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煤矿软岩的粘土矿物成分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矿软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取决于其物质组成,特别是其中的粘土矿物成分.本文按成生时代和粘土矿物组成特点,把煤矿软岩分为3种类型,并分别讨论了其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及水理性质.最后,对软岩的变形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贵州绿豆岩中粘土矿物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电子显微镜、化学分析、沉积相分析等方法,详细研究了贵州早、中三叠世间绿豆岩及其粘土矿物组成,确定了贵州绿豆岩中主要粘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高岭和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由于各地沉积环境和成岩条件的差异,分别形成伊利石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和高岭石粘土岩。探讨了绿豆及其粘土矿物的形成机理,为绿豆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系统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5.
6.
阿刀亥矿区CP2煤段粘土岩夹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大青山煤田CP2煤段含粘土岩夹矸多达40余层。与上覆CP3砾岩段冲刷接触的煤段顶板和顶部粘土岩夹矸,为伊利石或伊利石-高岭石粘土岩。其下煤段中夹矸及底板为高岭石粘土岩,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铵云母化和一水硬铝石化。鳞片状、纤维状、条片状及晶粒假象铵云母沿粘土岩夹矸的节理裂隙呈脉状产出;微、细晶一水硬铝石沿碳质碎屑条带及富有机质的高岭石基质条带分布。这些特征表明,在有K^+离子带入的开放条件下,粘土 相似文献
7.
目前通用的前处理方法难以从石膏岩中有效提取足量粘土矿物进行测试分析,针对这一技术问题,本研究改进了原有的粘土矿物分析前处理方法,采用新的试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以下简称EDTA)溶解石膏岩,释放其中所含的粘土矿物,有效提高石膏岩中粘土矿物的提取能力。本文以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西宁盆地塔山剖面(36.5°N,101.8°E) 始新世祁家川组、洪沟组和马哈拉沟组的9个石膏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对比试验确定了EDTA的溶解条件,明确了采用EDTA提取石膏岩中粘土矿物的实验流程和方法,并探讨了溶解过程对粘土矿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DTA对石膏岩的最佳溶解条件为:温度=100℃、pH=10~12、浓度=0.32mol/L,改进后的前处理方法提取粘土矿物质量是原来的1~25倍,且不破坏粘土矿物的晶型结构。使用EDTA溶解法提取9个样品中的粘土矿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西宁盆地始新世石膏岩样品中粘土矿物含量以伊利石为主(62%~90%),含少量绿泥石(3%~17%),蒙脱石(含伊蒙混层矿物)含量变化较大(0~35 %)。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反应该区域始新世以干旱气候为主,盆地内石膏岩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环境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湿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8.
金山金矿热液蚀变粘土矿物特征及水-岩反应环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粘土矿物是流体作用过程中水—岩反应的产物,因此其特征反映了流体活动的特征和水-岩反应的环境。金山金矿蚀变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和绿泥石组成,其中,蚀变糜棱岩中的伊利石含量大于绿泥石含量;而蚀变超糜棱岩中的绿泥石含量大于伊利石含量。蚀变糜棱岩中伊利石的多型为2M1,超糜棱岩中为2M1和1M。金山金矿蚀变绿泥石的成份分析结果表明其为富铁绿泥石,由蠕绿泥石、铁镁绿泥石和密绿泥石组成,绿泥石中Fe、Mg质组分不仅来自围岩,而且也有一部分来自流体。利用地质温度计计算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206-258℃,流体的f(O2)为10^29.56~10^-31.48。本文认为金山金矿热液蚀变为酸性蚀变,其环境为还原环境,流体作用的水/岩比较高;在水—岩反应过程中,流体中的Fe、Mg、Si为带出组分。粘土矿物的形成机制为溶解—迁移—沉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构造地质角度研究盆地泥岩粘土矿物的分布和演化,认为构造背景和构造运动是控制盆地泥岩粘土矿物的根本因素,较合理地解释了中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矿物组成特征的差别及西部第三系泥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粘土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x射线衍射曲线和扫描电镜研究,揭示出蔚县煤田煤煤系泥质岩粘土矿物中的高岭石主要为来自基底灰岩风化壳,少量为盆地内生成,伊利石有从剥蚀区搬运来的,也有由蒙脱石和高岭石转化而成的,蒙脱石则主要属盆地自生并与中基性火山物质有直接关系,分别反映了酸性冲洪积,酸-弱碱性沼泽,河一湖及偏碱性干旱冲洪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沉积岩中自生粘土矿物分离提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尝试了一种从沉积岩中分离提纯自生粘土矿物的方法-反复冷冻-解冻法,其改进之处在于利用渗透于岩石样品中的水,在冷冻的情况下体积膨胀,而使岩石颗粒散开,用改进的岩样碎样法分离出的粘土矿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鉴定证实,在<1μm粒级时,粘土组分中不含有碎屑的钾长石,而常规法做不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粘土矿物含量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储层岩石中粘土矿物种类及含量分析是划分沉积相带和成岩相带的基础,也是油气层钻井、完井、开发改造中储层保护的关键。本文在分析传统粘土矿物抽提分离方法及其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级粒度抽提分离方法,为分析储层岩石中的粘土矿物种类和含量提供了首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黏土矿物古气候意义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系统地分析了利用海洋沉积物、古土壤、湖盆沉积物中黏土矿物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海洋沉积物的物源范围广,影响因素复杂,其中的碎屑黏土矿物所指示的古气候参数只能用于解释母源区的气候变化,而只有自生黏土矿物才能指示沉积区的气候;古土壤形成于特定的地质背景条件下,尤其是发育于火山物质母岩之上的风化自生黏土矿物,可以准确地指示该区的古气候条件;湖盆沉积物的物源范围小,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可以更有效地运用于古气候环境的分析。对于沉积物中黏土矿物来源的分析,可以借助晶体中cv空位和tv空位的精细结构特征进行判断;在风化改造的红土剖面研究中,因强烈的化学风化、淋滤和迁移,黏土矿物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风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亚种或过渡性黏土矿物,以及同生沉积过程中形成的黏土矿物,对气候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此外,在造山带的气候环境演化研究中,自生黏土矿物稳定同位素可以更可靠地指示气候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主要含气层系黏土矿物的特征进行分析,盆地东部黏土矿物主要受物源区母岩、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特征等方面影响,不同层系黏土矿物受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二叠系石千峰组千五段和石盒子组盒八段受物源区母岩和沉积相影响较大,山西组二段和太原组受成岩作用和沉积相影响作用明显;加强对不同层系黏土矿物的特征研究,可明确主要含气层系储层的潜在敏感性,这个初步结论对有针对性地保护储层和储层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含U副矿物的原位微区U-Pb定年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是解决地质体时、空演化及大陆动力学等地学研究的基础,而副矿物U-Pb年代学是常用的定年方法之一。含U副矿物广泛分布于各种类型的岩石中,其U[CD*2]Pb年龄可提供地质体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地质事件的时代,而传统的热电离质谱全溶年代学分析只能提供样品年龄信息的平均值。随着仪器科学和分析技术的进步,副矿物的原位微区U-Pb测年方法成为近年来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发展的主导趋势。与锆石相比,其它副矿物的U-Pb同位素体系相对比较复杂,经常含较高的普通Pb。在仔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工作,综述副矿物原位微区U-Pb定年以及普通Pb校正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推动我国副矿物原位微区U-Pb定年方法相关研究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是中国白垩纪最具代表性的陆相沉积盆地之一,主要发育一套广布的红色碎屑岩沉积,且膏盐、沙漠相沉积发育。本文在前人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粘土矿物气候指标、结合沉积物碎屑成分,着重讨论了中侏罗世—古近纪早期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的气候状况及演变过程。碎屑组份统计分析认为盆地北部边缘早白垩世早期构造因子起主导作用,而盆地南部白垩纪气候因子起主导作用,说明构造活动对沉积物影响不大。粘土矿物组份主要以蒙脱石和伊利石为主。多数样品蒙脱石和伊利石同时出现,指示沉积物源区为干冷与暖湿交替的气候环境;局部层段只有伊利石,指示干冷气候。同时,所有样品伊利石化学指数值均大于0.5,说明粘土矿物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盆地内部为暖湿气候。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关于自生粘土矿物对深层孔隙结构及油气运聚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综合利用铸体薄片、全岩XRD、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测试手段,分析自生粘土矿物对孔隙连通性、孔喉直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结合埋藏史和生烃史探讨了低渗透砂岩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油气差异富集条件.珠海组深部储层压实作用较强,自生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碎屑颗粒以线接触-凹凸接触为主,识别出"孔隙+粗喉道"和"喉道主控"2种孔隙结构类型,前者孔隙体积和粗喉道占比较高,后者主要以细喉道为主;自生粘土矿物分割占据大量孔喉空间,自生伊利石主要为孔喉充填型,自生绿泥石主要为颗粒包壳型;珠海组储层与下渐新统恩平组烃源岩不整合接触形成纵向"下生上储"、横向连续分布的有利源储组合,烃源岩持续生烃.珠海组是典型的深埋藏碎屑岩低渗储层,仍具备良好的储集条件,储层发育受机械压实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共同控制;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损失的初始因素,以绿泥石和伊利石为代表的自生粘土矿物高度发育是制约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粘土矿物钝化改性和钝化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土工程中,进行灾害防治和软基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把粘土矿物由亲水性改造成疏水性,抑制和降低其含水量,使得粘土遇水后不再吸水膨胀,从而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岩土力学工程中以保持土壤稳定性为目的对粘土的改性称为“钝化”。所谓钝化就是用 钝化剂与粘土矿物表面发生反应,改变粘土矿物的表面结构,提高憎水性,增加粘土整体的力学性质,从而达到稳定土体的目的。在粘土矿物钝化中表面活性剂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除决定于其本身的性质外,还决定于固体的性质、溶 液的pH值和温度等。因此,研究粘土矿物表面结构和性质以及与钝化剂的相互作用是提高粘 土矿物钝化效果的重要途经。利用近代分析方法(XRD、IR、Raman、MAS NMR、TEM、AFM和S EM),对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钝化前后的表面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结合相关的土力学、工程力学参数的测定,阐明粘土矿物钝化的机理,剖析和研制粘土 矿物钝化剂,为解决各类工程和灾害问题中的土壤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扫描电镜在碎屑岩储层粘土矿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扫描电镜(SEM)为主要手段,对西江24-3构造上第三系珠江组和韩江组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进行了显微分析,直观地展示了储层中粘土矿物在电镜扫描下的形态、产状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粘土矿物的含量、类型及其在储层孔隙中的产状对储层物性以及对储层损害的影响。初步展示了扫描电镜在碎屑岩油气储层粘土矿物分析研究中的意义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