孕震进入短期阶段 ,但临震异常不明显。对由此获得的 5级地震预测启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位短临异常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华北地区Ms≥5.0地震前的地下水位异常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了水位短临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震前水位短临异常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一定范围并沿活动断裂带展布,且不均匀;大部分地震的水位短期异常较临震异常多;震前水位短期异常向临震异常过度时,分布区向震源区收缩,但在震中距100km左右以内这种现象不明显;震级与短临异常展布范围、短期异常幅度有一定关系,而与临震时期异常大小的关系不明显;地震发震时间与异常的超前、持续以及等待时间有关;地震发生地点与异常分布特征有关,震中往往不在短临异常集中区的几何中心,而是在异常范围内的某一侧或异常迁移方向附近。  相似文献   

9.
对苍山5.2级地震前后鲁南流动地磁观测网地磁场总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磁场总强度的异常是苍山5.2级地地震的前兆反映,而且震中处于地磁场变异带附近。  相似文献   

10.
电离层异常能否作为地震前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杜品仁  蒋和荣 《地震》1998,18(2):119-126
分析日本4次地震前5个电离层垂测站资料,发现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夜间电离层偶发E层的临界频率f0Es值多数呈下降趋势,少数呈增加趋势。分析国际地球物理年(IGY)期间多个地震震中附近电离层垂测站资料,提出f0F2参数变异的统计特性是震前有正扰趋势。本对震源电场影响电离层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地城前的电离层异常有可能作为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11.
应用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 分析了芦山地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 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 ① 自2013年1月起, 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观测到显著的加速转折变化, 沿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 2010年以来出现的巨幅异常等是突出的场兆变化; 沿龙门山断裂带一些水准观测在汶川MS8.0地震后持续的调整变化具有近震源区变形特征. ② 鲜水河、 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 地倾斜、 应变、 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均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 GPS水平、 垂直位移年速率最小, 该地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 ③ 在对近场与远场多种连续形变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提取年周期成分后发现, 临震前2—3年近震源区域的地倾斜、 重力年变化幅度不是增大, 而是减小. 芦山MS7.0地震前观测到的形变前兆现象特征与汶川MS8.0地震等震前的前兆现象较为接近. 因此, 芦山地震前近震源区及外围形变异常分布特征不是个别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处理地电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同一阳高-地震的地电前兆变化及大同台地电阻率反映的主压应力(变)方向。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地电前兆异常具有台项少、强度小和零散分布的特征,前兆异常似有由震中往外扩展的现象;大同台震前地电异常同主压应力(变)方向发生了45.2°的明显异变。讨论了对地电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和大同-阳高等中强地震的预报问题,认为只要认真排除了干扰,系统分析处理地电的长期观测资  相似文献   

13.
鲁南地区地震活动性异常与苍山ML5.6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方法分析一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发现在苍山ML5.6级地震前,鲁南地区23个月无ML≥2.5级地震;在1985年6月新泰ML4.1级地震以后,ML≥3.0级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苍山-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1974年以后沿苍尼断裂的ML≥3.0级地震都发生在5.6级地震震中附近。  相似文献   

14.
姚休义  滕云田  解滔 《地震学报》2019,41(3):343-353
基于2016年5月29日—2018年5月28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 (FY-2G)的连续亮温观测数据,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法分析了2018年5月28日松原MS5.7地震前震中附近(119°E—134°E,40°N—50°N)热红外亮温相对小波能谱的时空演化。结果显示:自2018年2月起,热红外亮温相对小波能谱首先在北西向的第二松花江断裂前郭部分出现高值异常;随后异常范围沿第二松花江断裂前郭部分和扶余—肇东断裂扩展,至2018年3月异常范围及幅值达到峰值;而后异常空间分布逐渐向震中附近收缩成一条NE走向的沿扶余—肇东断裂分布的窄带状区域,异常幅值逐渐降低;最终于4月中旬异常在该区域内消失,其后约40天发生松原MS5.7地震,震中位于异常区域的边缘。此外,本文还分析了2013年以来研究区域内热红外亮温相对小波能谱高值异常与所发生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在7组异常中有4组异常出现后有地震发生,且此4次地震为该时段内研究区内所发生的所有浅源地震。   相似文献   

15.
地震前兆异常迁移速率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及其力学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治平  尹祥础 《地震》1996,16(4):372-376
通过对长期,中短期以及短前兆异常迁移速率的研究,发现长期,中短期,短临前兆异常分别以每年10,100,1000km的量级向震中迁移,异常迁移速率不是线性增加,而为非线性递增,从理论上对前兆异常迁移性的存在与迁移速率的非线性变化进行了分析。这对不同时期的前兆异常判断以及地震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培兰 《华南地震》2005,25(1):67-71
1995年7月25日广西那坡发生了4.3级地震,通过对那坡地区的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地震序列等资料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在北东向德隆一下华断裂带上,地震等烈度线长轴为北东向,宏观震中在那坡县规弄山中,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节面Ⅰ是本次地震的主破裂面,走向北东,与德隆一下华断裂一致。由于震中附近观测台站较少,震前没有发现前兆异常,测震学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北部湾6.1、6.2级地震序列的影响,无法分辩异常,据震后调查震前有少量宏观异常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24日在新疆新源发生MS4.7地震,震前北天山地区的地下流体相继出现一些前兆异常,并且以中短期异常为主,异常主要集中在距震中约265 km的乌鲁木齐附近。通过观测事实,分析了本次地震前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地震前兆异常事件进行了综合评估,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计算发震概率,利用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场,源兆的关系,分析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以唐山为中心在空间上划分三个区,近区,中间区和远区,分别计算了三个区各类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熵的时间演化值,分析了震前这种信息熵的场,源兆特征,震中近区的信息熵值要比中  相似文献   

19.
李富光 《华南地震》1991,11(3):46-51
根据区域重砂普查圈定的辰砂分散晕和跨断层剖面壤中气汞测量结果,联系已有地震资料,讨论了阳江--从化断裂带的活动性及汞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沿断裂 带群集的汞民中以作为活动断裂的判别标志之一;汞沿断裂裂隙向上运移系促使断裂活动的动力因素之一;汞异常段之间的相对低值区或其外侧系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1982年4月14日海原5.5级地震的六例临震前兆异常现象,它们在空间上沿发震断裂呈条带分布,在时间上集中出现在震前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区域性地震活动显示出前兆性震中迁移和地震活动空区等异常图象,主震发生在前兆性震中迁移路线的交汇处和地震活动空区的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