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孙晓松 《贵州地质》2010,27(2):133-136
针对矿山深部开采和工程地质灾害的重点危险因素和隐患,指出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对矿山深部开采和工程地质灾害事故隐患实施监控预警,提高矿山的本质安全程度和保障能力,是矿山控制和消除安全隐患并减轻灾害损失,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矿山地质灾害鉴定中,一般采用工程力学原理,计算并确定矿山顶板的安全厚度、开采移动盆地的影响范围.而在有些地区出现的矿山地质灾害中,单纯地用岩土工程力学原理则无法解释,必须结合矿山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特征方能作出科学的鉴定.本文通过红粘土地区房屋开裂成因的剖析,说明矿山地下水位下降是导致房屋开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阜新地区是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煤炭工业区,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区正常生产和人民安全生活的影响十分严重,在我国煤炭工业城市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本文对矿区内的地面沉陷、露天矿滑坡、煤矸石堆放、瓦斯灾害等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灾害规模和造成后果等进行了论述,确定矿区发生地面沉降的面积已近100km2,煤矸石堆放已占地32.1km2,是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露天矿滑坡则主要分布在海州和新邱露天矿;瓦斯灾害主要出现在井工矿中.这些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区生产和市区生存环境影响严重.通过对这些灾害的地质背景、形成机理、发育条件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各种矿山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矿山地质灾害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开发利用规模大、强度高,因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其中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威胁尤其严重。本文基于实际调查数据,论述分析了甘肃省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危害特点。根据调查结果,甘肃省主要发育五类矿山地质灾害:采空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矿坑突水。在这五类灾害中,采空地面塌陷分布最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滑坡发生频次高、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矿坑突水灾害分布范围、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相对最低。各类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征受地质环境条件及矿山开采规模和开采方式的控制,灾害的危害特点与其分布和发育特征和活动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开发与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由于掠夺式开采以及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矿山人为泥石流灾害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的法治建设环境,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并具体提出了矿山人为泥石流灾害预防和工程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GIS的矿山开采沉陷灾害预警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春会  赵全胜 《岩土力学》2009,30(7):2197-2202
为了实现与环境协调的矿产资源开采,提出建立并开发了矿山开采沉陷灾害预警系统。以美国大型软件ARCGIS为开发平台,采用ARCMap Object开发方法开发了矿山开采沉陷灾害预警系统;建立了该系统计算参数的位移反分析模型,引入单纯形优化方法,编制了系统计算参数的位移反分析模块;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第1个实例分析了某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灾害,并与CXYJ2001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系统的计算可靠性,并展示了系统的功能。第2个实例是对江苏姚桥煤矿开采方案引起的地表沉陷灾害预警分析,优化了开采方案。研究表明,系统是实现与环境协调的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辅助手段。最后,介绍了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冯发焱  陈绍义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2):195-198,223
在矿山地质灾害鉴定中,一般采用工程力学原理计算并确定矿山顶板的安全厚度、开采移动盆地的移动影响范围。而在有些地区出现的矿山地质灾害中,则必须结合矿山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特征方能作出科学的鉴定。通过对部分矿山开采区红粘土地区房屋变形开裂形成机制的剖析,归纳了几种比较典型的矿山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模式,说明矿山地下水位下降是导致房屋开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金属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灾害问题,运用两种理论结合一种灾害等级综合评估模型,将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进行综合评估预测来确定金属矿山的灾害等级,对矿山灾害进行评估预测,取得了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论文主要针对我国煤矿开采引起的矿山地质动力灾害,如冲击地压、矿震、地表塌陷等,结合山东省新汶矿区、辽宁省抚顺矿区、北票矿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导致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及机理,从改变采矿活动等角度阐述了控制这些地质动力灾害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南柿竹固有色金属矿床矿山开采后地质灾害现状的调查,对矿山的地质灾害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对灾害的具体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川气天然气管道工程通过鄂西崩、滑、流极易发区,鄂中石膏、磷矿区,鄂北岗地膨胀土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隐藏了多种地质灾害隐患。通过沿线实地调查,以记实手法预测该工程在湖北段可能遭受16处主要地质灾害,其中崩塌灾害4处,滑坡灾害4处,泥石流灾害4处,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灾害3处,塌岸灾害1处。根据各处地质灾害成因特点不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采取避让、治理、防护、限制等应对措施来避免灾害发生,确保管道工程顺利施工和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新康石棉矿区为例,全面分析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开发利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使用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等多种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手段,从评价指标的确定优选,已采区的评价检验到未采区不同块段各指标值的定量预测和综合评判,系统地提出一套未采区构造复杂程度预测与评价的研究方法,并成功地用于铜川矿区金华山矿井的构造预测,为该矿二水平选择出两块地质条件简单、适合综采的场地。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开阳磷矿崩塌为例,通过对地质条件、采矿扰动与变形破坏特点的分析,阐明在地下开采作用下,反倾上硬下软型斜坡变形破坏的发展过程,并总结斜坡失稳破坏的3种模式,指出不同类型的破坏变形均以坡顶拉裂为前兆,而斜坡岩体结构特征是产生不同破坏模式的关键控制因素。进一步运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方法,分析该类型崩塌的形成机理,认为反倾上硬下软型崩塌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地质背景,动力条件与诱发因素,崩塌最终可能以急剧破坏的形式出现,但其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了从发生、发展直至破坏的长期过程。从地下开采后采空区顶底板的变形,发展到地表裂缝的产生,崩塌的形成是地表裂缝沿着陡倾结构面追踪发展的过程,并受岩体结构特征的控制最终发生倾倒、突破锁固段剪出或沿中缓倾结构面滑塌。因此,对此类斜坡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必须把握前兆现象,加强早期识别与预警。  相似文献   

15.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新的工作,矿山范围的保护对象是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价值取向.是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和安全合理性的价值尺度。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是评价矿山开采适宜性非常重要的概念,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内涵及其分析方法的提出,对于一般性地认识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指标体系研究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漳河水库下煤炭资源开采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下的安全开采对于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以及保护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漳河水库库区下煤炭资源开采为例,通过对地质采矿条件、采场覆岩性质、覆岩破坏高度预计和开采条件进行分析,对库下采煤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和论证。结果表明:覆岩岩性和开采条件均有利于水库下开采,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程度较低,导水裂缝带波及不到水库库底,因此,可以在水库下进行安全开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水库下安全采煤。  相似文献   

17.
川西南雷波卡哈洛磷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美姑-金阳陷褶束的中段,划属川西南成磷带雷波聚磷区,是典型的昆阳式沉积型磷块岩矿床,磷矿层赋存于下寒武统麦地坪组,通过对该区古构造、古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特征等的分析研究,认为古微地形地貌对矿体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提出"陆缘坻、古沉积环境、古气候与古微地貌"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这对研究区生产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地下采空造成地面突然塌陷而构成对管道工程的危害是最严重的管道地质灾害之一。通过对地下采空产生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对管道的影响和损害的讨论,分析了采空塌陷对管道的危害特征。在分析矿区地表移动与覆岩的破坏规律和采场采动影响下覆岩破坏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空塌陷区管道成灾机理及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采空区输气管道安全保护措施,对采空塌陷区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石源龙铀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效果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友良 《福建地质》2010,29(3):275-278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及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武夷山石源龙铀矿区地质勘探设施放射性污染危害及造成的安全隐患,采取"封、挡、疏、填、清、盖、植"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探讨铀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中进一步厘定了煤炭资源/储量的概念,全面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深入阐述了我国煤炭资源保障程度,认为煤炭资源总体丰富,可采、预可采储量不足,服务年限少,区域煤炭资源保障不平衡,优质炼焦用煤稀缺,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压覆严重,中西部煤炭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在分析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基础上,根据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勘查开发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煤炭资源绿色勘查技术、煤矿高精度高效安全开采地质探测技术、煤矿水害探测与防治技术、煤矿绿色充填开采关键技术、采煤沉陷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恢复再造技术、煤矿瓦斯井上井下联合抽采技术、废弃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恢复技术研究、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及固废处理技术、洁净煤技术的基础地质研究、煤系多能源矿产综合勘查开发和利用技术、煤炭地下气化与煤层气联合协调勘查开发技术、煤源雾霾研究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十二项煤炭绿色勘查开发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