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地区Ms≥5级地震平静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华北地区Ms≥5级地震平静、密集的韵律特征,以Ms≥5级地震平静时间超过30个月为异常背景,提出了该地区Ms≥6级地震发生前的定量预测指标:(1)当华北地区的Ms≥5级地震平静异常时间达到30个月时,该地区有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性;Ms≥5级地震平静异常时间达到40个月时,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54,R值检验为0.12;Ms≥5级地震平静达到50个月时,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77,R值检验为0.22;(2)当华北地区的Ms≥5级地震平静异常结束后,3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38,R值检验为0.35;9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54,R值检验为0.44;15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69,R值检验为0.53。  相似文献   

2.
信息量在地震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从信息量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大震发生前后小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定义了缺信息量Ⅰ_Q值来反映这种分布所隐含的未来大震的异常信息。并以海城、唐山、和林格尔及玛纳斯地震为例,分析了这几次中强地震发生前后Ⅰ_Q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地震发生前,均出现了显著的Ⅰ_Q低值异常过程。本文认为,Ⅰ_Q值能定量地表现出大震发生前小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各种异常信息,分析和观测Ⅰ_Q值的变化对未来大震的监测预报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大地震前的“震情三分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泽皋  郭妍 《内陆地震》1989,3(3):220-229
本文主要根据地震学理论和六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多震区Ms≥6.0级大震前小震活动频度增高异常的震兆图象,分析研究了其涨落峰、谷间的时间分布特点与大震发生时间的关系,提出了大震前的“震情三分律”方法。并进行了回顾性预报应用检验,同时还指出“前兆三分律”现象。  相似文献   

4.
刘强  余庆坤 《地震研究》2004,27(4):301-307
探索由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提取断层形变异常参数R值,并借助时空动态演化图像的方法,分析处理云南地区1997~2003年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通过对该区域Ms≥6.0级强震震例的定量分析,提取大姚6.2和6.1级地震断层形变异常特征。结果表明,R值出现异常后的1—20个月内,该区域发生Ms≥6级强震概率较高,R值对预测该区域Ms≥6.0级强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变释放∑E1/2、小震调制比Rm值、缺震M、b值、G-R关系偏离度η值和地震非均匀度GL值等项地震活动参数空间扫描结果对于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及其邻近地区的中强震发生地点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根据该区已发生的10次Ms≥4.9级地震震前的空间异常分布初步给出了这6项参数的异常判据,并认为未来中强震所在区域应基本同时满足应变释放、小震调制比和缺震的异常指标;同时,未来中强震应发生在这6项异常密度最大的地区.研究结果表明,10次中强震中有7次地震位于异常最大密度区内,其中有5次地震的异常密度达到5项以上.  相似文献   

6.
大震前小震活动的时空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形理论与方法,计算了唐山,海域,澜沧-耿马地震前小震活动能量分布的信息维及其在空间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局域空间发维可以反映大震前小震活动能量分布的空间变化特征,大震发生在信息维中等值区;(2)局域时间分数维显示大震前小震活动存在的降维过程,且大震发生在降维之后的升维过程中或发生在降维过程结束之时。  相似文献   

7.
黄建平  马丽  张晁军 《地震学报》2006,28(5):529-539
以伤口愈合理论为基础的地震矩比成像算法,把每次大震的能量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其周围分配,分析地震矩比R值随时空变化的特征,从而找出地震矩比R值与强震的对应关系.本文以中国地震目录分别作分区、震源深度分析和记录完整性分析,应用调整了参数的地震矩比成像算法,分析了1966年以来中国不同地区7.0级以上地震前,震中及其周围R值对应的异常演化过程,发现通过分析R值异常的时空变化,能够定量化确定未来大震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迫近程度.结果显示,R值的时空变化能够定量反映大震发生的时空要素,而且R值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介质破裂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云南地区Ms≥5.0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对云南地区地震目录完整性和均匀性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分析了20世纪云南地区Ms≥5.0级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主要认识:(1)6.7级以上大震存在十年尺度的活跃-平静交替活动过程;(2)50年左右的大震复发周期;(3)5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5-6级地震活动不存在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Ms≥5.0级地震有约2.6次/年的期望年发生率,每年发生0.8-4.5次Ms≥5.0级地震的自然概率是68.3%;(4)6级以上地震具有空间丛集特征,云南全区80%的6级以上地震只分布在全区20%左右的面积上;(5)以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为界,6.7级以上大震成组地在滇西和滇东交替活动;(6)5级以上地震活动的b值为0.69。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了邢台5次、唐山10次M_L≥5.0级的强余震序列前小震活动的分布图象来考察它们各自所占空间分布面积变化的特点。得到的结果是,大震后部分强余震之前,小震震中分布有“收缩~扩张~大震”的过程。这种现象可能反映出了大震区介质破裂的多阶性过程,同时也认为这种过程可能给现场趋势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南北地震带15个地区1966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地震熵值分析。在重点研究中段和南段发生的9次M_L≥7.0级大震前后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各区未来发生7级以上大震危险性提出了趋势意见。9次大震无一例外地在震前1—4年出现地震活动由无序到有序的熵值降低过程。南北带强震前这种地震活动时、空、强丛集异常持续时间较华北地区,如辽宁海城地震、唐山地震前的1—2年为长。经研究,南北地震带的宁夏宁武地区(38—40°,105—107°),中段的鲜水河—理塘地区(尤其是鲜水河断裂东端),南段洱海—怒江地区是今后1—4年内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前兆异常与强震时空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桂芬  王华林 《地震研究》1999,22(3):221-227
本文研究了云南三次7 级以上强震前的小震活动, 前兆异常总台项频数变化, 地下水时空特征。得出在大震前3 ~6 个月前兆异常台项总频数的升高现象与30 ~39 级小震向震中区收缩的时间大致同步, 可能是大震前的异常从短期向短期临震过渡的时间标志。震前1 ~3 个月出现的前兆台项总频数异常峰值和水位、水氡的场兆现象则是异常进入短期临震的时间; 峰值回落是震源区进入临震状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郭寅  李金  刘建明 《内陆地震》2021,35(2):120-128
基于地震学多参数地震对应概率谱(ECRS)方法,以南天山东段1979~2019年Ms≥5.0地震为目标地震进行回顾检验,研究目标地震前南天山东段ECRS的时空异常特征.时间跟踪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中强地震均发生在ECRS高值异常过程中,空间跟踪结果表明研究区目标地震发生前在震中附近会出现ECRS高值异常,地震发生在异常区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海北部海域近几年来地震空间活动特征和幕式活动特征的分析讨论,认为该区域大震前小震空间活动征兆明显;此区域仍然处于高应力水平,存在发生Ms≥5.0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黄耘  高旭  谢华章 《中国地震》2000,16(3):233-241
运用刻画强震前中,小地震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性的参量GL值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华北地区28次Ms≥5.0中强震前GL≥1.0的高值异常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时间上的变化特征,系统开展了该地区不同地震活动水平的计算震级下限,时间窗,空间窗的合理性研究。对计算中所选取的参数进行优化和修改;采用全时空扫描的方法研究,追踪华北地区历次中强震前GL值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华北地区82%的中强震前约1~3.5年内,在未来震中的附近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区,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区的边缘或附近。GL值异常区的时间曲线表明,异常持续时间为3~25个月不等,异常持续时间优势分布为3~14个月,约占总异常的78%;异常结束后,地震发生的优势分布为0~14个月,约占总异常数的83%,由此认为,GL值方法可能成为华北地区中强震预测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4级地震前地震时空分布、应变能释放的异常变化,发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异常变化清楚地反映出南黄海6.4级地震的震源过程一“三级跳跃”模式。即早期地震活动增强,形成大的孕震空区;中期在上述背景上地震活动再次向外围扩散并收缩,地震活动逐渐减弱,晚期在孕震空区内形成临震空区和临震小震条带。孕震空区缩小;晚期地震活动出现短期平静(4个月无≥2.0级地震),显示临震“平静”异常,由R(t)图可以对64级地震的发震时间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对龙陵邦腊掌温泉测点自1976年观测以来,在100 km范围内发生的Ms≥5级地震和300 km范围内发生的Ms≥6级地震前的温泉水氡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其映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邦腊掌温泉水氡含量变化对发生在龙陵—瑞丽断裂和大盈江断裂及其附近Ms≥5级地震映震效果较好,震前观测到的水氡含量变化具有共性特征。发生在龙陵—瑞丽断裂及其附近Ms≥5级地震前异常表现为水氡含量下降、流量增大、水温升高,且以短期异常为主。2008年以来发生在大盈江断裂及其附近Ms≥5级地震前异常表现为水氡含量上升,流量和水温在均值附近波动。水氡长趋势低值异常出现时则指示周边有Ms≥6级强震发生,强震主要分布于缅甸、孟连—中缅交界、思茅—普洱、永胜—楚雄一带。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震条带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仕勇 《内陆地震》1990,4(1):44-49
本文试图利用一个新的参数值C_B—带状集中度来定量分析地震空间分布的成带程度。根据1978年1月—1989年8月新疆拜城、乌鲁木齐、乌苏、富蕴四个地震区的地震资料,算出了四条C_B—t曲线,发现在研究的时段和区域内发生的15次Ms≥5.0级地震,其中绝大多数有C_B高值异常。  相似文献   

18.
采用A(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1975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ML2.3到ML4.9级地震资料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Ms4.6级以上地震前A(b)值异常情况。结果显示大多数Ms4.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的1~3年内,震中周围出现A(b)≥5.0的高值异常区域。R值检验结果为0.46。  相似文献   

19.
邱竞男  马丽 《地震》1989,(2):14-20
本文对燕山地震带近30年来的地震活动参数E、N、E~(1/2)和b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该带在此期间内发生的两次Ms≥5.5级地震前,上述参数都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故以这些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为依据对燕山带未来地震趋势作一估计。  相似文献   

20.
陈荣华 《地震》1989,(1):50-56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中从属函数的概念,引进地震活动模糊集中度μ_c和模糊集中-增强度μ_T这两个定量指标,用来研究地震活动高潮期出现之前中等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性(集中程度)和时空分布特性(增强-集中程度)。作为实例,文中详细分析了华北地区前两次地震活动高潮期中第一次大震即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和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发生前中等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所得结果表明,邢台地震和菏泽地震都发生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模糊集中度μ_c最高的区域,并且在地震发生前10年左右及前1至5年该区域的模糊集中-增强度μ_T值两次超过0.5的高值。文章最后用μ_c和μ_T对近期华北地震形势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