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源一直是沉积喷气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模式难以解决的阿题.在该类矿床下盘岩石中HHP花岗岩的发现为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HHP花岗岩含有很高的放射性U、Th和K,能长期持续地提供热能.从而在上覆沉积岩中驱动热液对流循环系统。如果保持中等程度高的渗透率.一个宽大于10km的HHP花岗岩驱动并维持热液对流循环系统脉动性地活动10^5-10^4a.耶么温度为235℃.且最初由花岗岩缓冲的还原卤水能提供10Mt铅锌,所以确定HHP花岗岩及其形成时代有助于大型Sedex矿床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发现及对其分布特征和成矿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海洋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一大进展。对现代海底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的研究大大推动和促进了对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的认识。有关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1)深部热液对流循环系统是块状硫化物成矿的核心,对流循环模式有简单的热液对流模式和双扩散对流模式。(2)块状硫化物矿床集中分布在大洋中张裂性活动板块边界,与大地构造活动紧密联系。(3)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均有多源性,在强调海水循环淋滤的同时,通过应用新的方法技术,岩浆来源物质(流体及成矿金属等)对一些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的直接贡献得到初步确认。(4)在高温热液活动区及金属硫化物沉积中发现大量生命活动和生物群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古代与现代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olcanogenicMas siveSulfide,简称VMS)矿床可见于前寒武纪至现代的各个地质时代。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为研究VMS矿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DSDP/ODP钻探资料揭示:①VMS矿床虽然可产生于不同环境,但均与张裂断陷有关。②成矿物质可能来源有 2种:一种是含矿火山岩系及下伏基底物质的淋滤;另一种是深部岩浆房挥发份的直接释放。③洋中脊海底热液循环呈双扩散对流模式。在有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热液循环更多地考虑流体与沉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④从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来看,热液硫化物堆积体上部以烟囱体为主,下部以块状硫化物为主,深部以网脉状硫化物为主,这在不同热液活动区似乎具有普遍性。
VMS矿床的矿化模式反映的是一种热液成因,这种热液是深部(1~3 km)岩浆侵入所引起并通过海水在热穹隆之上循环产生的。VMS矿床的深入研究要求我们致力于发现新的矿产地,提高样品采集、分析技术,加强海底热液活动与构造、岩浆作用和环境演变的一体化研究。 相似文献
VMS矿床的矿化模式反映的是一种热液成因,这种热液是深部(1~3 km)岩浆侵入所引起并通过海水在热穹隆之上循环产生的。VMS矿床的深入研究要求我们致力于发现新的矿产地,提高样品采集、分析技术,加强海底热液活动与构造、岩浆作用和环境演变的一体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四川呷村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呷村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三江”地区的超大型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其综合找矿模式的建立对“三江”有色、贵金属成矿带的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实测物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遥感和矿床地质资料,从6个方面总结了该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式:即大地构造背景:局部(矿奁)成矿地质环境;地质找矿标志;区域物探、化探、遥感示矿要素;岩石、矿石物性特征;综合物(化)探异常特征。并给出了针对呷村型矿床的勘探程序和最佳勘探方法组合,对指导区域打矿及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别子型矿床最早形成于古元古代,并在显生宙海沟环境或弧前盆地广泛发育,其成矿区域发育厚层沉积岩地层,覆盖在火山岩之上,对成矿流体物质交换和金属元素富集有重要意义。别子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下盘发育强烈的黄铁绢英岩化,而上盘仅发育微弱的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床常呈单个矿体产出或2~3个矿体连生,剖面上,由下至上表现为枕状玄武岩→块状含铜黄铁矿矿石→块状、条带状燧石黄铁矿矿石→块状碧玉岩。别子型矿床的火山岩围岩多为钙碱性系列,少量拉斑系列,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中的硫为幔源硫和海水硫的混合来源,成矿元素来源为幔-壳混合源。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一个受后期改造和热液叠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都龙超大型锡锌多金属矿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玉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8,(1)
一个受后期改造和热液叠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都龙超大型锡锌多金属矿床@刘玉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块状硫化物矿床,热水沉积,变质改造,岩浆热液叠加,成矿机理,成矿模式一个受后期改造和热液叠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都龙超大型锡锌多金属矿床刘玉平(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3.
阿舍勒块状铜-锌硫化物矿床产于中泥盆统阿舍勒组以英安质为主的钙碱性火山岩系中.矿化发生于中酸性火山喷发活动行将结束的阶段.矿床受岩性、火山穹丘和断裂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岩浆热液、火山岩及海水.矿液主要由岩浆水和海水组成.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火山喷发沉积期、热液沉积充填期和矿床变质期.矿床是海底火山作用形成的热液沉积-交代充填成因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可与黑矿型矿床对比.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造山带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成矿环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对金沙江造山带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新资料的研究和典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的解剖,金沙江造山带的VHMS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海相弧火山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海相火山岩中,构成西南三江地区一条重要的多金属块状硫化物成矿带。成矿带内晚三叠世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形成的上叠裂谷盆地是其VHMS成矿作用的主体,盆地中火山活动从早期的双峰式火山岩演变为晚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孤火山岩有明显的区别,反映其形成于伸展背景。伸展盆地的早期阶段,在双峰火山岩组合的高钾流纹质火山岩系中产出鲁春式VHMS矿床,具有Zn-Cu-Pb-Ag金属组合特征,形成于深水环境;伸展盆地的晚期阶段,在中酸性火山岩系与上覆碳酸盐岩接触带中产出赵卡隆式VHMS矿床,具有Ag-Fe-Pb-Zn金属组合特征,形成于浅水环境;盆地的末期阶段,在滨浅海相磨拉石碎屑岩中产出里仁卡式石膏矿床。金沙江造山带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VHMS成矿作用的研究,对于造山带中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继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地区发现并查明了世界最大的钨矿之后 ,近年来在江西省浮梁县朱溪地区又发现了具有世界级资源潜力的钨铜矿.通过分析浮梁县朱溪钨铜矿床隐伏成矿花岗岩的区域构造背景、岩石学特征、围岩蚀变、稀土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 ,探讨花岗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 ,该矿床的形成与朱溪花岗岩具有密切关系 ,朱溪花岗岩既不同于S型花岗岩 ,也不同于I型花岗岩 ,这种壳幔混杂与地层叠覆—壳层同熔型岩浆系列的过渡成就了朱溪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吉林红旗岭富家矿床中的矿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化学和硫同位素研究.矿石矿物共生组合主要为磁黄铁矿(Po)-镍黄铁矿(Pn)-黄铜矿(Cp)-黄铁矿(Py),其中Po有单斜磁黄铁矿(Mpo)、六方磁黄铁矿(Hpo)和六方陨硫铁(Tr)相之分,并以Mpo(低温相)为主;Pn有Pn(1)→Pn(2)→Pn(3)的演化趋势;Py有Py(1)→Py(2)→Py(3)→Py(4),均为同一矿化期的不同世代的产物.利用Py-Po矿物对计算出矿石矿物的结晶温度介于500~300℃之间,大致结晶顺序为Pn→Po→Cp→Py.硫同位素特征表明,δ34S值变化较小,介于-4.70‰~+2.40‰之间,δ34S值呈塔式分布,集中分布于-2.5‰~ +2.5‰之间,δ34s值略高于地幔硫(0±2‰),并有δ345Po>δ34S硫化物>δ34SPy的特征,表明硫来源于地幔,仅有微弱的地壳物质混染,且成矿熔体中硫已达到平衡.结合野外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特征,富家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成矿作用方式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兼具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矿床为通道式成矿,属于深部熔离-贯入式成因. 相似文献
18.
19.
东秦岭二郎坪群中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二郎坪群是东秦岭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火山建造中广泛发育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文章总结并分析了南阳盆地东、西两侧二郎坪群中3个典型矿床(刘山岩、水洞岭和上庄坪)的研究资料,把二郎坪群VMS矿床分为3类:Zn-Cu型矿床(刘山岩矿床);Zn-Cu型与Zn-Pb-Cu型矿床(水洞岭矿床);Zn-Pb-Cu型矿床(上庄坪矿床).从刘山岩矿床到水洞岭矿床,再到上庄坪矿床,铜的含量减少,铅的含量增多.二郎坪群VMS矿床矿石富集LREE、Ce负异常及Eu正异常,说明矿床为热液成因.石英和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建造水,南阳盆地以西,矿床成矿流体中伴有较多古大气降水.矿石的硫同位素特征说明,二郎坪群VMS矿床中的硫可能为地幔岩浆硫和海水硫的混合硫.围岩与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说明矿石和围岩可能来源于相似的物源区,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幔或下地壳深源物质,而水洞岭矿床明显有上地壳浅源物质的混染.研究表明,南阳盆地以西的水洞岭和上庄坪矿床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海环境,盆地规模较小,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而南阳盆地以东的刘山岩矿床可能形成于远洋盆地,盆地到达成熟阶段.用地震泵模式可解释二郎坪群VMS矿床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20.
滇西河西大型锶矿床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中,且中新统金顶群含石膏砂泥质岩石中也多有产出,受成矿期近S-N向逆断层和近E-W向走滑断层控制。本文通过天青石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分析,将热液期天青石分为Cls1、Cls2和Cls3三个世代,Cls1主要为他形粒状结构,Cls2和Cls3为自形柱状或板条状结构。其中,Cls2以发育Sr-Ba固溶体震荡环带为特点,指示矿石沉淀经历了快速到缓慢的结晶转换过程。Sr-S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天青石具有较均一的87Sr/86Sr值(0.707 695~0.707 792,均值为0.707 740),与区域三合洞组灰岩及晚三叠世海水的Sr同位素组成一致; 天青石的δ34S值(17.26‰~17.49‰,均值为17.36‰)略高于金顶群石膏岩的δ34S值(12.5‰~15.0‰)。分析认为,富Sr流体的形成可能与三合洞组灰岩受重力压实及深部热源导致的高压脱水作用有关,这些含矿热液早期聚集在三合洞组有利的构造圈闭空间内。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导致的构造应力变化和深部热源驱动下,含矿热液沿深切盆地基底的近S-N向逆冲构造上升运移,最后在浅表部与金顶群沉积期的氧化性湖相盆地卤水发生混合,导致三合洞组热液充填交代和金顶群热水沉积成矿作用近于同步发生。因此,河西锶矿床是一类兼具陆相热水沉积成矿特点的后生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