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赣南青塘—梅窖地区为典型区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工作,共采集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889件,农作物样品72件。系统地分析了土壤及农作物中硒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44 mg·kg-1,其中面积比例为4859%的土壤硒含量处于足硒状态,面积比例为4286%的土壤硒含量处于富硒状态。在空间分布上,缺硒和潜在硒不足土壤仅呈零星分布。表层土壤硒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成土母质硒的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硒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没有相关性。花生和水稻富硒率较高,其中花生和早稻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仅晚稻存在一定的重金属超标现象。通过对比富硒土壤和不富硒土壤中晚稻重金属含量的超标率、硒的富集系数和含量,发现在富硒区晚稻中重金属的超标率远远低于非富硒区,说明土壤硒元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晚稻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连江县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土壤中硒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关系及农作物含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均为0.280 mg/kg,耕地以足硒为主,面积占比70.20%,富硒耕地占16.43%;园地以富硒为主,面积占64.83%,足硒园地占30.95%。表层土壤硒含量主要受控于成土母质,耕地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壤中硒含量差别较大;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硫、氧化铁、锰、钼、硼、铜、锌(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酸碱度、氧化钙(p0.01)呈显著负相关。水稻糯米富硒效应较好,主要农作物安全性均很高。  相似文献   

3.
浙江富硒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发现,浙北、浙东、浙中地区富硒土壤呈大面积分布。不同类型土壤中,以石灰岩土硒含量最高,黄壤和红壤硒含量次之;不同类型成土母质中,以残坡积物硒含量相对较高;不同类型岩石中,以石英砂岩、硅质岩和中深变质岩硒含量较高,高于中国东部地壳丰度值。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富硒岩石和煤系地层区。硒多富集在土壤表层,由地表向深部含量迅速下降。根据土壤背景值和硒生态景观分级标准,建立了富硒土壤评价标准,划分硒含量等级区,圈定了浙江省富硒土壤分布。  相似文献   

4.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基础,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最重要因素,不同成土母质形成的土壤硒含量有明显差异性,不同成因类型的富硒土壤生产出的农产品富硒程度也不同。依据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田阳区、右江区和德保县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数据,以评价区不同成土母质类型为切入点,探讨不同成土母质类型下适合百色市发展富硒水稻产业的富硒土壤标准。结果表明:评价区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51 mg/kg,硒资源丰富。通过不同成土母质富硒率对比,发现当碎屑岩地区土壤硒含量达到0.24 mg/kg时,水稻籽实富硒率为72.7%,建议以此作为百色市碎屑岩地区的富硒土壤标准值,为当地土地区划利用、发展富硒水稻产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区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区土壤硒含量调查,研究了土壤总硒含量的分布特征、成因来源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总硒含量为(0.06~0.90)×10-6,平均值为0.44×10-6,深层土壤总硒含量为(0.07~0.92)×10-6,平均值为0.44×10-6,研究区表层和深层土壤分别有62.2%和64.5%属于富硒土壤。表层土壤总硒对深层土壤总硒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土壤总硒主要受控于成土母质。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总硒含量与C、Org C、Al2O3、TFe2O3等呈显著性正相关,说明土壤中有机碳、铁锰氧化物对硒的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具有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广西全州县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广西全州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研究了表层土壤中硒的总体分布特征、受控因素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广西全州县存在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0×10~(-6),足硒和富硒土壤面积分别占17.38%和81.88%。土壤硒含量的分布明显受成土母质、土壤质地、pH值等影响,主要受控于成土母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富硒农产品丰富,富硒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新疆天山北坡乌鲁木齐至沙湾地区分布大面积的富硒土壤,硒含量水平较高,且富硒土壤中多种肥力元素含量较丰富。研究发现硒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中,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认为硒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但决定硒富集的主控因素是当地典型河湖沉积相的表生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龙海市表层土壤硒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曹容浩 《岩矿测试》2017,36(3):282-288
在龙海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基础上,开展土壤硒含量特征、影响因素分析等项研究工作,可为研究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本文通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福建省龙海市表层土壤4394件样品硒全量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龙海市表层土壤的硒含量为0.031~2.361 mg/kg,平均值为0.354mg/kg,足硒、富硒土壤面积占全地区面积的88.69%。同时发现,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有机质含量以及海拔高度是影响龙海市土壤硒含量的重要因素。火山凝灰岩区、花岗岩区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较高;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林地土壤的硒含量最高,园地、耕地土壤的硒含量适中;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说明在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环境中硒元素易于富集,尤其是高海拔的山地丘陵区土壤中硒的富集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成果对龙海市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富硒产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西钦州典型农业区表层土壤中Se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系统分析Se含量分布的影响因素,为富硒土地的规划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钦州市新光农场采集348件表层土壤样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讨论不同因素对Se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Se含量为0.07~2.56 mg/kg,平均值为0.91 mg/kg, 89.38%的土壤样品符合富硒标准;Se含量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状态,热点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和西北部;数理统计分析表明,以泥盆纪碎屑岩、碳酸盐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具有较高的Se含量,Al2O3和Fe2O3与Se含量相关性显著;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Al2O3、Fe2O3、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对Se含量的空间变异能力解释能力较强。综合分析表明,成土母质和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Se含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对钦州富硒土地调查与利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依据镇远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全县耕地表层土壤硒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镇远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64±0.56) mg/kg,富硒耕地硒含量平均值为(0.72±0.42) mg/kg,富硒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2.71%。全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受pH值、海拔、地形地貌、成土母岩、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统计发现:偏酸性耕地、海拔800 m以下耕地、分布在槽沟和谷地的耕地、碳质岩系地层分布区耕地、粗骨土和红壤分布区、茶园和水田表层土壤均具有相对较高的硒含量。分析认为成土母岩是土壤硒的最重要来源,其对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具有控制作用,尤以含碳硅质岩系最为明显,另外土壤有机质及pH值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深刻影响着硒的迁移及富集,进而影响土壤硒含量。  相似文献   

11.
王敏  徐生发 《安徽地质》2022,32(1):44-47
通过开展黟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富硒资源评价,查明黟县表层土壤硒元素平均值为0.523mg/kg,高于富硒土壤标准,相对于全国及安徽省江淮流域硒含量表现为富集特征;参照《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试行)(DD 2019—10)圈定富硒土壤168.61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20.94%。通过分析硒元素在不同土壤类型及成土母质的分布特征,认为区内富硒土壤成因可分为两大类:(1)硒高背景岩石风化形成的富硒土壤;(2)土壤黏土矿物及有机质表层次生富集作用形成的富硒土壤。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西金秀县头排—桐木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研究了表层土壤中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受控因素、富硒农产品产出情况。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mg/kg,土壤硒含量0.4mg/kg的富硒土壤面积占研究区的72.8%;土壤硒含量受成土母质、土壤pH值、有机质等土壤性质的影响;农产品水稻、玉米和花生富硒率较高,水稻硒含量与根系土中全硒、pH值、有机碳以及铁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这些指标对土壤-农作物系统中硒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怀宁县土壤硒含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怀宁县富硒土壤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东部石镜、黄墩、清河至黄龙一带,南部腊树及雷埠乡以及研究区北部见有零星分布。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053~40.802 mg/kg,平均值为0.363 mg/kg。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二叠系至三叠系灰岩类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最高,达1.146 mg/kg。相关研究表明:硒的活性与氧化还原状态有关。硒的氧化还原状况能直接影响硒的价态变化,从而影响硒的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钟山县主要农用地的土壤硒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41mg/kg,富硒土壤分布范围广,足硒和富硒土壤占总面积的90.13%;土壤类型中,黄壤中的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52mg/kg,洪积土中的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34mg/kg;硒在酸性土壤中的含量最高,次为中性土壤,最低为碱性土壤;土壤中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层、成土母质、铁铝含量和pH值;研究区土地质量良好,富硒农产品主要为水稻和玉米,富硒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山东省青州市表层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青州市按照平均5.2件/km2的密度采集了8 132件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硒、有机质、pH等指标。结果表明:青州市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在0.02~2.77 mg/kg,背景值为0.21 mg/kg(n=7 462)。研究区富硒土壤面积为140.5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00%;足硒土壤面积为1 248.3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9.93%;潜在硒不足土壤面积为148.4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0%;硒缺乏土壤面积为24.5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7%。不同的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区的表层土壤硒含量特征不同,寒武纪—奥陶纪地层成土母质区、钙质粗骨土分布区、溶蚀—切割中山地貌类型区、草地和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区的表层土壤中硒相对富集。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pH和硒含量无相关性,而有机质与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樊洪富  白培荣  廖铸敏  陈兴  吴开彬 《贵州地质》2023,40(3):233-240, 248
为了查清耕地表层土壤中锗特色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通过对贵州省仁怀市耕地土壤野外调查、采样和测试等研究分析,总结了锗元素含量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地球化学性质、成土母岩时代与锗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仁怀市耕地土壤锗元素平均含量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及中国土壤平均值相比,含量均高,高含量区域主要分布在寒武纪、二叠系、三叠纪地层母质区中。综合分析,土壤中Ge与pH值呈弱负相关,与SOM、Co 、Zn呈弱正相关性,与Cu、Pb呈中等程度正相关;酸性土壤富锗概率大于中性碱性环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裸地、水浇地中Ge元素含量平均值较高;不同土壤类型中,石灰土、水稻土中Ge元素含量平均值较高;研究区内铅锌带与耕地土壤Ge元素高值分布带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台山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子宁  窦磊  游远航 《现代地质》2014,28(5):928-934
通过对台山地区岩石、土壤、农作物等样品的系统采集,准确测定了它们的硒含量,研究该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土壤富硒来源,查明当地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前景。结果表明,台山地区岩石均含有硒,但含硒量与岩石的岩性及形成的时代密切相关,而在各时代形成的岩石中,上寒武统浅变质水石组岩石含硒量最高。不同岩性含硒量的分布规律为浅变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凝灰岩→花岗岩。台山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较高,但不同成土母质土壤剖面的硒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浅变质泥岩母质类剖面硒分布以底部聚积形式显现,砂岩母质类呈表聚现象,花岗岩母质类则以中部淀积层富集为特征。岩浆活动的硒源提供、区域浅变质作用的活化富集及粘土矿物的吸附保留,它们共同作用造成了台山地区土壤丰富的硒含量。在不加入外源硒及未经土壤改良的情况下,台山地区超过40%的农作物硒含量已达到现有的富硒农产品含量标准要求,具有广阔的开发富硒农产品前景。  相似文献   

18.
江苏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土壤Se含量数据,结合相关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研究资料,总结土壤中Se分布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分析江苏有限富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与对策。结果显示:在均匀覆盖全省的24 186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富硒土壤(Se含量≥0.4 mg/kg)占比<3%;全省土壤Se分布不均匀,耕层土壤富硒趋势相对明显,其中宜溧地区是全省富硒土壤分布最集中的地段,属于原岩风化残积型富硒土壤,当地已产出天然富硒大米与茶叶;全省富硒土壤有6个成因类型,成土母质与土壤类型差异是导致Se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因素;全省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开发过程中要做好生态富硒产业与重金属污染防治等统筹兼顾的5项规划,并尽早解决土壤-植物系统Se分布迁移的控制因素等4个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三江县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三江县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表层土壤样2 751件和土壤垂向剖面样180件,测定了土壤中硒的含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地统计学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土壤硒的含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3 mg/kg,变化范围为0.10~14.41 mg/kg。研究区土壤硒资源丰富,足硒和富硒土壤面积为95.87%。土壤硒含量的分布主要受到地质背景的控制,不同成土母岩形成的表层土壤硒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寒武系以黑色岩系为母质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2.58 mg/kg,变化范围为0.31~14.41 mg/kg。不同土壤类型中,黄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0.75 mg/kg,变化范围为0.24~2.07 mg/kg,水稻土硒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0.51 mg/k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除水田为基本自然状态以外,其余地类均呈现富集。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总体上受控于深层土壤硒含量,成土过程中表层土壤硒含量发生了次生富集。同时土壤pH、Corg、P、S、Al2O3、TFe2O3含量和CIA等对土壤硒含量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房山区富硒土壤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全国A层土壤背景值累频分级法来划定土壤硒的丰缺分级值,确认房山区存在富硒土壤。对于不同地貌类型土壤调查结果发现:硒含量平均值按照剥蚀堆积台地、洪积平原、冲积洪积平原、冲击平原依次递减,并且土壤硒主要富集于表层土壤,向地下深部硒的含量快速降低。土壤硒的含量受山区成土母质的影响较大,且偏碱性、富含有机质的表生环境有利于土壤硒富集。富硒区小麦和蔬菜水果中硒的分布与土壤硒含量具有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其元素含量属于安全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