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许杰教授对安徽南部奥陶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杰教授对安徽南部奥陶系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奠基工作。著有“长江下游之笔石化石”、“皖南地史及造山运动,等数篇专著。他所创立的谭家桥页岩、宁国页岩和胡乐页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宜昌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系中笔石的赋存状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笔石的赋存状态存在显著差异,笔石的丰度由下至上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硅质炭质页岩中的笔石丰度最高,以杂乱堆积为主,部分可见弱定向排列特征;灰绿色泥岩与黑色硅质页岩中笔石丰度低,以碎片为主,且硅质页岩中的笔石碎片细小。笔石的分异度在纵向上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赫南特阶笔石分异度最低,埃隆阶与凯迪阶对应的笔石分异度高。综合研究表明,不同笔石赋存状态所对应的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围岩性质、氧化还原条件、古海洋环境与水动力条件均有所差异:高笔石丰度的页岩往往对应着较高的w(TOC);石英质量分数在40%~60%的黑色页岩中笔石最为发育;笔石在弱氧化和还原环境中均能保存,但还原环境更有利于笔石的大规模富集;纵向上笔石丰度与分异度变化均受到了古环境的显著影响,赫南特冰期造成了笔石的大量死亡和分异度的显著降低;笔石的大量混杂堆积显示悬浮沉积是主要的沉积作用方式,而定向排列的笔石应是深水底流作用的结果。基于上述页岩中笔石赋存状态差异及其沉积地质指示,深入分析了不同笔石赋存状态的沉积环境并建立了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的笔石堆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广开科研领域注重开拓性研究尹赞勋最主要的科研领域是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他最主要成就是三本《中国古生物志》奠定了我国贝类(软体动物)古生物学(即"古贝类学")之基础,他的志留纪地层及化石的一系列著作把我国志留纪生物地层学、历史地质学提到了很高的水平。此外,他研究的化石门类还涉及珊瑚、腕足类、锥石、笔石、古哺乳动物、古鱼类、古植物等,他所创建的"卷笔石属"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建的第一个新属。这都说明他的科研领域极大地拓展,且成就辉煌。"古生态学"是建立在传统古生物学描述、鉴定与分类基础上的高级理论形态。尹赞勋  相似文献   

4.
江西玉山古城一带早、中奥陶世笔石地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江西玉山北部古城—带奥陶纪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其中,早奥陶世宁国组与中奥陶世胡乐组属于深水笔石页岩相沉积,含笔石丰富,是我国笔石序列完整的剖面之一。陈旭、韩乃仁(1964),陈旭、杨达铨(1988)先后做了笔石带的划分工作。 古城陈家坞(印渚埠组顶部至胡乐组)剖面,厚86m。逐层采集化石114层,获得笔  相似文献   

5.
赣西南下奥陶统樟木曲组笔石带的修正和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笔石作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樟木曲组的笔石带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由原来的9个笔石带划分为11个笔石带,厘定了各笔石带的范围和笔石群的总体面貌,并逐带与国内外进行了对比。文内还涉及到宁国阶的顶界、上下两层下垂时笔石以及关于肿笔石与心笔石混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9,14(Z1):13-21
一中国笔石之研究经过李希霍芬(Richthofen)於1868—1870年间调查中国地质时,首先在南京附近仑山发现笔石,所采标本经佛来希(Frech)研究,列一笔石名单於李希霍芬之”中国“第五卷中(1912),勃朗(Brown1908)在云南施甸蒲缥所采笔石标本,由爱丽斯(Elles)鉴定,瑞德(Reed 1917)列些等笔万名单於其”云南奥陶纪及志留纪化石“一文  相似文献   

7.
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富含笔石,多以碳质薄膜形式富集于富有机质层段。前期研究多关注笔石形态和成岩后的演化过程,对笔石埋藏和早成岩阶段所经历地球化学作用的研究较少,笔石成因仍缺乏直接证据。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宁203井龙马溪组笔石进行原位微区多元素扫描成像,对主量成矿元素分布与富集程度进行解析,发现了碳质薄膜笔石体表面富集Mg、Al、Si、Fe元素,富集倍数在1.5~10倍以上,Sr/Ba值(1.4~2.3)则明显低于围岩(5.0),指示黏土矿物包埋是笔石碳化的主要途径,包埋形成的硫化微环境导致部分笔石发生黄铁矿化。结合面笔石率、有机质、黄铁矿、黏土矿物含量和δ~(13)C_(org)值的剖面垂向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提出早期微生物席繁盛和后期硫酸盐还原菌繁盛导致水岩界面孔隙水普遍缺氧,是笔石和有机质大量埋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龙马溪组笔石的埋藏矿化机制,也为有机质富集和黑色页岩形成的控制因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笔石、几丁虫和虫牙反射率在热成熟度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中国湖北黄陵背斜周缘11条奥陶纪、志留纪地层剖面的笔石,几丁虫和虫牙反射率的研究,结合相同或邻近层位牙形石色变指数(CAI)和分散有机质成熟度的红外光谱鉴定,进一步证明:笔石、几丁虫和虫牙的反射率具有随成熟度增加而增加的特点以及各自不同的反射率径迹,因此,在不含镜质组的前泥盆纪地层中,它们可以作为热成熟度的指示。笔石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的光学特点,在平行层面所切笔石光面上测量笔石最大油浸反射率,对确定含化石母岩的成熟度最为合适。几丁虫和虫牙具有各向同性的光性特点,因而它们的光面仅显示反射率而无双反射率。笔石、几丁虫和虫牙反射率分布趋势的分析表明,可以将本区奥陶系与志留系划分为3个成熟度区。并对各区形成油气的潜在可能性进行了讨论,其结果与牙形石色变指数和有机质红外光谱分析,所证明的区域有机质成熟度分布模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萨克马尔谱系弓笔石的数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ickards等人曾将早志留世晚期至中志留世早期以笔石体始部紧密环绕为特征的那些弓笔石所组成的谱系称为萨克马尔谱系。作者在该谱系演化趋向的研究中,注意到这个谱系中的弓笔石有清晰的几何线条,且与数学上的对数螺线非常相近。将度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相关系数显著。随后对该谱系的各个弓笔石一一进行数学模拟,结果是各个不同种的弓笔石,均可求得与其主枝形态相应的对数螺线。这样,就使弓笔石  相似文献   

10.
西乡穆家沟剖面笔石非常丰富,保存完好,是讨论O-S分界的又一个良好剖面。本文记述了五峰组的网状笔石6属14种,包括2新属4新种,其中刺网发育的类型可能营表层水漂浮生活。在Paraorthograptuspacificus带刺网发育和带腹刺类型笔石占绝对优势,赋存岩性亦以含碳、硅质板岩居多,还原性强;而其余层位的漂浮型刺网笔石可能与具底栖功能的栅笔石类所占百分比相近,岩石含碳、硅亦少,还原性弱,说明前者可能具上层富氧水和下层强缺氧水典型双层结构,后者具上层富氧水和下层弱还原水结构。  相似文献   

11.
浙江桐庐县刘家奥陶纪剖面生物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发现的浙江桐庐刘家剖面位于马金一乌镇断裂与球川一萧山断裂之间,是浙西北地区以碎屑岩沉积为主的代表性奥陶纪地层剖面。根据所获得的宁国组和胡乐组的笔石化石,初步建立了该层段的笔石生物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包括Tetragraptusapproximatus带、Corymbograptusdeflexus带、Azygograp...  相似文献   

12.
广西恭城奥陶纪含笔石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兰  韩乃仁  张元动 《地层学杂志》2004,28(2):158-167,191
桂北恭城奥陶纪含笔石地层过去因缺乏生物化石证据将其划归于寒武系清溪组。1997年在其中发现笔石后重新将时代确定为奥陶纪,整套地层可划分为8个笔石带.自上而下为:8.Nemagraptus gracilis带;7.Ptero-graptus elegans带;6.Nicholsonograptus fasciculatus带;5.Acrograptus ellesae带;4.Undulograptus austroden-tatus带;3.Exigraptus clavus带;2.Isograptus caduceus cf.imitatus带;1.Didymograptus(Expansograptus)abnormis带。该地层与我国广东、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北美、英国等的相应层位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3.
在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基础上,笔者选择了华南地区奥陶系台地相、盆地相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相等不同沉积相区5条典型地层剖面,开展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图形对比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华南奥陶系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延限和不同相区笔石动物群的精确对比关系,为开展不同相区之间地层的精确对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临安板桥奥陶系胡乐组笔石新材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在浙江临安板桥奥陶系剖面的胡乐组中发现的较丰富的笔石动物群,包括Pterograptus elegans,Expansograptus sp.1,Tylograptus sp.,Cryptograptus?sp.,Archicli macograptus angulatus,A.caelatus,Procli-macograptus angustatus等主要属种,应属达瑞威尔阶Pterograptus elegans笔石带。这一发现表明,临安板桥一带的胡乐组时代跨度非常局限,底界比浙赣交界"三山地区"的胡乐组之底高2个笔石带,顶界对比则低2个笔石带。其下伏牯牛潭组的顶界与宜昌三峡地区相比,也低了2个笔石带,具明显的穿时现象。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宁国县胡乐地区含笔石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划归寒武系的西阳山组顶部发现了早奥陶世新厂期的笔石,可分出Stauro-graptus带和Anisograptus-Clonograptvs带,分别可与广东台山地区的新1和新2带对比。在皖南胡乐组中首次发现了Nemagraptus gracilis种,修正补充了前人对皖南胡乐组笔石带的划分。本文自下而上建立了三个笔石带:1.Glossograptus hincksii带,2.Nemagraptus gracilis带和3.Dicranograptus sinensis-Climacograptus bicornis带。  相似文献   

16.
陈孝红  汪啸风  李志宏  王传尚  张淼 《地层学杂志》2002,26(4):241-247,252,T001
对宜昌黄花场大湾组下段牙形石 Oepikodus evae带至 Baltoniodus triangularis带系统采集与分析几丁虫样品 ,共发现几丁虫 6属 12种 ,其中包括 1个相似种、1个未定种 ,它们是 Conochitina raymondii,C.ordinaria,C.primitiva,C.langei,C.brevis,C.poumoti,C.decipiens,Belonechitina cf.micracantha,L agenochitina esthoni-ca,L.sp.,Eremochitina baculata和 Cyathochitina dispar等。根据上述几丁虫的地质和地理分布特征 ,自下而上可划分为 Conochitina langei带和 Eremochitina baculata带 ,讨论并指出了他们与相关笔石、牙形石生物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笔者把下奥陶统新二台组分为三个岩性段,下奥陶统新建五个笔石带、北天山西段以笔石带化石的混生为显著特点,除巳公布的Cardiograptus-Oncograptus混生外,Anisograptus和Triograptus的混生为一新的例证、Anisograptus和Triograptus在我国华南它们分别是新厂期X_1和X_2的笔石带化石,而在果子沟它们上延到相当华南新厂期X_3的层位、此两笔石属的个别分子可继续上延到Tetragraptus(Etagraptus)approximatus带的底部和T.fruticosus带、风沟组被厘定为中奥陶统下部.在科古琴地区发现有中奥陶统上部层位和晚奥陶世地层.  相似文献   

18.
邓丽婷  李明  杨振京  黄莫 《现代地质》2021,35(5):1354-1362
湖南益阳南坝是我国特马豆克阶出露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依据研究剖面特马豆克阶下部的笔石标本,参照国内外同期古生物学和地层学资料,通过对研究剖面所有笔石进行测量和数据统计,共识别出笔石3属4种,包括: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e parabola (Bulman, 1954),Adelograptus tenellus (Linnarsson, 1871),Adelograptus altus Willims & Stevens, 1991和Ancoragraptus bulmani (Spjeldnaes, 1963),并主要描述和讨论了两个带化石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e parabola (Bulman, 1954)和Adelograptus tenellus (Linnarsson, 1871)。基于笔石的系统学研究,在印渚埠组识别出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is parabola带和Adelograptus tenellus带,其中,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is parabola带是研究剖面奥陶系的最低层位,依据层内特征化石分子将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is parabola带与国内外同期地层进行了精确对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皖南赣北地区早、中奥陶世宁国组和胡乐组合笔石黑色岩系的相当硼含量和镁铝比值的研究,揭示该时期皖南赣北海盆古海水具有不断淡化的历史;宁国组下部沉积环境的古盐度比宁国组上部以及胡乐组沉积环境的古盐度高;古海水发生明显淡化的转折期是在U.austrodentatus带(Nr)与D.ellease带(N8a)的界线附近;结合笔石动物群组合面貌的变化,古盐度有可能是早、中奥陶世笔石动物群演替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