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际地震动态》2012,(7):46-4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和河北省地震局于2012年5月15-20日在河北石家庄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监测预报论坛暨地震观测与预报新技术新方法"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我国地震观测技术不断得到改善.建立各种地震监测台站754个,遥测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记录和数据传递方式发生了变化.我国大规模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开始的.除建立各级监测预报网外,近年来,地震观测技术不断得到改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9个数字化地震台站今年开始试运行;一些前兆观测项目已经开始使用第二代新仪器.一些台站配备了计算机,改变了数据处理的落后状态.目前处理的数据相当于10年前的4倍.此外,在全国较大范围内还开展地震地质、地壳深部探测、大地形变测量工作.建立了一批服务于地震科研的实验室,包括震源物理、构造物理、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3.
《国际地震动态》2007,(12):39-39
在中国地震学会的关怀和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7—9日在上海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协办,上海市地震局承办。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阴朝民主任,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吴书贵副司长、上海市地震局张骏局长、朱元清副局长、张奕麟研究员、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庄灿涛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特邀代表共5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气氛热烈而融洽,取得了圆满成…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震动态》2012,(2):35-36
在中国地震学会的长期关怀和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8月15—21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暨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联合举办。中国地震局阴朝民副局长、监测预报司宋彦云副司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王海涛局长、第八届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薛兵研究员、副主任高景春研究员、朱元清研究员和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庄灿涛研究员,以及西北片区陕西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管监测工作的副局长和监测处长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特邀代表共52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韩大宇 《华南地震》1989,9(2):102-107
本文分析了我国及世界主要地震国家地震预报的现状与特点;对我国近期地震监测预报发展政策作了浅析,指出:我们正面临新的地震活跃期,应从战略的高度充分重视预测这一时期的地震活动趋势及强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逐年强化重点监视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力争捕捉地震前兆信息,为攻克地震预报难关及减轻地震灾害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前言     
"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项目是我国"十五"期间"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重点工程项目的一部分,由新疆数字前兆台网、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动台网、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地震信息服务系统6个子项目组成.该项目自2002~2003年开始初步设计和勘选,2004~2005年铺开建设,2006年进行仪器安装调试,2007年全面进入试运行和分项验收阶段,从项目立项到通过验收,历时6年,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地震观测台站和相关技术系统,部分功能指标优于设计要求,并有所创新.项目的完成,标志着新疆地震观测科学、地震预测研究、抗震救灾指挥和地震信息服务等进入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对新疆防震减灾工作的深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付虹 《地震研究》2020,(2):207-207
1966年邢台地震后周恩来总理正式提出中国要搞地震预报。1970年通海7.8级地震后,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地震局,从那时起,大量的地震观测台站开始在大陆地区建设,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正式纳入了国家政府行为。实际的地震预报比之前预期的要难得多,在中国50多年的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中,经历了1976年唐山、2008年汶川等大地震预报失败的惨痛教训,遵循周总理“对今后的地震估计,要做两手准备。当地可以建立值班制度,警觉一点,一有情况,招呼一下,往外跑,避免伤亡”的指示.  相似文献   

8.
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至今已20多年了,通过中美地震科技合作建成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在我国已运行了16个年头,它为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也促进了我国数字地震学的研究和地震预报工作开展。 第2代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不仅具有远程数据快速传输的能力,而且具有动态范围更大,记录频带更宽的特点。从STS-1地震计中滤波出来的UH信号,能观测地球的自由振荡信  相似文献   

9.
    
正在21世纪的前10年里,中国的地震观测台网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长期连续地震监测网络。中国的地震观测技术在走过学习、仿效、自主研制等漫长而艰辛的求索之路后,逐步在地震仪、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直至信息发布等一系列环节中掌握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地震观测台网也作为一种科技产品进入到可规模出口的阶段。2004年,中国地震局执行的"援阿尔及利亚地震监测台网"项目是我国对外实施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台网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炜  李宣瑚 《中国地震》1991,7(4):72-78
本文对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台网进行了详细介绍,这其中包括:1.建网过程、布网原则;2.水文地球化学地震观测点的布设特点及点位的条件与类型;3.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项目及测试仪器等。此外,还对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和预报地震的效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地震台站巡检系统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台站是开展地震观测和地震科学研究的基层机构,台站运行和维护关系到地震数据质量。以江苏省地震台站巡检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TOGAF的地震台站巡检系统架构,探索适合台站巡检的业务构架、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并给出地震台站巡检系统总体架构。该架构能够有效整合现有地震台站巡检系统应用,降低地震台站管理信息化建模难度,提高信息化架构规划和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C/S和B/S混合架构的云南地震科技信息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C/S与B/S混合架构的云南地震科技信息数字化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该项目包括大震考察档案等8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地震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建设。云南地震科技信息数字化系统的建立为地震科研人员提供了完善的地震科技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试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一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并于2005年7月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试运行.本文对系统在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间处理的网内震和网缘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对90%以上网内ML≥2.0地震的处理结果达到中国地震局地震速报评比满分的要求;系统对网内线以外100 km区域范围内ML≥2.5的网缘地震也有一定监控能力.本文对系统处理其他网缘震、网外震与人工爆破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地震信息系统在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地震应急响应与处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地震行业尚未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安全评价体系,且相关研究开展较少。为了更好地识别安全风险,提高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作者利用可拓方法建立信息系统评价模型,通过程序自动进行指标权重和关联度的计算,输出系统评价等级。实例表明:可拓方法可为地震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提供支撑,并具有应用价值。本研究为评价指标的进一步优化调整,以及自动评价软件的完善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地震应急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我国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内容,包括系统的目标、总体框架、内容和工作流程。该系统以全国地震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支撑环境,以GIS软件为应用开发平台,可以实现对破坏性地震的短临预测信息跟踪与处理,对大震速报信息进行快速响应,并可进行灾害损失快速评估、震后地震活动趋势判断、防震减灾应急对策信息服务、应急指挥综合信息显示等。该系统作为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6.
有关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8.0级地震给我们很多警示,其中之一就是地震观测系统应当在大地震后快速产出地震烈度分布图。本文对快速产出地震烈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用同震位移分布快速获得地震烈度产出的方法。实现地震烈度快速产出这一目标应当走测震学、强地面运动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道路,这是大震后地震烈度快速产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君 《地震工程学报》2013,35(S1):152-157
针对地震监测信息系统应当在大地震发生后快速发布地震烈度分布信息的需求,本文立足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国际烈度速报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经验,设计并实现辽宁省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系统,实现了地震烈度数据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发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地震应急信息发布效率,解决传统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不能满足当前需要的问题,基于地震网站内容管理信息系统,以地震信息数据为基础,根据信息类别和属性对Java easysite平台进行技术开发,设计了地震信息直播、地震参数、震区背景等核心功能模块。通过自动获取地震数据库信息系统,实现了平台各个功能模块信息的快速发布。该应用已被布置在中国地震局网站平台上,实现了地震应急信息平台的智能管理,进一步保证了地震应急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层砌体房屋震害预测专家系统,对山东潍坊地区182栋多层砖房逐栋进行了单体房屋的震害预测,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多层砖房的地震易损性特征,并进行了初步震害预测研究,给出了该类房屋的易损性矩阵,各破坏等级的损失参数矩阵和对应不同地震烈度的相对损失预测,为进一步开展震害预测和采取地对性的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cView9.0的城市震害预测及应急对策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基本的构成及功能,并针对国内研发中存在的不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即增加了地震预警级别判定功能,丰富了地震信息的录入方式,改进了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计算模型,引入了应急对策模块并利用G IS的可视化功能加以表现。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ArcV iew9.0的城市震害预测及应急对策信息系统,并以山西运城市城区的实际数据进行了系统演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