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辽西北票盆地侏罗系充填序列及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义  林舸  李自安 《地层学杂志》2002,26(2):151-155
陆相盆地地层充填序列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古气候和沉积物的供给速度 ,而构造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 ,根据北票盆地的演化特点 ,充分考虑火山作用的影响 ,界定了 3个级别火山—沉积旋回的涵义 ,并将北票盆地侏罗系充填序列划分为 2个一级旋回 ,5个二级旋回及若干个三级旋回。盆地的地层充填序列特征是对构造演化的良好指示剂 ,各级火山—沉积旋回的交替反映了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北票盆地在侏罗纪整体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之下 ,中间又包含有多次挤压—伸展—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燕山褶断带下板城和承德地区中生代三个世代的盆地沉积记录和变形分析,阐述了中生代燕山板内造山的发展过程。这三个中生代盆地从老至新分别是三叠纪至中侏罗世时期的下板城盆地,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的承德—上板城盆地,早白垩世的北台盆地。三个盆地发育的沉积充填序列构成了区域中生代时期的三套构造层。下板城盆地为一倒转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河流—冲积相沉积;承德—上板城盆地为一不对称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火山—冲积相沉积;北台盆地为宽缓的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火山沉积序列。三个世代盆地之间的变形是不协调的,应分别属于原地复杂变形的不同构造层,较新的盆地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经历了强烈褶皱变形的较老地层之上。划分三套构造层之间的两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的时代分别为160MA前和135MA前,相当于燕山运动A幕和B幕。  相似文献   

3.
测老庙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其幕式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相断陷盆地的形成不是一个匀速的变形过程,它常发育由不同级别的幕式构造所控制的沉积旋回,盆地的充填序列所的阶段性以及区域性间断记录了这些幕式运动的周期及相应的构造事件。以测老庙盆地为研究对象,以盆地充填的地层层序为研究基础,从盆地的构造格架及沉降史、盆地的构造作用与沉积响应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幕式裂隙作用与盆地沉积旋回、层序地层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岩性、沉积构造、古流向、垂向序列、沉积体三维形态和组合及室内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 ,于研究区第三纪地层中识别出了三角洲相、三角洲平原相、河流相、湖泊相、冲积扇相及风成砂丘。系统地研究了盆地的垂向充填序列 ,并且就对应的环境演变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岩性、沉积构造、古流和同、垂向序列、沉积体三维形态和组合及室内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我第三纪地层中识虽出了三角洲相,三角洲平原相,河流相,湖泊相、冲积扇相及风成砂丘,系统地研究了盆地的垂向充填序列,并且就对应的环境演变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闫义  林舸 《地层学杂志》2002,26(2):151-155
陆相盆地地层充填序列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古气候和沉积物的供给速度,而构造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根据北票盆地的演化特点,充分考虑火山作用的影响,界定了3个级别火山-沉积旋回的涵义,并将北票盆地侏罗系充填列划分为2个一级旋回,5个二级旋回及若干个三级旋回。盆地的地层充填序列特征是对构造演化的良好指示剂,各级火山-沉积旋回的交替反映了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北票盆地在侏罗纪整体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之下,中间又包含有多次挤压-伸展-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弧前盆地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弧前盆地的沉降机制,充填序列及主要识别标志,沉降机制分析表明,其沉降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沉积充填序列总体表现为一向上变粗,变浅的巨层序,其具体发育规律主要受增生槛高程,充填速率与沉降速率比值控制,特殊的构造部位,弱的变形,变质和富有特色的沉积序列,砂岩碎屑组分是判别化石弧前盆地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风暴岩对于古地理和古环境具有良好的指相意义。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台区始新世平湖组发育典型的风暴岩。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发育的风暴沉积标志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风暴撕扯构造和丘状-洼状交错层理构造等。根据风暴岩垂向上的组合特征及沉积构造差异,识别出了近源和远源两种风暴沉积类型,分别指示了不同的沉积背景:近源风暴岩表现为不完整的风暴岩垂向沉积序列,呈风暴砾屑层段(A)+泥岩段(E)叠加,为潮坪潮下带沉积;远源风暴岩具完整和不完整的风暴岩垂向沉积序列,以粒序段(B)+平行层理段(C)+丘状(洼状)层理段(D)叠加为特征,属浅海陆棚沉积。风暴层序自下而上沉积环境为浅海陆棚→潮坪,风暴岩的分布差异表明形成环境向上变浅的沉积特征。该发现为本区古环境的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在《冀北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及铅、锌、银成矿特征研究》①课题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说明了冀北陆相(红色)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的前提、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和盆地充填序列与盆地构造演化的关系。该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在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火山一沉积盆地地质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造山带动力沉积学是造山带地质学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面。造山带动力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识别造山带的原型沉积盆地,认识其大地构造沉积相和原型沉积盆地的演化。造山带动力沉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造山带区域地层学、沉积学、大地构造学、造山带原型盆地的充填序列或构造层序、古地理和古海洋及建立沉积盆地的动力模式。其研究方法涉及造山带原型盆地的物源和组分分析、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及沉积构型分析、充填序列和构造层序分析、古流向和古地理分析、沉积厚度和沉降分析以及沉积盆地动力模拟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叠合盆地的主要构造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探讨了中国西北地区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的主要特征 ,研究表明 ,在中国西北叠合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 ,构造变革和构造耦合起着主导作用。构造变革包括大地构造格局的转变、沉积区和剥蚀区的转换、盆地类型的转换、大型区域性不整合的出现以及发生盆地构造反转等 ,这种构造变革具有多期性。叠合盆地构造耦合的方式主要涉及深部和浅部构造的耦合和盆山耦合等。盆山转换、盆山过渡带深部浅部构造的耦合、盆地沉降与造山带隆升耦合以及不同方向构造的耦合 ,反映了盆山耦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西北叠合盆地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构造的分层性、分带性、分段性、交叉性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多变性 ,喜马拉雅运动对于中国西北叠合盆地最后的构造改造以及构造定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江断裂带第三纪走滑断陷盆地的充填层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江断裂是滇中走滑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沿断裂带发育了一系列带有明显走滑特征的新生代小型断陷盆地,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由冲积扇-湖泊、沼泽成因地层层序构成。本文在对多个断陷盆地的成因地层、充填序列、沉积体系域等剖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走滑构造背景下断陷盆地的充填层序特征,并指出构造沉降、走滑作用和构造反转对盆地充填起作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江断裂带有三纪走滑断陷盆地的充填层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江断裂是滇中走滑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沿断裂带发育了一系列带有明显走滑特征的新生代小型断陷盆地,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由冲积扇-湖泊、沼泽成因地层层序构成。本在对多个断陷盆地的成因地层、充填序列、沉积体系域等剖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走滑构造背景下断陷盆地的充填层序特征,并指出构造沉降、走滑作用和构造反转对盆地充填起作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 tectonic escape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s in the Yangzhou Block of the Lower Yangtze Region, Eastern China. Nine sedimentary basins are identified in which the Pukou Formation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has been deposited.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nine sedimentary basins are named: Wangjing, Qianshan, Wuwei, Nanxuan, Changzhou, Jurong, Nanjing, Quanjiao and Subei basins. They form a wedge-shape fragment (the Yangzhou Block) occupying an area of 100,000 km2 in the Lower Yangtze Region. The two side boundaries of the Yangzhou Block are the strike-slip Tanlu Fault and the strike-slip Quangjiao–Xiangshui Fault on the northwest and the strike-slip Qingyang–Nantong Fault on the southeast. The wide end of the wedge faces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narrow end contacts the Dabie Block in the southwest.During the Early Mesozoic, collision between the Yangtze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Block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Qinling–Dabie Orogenic Belt and caused the Lower Yangtze Region to become a foreland basin with many strike-slip faults.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wide spread extension in Eastern China and shortening in Qinling/Dabie Shan and in the Huaying Shan region resulted following establishment of an Andean-type arc margin to the east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area, when ‘Greater Japan’ collided with Asia. Consequently, the wedge-shaped Yangzhou Block escaped tectonically toward the northeast and formed distinctive geological features in nine sedimentary basins during Pukou time in the Late Cretaceous. These geological features are reflected in basin spatial distributions, basin geometries, sedimentary facies, sediment thicknesse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the petrology of fanglomerates and sandstones. These basins are part of a large population of arc-crestal rifts formed on top of that Andean arc.The proposed tectonic escape model could be useful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mining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合分析中生代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白垩纪3个时段中国沉积盆地分布、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和构造古地理的基础上, 建立了中国中生代沉积盆地的时空演化, 并探讨了中国中生代沉积盆地的时空演化与中生代构造运动的响应关系, 认为: (1)随着亚洲洋俯冲消亡及天山-兴蒙造山系形成, 中国北方地区总体处于古亚洲洋消亡以后, 陆块汇聚碰撞背景, 西北地区盆山格局基本定型, 南部古特提斯洋的双向俯冲消减, 在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中的一系列弧后洋盆相继俯冲消亡; (2)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使古亚洲陆最终固结并向外增生, 中国己经基本形成了南海北陆的分布格局, 绝大部分地区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印支期以后, 华南中部上隆, 隔开了西部的古地中海域和东部的古太平洋海域; (3)中侏罗世以来, 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影响下, 整个中国东部卷入滨太平洋构造域, 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形成.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为弧内裂陷(火山沉积)盆地; 华北-阿拉善陆块东西分化, 中西部主要发育压陷盆地或断陷盆地或坳陷盆地, 东部则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陆缘岩浆弧弧内裂陷盆地; 华南则以雪峰山为界, 东部广泛发育与陆缘岩浆弧演化相关的弧内裂陷盆地, 西侧则发育陆内大型压陷盆地、断陷盆地或断坳盆地.中国西南则仍然为多岛洋弧盆系格局.   相似文献   

16.
李运振  邓运华  徐强  于兴河 《沉积学报》2010,28(6):1066-1075
中国近海新生代具有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它们是不同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包括板内裂谷型、板缘聚敛型和板缘离散型沉积盆地,其中板缘聚敛型可细分为裂谷型和坳陷型,板缘离散型可细分为裂谷型、坳陷型和扭张型。②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能够反映不同沉积环境的演变特征。在盆地的断陷—坳陷发育期,板内裂谷型沉积盆地沉积环境以陆相为主;板缘聚敛型沉积盆地的沉积环境总体上具有海相到陆相的演变特征;板缘离散型沉积盆地沉积环境总体上具有陆相到海相的演变特征。③在不同盆地结构和沉积环境下,发育不同类型的沉积体系。裂谷型沉积盆地以近源堆积的沉积体系为主,坳陷型沉积盆地以远源堆积的沉积体系为主;板缘聚敛型沉积盆地坡折及三角洲发育规模小,板缘离散型沉积盆地坡折及三角洲发育规模大。  相似文献   

17.
雷超  任建业  张静 《地球科学》2015,40(4):744-762
为了系统认识新生代南海沉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和成盆机制, 在对南海及其周缘区域构造和沉积研究进展调研的基础上, 利用覆盖南海主要盆地新近采集和重处理的地震剖面开展详细的构造-地层分析.基于盆地结构构造、演化特征和成盆动力学的差异性, 以红河-越东-Lupar线大型走滑构造带为界, 将南海及其周缘沉积盆地划分为古南海俯冲拖拽构造区沉积盆地群和挤出-逃逸构造区沉积盆地群, 前者主要是古南海俯冲及其所引起的区域构造变形形成的盆地, 包括北部湾、琼东南、珠江口、曾母、北康、文莱-沙巴和礼乐等盆地, 后者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导致印支地块挤出和旋转形成的盆地, 如莺歌海、湄公、中建南、万安等盆地.最后, 结合周缘板块动力学事件和本次对盆地构造研究的成果, 特别是盆地中重要界面属性的重新厘定, 建立了南海及其周缘沉积盆地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是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共同作用的地区,南华纪—古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洋-陆演化过程,诸陆(地)块于三叠纪基本拼贴就位,奠定了中生代以来陆内盆山演化的基础。但对于西北地区南华纪—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盆最终关闭的时限、位置,以及秦祁昆古生代造山带属于特提斯构造域还是古亚洲构造域等重大区域地质问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在最新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变形等的综合分析,将西北地区南华纪—古生代的构造单元厘定为3个洋板块、4个弧盆系和2个陆(地)块群等9个二级、46个三级和112个四级构造单元,力图刻画消失的大洋盆地的残留组成和诸陆(地)块的边缘增生结构。结合古地磁、生物古地理研究成果,恢复了古生代不同时期西北洋-陆系统在全球的位置,讨论了洋盆消减、诸陆(地)块拼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Interrelation of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processes is realized at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evels (from a common geodynamic setting of sedimentary basin to the behavior of its local structures) an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basin evolution (from sedimentation to rock formation). Based on several examples, the paper considers issues related to the reflection of tectonic processes in sedimentary seq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ex tectonosedimentation models of sedimentary basins, the identification of mineralogical-petrographical and petrochemical indicators of tectonic settings, as well as the study of mutual influence of tectonic and lithogenetic factors on the rock formation in the basins.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期间中国西部发生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地貌演化历史.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则控制了中国西部大陆新生代期间的构造-地貌演化.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 盆-岭体系是中国西部新生代的主要地貌单元.根据盆地的几何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 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可以划分为压陷盆地、断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以及残留海-前陆盆地4类.这些新生代封闭盆地均被造山带所围限, 而盆地与山脉之间由挤压型活动断裂(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所分割.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其后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挤压, 对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发育和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板块运动和构造隆升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