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低纬子午环上用Reticon采样所得的不同类型狭缝像的预处理方法和各自的读数精度 ,分析了影响读数精度的主要原因 ,指出这些影响主要不是来自Reticon本身 ,而是各自光路系统中的缺陷引起的 ,原则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介绍了低纬子午环上用Reticon采样所得的不同类型狭缝像的预处理方法和各自的读数精度,分析了影响读数精度的主要原因,指出这些影响主要不是来自Reticon本身,而是各自光路系统中的缺陷引起的,原则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Fabry-Perot滤光器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影响Fabry-Perot滤光器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并对其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主要有相位误差,温度变化对系统产生的误差,光线入射角度偏移所带来的误差以及平板平行度误差和平板面形精度对系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上海天文台光电中星仪工作已将近六年之久,其观测的精确度无论是观测组内的内部符合或组与组之间的外部符合均逐年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于可以检查内部符合的平均单星误差而言,已经从1957年的±降低到1962年的±.这样的观测精确度与目前世界上的光电和目视测时仪器相比是不差的.为了寻求进一步提高精确度的途径,我们在该光电中星仪(蔡司型号 No.14968)上进行了一些研究;对引起单星误差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GPS的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的发展状况及其作用。并对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做了阐述。GPS定位误差由几何精度因子和站星距离的测量误差决定,站星距离的测量误差由3大类误差因素决定,它们是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与GPS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与GPS信号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对上述重要误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误差修正模型及各种减小或消除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介绍了子午环对度盘和读数显微镜的制造及装配的精度要求,叙述了低纬子午环上度盘的制造和装配中的问题,以及读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且从这些实际情况论述了采用固定角距法测定度划改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子午环对度盘和读数显微镜的制造及装配的精度要求,叙述了低纬子午环上度盘的制造和装配中的问题,以及读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且从这些实际情况论述了采用固定角距法测定度盘分划改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应用盘星系的倾角、半径及质量资料,求得93个盘星系的质量密度和真扁度。分析其结果得出,盘星系的质量密度从早型向晚型增大了一个量级;真扁度下降在sm,d达到极小。但去除so系及IrII之后,盘星系的这两项参数都是星系类型的单调函数。  相似文献   

12.
理论家在数十年前就预言新生的恒星被旋动的尘埃和气体盘环绕着。1992年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猎户星云中有几颗幼年恒星有星周盘证实了这一预言。最近,两个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哈勃望远镜拍摄了金牛座恒星形成云里的几十颗年轻恒星的照片。由于金牛座星云距地球仅450光年,比?..  相似文献   

13.
由于1 m太阳望远镜主体、光电导行及终端仪器消旋平台等的结构特点,即使光电导行系统闭环后,望远镜长时间跟踪精度仍然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根据望远镜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跟踪误差随时间变化的原因,然后通过理论和实测分析了误差的变化特点,研究了如何通过相关算法检测望远镜折轴焦点F_3焦面的高分辨率成像观测系统中的图像移动量,并平滑高频分量,分离出低频分量以反馈给望远镜定位跟踪系统,进一步提高望远镜的长时间跟踪精度。最后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观测系统中TiO通道闭环跟踪实验,实验表明,在4小时的闭环跟踪时间内,跟踪误差的均方根值为0.52″,表明通过折轴焦点F_3成像观测系统中的图像移动量对望远镜实行闭环跟踪能够提高望远镜的长时间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4.
杨兰田 《天文学进展》1989,7(4):276-285
本文对类星体的各种厚吸积盘模型,紫外超现象的吸积盘模型及自引力吸积盘模型作了简扼评述.  相似文献   

15.
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及其误差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刘利  韩春好 《天文学进展》2004,22(3):219-226
介绍了卫星双向时间比对(TwsTT)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原理,讨论了TwsTT的误差源,分析了各误差源对比对精度的影响。得出影响TwSTT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为设备时延误差和路径传播时延误差,而由于卫星和地面站运动引起的误差相对较小,从而给出了实际应用时不同比对精度下需要考虑的误差源及对误差源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刘尧  王红池 《天文学进展》2011,29(2):148-167
原行星盘是环绕在年轻星天体(如T Tauri型星,HAe/Be星)周围的气体尘埃盘,是具有初始角动量的分子云核在塌缩形成恒星过程中的自然结果,是行星系统的起源地。原行星盘研究不仅是恒星形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行星形成理论的基础。首先介绍了盘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然后介绍了年轻星天体的能谱分布,盘的模型和参数(质量吸积率、质量、尺度、温度、寿命);随后讨论了尘埃颗粒在盘中生长的观测证据以及行星在盘中形成的大致过程;最后对原行星盘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做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LLMC+CCD仪器系统的误差理论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文中所涉及的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来自仪器系统本身的误差,其二是来自仪器系统以外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LLMC+CCD仪器系统的误差理论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文中所涉及的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来自仪器系统本身的误差,其二是来自仪器系统以外的误差。论文的第一章对CCD器件的特性及其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作了扼要介绍;第二章阐述了低纬子午环配备CCD的观测方法,还简述了低纬子午环的结构及观测原理;第三章对十七种不同类型误差的测定或消除方法作了详尽的探讨和分析;第四章推导了星径曲率改正;第五章对小角度天体测量技术和大角度天体测量技术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可能带来测量误差的几种系统误差,主要包括:标尺的刻划误差;导向钢棱的直线性误差;坐标系统的角差;螺旋测微器的周期误差和行进误差。  相似文献   

20.
计算了粘滞演化阶段原太阳吸积盘结构。采用稳态标准吸积盘模型来描述盘中湍动粘滞;忽略其径向能量传输,将垂直结构作为一维问题处理。假设盘作Keplerian较差旋转,处于流体力学平衡和局域热平衡,盘由粘滞耗散加热,能量通过对流和辐射向外传输。结果表明,对温度敏感的不透明度是决定盘结构的重要因素;原太阳吸积盘为冷的薄盘,盘中热对流不稳定性由外而内,由上而下地终结;行星的形成应首先开始于对流终结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