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家山沟金矿综合物、化探的找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岭金及铅锌多金属矿区应用物化探异常特征及评价标志综合研究,可相互补充、相互验证。根据勘查区化探异常特征及其地质环境,判断勘查区主要成矿元素为Au、Ag,并存在Au、Ag、As、Hg、Cu、Pb、Zn、W、Mo多元素叠加异常,构造断裂带磁性相对较低,含矿构造蚀变带具有相对高的极化率、低视电阻率特征,但在断面上矿体因硅化多呈高阻、高极化特征。根据矿和非矿的异常特征建立了勘查区物化探找矿标志,证明了综合方法对秦岭地区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乱泥沟金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泥沟矿区第四系砂金矿产丰富,是寻找岩金的有利靶区。区内出露的古元古代变质岩系地层的原岩为泥质粉砂岩和中基性海底火山岩,其Au含量高,是金矿成矿的初始矿源层。区内NE,NW向构造发育,所发现的矿体均受控于NW向断裂,呈脉和复脉状产于构造蚀变带及其次一级的层间破碎带中,成矿物质简单,矿体品位和厚度变化系数较小,为中—低温蚀变岩型金矿床。利用物化探测量手段,圈出具找矿意义的组合异常,通过工程查证发现金矿体。在综合研究矿区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的基础上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下一步有利的找矿区段。  相似文献   

3.
张厚宏  唐先礼 《湖南地质》1991,10(4):307-310
衡山南岳岩体北侧,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已发现一个具有远景的金矿带,其中石子坳矿区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区域和矿区地质特征,总结出花岗闪长斑岩,硅化带和As元素化探异常等3条找矿标志,建议在该区开展大比例尺化探测量和地质填图,普查北西向硅化断裂破碎带,并对石子坳含金破碎带进行深部验证,寻找隐伏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祁雨沟地区金矿物探找矿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瑜麟 《中国地质》2001,28(12):30-36
通过以祁雨沟地区爆破角岩型金矿和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物探工作的综合分析,结合地质、物化探工作,提出了在该区寻找这两种类型金矿(脉)的找矿标志和工作方法。利用已知矿区的勘查验证结果,结合地物化异常标志,对矿区外围的找矿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陕西山阳县香沟—夏家店金成矿带,是南秦岭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产出有王家坪金矿、龙头沟金矿、香沟金-钨矿、夏家店金矿等矿床;在金矿的勘查和研究中均发现Ba元素异常或重晶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本文通过矿床地质资料对比分析,结合龙头沟金矿、香沟金矿和桐树沟金矿重晶石的电子探针测试研究,发现重晶石中具有一定的金、银矿化特征,尤其是桐树沟金矿区内重晶石中显示一定的金异常(w(Au)=0.03%),同时具有Sb、Cu、Mo、Bi元素异常,与矿区金异常化探元素组合特征一致,有同期矿化的特点。重晶石化或Ba元素化探异常与金化探异常叠加部位均已发现金矿体(金矿床)。结合研究区区域磁异常带是构造岩浆活动带的认识,认为重晶石是深部成矿热液反复活动的指征;在山阳县桐树沟金矿—磨房沟金矿一带和商南县青石沟、过凤楼地区还具有发现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滴水山金矿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西北边缘,矿床受控于近EW向展布的韧性剪切带中,并与NE向的阿尔金断裂组成"λ"字型构造。通过岩屑测量共圈定12个化探综合异常,其中AR1、AR2和Au8化探综合异常走向呈近EW向,元素组合为Au、Ag、Cu、Pb、As、Sb、Hg等,各元素异常衬度和规模较大,且分带明显,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经后期工程揭露,发现了有价值的金矿体,总结了找矿方法和找矿标志。根据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为火山岩区脆-韧性剪切带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陈龙照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08-1016
古木口金矿是在桂东大瑶山成矿带上发现的首例中型规模以上高品位金矿,其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该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成矿结构面及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床在垂向和横向上具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及斑岩型分带特征。为及时总结矿区勘查新成果,推动该区找矿新突破,研究矿体与寒武系含碳细碎屑岩系、层间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花岗闪长斑岩组合要素的空间关系,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矿物组合标志、土壤化探异常等成矿综合信息;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带槽探、钻探揭露等综合找矿方法,在总结分析了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的找矿方向。结果显示,该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特别是北西向断裂、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异常带利于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富金矿,其构造相对封闭环境的深部是寻找斑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8.
新疆包古图地区金矿床矿化类型和与围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波  朱永峰  安芳 《矿床地质》2014,33(3):558-574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是新疆北部重要的金铜产地,已发现中型金矿床1处,金矿点20余处,大型斑岩铜(金、钼)矿床1处。金矿床按矿化类型可分为石英脉-蚀变岩型、蚀变岩型、辉锑矿-石英脉型、富硫化物型以及产于斑岩型铜矿中的伴生金。石英脉-蚀变岩型是最主要的矿石类型,构成包古图地区最主要的经济矿体。蚀变岩型是包古图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新矿化类型,矿体由就位于NW向断裂中的蚀变凝灰质细砂岩和蚀变凝灰岩组成。辉锑矿-石英脉型矿石中含自然砷、自然锑、Paakkonenite、方锑金矿和硫锑金银矿等罕见矿物,这些矿物都与金矿化直接相关。富硫化物型矿石中,自然铋和辉铋矿与金矿化紧密相关。这些金矿化在空间上与中酸性岩体和岩体附近的岩脉关系紧密,成因上金矿化与岩体密切相关,而与岩脉关系不大。成矿元素在岩体中含量最高,其次为岩体附近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同一区域内岩脉的成矿元素含量最低,离岩体越远,成矿元素含量越低。Au与As、Sb、Bi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As、Sb、Bi异常是该区找金的重要化探标志。中酸性岩体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岩体附近的断裂系统是金矿最有利的就位空间。  相似文献   

9.
大场金矿床位于巴颜喀拉造山带北缘西段。矿区内主要赋矿地层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板岩。矿体严格受NW向逆冲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透镜状沿NWW向构造破碎带产出,具有波状弯曲、分支复合特征。矿(化)体具有平面上左行右阶、垂向上右行左阶,并向SE方向侧伏的展布规律。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过程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金-硫化物-石英、金-辉锑矿-石英、石英-碳酸盐4个阶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Au、As、Sb 3种元素异常明显,浓集中心突出,带状异常与矿体分布基本吻合。剖面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峰值与矿体位置对应良好。据此建立了大场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经工程验证,证实其对大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思罗金矿赋存于中三叠统盐塘组浅海相含火山喷发物的不纯碳酸盐岩中,金矿化受岩性控制。笔者通过对马思罗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的系统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分析了找矿前景。认为矿区内化探综合异常有待于查证,有望发现新矿体;已知矿体的两侧及深部有待于控制,有望扩大矿区规模,矿区仍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1.
1#脉为旧店金矿内最大的一条含金石英脉。在总结1#脉矿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其找矿标志等基础上,预测了其深部隐伏矿体。1#脉受长> 6 000 m、平均宽> 3 m 的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金矿体主要分布在控矿断裂构造宽大部位和在趋向上和倾向上发生明显变化的部位,金矿体群主要分布在煌斑岩和闪长玢岩等脉岩集中分布部位。控矿断裂宽厚,强硅化和强绢英岩化并存,网脉状和细脉状石英脉发育以及闪长玢岩和煌斑岩类出现为矿脉深部出现隐伏矿体的地质标志。根据矿脉中1 000 多个地球化学原生晕样品研究结果,矿脉中As、Sb、Hg 元素组合异常属矿上晕异常,其强异常地段和强异常样品出现指示深部隐伏矿体。根据这些地质和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在1#脉深部预测出4 个隐伏矿体靶区,现已对其中两个靶区进行了坑道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2.
四川会东新田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邦国 《地质与勘探》2013,49(5):872-881
四川会东县新田金矿是本项目组在康滇中东部地区取得的重要找矿成果。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时,已圈定2个铜金矿体,其中K1矿体控制长1200m,平均厚1.88m,矿石平均品位Au 2.53g/t,Cu 0.45%;K2矿体控制长400m,平均厚2.65m,矿石平均品位Au 4.56g/t,Cu 0.74%。初步估算(3341)金属量Au 5218 kg,Cu 1.27万t。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田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对控矿因素的研究,认为新田金矿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其成矿时代、矿床成因与紧邻的播卡金矿床类似,受喜山期南北向的韧性剪切带控制。结合区内化探异常成果,提出在新田矿区及外围地区,具有继续寻找同类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该金矿床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亚带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内,是目前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发现的唯一成型金矿床,规模已达到中型。本文在详细论述该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展布形态的基础上,总结了找矿标志,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矿区及区带内的找矿潜力,对今后在该地区开展金矿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坦桑尼亚是"一路一带"在非洲的重要支点国家,该国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绿岩带金矿多是大矿、富矿。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坦桑尼亚马尼拉省尼亚斯罗利(Nyaslrorl)金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的地层、构造、磁异常、激电异常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成矿条件,总结了矿化富集规律。工作区第四系覆盖较厚,采用地质测量、物探、化探、槽探、钻探及测试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勘查方法,查明该矿为构造控矿,矿体沿韧性剪切带分布,且矿体在韧性剪切带的转折端处富集。因此该区找矿重点应在Au、Cu、As、Zn等多元素组合高异常部位以及韧性剪切带的转折部位。总结出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勘查方法具有工作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找矿成果好等优点,非常适合覆盖区金矿勘查工作。该矿区在绿岩带地区找矿成功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绿春县牛波金矿矿体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赋存于下二叠统高井朝组(P1g)灰岩与安山玄武岩断层接触破碎中,构造控矿明显,为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硅化、碎裂岩化、褐铁矿化(铁帽)、黄铁矿化、青盘岩化及粘土化及物化探异常是本区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在桂西北地区新发现了两个直接产于辉绿岩中、以辉绿岩为赋矿主岩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点)。金矿床受断裂构造和岩性控制,含矿岩石为蚀变辉绿岩。矿区内基性岩为成矿提供了矿源和水源,并成为直接的赋矿主岩。找矿标志为:穿过辉绿岩的断裂蚀变带;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作用;发育Au及Au、Sb、Hg、As元素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和安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矿体呈脉状、细脉状赋存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中,主要受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以含金蚀变岩型为主,其次为含金石英脉型.矿石结构以半自形晶—他形晶粒状结构为主;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蚀变矿床,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是蚀变矿物找矿标志,土壤测量Au元素异常...  相似文献   

18.
外桐坑金矿位于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太平断裂褶皱带,是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蚀变型金矿床。为进一步分析该矿床的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提高找矿效果,在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型研究。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显示,Au、As异常显著,主要沿NE向次级断裂分布;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显示,矿区NE向张性次级断裂显著富集Au、As、Ag、Sb,可有效指示金矿化的分布特征。金矿体赋存于志留纪霞乡组中,成矿物质及热源主要来自于燕山期花岗岩岩浆热液,成矿构造为NE向榔桥—里东坑张性断裂,含矿构造为主断裂上盘NE向硅化、毒砂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蚀变破碎带。依据成矿规律,构建了外桐坑金矿“构造-岩浆岩”成矿体系地质-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明确次级断裂破碎带、金砷地球化学异常、绢英岩化蚀变等可作为外桐坑外围金矿找矿标志,指出矿区内破碎蚀变带、矿区深部以及外围沿榔桥—里东坑断裂分布的水系沉积物Au异常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石鸡坝一带金矿属阳山金矿田的西延部分,在西秦岭的金矿中占有重要地位,重新系统总结其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石鸡坝一带金矿的成矿规律主要体现在构造控矿、岩脉控矿和岩性控矿。不同类型矿石的物质成分基本相似,均为Fe、Cu、As、Sb等的化合物;差异主要表现在花岗斑岩型金矿石的化学成分富K2O,脉石中有含水的铁、镁硅酸盐矿物。矿床地质及稳定同位素资料证明,矿床成因属于多元热液复合形成的中低温热液金矿。Au、Hg、As、Sb等元素前缘晕异常、以褐铁矿化为主的构造蚀变带及中酸性岩脉分布区是该类型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区域地质及地球化学资料显示自石鸡坝至阳山一带找矿前景良好,但具体的找矿突破区段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东坑金矿位于粤西地区,矿体(层)产于顺层挤压硅化岩中,而且较分散,宏观找矿标志不明显。本文通过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选择了有效的指示元素Au,As,Pb,Cu,Zn,Bi,Sb;建立了原生晕横向和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了矿化及矿体剥蚀程度判别指标,这对客观评价矿区的远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