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宕昌甘肃角石(新属,新种)Kansucetas dangchangense(gen.et sp.nov.)为旋壳鹦鹉螺类化石。本文对该化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讨论了它的分类位置及分布时代。该类化石在我国泥盆纪被发现尚属首次,这对我国泥盆纪地层与世界其它地区对比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
论爬坡角     
结构面起伏状况是研究结构面力学作用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者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 结构面起伏状况可以用如图1所示的起伏差h和起伏角α及β两项要素来描述。其中顺剪力方向成仰角者称为爬坡角(α),与剪力作用方向成伏角者称为下坡角(β)。爬坡角在研究结构面力学作用中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在岩体力学工作中,不论对结构面试样试验结果整理或进行岩体结构面强度分析都离不开爬坡角改正工作。本文仅对爬坡角的力学作用从理论上做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论爬坡角     
正 结构面起伏状况是研究结构面力学作用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者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 结构面起伏状况可以用如图1所示的起伏差h和起伏角α及β两项要素来描述。其中顺剪力方向成仰角者称为爬坡角(α),与剪力作用方向成伏角者称为下坡角(β)。爬坡角在研究结构面力学作用中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在岩体力学工作中,不论对结构面试样试验结果整理或进行岩体结构面强度分析都离不开爬坡角改正工作。本文仅对爬坡角的力学作用从理论上做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论碳酸盐岩储集层(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确客观地认识储集层(体)的内部结构及储集空间特征,决定着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和油气的采收率。储集层(体)研究虽然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较大进展,但至今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碳酸盐岩储集层(体)成因机理复杂,对其内部边界面及储集单元(或流动单元)的划分,是认识碳酸盐岩储集层(体)非均质性和内部结构特点的重要途径。阐述了碳酸盐岩储集层(体)的基本概念、系统内容、预测和评价的现状、进展和研究方向,提出了为碳酸盐岩储集层(体)模拟研究的建模流程。  相似文献   

5.
硅藻土的~(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土的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冯璜张惠芬郭九皋王辅亚王德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胡澄(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南京210093)关键词硅藻土核磁共振微结构硅藻土轻质、吸附性强和对热、电、声极差的传导性,使其能广泛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常用的六种测角典型图形设计出适用于 pc-1500机的严密平差程序,计算结果打印出角度平差值、特定点坐标、所有待定边的相对中误差和坐标方位角中误差以及所有待定点的点位中误差。  相似文献   

7.
侯德封 《地质科学》1965,6(4):303-312
本文从分散元素讨论金属成矿问题,这必然涉及到与它们共存金属的成矿体系。因而提出金属元素的产生和资源类型之间的关系问题,供今后研究。一、一般情况分散元素是一个经验名词,是指常存在于另一种主金属矿物中的元素,它们虽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独立矿物,但是它们很少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石。因此,找分散元素的富集点常是在金属矿石里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论臭灰岩(Swine Limestone)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正> 臭灰岩(Swine Limestone)一名是李四光1931年创立的。他将南京山(宁镇山脉)的栖霞石灰岩分为三层,下部称船山灰岩,中部名为臭灰岩,上部为栖霞灰岩(狭义)。臭灰岩在镇江船山最为发育,它的岩性为黑色富含沥青质、具臭味的灰岩,锤击之有刺激性的气味,燧石很少成层。臭灰岩下部呈薄层状,向上逐渐变厚。腕足类长身贝在一些层位富  相似文献   

9.
曾鼎乾 《地质学报》1950,(Z1):29-42,95,96
StylidoPhyllum就是块状的 Lonsdaleia,他和Polythecalis都是二叠纪棲霞石灰岩中的重要化石。後者由矢部和早坂於1916年命名,与Styli-dophyllum 主要的区别据命名者的意见是(1)有Secondary wall的存在(2)外壁部份消失。关於这两点,二三十年来曾经中外古生物学家详细讨论过,然而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著者根据中央地质调查所同仁包括黄汲清先生及著者在西南和南京山地采集的数百标本,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本文就是对於这一研究的报道。外壁部份消失,这一特性不是 Polythecalis所特有的,在 Stylidophyllum 中也有这种情形,反之,在 Polythecalis属的若干种之中,也有外壁不消失的。所以这一性质不能作为 Polythecalis的属性。“Secondary wall”是否存在,争辩的很多。黄汲清在 1932年发表的古生物志里曾指出矢部和早坂所谓的“Secondary wall”并不是“Wall”,不过是“Septaldenticles”而已。1936年Douglas研究波斯的材料之後,说是在 Polythecalis中间有这种“Secondary wall”。英国珊瑚专家老将 Smith 相信了 Douglas的看法,并强调说:“……… This remarks clearly explain the nature of theso-called secondary wall ……”经他这样一加重,好像 Secondary wall存在在 Polythecalis 中间是没有疑问了! 然而根据我们许多中国各地采的标本,很奇怪,这许多标本中间从没看到如 Douglas 所说的,也就是矢部和早坂所说的“Secndary wall”,假如他们看的不错,为什么在我们这许多标本中不出现呢?矢部和早坂的“Secondary wall”黄汲清已经说明了。Douglas 的“Secodary wall”(他的材料很少,只有一张横切面)经著者详细研究和我们的材料比较,实在是一种不常见的季候生长现象而已。Smith自己没有下功夫研究,人云亦云罢了! 那么 Stylidophyllum和Polythecalis两属有分别没有呢?有的,著者从他们的生理上找出二者之间有很不相同的地方。根据多数标本的观察,主要的区别是在Polythecalis的床板带的直径在珊瑚虫达到晚幼年期之后就不再加大,而Stylidophyllum 是一直随着外壁直径的加大而加大。这个性质,在薄片上注意观察是可以比较出来的,根据二者加大的关系作出曲线(见英文篇及插图),二者的曲线迥然不同,我们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区别开 Stylidophyllum和Polythecalis,也就是由于他们二者间有这样不同的性质而是独立的两个属。本文中,著者叙述了五个新种,一个属于 Stylidophyllum,四个属于 Poly-thecalis。  相似文献   

10.
侯德封 《地质科学》1965,6(2):95-105
本文討論两个問題:一是稀土元素的成矿問題;另一是鈾的地球化学。稀土成矿与锆、铪、铌、钽及若干元素有成因上的关系,它們同重放射性元素的演变是直接連系着的,因此概括討論鈾的地球化学行为还是有必要的。末后討論有关稀土矿的分布。本文以稀土元素的核地球化学为中心,探討成矿問題。对于原手地球化学及矿床方面不在这里叙述。  相似文献   

11.
赖才根 《地球学报》1981,3(1):85-85
<正> 一九七五年,林宝玉、郭振明和作者调查陕、甘、宁西南缘的奥陶系时,划分耀县桃曲坡地区的奥陶系为三道沟组、桃曲坡组和背锅山组(桃曲坡组是新命名的地层单位)。三道沟组为友及深灰色块状灰岩夹少量砾状灰岩,顶部10米岩层变薄,总厚80米。桃曲坡组和背锅山组以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为主,厚100米。以紫红色团块状灰岩做背锅山组的底界将该二组分开。在编写“中国地层”一书的过程中,我们已将桃曲坡组与背锅山组合并、称桃曲坡组,原三道沟组顶部10米薄层灰岩亦归入桃曲坡组的底部。这样,三道沟组的岩性均由厚层块状灰岩组成;桃曲坡组以薄层灰岩为主,仅中部夹钙质页岩(产笔石),上部夹紫红色团块状灰岩。  相似文献   

12.
藏北申扎、班戈地区奥陶纪和志留纪的一些头足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内描述的头足类化石采自藏北申扎县柯耳多组和班戈县东卡组,这些头足类化石分别属于塔飞角石目薇角石科、珠角石目链角石科以及肿角石目约维兰角石科。其中约维兰角石科分子系首次在藏北发现。笔者认为柯耳多组的时代属于中奥陶世,东卡组的时代当属于早至中志留世。 由于中奥陶世Sinoceras以及早至中志留世约维兰角石科分子在藏北的发现,表明西藏海域与华中—西南区浅海从中奥陶世到中志留世时都是相通连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分离结晶作用和批式熔融作用Cly/Clx-Cly图解的数学分析,笔者认为,虽然ClLa/Clsm-ClLa图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区分这两种不同岩浆作用过程,但是,Treuil等的解释是不完全的。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还极大地受参数Cox,Coy,Dx,Dy的影响。该图解并非总是有效。本文还给出了一般式Cly/Clx-Cly在其它方面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4.
洞穴滴石石笋与陆地古环境记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洞穴碳酸盐沉积与其它自然材料相比 ,具有分布广 ,时间跨度大 ,生长机制对环境敏感 ,保存信息完整 ,适合于 U系测年等特点。可与海洋沉积物、冰芯、树轮相媲美。尤其是洞穴滴石石笋为大陆气候替代指标提供了一类独特的数据源。从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石笋微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洞穴碳酸盐结晶学和岩石学等方面论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如利用洞穴碳酸盐δ函数定量地分离出纯的温度信号 ;利用石笋碳同位素变化及草原与森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的差异特征 ,恢复草原 -森林间的演变过程 ,显示了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0):1118-1134
The fact that the magnetic pole has drif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geological time is a well established fact. The author endorses the agreement of paleomagnetic measurements with results of paleoclimatic reconstructions. Proving relative movements of continents on the basis of paleomagnetic data is impossible, as the accuracy of paleomagnetic measurements is very low, and permits determination of migrations of 2,000 km or more. To interpret the results of paleomagnetic measurements statistically, sufficient data is available only for North America, Western Europe, and the European portion of the U.S.S.R. A systematic error, proportional to time, has introduced an appreciabl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data. The error is caused, in part, by the instability of specimens (due, among other factors, to magnetization introduced by succeeding magnetic fields). As a consequence, the resultant magnetization vector indicates a 10° to 15° shift toward the present magnetic field. There is insufficient data for all continents to use statistical methods, thereby introducing the possibilities of considerable accidental errors. Effects of pressure and chemical changes on the magnetization vector shift are not studied in detail. According to available geological data, no continental drift occurred in the case of India and China. The author also notes the discrepancies of paleomagnetic reconstruction.—Auth. English summ.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用广义逆矩阵反演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方法和实际效果,重点解决大偏移距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反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华麦饭石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REE地球化学、岩石物理化学特征以及形成条件和成因机制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地学研究,为今后麦饭石的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中天山隆起(变质)带前寒武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中天山隆起带是否存在?其范围、构成的地层时代等问题仍有争论.七八十年代以来,在隆起带内获得了31个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和大量中、晚元古代的叠层石和微古植物孢粉.结合隆起带内具条带状构造的含铁石英岩等资料,论证了中天山隆起带出露有整个元古代的变质岩层.可能还出露有太古界,而且前寒武系在该带的出露基本上是连续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CA的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综述了当前基于CA(Cellular Automata)的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研究的基本进展,介绍了我国发展的基于CA 的大都市区城市扩展模型(City Expanding Modelin Metropolianarea,CEM)以及利用该模型对北京地区城市发展过程的初步模拟结果。认为离散化的"自下而上"的微观个体模型代表了当前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的最新发展方向,建立基于CA的城市动态模型,开展中国大都市区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的模拟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成矿区(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矿区(带)是区域成矿学的核心内容,成矿区(带)的划分和研究是成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科学表达,同时是具有矿产资源潜力的成矿单元,是服务于勘查决策的主要载体。文章根据全国成矿区(带)划分意见,对甘肃涉及的4个成矿域、8个成矿省及12个Ⅲ级成矿区带进行分析和研究,依据省内区域矿产空间分布的集中性和区域成矿作用的统一性原则,重点讨论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作用与区域地质演化过程、容矿围岩时空分布一致性或相似性;参考区域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场特征,划分Ⅳ级成矿区(带)26个,Ⅴ级成矿区(带)94个。明确各级成矿区带地质意义及显著特征。文章指出本次对甘肃省成矿区带的划分具有探索性,随着认识不断深化,成矿区带的研究和厘定将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