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烟台市牟平区某废弃矿山为例,介绍了该区域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了造成该区域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原因,以恢复耕地、草地、林地为目的,对区内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采坑、残丘、料场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需从科学的角度树立正确的修复理念,落实地貌重塑、土壤重构和植被恢复三大矿山修复核心技术,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了解扶绥县的矿山基本情况,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扶绥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分布情况及其成因,提出减少矿山开采、分类实施治理工程、提高循环利用等相应的保护与恢复治理对策,为加快扶绥县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遥感解译手段,对日照市矿山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查明各类矿山546处,主要集中在莒县和五莲县境内。除莒县刘官庄煤矿外,其余全部为露天开采矿山,主要选用直接开挖的方式,不仅破坏了地表环境,而且矿山生产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占用了大面积的土地。该文根据矿山地理位置及开采方式的不同,将相同类型的多个矿山划分为同一治理区,针对不同治理区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切实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8月29日,禹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莅临市国土资源局,就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进行调研。禹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烨就今年以来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建议等向调研组作了具体汇报,并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国土部门代市政府拟订的《禹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调研组认为,国土部门在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中思路清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时,矿产开发活动对区域地质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早期不规范的开采活动,造成资源破坏,诱发地质灾害,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等。文章以大同煤矿集团大斗沟煤业有限公司为例,探讨了矿山开采造成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破坏程度,并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保护与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贵州省桐梓县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基本情况,总结了环境恢复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建议通过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增减挂钩,将矿山用地治理恢复成耕地的土地指标拍卖资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从而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红 《国土资源》2011,(8):54-54
近年来,沈阳市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积极探索矿山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实质性工作,使矿山地质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沈阳市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由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筹资,先后对康平县东关屯、苏家屯区林盛堡、沈北新区前屯等地面塌(沉)陷区的受灾居民进行了搬迁避让;对小康矿、  相似文献   

8.
<正>"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建立了3个矿山修复生态补偿示范区,种植各类树木30万余株,完成恢复治理面积4500多亩……"2018年以来,郏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绿满郏县、绿秀郏县、绿美郏县、绿富郏县"为目标,采取"区内修复,区外补偿"方式,大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机制,全面推进露天矿山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工作,用一个个跳动着高质量发展音符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建立了3个矿山修复生态补偿示范区,种植各类树木30万余株,完成恢复治理面积4500多亩……”2018年以来,郏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绿满郏县、绿秀郏县、绿美郏县、绿富郏县”为目标,采取“区内修复,区外补偿”方式,大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机制,全面推进露天矿山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工作,用一个个跳动着高质量发展音符的数据,交出了喜人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进行矿山开采过程中,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导致十分脆弱的矿山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其不仅可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而且可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将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皇城镇矿山为例来对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进行介绍,以更好地落实总书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山水林田湖要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遗留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日益紧迫。本文在查明山东省济宁市历史遗留露天矿山分布、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及特征、已开展工程采取的治理措施及存在问题等的基础上,结合城镇、交通、河流、自然保护区等国土空间及生态保护格局,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两片区”矿山修复总体布局。提出因地制宜选择植被修复措施,设计阶段应重视养护和管护措施的提出和制定,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临沂市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地形起伏大,山区峰高坡陡,矿产资源较丰富,近年来,受矿产开发、地下水开采、山区综合开发利用,交通与水利建设以及不利地质条件影响,局部地段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根据蒙阴县台上铁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实地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影响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招远市具有丰富的黄金及石材等矿产资源,随着多年开采,地质环境破坏日趋严重。近几年,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通过普及全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加强对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监督、加大对地质灾害资金的筹集,有效改善了矿产生态地质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益阳市赫山区矿山开采行为造成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等三类地质环境问题,介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使用的三种"矿山复绿"治理模式和"矿山复绿"带来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15.
韦银泽 《山东国土资源》2013,29(3):26-28,33
目前,矿山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泥石流等方面,对矿区进行地质灾害的预测并根据情况提出相应防治措施,能有效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也维护了矿区的正常作业和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广西荔浦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实地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影响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地质环境背景及现状调查研究,结合矿山实际生产情况,从地质灾害、 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预测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分区,然后对重点防治区与次重点防治区的露天采坑、尾矿库、表土存储场、选矿厂等主要设施提出相应的治理恢复措施,以有效避免和减少因矿山开采产生的地质灾害,对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莱芜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莱芜市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辖区内蕴藏了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矿产42种,探明储量的18种,是省内矿产资源总量较丰富,矿种配套较齐全的少数地市之一。近几年,莱芜市大力开展"治乱、治散、治毁、治本"工作,矿业开发走上规范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常允新  王振涛  温永泉  张丽霞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7/1/12-2007/3/20
莱芜市煤炭和铁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矿山排水量较大。煤矿矿坑水中SO4^2-、总硬度、矿化度、F^-等组分较高,对地下水水化学场构成影响,矿区附近SO4^2-含量大于300mg/L的孔隙水分布面积9.98km^2。铁矿排水具有高强度、大降深、强烈疏干的特征,导致矿山背斜东翼已形成水位降落漏斗,其中水位标高120m的漏斗面积达27.5km^2,由于矿坑排水加之水源开采,1973年以来赵庄、孟家庄、西泉河地段共发生岩溶塌陷220处,塌陷总面积8880m^2。  相似文献   

19.
莱芜市煤炭和铁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矿山排水量较大。煤矿矿坑水中SO42-、总硬度、矿化度、F-等组分较高,对地下水水化学场构成影响,矿区附近SO42-含量大于300 mg/L的孔隙水分布面积9.98 km2。铁矿排水具有高强度、大降深、强烈疏干的特征,导致矿山背斜东翼已形成水位降落漏斗,其中水位标高120 m的漏斗面积达27.5 km2,由于矿坑排水加之水源开采,1973年以来赵庄、孟家庄、西泉河地段共发生岩溶塌陷220处,塌陷总面积8 880 m2。  相似文献   

20.
山东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恢复治理速度远远低于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严重影响了矿业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管理形势严峻。该文基于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实际,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管理形势,探讨了新形势下山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战略和管理机制,提出了多渠道、多元化解决治理资金,加强联合执法、督促和引导矿企主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加强遥感监测与监控技术,激活保证金制度,发展绿色科技、建立完善的绿色矿山体系等建议,并指出随着煤炭集中开采区向鲁西南平原地带转移,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性煤炭产业,建立多元化的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体系,是实现全省矿业领域绿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