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泥石流:常由强降雨诱发,泥石流在山区具有毁灭性的后果。要调查如下问题:(1)泥石流是如何被诱发的?(2)如何确定流动特征?(3)控制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以及再次发生时间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云南小江泥石流与泥石流滩地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江泥石流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属暴雨型泥石流 ,是中国四大泥石流作用区之一。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共成灾 40余次 ,直接经济损失 70 0 0余万元 ,已成为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大患。本流域泥石流是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变异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叠加形成的地质灾害 ,其活动机理包括固体松散物源形成、河流加剧冲刷切坡、强降雨或地震诱发泥石流等 3个过程。泥石流防治的根本在于控制山地荒漠化并恢复植被与生态环境。然而 ,要退耕还林就必须开发泥石流滩地 ,以安置坡地区居民 ,开发工程不仅要先治理泥石流沟谷 ,而且还要治理河床。小江农场是小江泥石流滩地开发的成功典范 ,其成功的基本条件总结 ,为泥石流滩地开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风险及沟谷泥石流风险度评价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风险一词虽然已经广泛被科学家和经济学家所使用 ,但涉及到自然灾害的风险研究则还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的事。国内有关泥石流风险的探讨 ,更是 2 0世纪 90年代才初见端倪。国际上 ,泥石流风险评价至今仍然是前沿探索性领域和新兴的研究课题。基于联合国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及其定量表达 ,本文给出了泥石流风险度 =危险度易损度这一数学命题的近似解。讨论了风险分级和不同风险等级的分布概率以及风险指南。以云南东川因民矿区黑山沟泥石流为例 ,对单沟泥石流风险度评价模型进行了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话说泥石流     
科名 《河南地质》2010,(8):38-39
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突发泥石流,截至15日16时,死亡1156人,失踪588人。2008年11月4日云南泥石流致55人死亡,107万多人受灾;2006年2月17日上午9时,菲律宾东部莱特岛南部山区因暴雨成灾发生的特大泥石流,500余间房屋和一所正在上课的小学在瞬间被吞没,大约有200人在这次灾难中丧生,1500人失踪。泥石流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足以让人们在承受灾难的同时,关注泥石流,了解泥石流,预防泥石流。  相似文献   

5.
甘肃泥石流     
该项研究采用发生学和流变学原则,结合区域特征,系统地阐述了甘肃泥石流的分布、特征与危害类型划分,对泥石流发育的地质,气候与历史社会因素作了较全面的系统论证,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及其在泥石流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泥石流是一种突发性山地灾害,至今尚缺乏准确有效的预报方法。减灾工程也只能对一定规模的泥石流起到防御作用。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在泥石流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泥石流运动数值模拟为基础,以数值模拟获得的流速和流深等参量为分区指标的危险性分区是泥石流危险性分区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其中,泥石流危险性动量和动能分区充分反映了泥石流的破坏能力,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定量化的分区结果。该类分区方法在城镇等有重要危害对象的泥石流减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应用于泥石流危险区和安全区的划定、泥石流灾害预估、泥石流临灾预案制定、泥石流抢险救灾方案制定和泥石流灾情评估等,还可以应用到山区土地利用规划、山区城镇建设规划和财产保险评估等领域,并起到防灾和减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泥石流,一个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泥石流研究的深入,各种防护措施也随之产生和发展。泥石流柔性防护系统,作为一项全新的工程措施,在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测试中逐步完善和成熱,并在诸多工程实践中显示出了其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余斌 《沉积学报》2008,26(5):789-796
泥石流的容重是泥石流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获得泥石流的容重因泥石流灾害的评估和泥石流的防治的需要显得日益重要。分析了泥石流的组成颗粒中3个分别代表粗颗粒,细颗粒和粘粒颗粒的颗粒粒径,即2 mm、0.05 mm和0.005 mm,及它们的百分含量与泥石流容重的关系。在对泥石流的组成颗粒的研究中发现泥石流中的粗颗粒,细颗粒和粘粒颗粒的百分含量与泥石流容重都有一定的关系,但因地区的差异这种关系不是唯一的。粘性泥石流中的粘粒含量与物源区的粘粒含量相当,稀性泥石流的粘粒含量远大于物源区的粘粒含量。用粗颗粒和细颗粒百分含量计算的泥石流的容重与泥石流观测样和沉积样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的泥石流容重应服从根据沉积物的特征判断的泥石流类型和框定的泥石流容重范围。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沉积相模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崔之久  熊黑钢 《沉积学报》1990,8(3):128-140
共划分泥石流沉积为6种类型或相即A相泥石流层,B相类泥层,C相冲刷层,D相泥流层;E相泥流层,A1相细粒泥石流层。标准的泥石流相模式是从底层的泥层D相开始,往上为A相、C霜。且以C相为沉积间断标志。  相似文献   

13.
14.
石棉县后沟是一条典型的自然泥石流和矿渣泥石流并存的泥石流沟。本文以石棉后沟为例,结合早期自然泥石流、矿产开采以来矿渣泥石流、以及2013年7 4复合型泥石流,总结了自然泥石流和矿渣泥石流的复合效应,包括泥石流物源补给的多元效应、泥石流发展演化的逆转效应、泥石流起动发生的复杂效应、泥石流动力沿程的放大效应、泥石流致灾破坏的链式效应。对照泥石流对已建防治工程的破坏,提出了自然泥石流和矿渣泥石流复合型泥石流沟防治对策,建议充分利用起动位置和物源集中补给位置的差异,加强对中上游及支沟自然泥石流起动和运动的拦挡防治,最大限度减小自然泥石流对下游矿渣防护工程的基底侵蚀和冲击破坏,从而保障综合防治工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大,暴雨频繁,尤其近年来受台风影响,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本文通过浙江省泥石流的调查成果,综合分析区内泥石流发育特征。通过分析,浙江泥石流主要有如下独特的发育特征:沟床比降大,相对高差小,两侧山坡坡度大,流程短,流域面积小等;地质构造上: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全-强风化的火山碎屑岩区域,沿深大断裂成带状分布;泥石流三区特征:三区分界不明显,尤其流通区和堆积区难以区分等。本文初次系统分析总结了浙江省泥石流发育特征,对浙江省泥石流形成机理、泥石流防灾减灾等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是对已经发生的泥百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综合性的测算和统计。它是泥石流灾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次泥石流灾害,除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可能伴有潜在的间接影响。此外,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的不同也增加了评价的难度。所以,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需要通过适当的指标来反映。根据承灾体特点,文章初步建立了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指标,分别为人员损失、经济损失和救灾投入费用,并且对于每个指标给定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人员损失主要由因灾死亡损失和因灾伤害损失两部分构成;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集在在建筑、资产、交通、管线、资源5个方面,间接经济损失则通过与直接经;声损失的比例关系来进行换算;救灾投入费用是灾害发生后进行救援、治理、恢复等所花费的费用。最终的灾害总损失等于上述3部分损失之和。在此基础上,综合时间和地域因素,提出了灾害损失的时空比较方法,从而增加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为定量反映灾情、进行泥石流救灾优先性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泥石流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泥石流灾害区划的主要原则,即相似性原则、区域完整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子原则。提出了把区域泥石流风险度作为泥石流风险区划的综合性指标,并给出了风险等级的划分方法。把风险等级分为可忽略风险区、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以云南昭通地区为例,阐述了泥石流风险区划的具体方法,并得出了昭通地区泥石泥风险区划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路泥石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路泥石流是指发育于公路沿线并对公路桥涵、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护结构具有冲击毁损和淤埋破坏的病害类型。丰富的物源、具有焚风效应的气象条件以及泥石流沟轴线与区域新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等是形成大型泥石流的宏观背景。将泥石流概化为固、液两相流体,运用两相流理论、泥沙运动力学、Bingham流变方程和Bagnold颗粒相互作用试验结果等,初步建立了泥石流固-液分相流速计算方法、基于泥石流在防治结构表面及泥石流沟岸产生的冲击形迹建立的反求泥石流冲击力计算方法以及泥石流磨蚀力计算方法。开发了速流结构、泥石流隧道及翼型墩汇流结构等10余种防治技术,集成了拦-汇-排等多种综合治理模式。据此撰写了《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指南》。实施了60余个防治工程。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公路泥石流理论及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