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湖北北部耀岭河群、武当山群、随县群(大狼山群)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银胜 《地层学杂志》1997,21(1):77-80,F003
川、陕、豫、鄂边境和湖北武当山地区的耀岭河群—武当群,鄂北随州—应山地区的随县群(大狼山群),大别山西南麓孝感和黄冈地区长江北岸的原红安群上部地层实为同一地层。原耀岭河群是一套变基性火山岩,它岩性单一,厚度不大,应废群复组。其下为一套变质(含砾)含晶屑岩屑酸性火山岩,命名为柳林组。再下是一套变质碎屑沉积岩、火山质沉积岩,命名为天星庙组。耀岭河组在鄂东、鄂中缺失;柳林组、天星庙组横贯东西。建议三组统称武当山群。武当山群上覆有含化石的古生界和上震旦统碳酸盐岩地层,其间没有角度不整合界线;之下未见底,时代为早震旦世  相似文献   

2.
武当群上部变沉积岩组时代归属问题:单锆石U-Pb年龄的制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武当群主要分布在南秦岭武当地块中部,下部为变火山岩组,上部为变沉积岩组。目前认为上部变沉积岩组成岩年龄为1000—1200Ma,属中元古代。从上部变沉积岩组凝灰岩夹层中获得5颗锆石进行了U-Pb法年龄测定,结果显示时代为(744±36)Ma,结合古生物及地层研究成果,认为测定的这组年龄值代表了武当岩群上部变沉积岩组的成岩时间为南华纪。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介绍沧水铺群创建和演绎的过程以及因其被演替后所面临的岩石地层学问题,认为《湖南省岩石地层》( 1997)中,新元古界底部──冷家溪群与板溪群马底绎组之间──的宝林冲组火山岩→横路冲组砾岩序列是主观虚拟的,沧水铺群林家湾组砾岩→银珠坝组火山岩序列是客观存在不容置疑替代的,并从砾石成分、变质特征、地质剖面、区域分布、专家检验以及钻探地质工程难验证等方面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4.
武当群是南秦岭基底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时代及构造性质的研究,对认识南秦岭早期地质演化历史及其与扬子板块新元古代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武当群的时代归属、划分对比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采自南秦岭西峡-内乡和陨西地区武当群4件变质酸性火山岩及1件侵入武当群的花岗斑岩样品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其中采自西峡-内乡接近武当群底部的1件火山岩样品的年龄为802±13 Ma,这一年龄可代表武当群底部地层的时代;采自该群中上部的3件火山岩样品,年龄分别为725±9 Ma、732±6 Ma和725±7 Ma;1件侵入武当群的花岗斑岩样品的年龄为703±5 Ma。根据上述结果,结合前人对武当群的研究资料,确定武当群的形成时代为810~720 Ma,相当于扬子地台板溪群;介于武当群与震旦系之间的耀岭河群可与南华系对比。  相似文献   

5.
南秦岭武当山群变质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武当山群3个变质酸性火山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武当山群变质酸性火山岩形成年龄为675.2±3.1 Ma,说明武当山群存在新元古代南华纪的地层组成.武当山群变质变形复杂,具多期岩浆活动,可能由不同时代火山岩和少量沉积岩组成,部分变质火山岩具有与耀岭河群火山岩和侵入到武当山群中的基性侵入岩相似的形成年龄,指示了武当山群变质酸性火山岩可能与基性侵入岩群和耀岭河群火山岩存在成因联系.基于现有同位素定年数据,武当山群火山岩数据具有年龄跨度大(太古宙至中生代)的显著特征,但总的趋势是新近取得的年龄数据多数比早期获得的数据要年轻.  相似文献   

6.
南秦岭凤凰山地区元古代构造基底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在原划武当岩群中获得的 1 6 86± 4 5Ma (锆石U -Pb)同位素测年资料 ,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地层对比 ,从中解体出姚坪岩组。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变质变形特征研究及形成环境探讨认为 :南秦岭凤凰山元古代武当岩群 (包括姚坪岩组、杨坪岩组 )变质火山岩系为古—中元古代时期多岛洋构造环境过渡基底建造 ;耀岭河岩组浅变质火山岩为本区Rodina事件的产物。该成果对南秦岭构造基底的组成、发展、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平邑盆地官庄群固城组岩石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隋 《山东地质》2000,16(3):9-14
平邑盆地老第二纪沉积了一套以内胡相为主的岩石组合,称官庄群。其早期砀固城组以砾岩为主,夹含砾砂及砂质泥岩。《山东省岩石地层》定义的固城组层序因断层影响而与平邑盆地实际情况不符,其所划的下部红色粘土岩实为卞桥组一段,而红色粘土岩之下真正的固城组则被错划为白垩纪青山群。本文将固城组重新厘定为:不整合于早白垩世火山岩地层之上,整全于古新世卞桥组之下的一套以砾岩为主,夹含砾砂岩和砂质泥岩的岩石组合,并引述  相似文献   

8.
藏北双湖地区上三叠统肖茶卡群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双湖地区肖茶卡一带上三叠统肖茶卡群中发现2套砾岩,根据岩石组合、生物化石和界面特征,以2套砾岩为标志层。将原肖茶卡群分解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分别为肖切堡组、角木茶卡组和日干配错组。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层序地层方面阐述了3个组级地层单位的特征和划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西五台山区甘泉一带呈层状夹于五台岩群中的变质砾岩,曾作为五台岩群划分为中、下亚群的重要标志。该变质砾岩层布丁状,沿着五台岩群大型复式向斜核部呈“之”字形断续出露,区域上呈一强变形带。砾岩胶结物为强烈糜棱岩化、构造片岩化的中基性火山熔岩。砾石成分为强烈塑性变形的五台岩群不同层位的滚圆度好、分选性差的复杂成分陆源物及构造、热液成因的假砾石。研究确认,在这套变质砾岩层的两侧分别存在以五台岩群不同层位为底界、以该砾岩为底砾岩的甘泉不整合和宽滩不整合,变质砾岩层分别切割所谓五台岩群下亚群和中亚群的地层。因此,甘泉变质砾岩为叠置于五台岩群之上的地层单元,不能作为五台岩群中、下亚群的界限标志,甘泉变质砾岩应从五台岩群剔除,归属于滹沱群四集庄组。  相似文献   

10.
铅山—上饶“石溪组下段”砾岩层的层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大量的野外观察资料,综合分析了江西铅山—上饶地区“石溪组下段”砾岩层及有关地层的地质特征,论证了“石溪组下段”砾岩层实属周家店组底部的砾岩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