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2017年度辽宁省流动地磁测区40个地磁观测点所得的流动地磁总场数据,结合2017年12月19日辽宁海城M4.4地震发生前后流动地磁监测结果,分析地磁场出现的邻期差值局部异常特征,在研究地磁时序变化和地磁前兆异常后,认定该区域地磁场总强度的异常是海城M4.4地震的前兆异常,得到了该地震与地磁场异常活动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进后的差值法对鲁西流动地磁网十年的复测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绘制了平均地磁场强度差值曲线。结合本区和震源区的地质构造,对流动地磁3次异常变化和周围中强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运用2007年以来山西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研究2009年以来山西ML≥4.0以上中等地震与流动地磁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地磁变化与该区的地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震前异常持续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9个月,且有2个或2个以上测点同时出现异常,异常特征为下降的负异常。  相似文献   

4.
邢台5.4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和地磁异常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测值空间变化等值线和时序变化曲线,分析了2002年邢台5.4级地震前流动重力和流动地磁异常的动态演化。两种异常震前表现出如下特征:①流动重力、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均有较为明显的前兆异常反应;②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的“0”等值线附近;③流动地磁部分点位测值呈现趋势性异常,震前全部点位观测值整体上升,形成完整的高值异常区。  相似文献   

5.
福建地区流动地磁观测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福建省流动地磁野外观测及资料的处理情况。利用1990年以来的流磁资料,采用常规差值法和差值滑动滤波方法,分析了90年代发生在我省及邻近海域的地震与地磁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震前存在着地磁异常的变化信息,反映出地磁宾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S方法将同一测期一条流动地磁测线各测点的变化叠加,可抑制单个测点的干扰,使可能存在的震磁异常信息凸现。本研究了安徽省流动地磁测线S异常与邻近地区小震震群活动频次和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了“震情窗”地区S异常与“震情窗”相关地区中强地震的相关性;讨论了同一测期流动地磁测线各测点δf“同向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喀什—乌恰地区流动地磁测量数据处理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8年在喀什—乌恰地区32个测点的流动地磁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利用该数据建立了喀什—乌恰地区地磁场的曲面样条模型,绘制了区域地磁基本场分布图。以2005年中国地磁场球冠谐模型为参考场剥离了岩石圈磁场,绘制了喀什—乌恰地区岩石圈磁场局部异常分布图。表明岩石圈磁场局部异常与测区内地震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流动地磁观测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泽岩  张肖  王慧  刘静  李金  苏树朋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2):329-334,343
运用1986—2009年河北省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其地磁总场强度测值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找出流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流动地磁变化与该区的地震活动存在一定关系,且震前异常多在震前1—2年出现,δ_F值存在"连续大幅上升—临震大幅转折下降"的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0年以来福建沿海地区流动地磁观测资料,以|δfij|≥3nT为异常指标,对同一期|δfij|≥3nT的测点数作统计,分析研究1990年以来发生在福建地区及其近海域的地震与地磁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流动地磁变化与福建省东南沿海及其近海域〉ML4.0级的地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福建省中西部地区映震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首都圈地磁差值年变率δF异常与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8 ̄1996年首都圈40个测点的地磁差值年变率δF变化的全面分析研究,获得了近期两次唐山震区中强地震的地磁差值年变率δF异常,是以磁报震探索和震磁关系研究较好的近场前兆震例。地磁差值年变率δF方法4年来已用于首都圈1年尺度地震趋势判断。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磁和天文因素进行地震三要素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解用明 《中国地震》2001,17(1):92-96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地磁台站和流动磁测资料与近期河北及邻区中强地震的相关关系,发现了冀,京,津,渤地区近百年地震所显示的单月发震优势特征,结合地磁交汇点附近一般是未来可能发震的位置,这对地城许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系统地分析了山东西部及邻区流动重磁资料的变化特征,着重对鲁西测区地磁资料自2001年观测以来的变化特征详细地阐述,并与冀鲁豫交界地区重力资料进行了对比,结合地震活动关系进行探讨,发现鲁西重磁场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这可能反映了地震不同孕育阶段的特征,为以后深入分析重磁场变化特征的相关性及变化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豫南及邻区6个地磁台站的地磁总场F日值数据做相关分析,研究信阳、卢氏、金寨、钟祥、十堰、应城这6个地磁台站数据的相关性异常,结合研究区发生的2次显著地震事件,即2018年2月9日河南淅川M_(L)4.3地震、2018年7月10河南固始M_(L)4.0地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地震发生前,地磁台站存在空间相关系数的低值异常,且低值异常平均持续23天;②异常幅度在一定程度上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③在异常持续过程中,异常最低值时间基本统一,异常平均持续55天,从异常结束至发震平均间隔约34天。该异常具有短期物理效应。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2001年7月份发生在处及邻区一组地震活动前的地磁异常和震前对地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预测。对异常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地磁方法不但对较强地地震反应明显,而对相对平静期的显著地震也有所显示。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重磁反演软件,对2017年8月冀鲁豫交界区流动地磁总强度数据进行处理并解析延拓,研究该区岩石圈磁场及其深部、浅表磁场异常分布特征与地下介质磁化率结构的性质。结果表明:冀鲁豫交界区岩石圈磁场异常分布是岩石圈浅表与深部磁异常综合叠加的结果,岩石圈地下介质的浅表与深部磁化率结构具有一定差异性,且受断裂控制呈分段性特征,可能与该区域复杂的岩石圈磁化率结构及地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月7日涉县地震台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出现高值变化,通过检测观测系统、调研测区环境、分析空间磁场影响、对比同台多套仪器及对比河北省内其他台站相同仪器和分析震例等,认为涉县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变化不排除是地震地球物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以霍山“震情窗”地区流动地磁测线的S值变化,预测霍山“震情窗”相关地区-华东地区中强地震,研究结果表明:“震情窗”地区流动地磁测线的S值异常与距离霍山“震情窗”R<500km的华东中强地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月7日,河北邯郸地区广平台、涉县台地磁FHD观测仪Z分量数据同时出现了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变化。通过对观测系统检测、测区环境调查、空间影响分析、与台站其他观测进行对比及以往震例讨论等,认为该变化可能为一次地磁局部地球物理异常事件。  相似文献   

19.
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解用明 《华北地震科学》1998,16(3):62-66,74
利用河北省及邻省、市共17个地磁台相对观测Z分量资料,总结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后的日变化。认为,一次较强地震前可能有多次异常出现,日变反向可作为中短期异常,而后出现的日变低点位移,当分界线连续在某区出现,地震可能进入短临阶段。日变反向的极值区附近和低点位移连续汇集地区可能是未来震中。对于震前出现的多次异常进行追踪预报,可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摘要利用2002年7月~2008年11月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4月福建南部的流磁观测结果出现异常,可能是福建长泰M_L4.7地震前的震磁效应;震前靠近北西向断裂,并沿该断裂走向分布的流磁测点同步出现异常,可能与断裂构造应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