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鲁藏布扛断裂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界面。通过对断裂带及邻近地质体的构造变形及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可将断裂带的发展划分成4个阶段:1)蛇绿岩侵位前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以前):2)蛇绿岩侵位时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左右—始新世);3)板块碰撞阶段(始新世以后);4)走滑阶段(现代)。  相似文献   

2.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雅江断裂带①主要由4条断层组成3个向西南突出的巨大弧形断裂带。晚三叠世至第四纪,雅江断裂带都有沉积地层发育,从西北向东南,各弧形断裂带成为相继接受沉积的坳陷区,而同一时期,与之紧邻的南北两盘却为隆升区。雅江断裂带,正是在该区地壳多次层波运动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缘广泛发育着深大活动断裂带,强烈控制着高原东缘区域应力场。本文基于收集的178个点位1181组原位应力数据,通过数值模拟反演得出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影响下青藏高原东缘地应力场,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应力场呈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特征,应力量值由西向东逐渐减小。然后,利用ArcGIS分析青藏高原东缘埋深100~2000 m岩爆及大变形趋势,岩爆集中产生于次级板块内部,岩爆范围基本不随深度变化;而大变形产生于次级板块边界,并随深度增加面积逐渐向板块内部扩大;岩爆及大变形风险等级随埋深呈现规律性变化。最后,通过二郎山隧道隧址区以及双江口水电站两个工程实例探讨了本研究在工程建设中对岩爆及大变形趋势预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青藏高原东缘地下工程灾害趋势与基于强度应力比方法获得的岩爆倾向性以及工程实例中岩爆现象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彭灌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彭灌断裂带的宏观及微观变形特征。宏观构造,显微构造特征反映出该断裂带为一条脆性逆冲推覆断裂,其变形机制主要为碎裂作用。断层主要产于中生代地层之中,并有叠置的推覆岩片夹于其中,主要活动时期是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5.
混杂体(Melange)是由板块俯冲过程中所导致的各种构造作用而混杂形成的一些杂乱地质体。它的主要特征是大小不同的各类岩块嵌在比较塑性,遭到强烈剪切作用和破碎作用的基质中,每一混杂体都包括基质(matrix)、外来岩块(exotic block)和原地岩块(native block)三部分。根据其中含有时代新于基质的外来岩块和基质的强烈剪切变形而区别于沉积成因的滑塌体(Olistostrome),又可根据基质的塑性形变和外来成分岩块的普遍出现而区别于一般构造产物(破碎岩、构造角砾岩等)。它们经  相似文献   

6.
东至断裂带是皖西南一条重要的北北东向断裂带。详细的构造解析表明,该断裂带主要经过3期构造变形,分别是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的左行平移断层、早白垩世期间的伸展构造和晚白垩世—新生代的右行平移断层。通过断层擦痕矢量反演和断层叠加改造关系分析,认为东至断裂带及其两侧多期构造变形对应的区域应力场分别为近南北向挤压、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北西—南东向伸展和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东至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与郯庐断裂带相似,主要与华南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伊泽奈崎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与弧后扩张、及印度板块向北碰撞后产生向东的构造挤出等多构造体制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段构造混杂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混杂体(Melange)是由板块俯冲过程中所导致的各种构造作用而混杂形成的一些杂乱地质体。它的主要特征是大小不同的各类岩块嵌在比较塑性,遭到强烈剪切作用和破碎作用的基质中,每一混杂体都包括基质(matrix)、外来岩块(exotic block)和原地岩块(native block)三部分。根据其中含有时代新于基质的外来岩块和基质的强烈剪切变形而区别于沉积成因的滑塌体(Olistostrome),又可根据基质的塑性形变和外来成分岩块的普遍出现而区别于一般构造产物(破碎岩、构造角砾岩等)。  相似文献   

8.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蛇绿岩套出露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如在岗仁波齐和白朗地区完整出露大套基性 超基性岩体,层状堆晶岩,辉绿岩质岩席、岩墙,以及层状深海沉积建造。而在仁布地区的蛇绿岩露头规模迅速收敛,仅剩少量地幔岩体表现为串珠状排列的小岩株向东延伸并逐渐尖灭。在拉萨地区蛇绿岩套则完全缺失,相应位置出露一套同时代中 酸性火山岩建造。为探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大地构造性质,笔者选择蛇绿岩套出露巨厚、迅速收敛和完全缺失3种不同的构造位置开展构造-沉积剖面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白朗大规模蛇绿岩套核心区保留基底构造窗,且局部可直接观察到深海沉积建造与上下围岩复理石的沉积整合接触关系。仁布地区的镁铁 超镁铁岩体具有保留完好的原生侵位构造形迹,岩体与围岩常呈侵位时的牵引平行或者低角度斜交接触关系,地幔岩与围岩接触带保留典型烘烤边等热接触变质带(晕)等。两剖面的岩石均处于区域性脆性 韧脆性变形和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缺乏统一的区域性构造极性,因而整体属于原地系统,并非经历板块俯冲-碰撞-反逆冲的外来残余洋壳岩片。拉萨地区在蛇绿岩带向东延线位置出露侏罗-白垩系中 酸性火山建造,大剖面南北两侧的中 新生代沉积建造的岩性组合,构造样式和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时间上的宏观对应性,应当记录了同一个盆地的完整演化旋回。上述构造-沉积地质特征说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并不代表中生代近万公里宽阔洋壳的残余构造岩片,新特提斯洋实际上属于一条中生代不均一洋壳化的弧后裂陷盆地。  相似文献   

9.
10.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东段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羌塘-唐古拉板块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的缝合带。由韧性推覆剪切带,逆冲断裂带,断陷盆地构造带和推覆构造带,以及蛇绿岩,蛇绿混杂岩,深海复理石,古生代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等组合而成,是复杂的断裂系统,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洋盆的形成和扩张,晚侏我世洋壳俯冲和岛弧形成,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弧-陆碰撞汇聚和喜马拉期断陷盆地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发育的复杂演化历史过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性质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航磁概查发现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东西相连长达1 400 km,它由北、南2条线性异常带构成,并认为它由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侵位的北、南2条蛇绿岩带引起,且以北带为主,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由2条蛇绿岩带组成,而不是过去地学界所认同的一条.航磁异常带实质上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存在的客观反映,不仅为识别缝合带提供了比较典型的磁场模式,也为探讨新特提斯洋演化、可能存在2次开合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窑街F19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与演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研究了F19断裂带的构造组成与变形、构造岩的显微构造及该断裂带所控制的超基性岩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F19断裂带是一条在前中生代古断裂基础上经改造而发育起来的、影响地壳深度较大并曾控制煤田形成与演化而多期活动的复合性断裂;摩棱岩的发现与研究,表明基底岩系中曾发育韧性剪切带,其后本区发生过大幅度的抬升;侏罗纪时该断裂带控制含煤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而表现为典型的同生正断层;往后,该断裂主要以压剪性活动  相似文献   

13.
INVERSION OF STRIKE-SLIP MOVEMENTS ALONG 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TIBET  相似文献   

14.
曹俊  刘旗 《四川地质学报》2001,21(4):199-204
运用大陆造山带填图方法,首次对雪山断裂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雪山断裂带为构造混杂岩带,其南边界清楚,内部由14个大小不同的构造岩片(或岩块)混杂堆积组成,其微观及变形特征清楚。  相似文献   

15.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的板块构造证据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板块证据——蛇绿岩、混杂岩、变质带的基本特征,南、北二大板块古大陆边缘性质及其演化历史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资断裂带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自立  吴伟成 《铀矿地质》1991,7(3):137-145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磁性场源深度成像方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试验给出场源深度计算的精度,并应用此方法计算出引起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的磁性体深度,为进一步探讨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的性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