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准噶尔古板块构造特征研究报告》已通过评审并作为科研成果上报。现将主要内容作一扼要介绍。西准噶尔地区通过对沉积建造特征、蛇绿岩和断裂构造等的研究,取得如下新认识: 1.该区大致以和什托洛盖谷地为界,其南北在整个古生代海相沉积期间的沉积建造、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该地区南北分别属于两个板块(即西伯利亚板块和伊犁小板块)的大陆边缘沉积;而沿和什托洛盖谷地一线则可能是二者之间的缝合线。  相似文献   

2.
板块构造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述了8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就板块划分与板块运动学研究,大洋中脊与板块的扩张,活动边缘与板块的俯冲,板块再造和造山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展示板块构造的许多概念已更趋复杂化,板块构造理论变得更加成熟了。  相似文献   

3.
大地测量法和干涉测量法所完成的测量结果证明,岩石圈块以2~9cm/a的速度相对移动,这些数据与根据大洋中脊中扩张速度和其它资料计算的板块运动的最新模式完全吻合,地震层析X射弛摄影能够确定出消减带中岩石圈板的形状,并能追索出其向下地幔段没的深度达1350km。世界重力图,地热图以及热点的研究均证明地幔中存在着要能与地球半径半径变化有关对流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加拿大地质调查所霍夫曼博士在长春地质学院考察期间所作的学术报告之记录稿,未经本人审定。  相似文献   

5.
1987年8月9日至22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第19届全体大会,与会代表超过4000人。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学术气氛异常活跃。所有讨论课题都是以板块构造为出发点的,现在扼要地介绍一些近年来在本领域中所取得的进展。 1.大洋中脊研究表明,大洋中脊沿走向的不连续性是普遍存在的。如东太平洋隆起(EPR)被转换断层所切割,常使扩张中心发生水平错断(错距1—20km),错断的时间在1 Ma之前。有时平错的脊端彼此超覆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平错的距离。而脊端急剧相向弯曲,有时沿走向二者合并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板块构造假说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大地构造理论和其它地质领域的发展.但是,这一假说能否成为真正的大地构造学说仍需要验证.因此七十年代以来,国外集中了很大的力量验证这一假说,为此建立了国际地球动  相似文献   

7.
陈焕疆 《地质论评》1985,31(6):559-563
近十年来,板块构造的发展趋势仍然是海洋地质研究占优势,业逐渐转向对大陆地质以及海洋和大陆在内的岩石图动力学与演化的研究。而现在提出的岩石图板块动力学与演化。包括新生的大洋,增生的大陆,潜没的大洋与消失的大陆等新的研究课题,不仅对一些传统的地质观念进行了冲击。而且必须对七十年代初期至中期建立的板块构造模式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8.
9.
突发地质灾害研究某些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6年2月17日,发生在菲律宾中部南莱特省的泥石流灾难,导致1000多人死亡和失踪,震惊了全世界。为了介绍这类突发地质灾害在世界各国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者试图以32届地质大会和国际滑坡风险评估管理大会所反应的有关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新信息为主线,结合近两年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地质灾害领域前期战略研究报告,概要介绍突发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某些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由于受到地壳隆升、断裂的周期性活动和气候的周期性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空间上、时间上具有分段集中的规律,相应的斜坡堆积体成因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1.
全球构造是百余年来国际地学界普遍关注的最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近十多年来研究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揭示出全球现今大洋中脊系统良好的定向性与等距性分布规律、地球各圈层不等速的西向运动规律及其他全球构造运动与地球自转的种种相关性;证明大陆板块内部存在不同类型的强烈陆内造山作用;发现了古今不同时期巨厚的大陆山根与岩石圈的去根作用等重要现象。当今全球构造研究出现若干新的趋势。在全球构造驱动力源与驱动机制研究方面,开始由单一动力驱动机制研究转入多种动力因子所构成地球动力系统的综合研究。大陆动力学中的山脉隆升过程与隆升机制、陆内造山机理、大陆岩石圈去根作用等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中国颇具特色的大陆地质构造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家众多地球科学家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东天山板块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依据沉积建造、构造岩石组合、变形、变质、古生物分区、地壳结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重新划分了东天山的板块构造格局,并对区内5个二级板块单元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总结。康古尔塔格—喀尔力克岛弧系发育泥盆—石炭系岛弧拉斑玄武岩—安山岩,为活动大陆边缘产物;阿奇山—雅满苏岛弧系发育石炭系,4个火山—沉积旋回表明其为典型的活动边缘,无序地层苦水组为海沟区浊积岩;北山可二分,北部与中天山可对比,为早古生代岛弧,南部可与南天山对比,为晚古生代弧后盆地。康古尔塔格—黄山深断裂为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分界线,沿断裂发现有巨型韧性剪切带、混杂岩、海沟杂砂岩、大洋岩残片、无序拼合混杂带、碰撞花岗岩等,表明康—黄断裂为南北两板块的俯冲—碰撞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板块构造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巍然  王豪 《地球科学》1991,16(5):505-513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岩金矿床与板块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中国岩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严格地受板块构造控制。(1)裂谷带和俯冲、碰撞带等不同构造环境金的成矿特征明显不同。俯冲带金矿床还具有水平分带性,它受富金变质基底和深断裂的影响而复杂化;(2)不同构造环境金的成矿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威尔逊构造旋回中为一连续过程,在成矿作用、矿床类型、矿质来源、矿石金属元素组合等方面均具有旋回性;(3)吕梁期和燕山期是我国最重要的金成矿期,是分别伴随太古代绿岩-裂谷带封闭和大规模俯冲、碰撞作用而发生的。在太古代绿岩带之上叠加有燕山期俯冲构造的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成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15.
王乃文 《地球学报》1984,6(3):103-115
<正> 几年前,多数中国地质学家还认为对冈瓦纳研究与中国地质关系不大。虽然新疆早有冈瓦纳型二、三叠纪二齿兽类的发现,人们也只在寻找南、北大陆间的“陆桥”上思考。七十年代中期,北喜马拉雅发现了晚古生代冰海沉积和Stepanoviella冷水生物群以及舌羊齿植物群,这就成了中国冈瓦纳研究的真正开端。但此后许多人仍然认为,在中国只有藏南一隅属于冈瓦纳大陆,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则是南、北大陆的分界。通过近几年中国地质学家以及与法国地质学家的合作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中、北部(拉萨、羌塘地区)与东部(滇西),仍有同时代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正> 一、前言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早在四十年代中期黄汲清发表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后又有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中国大地构造文献问世。但从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则开展的很晚,不过为近数年间之事。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以往的地质资料又缺乏有关板块构造的记载,因而现在要论述全国的板块构造,很感资料的不足。这里只能讲一个大致的轮廓,有些地方也还只是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6,20(6):401-418
1995年是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油气地球物理工作稳步增长。三维地震、储层描述和横向预测地球物理技术有长足进展,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前沿技术已获应用,直接找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受到进一步重视,非线性反演及粘弹性、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有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非能源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始终处于低谷,但有关技术发展并未停顿。瞬变电磁等方法已基本形成我国自己软硬件配套系统,分布式多道同步电磁采集系统及综合电法工作站等已有可喜成果。对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有关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但需要系统性重点研究项目的导向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孙枢  谢翠华 《第四纪研究》1994,14(2):119-124
尹赞勋教授生前著述甚丰。作者回顾他对板块构造理论在中国发展所做的贡献,以表思念与崇敬之情。十年动乱期间,在身处逆境,科研条件、生活条件均极端困难的状况下,尹赞勋教授查阅了大量国外有关文献,将刚刚兴起的板块构造理论系统地介绍给我国地学界,从而为当时几近窒息的我国地学研究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学术空气。今天,我国已在板块构造研究上取得许多引人瞩目的成果,但我们应当继续学习尹老的刻苦治学精神,把研究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造山带与前陆盆地结构构造及动力学研究思路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大量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大陆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造山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总结了造山带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演化研究的新进展。指出前陆盆地的研究是深入研究造山带的关键,前陆盆地是前陆冲断作用引起岩石圈挠曲变形的结果,阐述了前陆盆地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造山带与前陆盆地结构构造及动力学研究思路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大量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大陆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造山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总结了造山带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演化研究的新进展。指出前陆盆地的研究是深入研究造山带的关键,前陆盆地是前陆冲断作用引起岩石圈挠曲变形的结果,阐述了前陆盆地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