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泸水——龙陵——瑞丽一线以西直抵中缅交界线之间广泛分布的一套结晶片岩及各类混合岩,称为腾冲——瑞丽变质带。它地处“三江”褶皱系南部,区内混合岩化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混合岩化有所不同。详细研究本区混合岩化特征及成因,不仅对加深“三江”地区基础地质方面的认识有所裨益,且对在本区找寻与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矿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我队二十多年的集体劳动成果,以个人的认识,讨论本区混合岩化基本特征及成因类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混合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昌发 《广东地质》1991,6(1):17-31
  相似文献   

3.
用P-T图解说明岩石从低温到高温必经的4个阶段:未变质的岩石→变质岩(狭义)→重熔型混合岩→岩浆岩,从而指出重熔型混合岩化作用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从图2中的N线→Gr域→C″(或C')线的高温一侧,岩石从脱水反应→去硅脱碱作用→全部重熔,岩汁和交代型混合岩化作用必将产生。  相似文献   

4.
混合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岩理学上的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T图解说明岩石从低温到高温必经的4个阶段:未变质的岩石→变质岩(狭义)→重熔型混合岩→岩浆岩,从而指出重熔型混合岩化作用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从图2中的N线→Cr域→C″(或C′)线的高温一侧,岩石从脱水反应→去硅脱碱作用→全部重熔,岩汁和交代型混合岩化作用必将产生。  相似文献   

5.
西拉木伦断裂带双井微地块北部边缘出露有以条带状为主的混合岩,岩石中中色体-暗色体-浅色体明显分带,岩相学特征显示暗色体和浅色体经历了较高温的交代变质作用。对该混合岩浅色体的矿物空间分布分析显示浅色体重结晶现象显著,新生石英、长石聚集分布,是交代或变质分异的结果。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本区混合岩形成于开放体系,有物质的带进带出。对中色体、暗色体、浅色体进行单独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暗色体与中色体元素组成具有相似性,而浅色体与中色体的元素组成差异较大。电子探针数据显示浅色体中斜长石的An牌号低于暗色体,中色体中角闪石压力计计算平均压力为0.81 GPa,钙质角闪石-斜长石相平衡温度计求得混合岩形成温度为584℃。综合分析认为该混合岩在成因上早期以岩浆注入为主导,晚期则以高温交代为主导。混合岩的岩浆注入成因可能意味着混合岩的形成与区域的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别造山带北大别超高压变质构造单元中广泛发育混合岩。基于对罗田和岳西穹隆中混合岩的野外观察、岩相学、矿物化学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系统工作,发现北大别混合岩主要分为中等深熔混合岩和高度深熔混合岩两种类型。中等深熔混合岩为叠层状混合岩和膨胀结构混合岩;高度深熔混合岩为眼球状混合岩和析离体状混合岩。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混合岩中新生锆石年龄范围为125 Ma~138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0.7 Ma±1.8 Ma;两个继承锆石的年龄分别为602.8 Ma±16.8 Ma和667.3 Ma±17.6 Ma;混合岩叠层状暗色体中锆石年龄连续且分布集中,加权平均年龄为703 Ma±10 Ma,代表原岩的形成年龄。北大别混合岩的原岩为新元古代的岩石,其混合岩化作用发生在140 Ma至125 Ma期间。不同浅色体中斜长石的含量和牌号差异显著,反映了浅色体形成于不同演化程度的熔体结晶。斜长石-角闪石温压计估算结果显示,混合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为723℃~768℃和370 MPa~520 MPa,对应于中上地壳环境。混合岩的成因机制以长英质片麻岩水饱和条件下的富水熔融为主。其反应为:黑云母+石英+斜长石+水=角闪石+斜长石(残留)+花岗质熔体。少数混合岩的成因机制为角闪片麻岩中角闪石的脱水熔融。其反应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单斜辉石+富水熔体。  相似文献   

7.
江南复合混杂岩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长期活动所致,构造极为复杂.江南大地构造重新划分为三个I级构造单元:扬子板块、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及华夏板块.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II级构造单元5个(宜丰-景德镇-歙县构造混杂岩亚带、万年构造单元、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怀玉构造单元及丰城-鹰潭-龙游构造混杂岩亚带);各构造单元之间以构造(蛇绿)混杂岩亚带或韧性剪切带相拼接.沿宜丰-景德镇-歙县发育一条构造花岗岩浆带;而沿赣东北断裂带形成了该区重要的燕山期构造岩浆带及Cu、Au、Ag、Pb、Zn及金刚石等成矿带.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在东昆仑地区发现的一种较为稀少的含石榴石英云闪长玢岩,这也是此类岩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该次火山岩形成于晚三叠纪,主要由富钙(CaO5 wt%)、贫锰(MnO3 wt%)的石榴石,富铝的角闪石(15.9 wt%),中性斜长石和石英等斑晶以及基质物质组成。岩石含有中等的SiO_2(61.1~62.2wt%),低的MgO(2.0 wt%),K_2O(1.3 wt%)以及较高的Al_2O_3(17 wt%)含量,呈现出次铝质至轻微过铝质的特征(ACNK=0.89~1.05)。在微量元素方面,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同时亏损Nb-Ta-Ti,显示出典型的消减带特征。而异常低的重稀土(Yb0.8×10~(-6))和相对高的Sr/Y比值(约38)表明石榴石是一个残留相,而较高的Al_2O_3含量,大多为正的铕异常反映了斜长石因结晶受到抑制而在岩浆演化晚期的聚集,同时表明岩浆具有较高的水含量。Nd-Sr同位素组成(ε_(Nd)(t)=-2.33~-1.38;~(87)Sr/~(86)Sr=0.706 5~0.706 7)和斜长石的反向分带显示,壳幔间岩浆混合作用在岩体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石榴石斑晶和其中的钛铁矿包体均含有较低的MgO,且包裹石榴石的角闪石形成于较高的压力(8~10 kb)条件下,显示这些矿物结晶自一个长英质岩浆中,且很可能形成于壳幔过渡带附近。尽管该岩石在富铝、低重稀土、高Sr/Y等很多方面均类似于埃达克岩石,但其中等含量的Sr(260×10~(-6))和La/Yb比值(16~21)却明显低于典型的埃达克岩和太古代的TTG。结合石榴石斑晶中广泛存在的磷灰石包体以及其较高的Sr和轻稀土分配系数,本文提出在岩浆演化早期结晶的磷灰石有效地降低了残余熔体中的Sr和轻稀土。这进一步表明,即使在高水逸度的条件下,磷灰石在岩浆早期的大量结晶可以有效地阻止一些弧岩浆演化成为埃达克质岩石。  相似文献   

9.
西大滩地区光合有效辐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北界西大滩地区2005年度的辐射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PAR日变化与总辐射(Q)日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中午大,早晚小;晴天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变化相对比较平滑,阴天的日变化曲线不稳定,晴天的PAR大于阴天日.PAR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夏季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光合有效辐射系数ηQ值阴天大,晴天小;ηQ的日变化是中午小,早晚大,年变化呈双峰型,在1.75~1.96 mol.MJ-1之间变化,年平均值为1.88 mol.MJ-1.最后,提出了适合本地区PAR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在东昆仑地区发现的一种较为稀少的含石榴石英云闪长玢岩,这也是此类岩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该次火山岩形成于晚三叠纪,主要由富钙(CaO>5 wt%)、贫锰(MnO159 wt%),中性斜长石和石英等斑晶以及基质物质组成。岩石含有中等的SiO2(611~622 wt%),低的MgO(17 wt%)含量,呈现出次铝质至轻微过铝质的特征(ACNK=089~105)。在微量元素方面,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同时亏损Nb Ta Ti,显示出典型的消减带特征。而异常低的重稀土(Yb<08×10-6)和相对高的Sr/Y比值(约38)表明石榴石是一个残留相,而较高的Al2O3含量,大多为正的铕异常反映了斜长石因结晶受到抑制而在岩浆演化晚期的聚集,同时表明岩浆具有较高的水含量。Nd Sr同位素组成(εNd(t)=-233~-138; 87Sr/86Sr=0706 5~0706 7)和斜长石的反向分带显示,壳幔间岩浆混合作用在岩体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石榴石斑晶和其中的钛铁矿包体均含有较低的MgO,且包裹石榴石的角闪石形成于较高的压力(8~10 kb)条件下,显示这些矿物结晶自个长英质岩浆中,且很可能形成于壳幔过渡带附近。尽管该岩石在富铝、低重稀土、高Sr/Y等很多方面均类似于埃达克岩石,但其中等含量的Sr(<260×10-6)和La/Yb比值(16~21)却明显低于典型的埃达克岩和太古代的TTG。结合石榴石斑晶中广泛存在的磷灰石包体以及其较高的Sr和轻稀土分配系数,本文提出在岩浆演化早期结晶的磷灰石有效地降低了残余熔体中的Sr和轻稀土。这进一步表明,即使在高水逸度的条件下,磷灰石在岩浆早期的大量结晶可以有效地阻止一些弧岩浆演化成为埃达克质岩石。  相似文献   

11.
东昆中断裂带中存在多期蛇绿岩组合,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3次裂解成洋.断裂带中主要的3类各不相同的韧性剪切构造变形组合分别可与新元古代早期、加里东期末和晚海西期的3次碰撞缝合事件相匹配."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不能仅限于东昆中断裂带,而应包括原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和整个东昆南单元,是一多旋回俯冲碰撞的复合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东昆中断裂带作为统一的纵贯东昆仑造山带的线性构造变形带应形成于印支期陆内构造变形阶段,是碰撞后的陆内构造变形产物.  相似文献   

12.
西昆仑康西瓦断裂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康西瓦断裂是西昆仑地区一条极其重要的构造缝合带。利用显微构造方法发现:康西瓦断裂明显经历三期构造演化。第一期为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的NE—SW向挤压,由古特提斯洋相继向北持续消减所造成,断裂除挤压碰撞外,还表现为韧性右行走滑;第二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的NE—SW向挤压,由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北东向俯冲所造成,断裂表现为明显左行平移,形成现代露头的宏观牵引;第三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的伸展与快速隆升,最终形成现代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晚第四纪古地震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进行了断错地貌填图和古地震探槽揭露,共揭露出9次古地震事件,它们的年龄分别为39090±2348aB.P.,27780±2360aB.P.,24100±1451aB.P.,19850±1690aB.P.,12670±714aB.P.,8980±544aB.P.,6380±388aB.P.,4425±265aB.P.和3030±182aB.P.。古地震重复间隔分别为11310±2880a,3680±2211a,4250±1879a,7180±1392a,3690±897a,2600±668a,1955±470a,1395±321a和3030±182a。结果表明,西大滩段晚第四纪古地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其中7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与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非常接近,这意味着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和西大滩段既可以独立破裂形成中强地震,也可以同时发生破裂形成强震。东昆仑断裂带的古地震活动历史对于认识该断裂的破裂特征和强震复发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对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进行了断错地貌填图和古地震探槽揭露,共揭露出6次古地震事件,它们的年龄分别为10302±651aB.P. , 8650±500aB.P. , 7160±506aB.P. , 2830±170aB.P. , 1985±121aB.P.和1540±92aB.P. ;古地震重复间隔分别为1652±820a,1490±711a,4330±534a,845±209a和445±152a。研究发现,西大滩段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具有丛集现象和重复间隔时间的分段性,第1丛集期在10300~7100aB.P.期间,平均重复间隔1571±543a,第2丛集期在2800~1500aB.P.期间,重复间隔400~800a左右,平均重复间隔645±129a,两个丛集期间隔4300a。西大滩段全新世地震活动规律对昆仑山地区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兰坪县金顶铅锌矿体主要赋存在一个封闭的构造体系当中,早期经过成岩成矿阶段的初步富集,晚期弯窿构造形成过程中矿物质再次富集,形成了一个陆(湖)相热水沉积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对东昆仑南坡早二叠世灰岩块体的成因的新认识。(1)在前人所称的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了中薄层生物或生物碎屑灰岩,其中产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早二叠苞类化石,所以该区早二叠世灰岩块体与其周围砂板岩及中薄层灰岩之间应属于同期上沉积。(2)该区早二叠世礁灰岩之下常伴生有砾岩及乐岩,而非礁相灰岩周转则常常缺乏砂砾岩,这种分布特征是礁上体系沉积的必然结果,但很难用推覆体来加以解释。(3)通过对砂砾岩与灰岩块体之间的地层序列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属于一种沉积接触关系,而非推覆体的关系,由于该地区早二叠世灰炭块体的成因对于该区大地构造的解释至关重要,因此这些新发发现将引起人们对该区大地构造的演化历史进行了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沸石岩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沸石是岩石圈上部分布最广的硅酸盐矿物之一,它普遍地见于各种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中。沸石不仅在岩浆期后热液阶段生成,而且在沉积-成岩作用阶段、表生作用(风化)阶段、低级变质阶段都可以生成。由于沸石对周围的物理化学条件和热、动力变质作用反应灵敏,因此,它是了解地质体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化的良好的指示矿物。本文概述了我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沸石岩的分布、时代、产出的地层岩性剖面、原岩类型、矿物组合及其生成顺序,并探讨了它的形成条件和成因类型,其中主要涉及具有工业意义的斜发沸石岩和丝光沸石岩。  相似文献   

18.
云南富宁县安定铜镍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龙 《云南地质》2014,(4):550-554
安定铜镍矿均产于安定基性岩体中.矿床类型属于岩浆熔离—热液硫化铜镍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  相似文献   

19.
云南澄江县大龙潭铅锌矿已圈定2个矿体(V1、V2),矿体呈脉状、似层状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志留系中统妙高组c段(S2mc)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断裂构造控矿明显,该矿属断层破碎带(f)充填的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云南普洱市芒达铜铅银矿位于思茅大平掌铜矿西侧,其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层间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为侏罗系下统芒汇河组三段(J1mh3)沉火山碎屑岩,矿床成因类型属断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