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新增符号的设计和图层文件的改正等方法,解决了制图系统中ARC/INFO与MicroStafion的符号数据转换中的非正常运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3.
4.
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及其确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概念和特征,指出环境背景值具有区域差异性和时间差异性,它是一个随时间渐变的范围值,属于某个区域(环境单元)而不是一个点.总结了已有的环境背景值确定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提出在污染区可采用历时曲线法.为使背景值更可靠,多神方法的相互检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6.
有害藻华是海洋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生态灾害问题,对养殖业、旅游业和公众健康等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海洋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与有害藻华相关的生物、化学、水文、气象等观测数据以及有害藻华发生记录等统计数据不断积累,统计学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等数据分析方法也在快速发展,为深入挖掘有害藻华时空演变特征、提高有害藻华监测预警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该研究综合应用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及可视化技术,设计了一套集有害藻华多源异构数据管理、分析与可视化为一体的综合平台,能够实现对有害藻华相关数据的存储和动态关联,并集成了空间分析方法,实现了数据和分析产品的可视化。该研究以渤海有害藻华长期时空演变特征探究为案例,展示了该平台在有害藻华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面应用效果。该平台可望为公众科普、科学分析和政府决策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热带环境场与副热带高压活动的遥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证了夏季南海及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积云对流活动与东亚上空副热带高压活动之间遥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这种遥相关作用是通过上述热带地区积云对流活动激发出的天气尺度以上的准定常波列向东亚副热带上空的传播过程来实现的。通过这种机制,上述热带地区的热力强迫和环流构型等环境场因子的变化将导致东亚上空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9.
10.
利用RAPD和AFLP标记 ,以一回交家系 [(Miyagi×Hiroshima)×Miyagi]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太平洋牡蛎的遗传连锁图谱。用经过筛选的 3 3个RAPD引物和 1 1个AFLP引物组合 ,对父母本和 80个子代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共得到母本分离标记 1 93个 ,其中 1 44个符合1∶1孟德尔分离规律。父本分离标记 1 5 6个 ,其中 1 1 1个符合 1∶1孟德尔分离规律。雌性框架图包括 99个遗传标记 ,定位在 1 2个连锁群中 ,覆盖 985 2cM ,标记间平均间隔 1 1 3cM。另外有 3个三联体 ,7个连锁对 ,图谱共覆盖 1 1 6 5 7cM。雄性框架图包括 72个遗传标记 ,分布在 8个连锁群 ,覆盖 81 1cM ,标记间平均间隔 1 2 7cM。另外有 4个三联体 ,3个连锁对 ,图谱共覆盖93 1 8cM。 相似文献
11.
登陆的台风环流暴雨是沿海地区重要的暴雨类型之一,降雨量大,范围广,危害大。本文应用诊断分析的方法,以1999年8月1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中东部大范围暴雨过程为实例,就暴雨发生前一般性降水时的环境场与暴雨发生时的环境场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时均比暴雨发生前一般性降水时:低空辐合和高空辐散增强,低层水汽能量辐合及对流不稳定性增大,低空垂直环流发展。以上因子导致积云对流的发展。在弱垂直切变环境下,通过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使热带风暴减弱成的低气压环流维持,并促使中低压发生变化,使暴雨云团西行增强,暴雨增幅。 相似文献
12.
根据莱州湾西南部20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对莱州湾西南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物源及水动力条件探讨了其现代沉积环境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分布范围最广的粉砂主要位于淄脉沟以北;沉积物平均粒径由近岸向莱州湾中部逐渐变细,从南向北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趋势;研究区现代沉积环境分为高能粉砂质砂粗粒沉积区、砂质粉砂过渡沉积区以及低能粉砂细粒沉积区,其水动力环境表现为波浪作用逐渐减弱,潮流作用逐渐增强,沉积物物源由近岸河流、岸滩侵蚀来沙为主变为以黄河悬浮—再悬浮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3.
基于鸭绿江口主汊道10个沉积柱的粒度分析,讨论了鸭绿江口水动力条件、物源输入、沉积事件等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沉积记录显示,空间上自陆向海潮流对沉积的影响逐渐加强,时间上从上层到下层的径流影响逐渐减弱。沉积物的敏感粒度分析表明,细组分可能来源于鸭绿江径流;粗组分大部分来源于径流悬移质中的较粗部分和跃移质,少部分来源于浅海潮流脊的物质。在可识别的9个沉积事件中,4个与洪水直接相关,其他也表现出对环境事件或流域变化的响应。1960年的沉积事件非常重要,导致了河口地貌“二级分汊,三口入海”的重大地貌格局的形成。鸭绿江河口三角洲沉积与西岸潮滩的沉积具有“耦合效应”,1970年、1988—1992年和1995年的沉积事件在鸭绿江口西汊道及西岸潮滩剖面中同样存在,可以用来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