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83—1985年进行的“清理攻关”,是我国地震预报研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部署。当时的任务要求是:对十多年来地震预报的观测技术、观测资料和预报方法从科学上进行全面的清理。它不是一般的工作总结,而是通过广泛深入地科学研究,作出科学鉴别的评价,所以叫做清理攻关。现在提出的科学攻关,则是在认清现有科学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地震预报研究发展的动态,提出新的科学目标,跨出新的步子,既要研究利用已有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局在“七·五”计划期间,在加强观测系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地震预报有密切联系的预报方法攻关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地震学方法是目前地震预报的一种主要方法。 早在1983—1984年,曾组织地震学方法的清理攻关,有22个单位参加,共计百余项课题。自1983年5月始,经一年多的努力,到1984年10月止,基本完成清理攻关第一阶段工作,提交了一批清理攻关的研究报告,其中39篇分  相似文献   

3.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七─—地震短临前兆标志体系及综合预报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我国在地震前兆观测及其预报探索继“六五”地震前兆清理攻关、“七五”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以后,选择了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难点即地震短临预报阶段的前兆标志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继地震预报方法的清理工作后,国家地震局组织的攻关研究已经开始。这一工作对于在清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近二十年所取得的预报经验系统化、规范化,特别是推进地震预报研究成果的实用化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部署;也是切实提高当前地震预报水平,在新的地震活跃期中更好地发挥地震工作作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1988年5月18—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成果交流会”。提交的研究报告41篇,约90万字。内容包括:空间分布方法、地震系列方法、震级序列方法、相关方法、震源参数与介质参数方法及多项集成方法。本文据此介绍了1987年初国家地震局所组织的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的新进展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6.
这次在香山召开的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可以说是一次地震预报攻关的战略研讨会。香山会议应该是一个科学会堂,将对今后产生重大作用,可以载入史册。这一次地震预报战略攻关研讨,从会议的论文集可以看出,大家准备得很认真。今天下午听了院士、专家的发言,也是高水平的。地震预报是一个尚未攻克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同时也是政府、社会的迫切需要。地震预报这个问题有人说不好搞,有人说好搞;有人说是不成功,有人说是成功。我想我们还是要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位中短期(一年尺度)异常识别方法的最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较详尽地阐述了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影响因素的为类型和特征。根据地下水位多年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地下水位的不同动态,提出了地下水位物理参量中短期(一年尺度)地震预报 的三种异常标志、中短期异常的计算机提取方法优化所遵循的原则。在实用化攻关、“八五”攻关的基础上,对地震预报的中短期异常识别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五种短期异常提取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详细叙述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的主要进展:建设成了多学科的地震观测系统,为地震预报打下了良好基础;进行了大量震例研究,初步建立了地震预报的判据和指标体系;进行了地震预报理论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多种地震孕育发生模型及前兆机理;通过20多年的5次地震预报攻关研究,形成了数十种地震预报方法;边研究,边预报,几十年来成功地预报了20多次破坏性地震,并取得了减灾实效,使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本文还对地震预报尚需解决的科学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以攻关的形式,集中全国800多名科技骨干,组织了地震学、定点形变、大地测量、地下水动态、水文地球化学、地电学、地磁学、重力学、钻孔应变应力及综合预报等10个学科方法的学术攻关小组,历经两年取得了5个方面的突出进展。这是国家地震局继1983—1985年的地震前兆系统清理研究之后的又一重大科研活动。10个学科方法的分析预报指南及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的研制,不仅是我国20年来地震预报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中国第一代预报工作者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实用化研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地震分析预报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协调组和山西省地震局于2006年5月21—23日在山西太原联合举办了2006年度地震预报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1)地震预报新方法探索(特别是数字地震资料的应用)。(2)“十一五”攻关内容研讨。(3)会商会制度改革讨论与地  相似文献   

11.
韩渭宾 《华南地震》1995,15(1):91-94
对当前我国的地震监测手段和预报能力作了分析了估计,认为对地震预报现状看法的分岐,实质上是对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的争论,指出当前地震预报所面临的困难;加强前兆机理的地震孕育过程研究,缩短战线重点攻关是推进地震预报事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二──大地电磁测量中期预测青海6.0级地震成功在“八五”地震预报深入攻关中,专门设置了一个中期预报方法的研究课题,即近期(1-3年)重点强震危险区判定指标的研究。其目的意义是在特定的危险区确定后,寻找能够指示1-3...  相似文献   

13.
地震前兆方法实用化攻关是地震局在七五计划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1987—1988年的攻关研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系统地总结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所积累的丰富的地震预报理论和实践经验,推进实用化的进程。虽然一些方法仍以经验性的、统计型的为主,制定严格的规范为时尚早,但可以制定预报的程式,就象是打拳的套路,应及时推广那些较为成熟的方法,以满足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全国重力测量用于地震预报研究的清理攻关工作的综合报告概要。主要从重力台网的布局、干扰因素、测量技术、观测精度、质量评定、预报方法等几方面的清理工作来评价和论述重力手段在地震预报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意义,以及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1989年至1999年10 a间在山西大同-阳高地区连续发生了3次中强地震,这是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后,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的几次较大地震.叙述了大同盆地的监测能力及对大同-阳高3次中强地震的预报情况,指出短期判断与中期背景脱节,异常没有全面地掌握在某一级地震预报部门手中,似是当时地震预报的现状和未能作出短临预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启民  谢智 《地震》1992,(4):71-72,80
中国地震预报20多年的探索表明,人类认识并掌握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将是一个跨世纪的科学难题。本文着重论述在未来地震预报攻关之前,毖须建设高精度钻孔应力-应变等一系列观测台网,为后人的攀登、突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报实用化持久战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地震研究》1989,12(1):79-80
历时5天的“地震学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工作会议”于1988年5月22日在成都闭幕。41个三级课题向大会作了报告,展示了这个攻关阶段的新成果,也显示了地震预报实用化持久战中的一些新进展。这些新进展表现为:1.一批相对比较成熟的方法如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地震序列,震级序列、相关等,按六项基本要求完成了任务。在1983—1985年清理攻关任务中,多数方法着重清理了全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今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地震学方法是首选且必不可少的方法.据粗略统计,目前用于我国地震预报的地震学参数有上百个之多.参数繁多,虽可任意选用,但也带来许多麻烦.“多多益善”,工作量太大,“择优录用”,难以确定哪些更好.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实用化攻关和“八...  相似文献   

19.
韩渭宾 《地震学报》1998,20(4):437-440
1问题与思路“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号召大家在“新”和“实”字上下功夫,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逢地震界兴起非线性热,于是,引进、开发了许多地震学地震预报新指标和新方法,促进了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可是,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并未因此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地震局(87)震科字第105号文《关于下发“地震学预报方法规范研究工作纲要”的通知》,我们承担“地震空区方法的研究”课题。按照1987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攻关研讨会和攻关领导小组协商分工,我们侧重研究借助 R-t 图、D-t 图,结合震中分布图圈定空区的方法。笔者曾将为客观圈定空区的种种努力归纳为四种方法:(1)在一定时段的震中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