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又是一年清明节,我又想起了已故的父亲。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中等身材,国字脸,浓眉大眼,很上相,是标准的美男子。他常对我们讲,对工作要有敬业精神、认真负责,要对得起所领的工资;对同事要真诚,做事情要对得起良心;对长辈要守孝道,要常怀有感恩的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给我们做榜样的。1948年家乡解放后,托党的福,  相似文献   

2.
父亲离开我们将近一周年了,但是,我总觉得父亲依然还生活在我们身边。他慈祥的笑容,谆谆教诲、永远铭记在我的脑海中。我愿永恒记住1920年2月28日父亲的诞辰日,不愿想起2008年11月25日父亲的去世日,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两个日子都必须记住,更要牢记的是这两个时辰之间,父亲留给我们难忘的一切。看着父亲的照片,他和蔼的身影一幕幕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回想起与父亲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时刻,几次提笔却又放下,眼泪不停地往下掉,湿透了桌上层层的稿纸,……。自我的母亲去世后,为了照顾父亲,我搬回了中关村家中,与父亲同住在一起,和谐的工作、生活。父亲的一生,给我们留下难以忘怀,永远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焦灼与无奈     
"亲爱的忠义我儿",父亲每次给我来信,第一句都是这样写。这分明是对儿子的呼唤,我依稀看到他老人家边写边流泪的模样。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是在万般无奈之下,代替毛孩子的我离家出走,到远隔千山万水的甘肃省白龙江林业局支边的。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其实家中更需要  相似文献   

4.
天刚朦朦亮,有人“嘭!嘭!嘭!……”急促地敲门。我睁开惺松的双眼,趿鞋开门,竟是父亲!骑着他吱呀作响的老“永久”自行车从乡下赶来,他脸色凝重,双行浊泪涌流,喃喃地说:“你姐姐要出事了,快救救她吧。”我连忙给父亲拭泪:“啥事?快说,我们会有法子的。”这是我见过父亲的第四次流泪。  相似文献   

5.
父爱如山     
一天早上,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是父亲从乡下来了.他提着一个编织袋进来,说:"这是你小时候喜欢吃的红薯."我沏一杯热茶端给父亲,他的满头白发一下映入我的眼帘.我在城里工作,有半年没有回到乡下看望父母了,父亲的头发怎么白得这么快呢?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头发乌黑发亮,相貌堂堂,村里的一些妇女常对我母亲说:"你嫁了一位好老公."父亲性格温和,他疼爱母亲,更疼爱我们.  相似文献   

6.
<正>每次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都会被伟大的父爱所感动。文中的父亲穿着黑布大马褂,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已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不停地忙碌,很少有休息时间。父亲是做工程技术的,一年里,得有十个月在外。节日里,父亲极少能够回家和我们团圆,每次打电话回来,总是说岗位离不开。对于父亲来说,工作高于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我的读书情缘,还得从一段趣闻说起。听父亲说,在我周岁那天,母亲在桌子上摆了书、笔和玩具等让我挑选,我摇摇晃晃走向书,一把抓起便翻了起来,家人看见都笑了。然而,我真正与书结下不解之缘是在10岁那年。那个时候父亲在镇上的供销合作社工作,我们兄妹和母亲住在乡下。那年暑假,父亲带着我到他的单位去玩,父亲上班的对面有一个书店,那个时候的书店都有个柜台,  相似文献   

8.
焦灼与无奈     
“亲爱的忠义我儿”,父亲每次给我来信,第一句都是这样写。这分明是对儿子的呼唤,我依稀看到他老人家边写边流泪的模样。  相似文献   

9.
不朽的青松 姜松是我来绥化工作后,树立的先进典型。我们为什么要树立和宣传这样一个典型呢?因为我们的时代需要典型;我们的国土资源工作需要典型;我们绥化分局的发展建设需要典型。我们学习姜松,就是要向他那样:  相似文献   

10.
党在我心中     
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从小时候起,他的言传身教就深深地影响着我.他的原则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父亲的朴素作风,使我对党有了朴素而感性的认识,去了解党的历史和丰功伟绩,争取成为党的一分子,做一个像父亲那样让人尊敬的好人,这种思想在我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11.
哦,父亲     
<正>我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父亲并不是我的生父。父亲来到我们家时,我的年纪还很小。依稀记得,那时的我还没有上学,整天吊着鼻涕,脸上抹着灰土,领着弟弟和一群小伙伴或翻墙或踏青,或执树枝撵打村里的狗,整天到处疯跑。父亲来了,一个陌生的男子走进了我们的家,我们家终于有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从此他带着我们一家人——我的母亲,奶奶,姐姐、弟弟和我,向前奔日子。  相似文献   

12.
正做一个人和做一本刊其实是相通的,核心都在于赋予他什么样的精神和品格。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历史时刻,这样的社会变革节点。按照传媒发展的趋势来说,我们站在了该站的位置。因2009年的一"面"之缘,2010年3月正式辗转至国土资源导刊。记得第一次来见社长,他问我为什么喜欢做杂志。我说,我喜欢杂志刚印刷出来捧在手中的感觉。也许来导刊之前,做的是一本内部季刊,一年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李春昱--写在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父亲李春昱是一位地质学家,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从事地质工作达64年之久。在他就要走到人生尽头,处于弥留之际的最后几天里,还念念不忘地牵挂着他那终生热爱的地质事业的发展,他那无法割舍的板块构造学说的未来。在即将到来的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深深沉浸在对父亲无限追怀的思绪中。父亲已离开我们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我的读书情缘,还得从一段趣闻说起。听父亲说,在我周岁那天,母亲在桌子上摆了书、笔和玩具等让我挑选,我摇摇晃晃走向书,一把抓起便翻了起来,家人看见都笑了。然而,我真正与书结下不解之缘是在10岁那年。那个时候父亲在镇上的供销合作社工作,我们兄妹和母亲住在乡下。那年暑假,父亲带着我到他的单位去玩,父亲上班的对面有一个书店,那个时候的书店都有个柜台,  相似文献   

15.
正每次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都会被伟大的父爱所感动。文中的父亲穿着黑布大马褂,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已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不停地忙碌,很少有休息时间。父亲是做工程技术的,一年里,得有十个月在外。节日里,父亲极少能够回家和我们团圆,每次打电话回来,总是说岗位离不开。对于父亲来说,工作高于  相似文献   

16.
"我是吃国家饭的,我要对得起这碗饭."这句十分质朴的话,出自一位十分质朴的国土资源所副所长之口. 他曾经在一个国庆节的7天长假里,独自一人守在土地整治项目现场;他曾经连续8个月拿不到一分工资,依然坚守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岗位上;他以所为家,把同事当亲人,苦活、重活、累活抢着干;他一心为民,不厌其烦地到现场实地勘查,满足了群众要求变更40多个土地整治项目的诉求;他曾经由"正"变"副",依然不带情绪、勤恳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17.
哦,父亲     
正我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父亲并不是我的生父。父亲来到我们家时,我的年纪还很小。依稀记得,那时的我还没有上学,整天吊着鼻涕,脸上抹着灰土,领着弟弟和一群小伙伴或翻墙或踏青,或执树枝撵打村里的狗,整天到处疯跑。父亲来了,一个陌生的男子走进了我们的家,我们家终于有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从此他带着我们一家人——我的母亲,奶奶,姐姐、弟弟和我,向前奔日子。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南乐县西邵乡,北临河北,东临山东,是个普通的平原小乡村。在这三省交界的地方,十里八村的人一提起我的父亲,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父亲今年58岁,无官无职,但他的"爱管闲事"却是出了名的,大到集体公共利益,小到结婚生子婆媳纠纷,他总会前去,刚开始是自己主动要去,后来因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情怀     
父亲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他写得一手好字,逢年过节,村里祠堂和乡邻屋子的对联都是他写的.20多年来,父亲努力帮助村里的人们解决各种困难.  相似文献   

20.
父爱如歌     
正父亲离开我已经30年了。岁月流逝,时光荏苒,带不走我们对他老人家无尽的思念,带不走我对他深深的敬仰。他的音容笑貌如昔,身姿背景宛在,点点往事,仿佛就在眼前……没读过几天书、土里刨食的父亲出生在旧社会。因为没有文化,以前在生产队里,父亲总是干最脏、最累的活,如推车、挑粪之类的活计。记得小时候,母亲身体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