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朝准地台原生金矿铅同位素特征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中朝准地台原生金矿床各类地质体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中朝准地台构造环境的演化趋势是从活动带到稳定克拉通又到活化克拉通;与此同时,由于构造环境的缘故,金的演化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金矿源层的形成(37~20亿年),二是金的活化与成矿作用(1.8~1.0亿年);并初次确立了在准地台上寻找同类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即:太古代变质岩系(金源)—中生代花岗岩浆作用(金的活化、转移、富集)—含金构造裂隙(金的集中、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变质热液金矿床、交代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火山热液金矿床和渗滤热液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一、变质热液型一般认为,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地质体中的建造水和结晶水可以形成热液,并促使原地质体中的金活化,在适宜的物化条件下迁移富集成矿.因此,确认本地区是否存在变质前的含金建造具有重要意义.含金建造有原生和转生之分.原生含金建造主要见于中朝准地台的太古界分布区.这里太古界包含了三个火山一沉积巨旋迦迴.每个巨旋  相似文献   

3.
1.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河北省地处中朝准地台中部靠北侧,其结晶基底形成于吕梁运动时期(1700~1900Ma)。冀东地区以铁镁质岩石为主的迁西群是中朝准地台最古老的岩系,太行山一带的阜平群反映出基底构造具有中央克拉通性质。据调查统计,迁西群马兰峪组地层含金3.1~  相似文献   

4.
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的概念,系指产于中、深变质岩中或与变质岩有成因联系的金矿床组合。形成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的核心是原始含金建造。中国主要变质岩分布区,如胶东、秦岭、乌拉山、大青山、燕山、辽东,都有含金建造存在,含金丰度5×10-9~600×10-9,高于地壳或上地幔的平均克拉克值(4×10-9~5×10-9)。目前这些地区已发现了一系列金矿,其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含金建造。变质富集作用包括区域高温高压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构造剪切作用,甚至于部分熔融作用、重熔岩浆的形成作用,所有这些地质活动可以导致含金建造中金矿物质的富集或贫化再分配。这一过程中碱性组分的溶出与再交代对金的活化带出与再沉淀成矿起到重要作用。金矿化总是与钾化、硅化交代或碱性花岗岩共生。成矿变质流体中K+,SiO2含量较高,x(Na+)/x(K+)值接近1,进一步表明碱性组分,尤其是钾碱组分在金矿形成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金元素的化学稳定性,在表生条件下,原生金矿的风化、破坏与再生富集是同时进行的,追踪整个的演化过程,可建立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5.
金矿赋存于晚古生代第一期闪长岩体、小新街断裂两侧次一级断层破碎带含金石英脉中.原生矿石中以粒状自然金为主,粗粒—细粒.尚见叶片状、针尖状、不规则状金.含金石英脉有四个成生阶段,以第二、第三阶段含金性较好.矿床属中—高温闪长岩次级压扭性断裂中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克拉通岩金矿床多分布于中朝准地台长期上升的古老活化地盾的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地体以及地幔或下地壳深部物质上升具有动力变质作用的韧性剪切带中,受构造—岩浆—建造控制的经受多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复合迭生岩金矿  相似文献   

7.
朱英 《物探与化探》1986,10(4):247-256
文中根据地质和航空磁测资料,系统地论述了中朝准地台大地构造分区和地壳结构的若干问题。指出中朝准地台应该三分,即华北地块、包银地块和胶辽地块。详细描述了华北地块的地壳结构,指出它的两个边缘壳断裂的性质。第一次指出了平勿断折带是个幔源超深构造,并简述了它的东西两段的特征和它们在大地构造和地壳结构演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功山变质岩区系统的区域调查提供了不少找金信息,也具备一定的金矿成矿条件:神山群和下坊组硅铁建造含金较高,后期的区域变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和多期次构造作用致矿源层中金重新分配,最后在近南北向断裂系统中近东西向硅化破碎带有利部位富集成矿,但一般规模不大。本文还就含金矿源层判别、含金剪切带成矿机制试作探讨,并怀疑在区内寻找与硅铁建造有关的层控金矿、与武功山东段北北西向平移剪切带有关金矿的前景,提出在区内应以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为目标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正> 后沟金矿位于河北省赤城县炮梁乡后沟村北,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又一种很有找矿远景的新类型金矿。该金矿赋存于碱性杂岩体边缘,受断裂和钾质蚀变岩带的双重控制。矿床具有倾斜缓、埋藏浅、矿量集中、厚度大、品位稳定、易采易选等特点,是一个非常有经济价值的贫硫化物隐伏金矿床。1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内蒙台背斜与燕山沉降带交接部位,尚义-赤城-平泉东西向深断裂南侧。  相似文献   

10.
乌伦古河中上游地区是阿尔泰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发育有中泥盆统火山岩含金建造,下石炭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含金建造,华力西中期深成花岗岩类含金建造和蛇绿混杂岩含金建造。这四类含金建造控制了区内三类金矿的分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中泥盆统火山岩含金建造形成于岛弧环境,由钙碱性和弱碱性火山岩组成,富含成矿元素Au,Cu,Pb,Zn,赋存金矿以Au-Cu类为主;下石炭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含金建造是由钙碱性火山岩组成,形成于岛弧环境,富含Au,As,Sb,Bi等元素,赋存金矿以Au-As类为主,华力西中期深成花岗岩类含金建造属高钠“Ⅰ”型花岗岩系列,该建造为碰撞带附近构造环境,富含Au,Pb,W,Mo等元素,赋存金矿有Au-W类和Au-Cu类;蛇绿混杂岩含金建造系俯冲带产物,富含Au,Cr,Ni,Co,Cu等成矿元素,赋存金矿主要有Au-Cu类。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地层中的古土壤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两翼第四纪地层中第一层暗绿色硬粘土的剖面描述和微观分析、作者认为该硬粘土层是一古土壤层。本文根据种种观察和分析资料,探讨该粘土层的古土壤特征。  相似文献   

12.
阿尔泰造山带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曲国胜  何国琦 《地质学报》1992,66(3):193-205
变形式样、建造类型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研究表明,阿尔泰造山带依次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即:喀纳斯运动,形成白哈巴组(O_3)与哈巴河群(Z—O_2)间的角度不整合;大桥运动(S_3—D_(1—2)),形成海西早期类拗拉谷拉张陆壳区;阿尔泰运动(海西中晚期)导致陆内斜向碰撞并形成大型剪切弧型推覆构造系,为强烈造山阶段;泛阿尔泰运动(海西末至印支期)导致山脉整体隆起及剥蚀;喜马拉雅运动,导致新生代以来造山带各断裂系的复活及断块隆起。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构造对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杨巍然 《地学前缘》2000,7(2):587-603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均位于全球或巨型经向或纬向构造带中 ,暗示山脉形成和地球自转之间有内在联系。它们均位于区域弧形构造带弧顶部位 ,弧形构造带成因包括俯冲弧、碰撞弧和伸展弧三类 ,弧形构造弯曲方向与不同类型弧形构造之间有着特定的几何关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均与某种具体构造相联系 ,诸如火山构造、推覆构造等 ,反映构造作用在其形成中的意义。它们在新生代期间均发生强烈隆升 ,至今仍有活动。其隆升过程既有构造隆升 ,又有均衡隆升 ,以构造隆升为主。构造隆升中断裂构造、特别是两组断裂复合起着决定作用 ,火山作用对某些高峰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非开挖铺管技术在开封-洛阳高速公路郑州东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南开封至洛阳高速公路郑州东段非开挖铺设电力电讯管道的施工工程,包括设备选择,施工工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算对比,说明钻井过程的钻屑量,泥浆泵与钻杆的级配问题及钻井过程团相含量高的危害,对固相含量的要求,提出控制固相含量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17.
河南省中生代含煤地层主要包括上三叠统、下中侏罗统、上侏罗统三个层段。由于这些煤系地层多形成在半潮湿、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洪水流沉积特别发育,尤其是在河南省境内分布最广的上三叠统和上侏罗统地层中。周期性的洪水流沉积在沼泽和泥炭沼泽中反复出现,造成泥炭堆积时断时续,致使上三叠统及上侏罗统地层中的煤层层数甚多,但单层厚度薄,大多为不可采煤层的主要原因。可以认为洪水流沉积是聚煤作用最重要的破坏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黔南泥盆系的风暴遗迹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暴沉积岩在黔南泥盆系地层中比较常见,其中的遗迹化石也较为丰富,为研究风暴遗迹相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风暴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了沉积环境的水能量、含氧量等物化条件,遗迹化石群也随之有所变化。本文研究了发生在Glossifungites,Skolithos,Cruziana和Zoophycos等不同遗迹相环境中的风暴沉积遗迹化石组合,把它们划分为三种类型:(1)单调型风暴遗迹相,风暴作用较弱,风暴沉积过程中的遗迹化石属种和数量较少,但仍与风暴前后的遗迹化石组合属于Seilacher(1967)的相同遗迹相;(2)混合型风暴遗迹相,风暴沉积形成新的遗迹相附加于较低能的遗迹相中;(3)多元混合型风暴遗迹相,随着强烈风暴作用强度的变化,在风暴沉积期出现两种以上遗迹相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9.
访苏见闻——介绍苏联的几种电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3年3月至6月参加了由联合国和苏联联合举办的电法讲习班,讲习班上介绍了当今在苏联所进行的各种地面和地下的电法勘探。这里仅就讲习班期间所了介的苏联电法工作概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阿克沙克组的厘定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在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前人确立的大哈拉军山组中,新发现一套富含早石炭世腕足和珊瑚等化石的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其与上覆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建造(伊什基里克组)及下伏岛弧钙碱性火山岩建造(大哈拉军山组)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新发现地层在岩石组合、生物面貌、沉积环境、接触关系等方面均与阿克沙克组层型剖面可对比,故将其从大哈拉军山组解体出来,对比厘定为阿克沙克组.这一地层单位的合理确立,为区域地质填图建立了正确的岩石地层单位,并为本区的地层划分和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